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事件驱动的太湖流域抗咸保供“四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娟 林荷娟 薛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太湖流域2022年遭遇罕见的高温干旱,上海市陈行水库遭遇严重咸潮入侵威胁。利用太湖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平台,驱动流域一维河网与太湖二维湖流水量水质耦合模型与来水组成模型,实现了流域、区域、城镇不同空间尺度,江河湖库海多种要素,... 太湖流域2022年遭遇罕见的高温干旱,上海市陈行水库遭遇严重咸潮入侵威胁。利用太湖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平台,驱动流域一维河网与太湖二维湖流水量水质耦合模型与来水组成模型,实现了流域、区域、城镇不同空间尺度,江河湖库海多种要素,水闸、泵站等工程不同调度下的水位、流量、来水组成快速预测预报和一体化风险预警,并将成果应用于陈行水库应急补水线路规划工作中。应用结果表明:基于60多套从太湖流域河网向上海市陈行水库周边河网应急补水线路的预演方案,提出北一线、北二线、南线补水方案,其中北一线补水方案效率更高,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解决了陈行水库仅能维持5 d的供水困难。研究成果可为强化流域与区域多目标统筹调度、全力保障流域供水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咸保供 预报调度一体化 水量水质耦合模型 来水组成模型 陈行水库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评价法的上海市应对太湖流域超标准洪水调度策略研究
2
作者 孔令婷 钱真 刘敏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1,共7页
为有效应对太湖流域超标准洪水,统筹流域行洪和区域除涝安全,构建了上海大陆片区域精细化河网泵闸调度水文水动力数学模型,经暴雨洪水多情景数值模拟,基于熵权TOPSIS评价法提出统筹超大城市洪涝安全的最优调度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当太... 为有效应对太湖流域超标准洪水,统筹流域行洪和区域除涝安全,构建了上海大陆片区域精细化河网泵闸调度水文水动力数学模型,经暴雨洪水多情景数值模拟,基于熵权TOPSIS评价法提出统筹超大城市洪涝安全的最优调度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当太湖流域超标准洪水与上海区域大暴雨及以下量级暴雨遭遇时,可实施有条件的流域分洪安全调度方案,达到洪涝统筹最优调度的目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标准洪水 区域暴雨 水文水动力模型 洪涝统筹 TOPSIS 上海市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基岩标设计与建设质量控制
3
作者 金松 刘存 +2 位作者 石亚东 俞晓亮 俞深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70-173,共4页
为了及时完善流域层面高程控制网,为治水管水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撑,根据现有水文测站和已建基岩标空间分布特征,结合测绘、交通等行业高等级水准点实际情况,在苏沪、浙沪边界区域建设廊下基岩标、商榻基岩标,增加流域层面高等级引据... 为了及时完善流域层面高程控制网,为治水管水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撑,根据现有水文测站和已建基岩标空间分布特征,结合测绘、交通等行业高等级水准点实际情况,在苏沪、浙沪边界区域建设廊下基岩标、商榻基岩标,增加流域层面高等级引据点。介绍了基岩标钻孔结构、标体结构设计和施工工序,并从钻孔垂直度控制、新鲜基岩面判断、管材安装控制、标体保护、标体稳定性确定等方面阐述了基岩标建设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措施。经过3个月的施工,2个基岩标终孔孔斜、保护管深入新鲜基岩深度、标杆深入新鲜基岩深度等均符合标准要求。相关经验可供类似项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标 结构设计 质量控制 太湖流域 平原河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水文设计成果修订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林荷娟 刘敏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89,共6页
延长降雨系列至2010年,在2010年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条件下,对太湖流域防洪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等水文设计成果进行了复核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流域不同时段设计暴雨和设计洪量与防洪规划成果基本一致,个别水利分区受土地利用变化大等... 延长降雨系列至2010年,在2010年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条件下,对太湖流域防洪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等水文设计成果进行了复核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流域不同时段设计暴雨和设计洪量与防洪规划成果基本一致,个别水利分区受土地利用变化大等因素影响,设计洪量变化相对较大;太湖流域不同降水保证率年雨量与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基本一致,设计年径流量及多年平均径流量同样受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影响略有增加。总体而言,本次复核修订的水文设计成果不会对原规划成果造成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设计洪水 设计径流 复核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1991—2020年面雨量强降水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邹兰军 刘敏 +1 位作者 朱嘉頔 辅天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28-132,共5页
强降水是导致流域洪涝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流域强降水特征有助于提升对洪涝风险的认识。从水文气象角度,利用太湖流域1991—2020年30年面雨量资料,研究强降水(日面雨量≥20 mm)特征,统计强降水日数年变化、日数月分布、出现频次及极端... 强降水是导致流域洪涝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流域强降水特征有助于提升对洪涝风险的认识。从水文气象角度,利用太湖流域1991—2020年30年面雨量资料,研究强降水(日面雨量≥20 mm)特征,统计强降水日数年变化、日数月分布、出现频次及极端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产生极端降水的影响天气系统,探讨流域旱涝与总雨量和平均日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强降水日数年际差异明显,年平均强降水日数为14.9 d;强降水集中出现在6—8月;超过80%的雨强频次分布集中在20~40 mm段,而60 mm以上的频次只占总数的6%。各个水利分区极端降水均超过120 mm,最近10年相比过去20年的极端性增加显著。面雨量极值排名前11次均超过70 mm,为台风或者准静止锋影响。出现极端最大降雨和当年强降水总雨量的大小并不直接相关。强降水降雨总量呈上升趋势,而平均日雨量没有明显趋势。强降水总雨量大小和平均日雨量大小和旱涝关系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强降水 面雨量 特征 影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矩法与常规矩法对太湖流域降雨频率分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梁玉音 刘曙光 +2 位作者 钟桂辉 周正正 胡艳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21,共6页
介绍了线性矩法的基本理论,并与常规矩法进行了初步的比较与分析,说明了其理论上的优越性;以太湖流域的雨量资料为例,选取4个站点分别应用线性矩法和常规矩法估计其不同重现期下年极值降雨频率设计值;最后,利用Monte Carlo方法对太湖流... 介绍了线性矩法的基本理论,并与常规矩法进行了初步的比较与分析,说明了其理论上的优越性;以太湖流域的雨量资料为例,选取4个站点分别应用线性矩法和常规矩法估计其不同重现期下年极值降雨频率设计值;最后,利用Monte Carlo方法对太湖流域内96个站点数据进行模拟,比较线性矩法和常规矩法所估计的统计参数。结果表明:线性矩法估计的参数在精确性、不偏性及稳健性方面较常规矩法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估计 线性矩法 常规矩法 水文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降雨与太湖水位关系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章杭惠 刘曙光 季同德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89,41,共6页
太湖流域快速城镇化、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过程产生了较大影响。基于1981~2018年太湖流域日降雨、太湖水位实测资料,分析了流域降雨与太湖水位涨幅关系,旨在揭示变化环境下该地区降雨与水位关系的变化特征及可能的驱动因... 太湖流域快速城镇化、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过程产生了较大影响。基于1981~2018年太湖流域日降雨、太湖水位实测资料,分析了流域降雨与太湖水位涨幅关系,旨在揭示变化环境下该地区降雨与水位关系的变化特征及可能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太湖水位抬高趋势明显,但同等时段降雨量条件下对应的太湖水位涨幅有所下降,且降雨量越大,太湖水位涨幅减小的越明显;流域各时段降雨与太湖水位涨幅相关关系约0.9,流域10d雨强每增加50mm,太湖水位涨幅约16cm。该研究成果可为太湖水位的中长期预报,尤其是对入汛前、入梅前等关键时间节点的太湖水位调控、雨洪资源利用等流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降雨 水位 降雨径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湖西区入湖水量变化及原因初步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娟 胡艳 +2 位作者 武剑 吴志勇 甘月云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49,共6页
随着太湖流域湖西区沿江引排工程的全面建成,以及区域水资源调度的开展,湖西区水文情势发生了一定变化。基于1986~2012年太湖流域湖西区出入湖水量、降雨量、沿江主要口门引排水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小波分析法和滑动检验法... 随着太湖流域湖西区沿江引排工程的全面建成,以及区域水资源调度的开展,湖西区水文情势发生了一定变化。基于1986~2012年太湖流域湖西区出入湖水量、降雨量、沿江主要口门引排水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小波分析法和滑动检验法,对湖西区降雨量、沿江口门引排水量及净入湖水量的各月变化和周期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年净入湖水量增加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西区全年和汛期降雨量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全年及汛期引水量、净引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全年、汛期、各月净入湖水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湖西区净入湖水量统计量在1997、1999、2001、2006年超出了临界线,其中,1997年净入湖水量由偏少转为偏多,可能与降雨由偏枯转为偏丰有关;1999年与湖西区沿江口门改扩建、口门调度以引水为主有关;2001、2006年则与环太湖巡测线路向湖边调整使控制水量增加有关。此外,湖西区净入湖水量的不断增加也与湖西区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产汇流规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湖西区 水量变化 Mann-kendall检验法 小波分析 滑动t检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梅雨的划分及其典型年异常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娟 梁萍 +2 位作者 林荷娟 吴志勇 钱琦雯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5-265,共11页
针对目前尚缺乏客观的流域梅雨划分指标的现状,本文依据最新的梅雨监测国家标准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19862016年太湖流域水文年鉴逐日雨量整编资料,重新划分了太湖流域入/出梅日期,计算了梅雨特征量,构建了梅雨洪水指数(RFI),并... 针对目前尚缺乏客观的流域梅雨划分指标的现状,本文依据最新的梅雨监测国家标准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19862016年太湖流域水文年鉴逐日雨量整编资料,重新划分了太湖流域入/出梅日期,计算了梅雨特征量,构建了梅雨洪水指数(RFI),并对梅雨期超设计、超警戒洪水年的环流异常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新标准下太湖流域多年平均在6月17日入梅,7月11日出梅,梅雨期长度24 d,梅雨量266.8 mm;与历史序列相比,新标准确定的梅雨量一致率较高,其次是入梅时间和出梅时间.(2)雨日数和副高脊线北跳时间是影响入/出梅确定的两个重要因素,新标准将1992、2013年定为空梅,1986、1987、1989、1996、2005年历史入/出梅日期向后调整,1988、2007年出梅日期向前调整,更为合理地反映了梅雨的高温高湿气候特征,客观性较强.(3)梅雨量越大,雨强越大,太湖水位越高,流域越易涝;以梅雨洪水指数作为参考因子,考虑到影响太湖洪水形成的两个关键因子(梅雨期起涨水位、最大7 d降水量占梅雨量的比例),对入梅起涨水位异常偏高、因集中强降雨引起太湖洪水的指示意义较强.(4)高低纬环流配置关系密切,来自西太平洋经南海的偏南气流、印度洋经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汇合后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在太湖流域交汇,太湖流域垂直上升运动异常强烈,触发降雨层结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暴雨持续形成洪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梅雨监测指标 降雨强度 梅雨洪水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尔尼诺事件对太湖流域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娟 林荷娟 +2 位作者 吴志勇 姜桂花 季同德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65,共6页
为了揭示1951~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下太湖流域夏季(6~8月)降水特征,分析了厄尔尼诺事件开始年与结束年的降水状况。结果表明:太湖流域降雨与厄尔尼诺事件存在一定的关系:(1)弱强度厄尔尼诺事件起始年的6月与6~8月、结束年的6月与7月... 为了揭示1951~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下太湖流域夏季(6~8月)降水特征,分析了厄尔尼诺事件开始年与结束年的降水状况。结果表明:太湖流域降雨与厄尔尼诺事件存在一定的关系:(1)弱强度厄尔尼诺事件起始年的6月与6~8月、结束年的6月与7月降水均以正常、大旱与极旱为主;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起始年的6月与6~8月以正常与大涝为主,结束年同时段以正常、偏旱与大旱为主;(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起始年6月以正常或大旱为主,8月以正常或大涝为主,结束年刚好相反。(2)(超)强厄尔尼诺起始年的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偏小,位置偏东,而结束年的夏季,西伸脊点加强西伸,利于太湖流域降雨偏多。(3)(超)强厄尔尼诺起始年的全年编号台风以偏少为主,登陆台风正常略偏少,但事件的起始年夏季6~8月编号台风却以偏多为主,结束年秋季9~11月登陆台风以偏多为主;结束年6月降雨偏多,登陆台风向秋季集中,易造成流域持续洪涝,对防洪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太湖流域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超标特大洪水风险预警系统建设及应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吴娟 林荷娟 +3 位作者 姜桂花 季海萍 刘敏 杜诗蕾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4-170,共7页
为做好超标洪水调度、保障流域防洪安全,开发建设了由基于水文水动力学耦合的超警超保风险区域预警模型与基于水文学法的洪水淹涝风险快速评估模型共同组成的超标特大洪水风险预警系统,该系统在太湖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中通过智能交... 为做好超标洪水调度、保障流域防洪安全,开发建设了由基于水文水动力学耦合的超警超保风险区域预警模型与基于水文学法的洪水淹涝风险快速评估模型共同组成的超标特大洪水风险预警系统,该系统在太湖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中通过智能交互方式进行模型与系统的紧密集成,实现了预报调度成果的可视化。基于水利一张图的超警超保与淹涝动态展示,实现了预报产品从点到面、从常规预报到影响预测的突破,以及洪水风险由静态评估向实时快速动态分析的转变。应用结果表明:系统在2020年太湖流域性大洪水中累计发布超警超保风险提示39期、洪水淹涝风险评估4期,预测结果与实际基本一致,为科学调度防御超标洪水提供了技术支撑,避免了江苏省苏州市3万多的人员转移,有力保障了太湖流域防洪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风险预警系统 洪水预报 水文水动力学耦合模型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第23号“菲特”台风期间太湖流域洪水运动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林荷娟 甘月云 +2 位作者 胡艳 武剑 吴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8-552,共5页
2013年"菲特"台风影响期间,太湖流域普降暴雨,10月6-8日杭嘉湖区、浙西区和浦东浦西区过程降雨量均位列1951年以来第1位;在强风、暴雨、高潮、洪水"四碰头"的影响下,湖泊河网水位、沿江沿海潮位迅速上涨,多个站点水... 2013年"菲特"台风影响期间,太湖流域普降暴雨,10月6-8日杭嘉湖区、浙西区和浦东浦西区过程降雨量均位列1951年以来第1位;在强风、暴雨、高潮、洪水"四碰头"的影响下,湖泊河网水位、沿江沿海潮位迅速上涨,多个站点水位(潮位)超历史记录,严重制约流域排洪和区域排涝.通过模型计算、统计分析等方法,计算"菲特"台风造峰期的径流量、调蓄量、外排水量,分析流域洪水运动规律,并与降雨特性较为相似的1999年大水相比较,提出流域防洪的蓄泄关系建议,可为水利工程调度以及今后防洪工程布局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特”台风 水量 洪水运动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陆气耦合模型系统的太湖流域洪水风险预测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娟 林荷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22,共8页
为解决太湖流域高密度感潮河网地区水位预报精度难提高、洪水淹涝实时风险评估计算效率低等问题,破解复杂平原河网地区“四预”难题,构建了太湖流域陆气耦合模型系统,该系统包括太湖流域水文水动力学耦合模型与基于水文学法的洪水淹涝... 为解决太湖流域高密度感潮河网地区水位预报精度难提高、洪水淹涝实时风险评估计算效率低等问题,破解复杂平原河网地区“四预”难题,构建了太湖流域陆气耦合模型系统,该系统包括太湖流域水文水动力学耦合模型与基于水文学法的洪水淹涝风险快速评估模型。在2021年“烟花”台风期间,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数值模式网格、分区降雨预报为输入,分别应用基于河网多边形与汇流分布式动态单位线的水文水动力学模型预报太湖与河网代表站水位过程与超警超保区域,以及基于水文学法的洪水淹涝风险快速评估模型预测太湖流域洪水淹涝风险区域与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流域陆气耦合模型系统实现了降雨预报网格、分区与河网多边形的耦合,水文水动力模型解决了太湖流域降雨与径流在空间上的均化问题;与分区降雨数值预报相比,网格降雨数值预报预测的超警超保区域、洪水淹涝风险区域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该系统在“烟花”台风期间的预测预报服务直接支撑了流域洪水与区域涝水科学错峰调度,提升了流域与区域的防汛统一管理水平,有效缓解了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气耦合模型 洪水预报 洪水风险 河网多边形 “烟花”台风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设计暴雨修订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艳 林荷娟 刘敏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53,共4页
太湖流域属平原河网地区,河网密布、水流流向往复不定,不存在流域出口控制断面,太湖流域设计洪水一般根据设计暴雨采用流域产汇流模型间接推求。因此,设计暴雨成果将直接影响流域防洪规划、工程设计、风险图编制等多项工作,其可靠性关... 太湖流域属平原河网地区,河网密布、水流流向往复不定,不存在流域出口控制断面,太湖流域设计洪水一般根据设计暴雨采用流域产汇流模型间接推求。因此,设计暴雨成果将直接影响流域防洪规划、工程设计、风险图编制等多项工作,其可靠性关系到流域的防洪安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开展了太湖流域设计暴雨修订计算,与太湖流域防洪规划设计暴雨成果对比分析,并针对设计暴雨过程推求采用的不同空间分配方法,进行成果的合理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设计暴雨 修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太湖流域水量平衡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甘月云 王凯燕 甘升伟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2,共4页
收集了2010~2015年太湖流域水量平衡计算中各个要素,分析计算了太湖流域水量平衡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认为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口门进出水量、蓄变量和耗水量等数据的计算精度。根据对平衡要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误差控制措施,建... 收集了2010~2015年太湖流域水量平衡计算中各个要素,分析计算了太湖流域水量平衡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认为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口门进出水量、蓄变量和耗水量等数据的计算精度。根据对平衡要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误差控制措施,建议重点加强监控能力建设、完善用水消耗量估算方法,以减小水量平衡误差,从而为太湖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水量平衡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太湖流域的热带气旋特征统计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敏 姜桂花 +1 位作者 宋昱 林荷娟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08-216,共9页
太湖流域位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在我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该地区也是台风影响的主要地区之一,热带气旋登陆伴随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严重威胁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探究影响太湖流域的... 太湖流域位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在我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该地区也是台风影响的主要地区之一,热带气旋登陆伴随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严重威胁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探究影响太湖流域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变化趋势对做好流域防灾减灾工作意义重大。基于1949—2020年热带气旋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影响太湖流域的热带气旋的年内、年际变化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太湖流域的热带气旋频数呈现明显的年际波动,最多为每年7个,最少为每年1个,平均为每年3个。太湖流域4—11月均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但主要集中在7—9月份,占总频次的82%。从登陆位置看,影响太湖流域的热带气旋在台湾、浙江登陆的比例高。从移动路径看,影响太湖流域的台风以正面穿越和登陆影响的路径为主。厄尔尼诺现象对影响太湖流域台风的特征有着重要影响,在厄尔尼诺年,台风频次较平均减少,其整体影响时间偏短,而拉尼娜年规律一般相反。根据实测资料分析,台风影响暴雨落区与副热带高压、低空急流和地形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太湖流域 变化趋势 移动路径 暴雨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背景下太湖流域武澄锡虞区降雨-水位响应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敏 王雪姣 +2 位作者 薛涛 王凯燕 姜悦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07-114,共8页
太湖流域快速城镇化、水利工程等人类活动对流域及区域水文特性产生了深刻影响。文章以快速城镇化的武澄锡虞区为例,基于1952—2020年逐日降雨、水位观测资料,通过分析降水强度—水位增长速率关系和退水速率等,揭示变化环境下该地区降... 太湖流域快速城镇化、水利工程等人类活动对流域及区域水文特性产生了深刻影响。文章以快速城镇化的武澄锡虞区为例,基于1952—2020年逐日降雨、水位观测资料,通过分析降水强度—水位增长速率关系和退水速率等,揭示变化环境下该地区降雨过程中水位的变化特征及可能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变化环境下武澄锡虞区近69 a降雨量、平均水位、年最高水位均呈增加趋势,年最高水位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且于2007年左右发生明显突变;(2)通过对地区降雨过程中水位增长速率和退水速率的变化分析发现,突变后较突变前涨水速率和退水速率有所提高,说明近年来水利工程等设施的完善和有序调度使得武澄锡虞区的排洪能力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武澄锡虞区 平原河网地区 城市化 降雨—水位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雨期太湖超标洪水水文气象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娟 施春红 +4 位作者 林荷娟 邹兰军 杨雅薇 季同德 薛涛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3-79,共7页
基于太湖流域逐日报汛降水量、ERA5逐日大气再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太湖2016和2020年梅雨期超标洪水水文气象特征。结果表明:(1)2016年、2020年梅雨量分别为412.0 mm、583.8 mm,太湖最高水位分别为4.87 m、4.79 m;对于各个时段极值降水... 基于太湖流域逐日报汛降水量、ERA5逐日大气再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太湖2016和2020年梅雨期超标洪水水文气象特征。结果表明:(1)2016年、2020年梅雨量分别为412.0 mm、583.8 mm,太湖最高水位分别为4.87 m、4.79 m;对于各个时段极值降水量及重现期,2016年北部湖西区、武澄锡虞区较高,2020年南部浙西区、杭嘉湖区较高。(2)梅雨期大气环流共同点:前期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导致副高偏强、西伸脊点偏西,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发展,有利于来自南海的偏南气流、印度洋经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与北方弱冷空气相结合,导致梅雨量异常偏多;不同点:2016年副高脊线6月中下旬北跳以后位置相对稳定,雨带主要集中在流域北部,2020年副高脊线6月初北跳以后南北摆动幅度较大,流域南北分区交替出现暴雨过程。(3)两年太湖超标洪水形成原因不同,2016年由异常偏高的入梅水位叠加核心汇流区集中强降水形成,而2020年太湖高水位则由异常偏长的梅雨期、核心汇流区降水总量大共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超标洪水 梅雨期 天气形势 核心汇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水文模拟系统的流域嵌套式强化观测方案设计——以新安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改建项目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健 高云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42,48,共5页
气候变化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及其时空演变规律产生了重要影响,原有研究成果已不能真实反映现代条件下的水文变化规律。作为概念性模型的代表,新安江模型已不能适应变化环境下流域综合水文要素的模拟,因此有大量应用基础研究... 气候变化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及其时空演变规律产生了重要影响,原有研究成果已不能真实反映现代条件下的水文变化规律。作为概念性模型的代表,新安江模型已不能适应变化环境下流域综合水文要素的模拟,因此有大量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亟需加强。为解决这一难题,文章以新安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改建项目为例,阐述嵌套式强化观测流域设计方案的应用,在原有设施基础上,嵌套增建了原型小流域及坡地水文综合要素观测场、嵌套式强化观测流域、水文综合实验与分析测试中心及远程接收中心。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能够有效的提升数据资源类型及涵盖面,为发展新一代水文模型系统提供数据支撑,为建设流域大气-水文-生态综合模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套式 流域设计 水文水资源实验站 水文模型 水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目标驱动的太湖调度水位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浩云 刘敏 +2 位作者 金科 陈红 甘升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09-1021,共13页
太湖是流域洪水集散地、水资源调配中心,也是长三角水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其水位高低影响防洪、供水、水生态、水环境等系统功能,使得太湖面临统筹调度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太湖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多年实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河网水动... 太湖是流域洪水集散地、水资源调配中心,也是长三角水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其水位高低影响防洪、供水、水生态、水环境等系统功能,使得太湖面临统筹调度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太湖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多年实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河网水动力模型计算,分析流域降雨、进出湖水量和水生态环境演变规律及其与太湖水位的互馈关系,综合考虑不同调度期流域防洪、供水、水生态、水环境目标及其承受风险的时空差异性,优化太湖调度水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太湖调度功能区划图。结果表明,在设计洪水和供水条件下,通过调度水位调整,统筹调控流域水工程,前期预降太湖水位,后期适抬太湖水位,实现太湖多目标调度,可有效保障流域防洪、供水和航运安全,改善河湖生态环境,共绘美丽太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度水位 洪水 水资源 水生态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