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太湖流域水环境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盛东
徐枫
王跃奎
杨旭昌
-
机构
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
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局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3期11777-11780,11807,共5页
-
文摘
通过对太湖流域水环境安全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借鉴目前较先进的水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基于流域水环境系统的"压力-状态-响应"机制,建立了太湖流域水环境安全评价体系,并提出了基于熵值理论和综合指数模型的太湖流域水环境安全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6年流域水环境安全度处于边缘状态,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在对评价结果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太湖流域水环境安全度的建议。
-
关键词
太湖
水环境安全
评价体系
-
Keywords
Taihu Lake
Water environment security
Evaluation system
-
分类号
S273.3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
-
题名H-ADCP在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区的应用技术探讨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徐卫东
毛新伟
俞晓亮
林其彬
-
机构
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局
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局
-
出处
《水利信息化》
2012年第3期40-43,共4页
-
文摘
H-ADCP作为多普勒测量仪器,在仪器应用过程中必须要解决一些特定的技术问题,才能提高水文测验精度。针对平原河网地区特点,以太浦闸水文站H-ADCP的应用为例,对H-ADCP安装断面、型号、换能器位置的选择、水位数据的引用等主要技术问题进行探讨,通过比测、参数率定和误差的分析,说明H-ADCP对于解决太湖流域因潮汐影响导致河水流向往复不定、水利工程建设速度较快导致水流受调度影响大等难题具有较好的效果,应当在平原河网地区的水文测验工作中推广应用。
-
关键词
H-ADCP
太湖流域
平原河网
技术
探讨
-
Keywords
H-ADCP
Taihu lake basin
plain river-net
technology
discussion
-
分类号
P335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
-
题名辽河流域雨水利用的探讨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李鹏
高琦
李树军
-
机构
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
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局
-
出处
《东北水利水电》
2008年第12期20-21,共2页
-
文摘
针对辽河流域自然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等特点,提出了在地下水超采、水库建设近饱和、海水淡化投资大产出小的情况下,寻找一条新的水资源出路—大力发展雨水贮存利用。文中介绍了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国内雨水利用现状,为本地区的技术运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最后因地制宜,分析辽河流域特点,提出了几项合理的雨水贮存利用技术。
-
关键词
雨水利用
水资源短缺
辽河流域
-
分类号
TV125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
-
题名太湖健康评价体系的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8
- 4
-
-
作者
吴东浩
朱玉东
王玉
徐兆安
虞寅佳
-
机构
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局
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
-
出处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3,共3页
-
基金
水利部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价试点项目(1261220730617)
-
文摘
2010年水利部发布《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价技术文件》,并在全国开展河湖健康评价试点工作。依据技术文件中的评价体系(简称"试点评价体系")对太湖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将评价结果与基于水利部公益性科研专项建立的专门用于太湖健康状况评估的综合指标体系(简称"综合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试点评价体系在太湖具备良好的适用性,2011年太湖处于亚健康状态,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问题是现阶段太湖处于亚健康的主要原因。
-
关键词
健康评价
体系
比较
太湖
-
Keywords
health evaluation
system
comparison
Taihu Lake
-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太湖夏季不同类型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环境解释
被引量:14
- 5
-
-
作者
沈爱春
徐兆安
吴东浩
-
机构
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局
-
出处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47,共5页
-
基金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1001029)资助
-
文摘
2010年9月对太湖不同类型湖区31个站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20种浮游植物,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物种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所有站点都有微囊藻出现,微囊藻是草型湖区和藻型湖区的数量单一优势种,导致31个站点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值都较低。在环境变量的作用下,31个站点被分为3种类型,即草型湖区(组Ⅰ)、藻型湖区(组Ⅱ)和五里湖(组Ⅲ)。草型湖区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较高、浮游植物密度和营养盐浓度较低,总磷(TP)浓度极显著低于藻型湖区(t=-3.84,P=0.00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微囊藻密度随着悬浮物(SS)浓度的增大而上升。太湖生态修复应以降低水体悬浮物浓度、提高水体透明度为目标,为草型湖泊生态系统的培植创造条件。
-
关键词
太湖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草型湖区
藻型湖区
-
Keywords
Taihu Lak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algae-type bay
grass-type bay
-
分类号
Q145
[生物学—生态学]
-
-
题名蓝藻大量堆积、死亡与黑水团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15
- 6
-
-
作者
沈爱春
徐兆安
吴东浩
-
机构
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局
-
出处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72,共5页
-
基金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1001029)
-
文摘
经过多年治理,太湖水环境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大部分湖区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夏季水华很严重,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会诱发黑水团。2011年8月28日至9月27日在太湖梅梁湖杨湾水域进行为期1个月的原位蓝藻堆积围隔试验,分析蓝藻大量堆积、死亡过程中水体关键环境要素的变化趋势,并基于试验结果初步分析了其与黑水团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蓝藻积聚死亡会导致水体处于缺氧状态,水体溶解氧浓度基本在0.2mg/L上下波动;同时,水体主要营养盐浓度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TN、NH4+-N和TP浓度最高值分别为初始值的16、48和46倍。高温时段打捞水体表面积聚的蓝藻是防止蓝藻死亡进一步恶化环境的有效措施。蓝藻死亡的同时会促进致黑物质的产生,丰富的有机污染底泥的参与对于黑水团的形成有决定作用,但形成典型的黑水团需要一定水平的风浪扰动。
-
关键词
蓝藻
堆积
死亡
黑水团
-
Keywords
Cyanobacteria
accumulation
dying
black spot
-
分类号
X82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