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解-超声法破碎大肠杆菌提纯包含体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红 潘红春 +2 位作者 蔡绍皙 李玉林 杨红涛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5-78,共4页
大肠杆菌的破碎方法对包含体的纯度有较大影响。采用酶解和超声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大肠杆菌的破碎实验研究,考察了溶菌酶用量、酶解温度、超声处理功率和时间等因素对菌体破碎程度的影响,通过测定破碎液的A650,A280,A260nm来反映细胞... 大肠杆菌的破碎方法对包含体的纯度有较大影响。采用酶解和超声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大肠杆菌的破碎实验研究,考察了溶菌酶用量、酶解温度、超声处理功率和时间等因素对菌体破碎程度的影响,通过测定破碎液的A650,A280,A260nm来反映细胞的破碎程度和胞内蛋白及核酸物质的释放情况。在优化的条件下,每克湿菌体添加2mg溶菌酶,30℃酶解60min、500W超声破碎50次后,经分离洗涤可获得纯度达57%的包含体。本方法可获得纯度更高的包含体,利于重组蛋白的进一步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 超声波 大肠杆菌 包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修饰重组人干扰素ω的过程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潘红春 刘红 +3 位作者 程永刚 彭力 徐波 杨红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76-2884,共9页
采用分子量20000直链单甲氧基PEG-琥珀酰亚胺琥珀酸酯(mPEG-SS)对毕赤酵母表达的重组人干扰素ω(rhIFNω)进行氨基化学修饰,以期获得抗原性降低及稳定性增加的单链PEG修饰产物(PEG-rhIFNω)。建立了PEG修饰rhIFNω的反应体系,考察了修... 采用分子量20000直链单甲氧基PEG-琥珀酰亚胺琥珀酸酯(mPEG-SS)对毕赤酵母表达的重组人干扰素ω(rhIFNω)进行氨基化学修饰,以期获得抗原性降低及稳定性增加的单链PEG修饰产物(PEG-rhIFNω)。建立了PEG修饰rhIFNω的反应体系,考察了修饰反应各因素对单修饰产物得率的影响,优化修饰工艺条件为:反应体系起始pH值8.5,rhIFNω/PEG摩尔比1∶7,rhIFNω浓度0.75 mg.ml-1,磷酸盐缓冲液浓度50mmol.L-1,于25℃振荡反应4 h,用30%冰醋酸终止反应。在优化条件下,单链PEG-rhIFNω含量和修饰率分别达到0.25 mg.ml-1和34.63%。纯化后的单链PEG-rhIFNω具有典型PEG修饰蛋白的特性,体外抗病毒活性保留了天然rhIFNω抗病毒活性的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ω 聚乙二醇 过程优化 抗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L-天冬酰胺酶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潘红春 王伯初 +3 位作者 刘红 陈真文 周玲 李玉林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7-120,共4页
pH对大肠杆菌L-天冬酰胺酶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缓冲体系试验和对摇瓶发酵过程pH变化的分析,了解摇瓶发酵过程中pH对L-天冬酰胺酶合成的影响。采用流加磷酸自控L-天冬酰胺酶发酵过程的pH,可延长发酵周期,有效地防止菌体的过... pH对大肠杆菌L-天冬酰胺酶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缓冲体系试验和对摇瓶发酵过程pH变化的分析,了解摇瓶发酵过程中pH对L-天冬酰胺酶合成的影响。采用流加磷酸自控L-天冬酰胺酶发酵过程的pH,可延长发酵周期,有效地防止菌体的过早自溶,大大促进L-天冬酰胺酶的合成,较分批发酵提高产酶 83%,达到 110u/mL。发酵动力学特性分析表明,该发酵方式L-天冬酰胺酶的合成与菌体生长不相关,控制比生长速率μ为 0. 15~0. 30h-1,均有利于L-天冬酰胺酶的合成,可使比产酶速率的最大值Qpmax达到 3 922u/(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大肠杆菌 L-天冬酰胺酶 发酵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氢氧化物改性LDP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沛 刘碧林 +2 位作者 赵文婷 杨洋 黄渝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38,42,共5页
利用Mg^(2+),Ca^(2+)制备镁钙层状双氢氧化物(Mg/Ca-LDH),与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以共沉淀方式制备改性Mg/Ca-LDH[记作Mg/Ca-LDH(SDS)],并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改性,表征了其结构并研究了其性能。结果表明:Mg/Ca-LDH(SDS)的片层发生... 利用Mg^(2+),Ca^(2+)制备镁钙层状双氢氧化物(Mg/Ca-LDH),与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以共沉淀方式制备改性Mg/Ca-LDH[记作Mg/Ca-LDH(SDS)],并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改性,表征了其结构并研究了其性能。结果表明:Mg/Ca-LDH(SDS)的片层发生剥离,成功进入到LDPE基体中;LDPE复合材料的降解过程属于多阶热降解,LDPE基体的热解温度从330℃提高到390℃,与纯LDPE相比,热降解速率降低,800℃残炭率提高17.63%;Mg/Ca-LDH(SDS)用量为30 phr时,复合材料的最大热释放速率低于纯LDPE,总热释放量降低80.6%;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达到27.3%,较纯LDPE增长56.6%,能通过垂直燃烧测试,因此,Mg/Ca-LDH(SDS)对LDPE有一定的阻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层状双氢氧化物 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