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楂叶总黄酮生物溶蚀性骨架型缓释片的制备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锴 陈思思 +4 位作者 邬琳 徐佳 陈超群 陈小慧 杨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40-1643,共4页
目的制备山楂叶总黄酮生物溶蚀性骨架型缓释片,考察其释药机制。方法采用熔融法制备山楂叶总黄酮生物溶蚀性骨架型缓释片,以累积释放量为指标,确定最佳处方,拟合释药动力学方程。结果山楂叶总黄酮生物溶蚀性骨架型缓释片的处方组成为:... 目的制备山楂叶总黄酮生物溶蚀性骨架型缓释片,考察其释药机制。方法采用熔融法制备山楂叶总黄酮生物溶蚀性骨架型缓释片,以累积释放量为指标,确定最佳处方,拟合释药动力学方程。结果山楂叶总黄酮生物溶蚀性骨架型缓释片的处方组成为:山楂叶总黄酮100.0 g,硬脂醇26.0 g,羟丙甲纤维素10.0 g,乳糖60.0 g,硬脂酸镁4.0 g,预胶化淀粉60.0 g;所制备的缓释片累积释放百分率2 h为23.3%,5 h为55.2%,8 h为78.4%,12 h为92.2%,在12 h内呈现良好的缓释特征;结论山楂叶总黄酮生物溶蚀性骨架型缓释片释放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释放机制为扩散和溶蚀双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叶总黄酮 生物溶蚀性骨架型缓释片 释放度 释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青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纪其雄 彭昕 +1 位作者 吴晓菁 杨雄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2-566,共5页
目的建立浙江和江西产的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SRAP-PCR的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方法应用L9(34)正交设计方法,以三叶青基因组DNA为模板,研究了Mg2+、dNTP、引物和模板DNA 4种PCR反应组分浓度变化对扩增结果的影响,根据梯度PCR... 目的建立浙江和江西产的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SRAP-PCR的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方法应用L9(34)正交设计方法,以三叶青基因组DNA为模板,研究了Mg2+、dNTP、引物和模板DNA 4种PCR反应组分浓度变化对扩增结果的影响,根据梯度PCR仪引物的条带数量及清晰度选择退火温度。结果优化后的25μL反应体系包含:10×PCR buffer2.5μL,2.5mmol/L MgCl2,0.15mmol/Ld NTP,0.15μmol/L引物,1.0U Taq DNA聚合酶,50ng DNA模板。扩增程序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1℃。并筛选出8对扩增产物丰富,多态性好的引物。结论正交设计优化的三叶青SRAP反应体系,经过10份样品检验,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多态性好,可用于三叶青遗传多样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青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SRAP-PCR)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转化法产D-阿洛糖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冯再平 沐万孟 +2 位作者 江波 张涛 薛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04-307,316,共5页
利用重组菌E.coli BL21/p ET-22b-tl-rpib,将原料D-阿洛酮糖生物转化为具有抑癌效果的稀有糖D-阿洛糖。经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联用技术(LC-MS/MS)鉴定,反应混合液中25%的D-阿洛酮糖转化成了D-阿洛糖。等电聚焦法测定了重组蛋白的等电点为... 利用重组菌E.coli BL21/p ET-22b-tl-rpib,将原料D-阿洛酮糖生物转化为具有抑癌效果的稀有糖D-阿洛糖。经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联用技术(LC-MS/MS)鉴定,反应混合液中25%的D-阿洛酮糖转化成了D-阿洛糖。等电聚焦法测定了重组蛋白的等电点为6.3,并成功运用到产物混合液的去蛋白沉淀中。经过预处理的混合糖液,通过DTFCa2+型离子交换树脂实现了分离纯化。最佳分离条件为:柱温60℃,进样量4m L,流速1m 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糖 生物转化 等电点沉淀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茴香油β-环糊精包合物胶囊的制备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群 张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606-608,共3页
[目的]研究八角茴香油β-CD包合物胶囊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以八角茴香油与β-CD的比例、包合时间和包合温度为因素,并以包合物收率、包合物含油率和油的收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包合条件;然后以休止角和吸... [目的]研究八角茴香油β-CD包合物胶囊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以八角茴香油与β-CD的比例、包合时间和包合温度为因素,并以包合物收率、包合物含油率和油的收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包合条件;然后以休止角和吸湿性为指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包合物进行验证,优选包合物胶囊的处方,并检查胶囊质量。[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八角茴香油:β-CD为1∶6,包合时间为2 h,包合温度50℃;在此条件下,包合物收率为89.84%,包合物含油率为15.93%,油的收率为72.63%。胶囊处方为:包合物200 mg,微晶纤维素100 mg,十二烷基硫酸钠5 mg,硬脂酸镁3 mg;制得的胶囊水分、装量差异和崩解时限均符合药典规定;影响因素试验表明,胶囊剂对高温、高湿度和强光的稳定性明显高于其物理混合物。[结论]八角茴香油包合物胶囊制备工艺简单、易行,质量稳定、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油 包合物 胶囊 制备工艺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糖磷酸异构酶在大肠杆菌中的重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再平 沐万孟 +1 位作者 江波 薛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3-117,共5页
核糖-5-磷酸异构酶(RpiB)是新型功能性稀有糖D-阿洛糖生物合成过程中的重要酶。克隆Thermotoga lettingae TMO来源的RpiB基因,以pET-22b(+)为载体,E.coli BL21(DE3)为宿主细胞,构建了基因重组菌。诱导剂IPTG可诱导目的蛋白表达;经金属... 核糖-5-磷酸异构酶(RpiB)是新型功能性稀有糖D-阿洛糖生物合成过程中的重要酶。克隆Thermotoga lettingae TMO来源的RpiB基因,以pET-22b(+)为载体,E.coli BL21(DE3)为宿主细胞,构建了基因重组菌。诱导剂IPTG可诱导目的蛋白表达;经金属亲和层析纯化得到电泳纯的重组蛋白,SDS-PAGE显示17ku处出现显著的特征蛋白质条带。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该重组RpiB具有较高的产D-阿洛糖生物活性,静息细胞和纯酶反应3h后转化率分别为19%和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糖 核糖-5-磷酸异构酶B 克隆表达 亲和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妇安口服液的药效学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劲松 康桦 薛冬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27-929,共3页
目的 :研究产妇安口服液的药效学作用。方法 :采用急性血瘀模型观察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以及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结果 :产妇安口服液能明显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 ,抑制炎性反应和镇痛作用。结论 :产妇安口服液具有较好的... 目的 :研究产妇安口服液的药效学作用。方法 :采用急性血瘀模型观察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以及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结果 :产妇安口服液能明显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 ,抑制炎性反应和镇痛作用。结论 :产妇安口服液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抗炎与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安口服液 全血粘度 抗炎作用 镇痛作用 小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叶颗粒剂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群 张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2期7106-7107,7218,共3页
[目的]研究山楂叶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将山楂叶用浓度50%乙醇提取,以颗粒休止角和吸湿性为指标,选择最佳处方辅料,并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颗粒中的总黄酮和金丝桃苷,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最佳处... [目的]研究山楂叶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将山楂叶用浓度50%乙醇提取,以颗粒休止角和吸湿性为指标,选择最佳处方辅料,并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颗粒中的总黄酮和金丝桃苷,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最佳处方辅料为:浸膏粉250 g,糖粉125 g,糊精125 g;此时,颗粒的休止角和吸湿性都最小,分别为33°和0.65%;总黄酮和金丝桃苷样品分离良好,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总黄酮标准曲线为:Y=25.455X+0.004 7,R=0.999 9,线性范围为0.016~0.024 mg/ml,平均回收率为100.57%(RSD为0.13%);颗粒的水分、粒度和溶化性均符合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总黄酮平均含量为0.412 g/g(RSD为0.38%)。[结论]山楂叶颗粒剂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合理,质量稳定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叶颗粒剂 制备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皮泡腾颗粒剂的研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群 张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5期8447-8448,8451,共3页
[目的]研究石榴皮泡腾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石榴皮,以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料液比和提取温度为因素,以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将提取物精制,浓缩,加辅料混合制成泡腾颗粒,并检... [目的]研究石榴皮泡腾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石榴皮,以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料液比和提取温度为因素,以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将提取物精制,浓缩,加辅料混合制成泡腾颗粒,并检测泡腾颗粒的休止角、水分、溶化性和粒度。[结果]超声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1次、料液比1∶25(g/ml)、提取时间30 min;颗粒剂处方为:石榴皮稠膏10 g、乳糖74 g、蔗糖46 g、柠檬酸33 g、碳酸氢钠25 g、聚乙二醇6000 14 g、浓度70%乙醇适量;制得的颗粒休止角为29.6o,流动性好,颗粒剂水分、粒度和溶化性均符合药典规定。[结论]石榴皮泡腾颗粒的制备工艺简便,质量稳定、可控,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PERICARPIUM GRANATI) 总黄酮 泡腾颗粒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