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6—1987年埃尔尼诺期间赤道太平洋的物理海洋学事件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宗山 邹娥梅 +3 位作者 John M.Toole Linda J.Mangum 徐伯昌 杨克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59-166,共8页
文中,根据“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联合研究”第1—4航次考察的资料结合美国NOAA提供的SST资料和Wyrtki博士提供的水位资料,对1986—1987年埃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消衰过程中的海洋事件作了综合分析.指出,这次埃尔尼诺是一... 文中,根据“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联合研究”第1—4航次考察的资料结合美国NOAA提供的SST资料和Wyrtki博士提供的水位资料,对1986—1987年埃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消衰过程中的海洋事件作了综合分析.指出,这次埃尔尼诺是一个中等偏强的事件.SST场和水位场的宏观变化是同步和相似的,并且都与风场特征有关.次表层温度结构的变化是与上层暖水的东向输送相对应.在此期间,热带西太平洋的流系结构和方向发生了异乎寻常的变化.在埃尔尼诺爆发前期,南赤道流较强,暖水在西太平洋堆积;在爆发期内,则在12.5个纬度带内形成东向流,向东输送暖水;在消衰期内,北赤道逆流变弱、而南赤道逆流变强;在埃尔尼诺结束后,海洋转为动力调整,并在约12个纬度范围内变为西向流.在这次埃尔尼诺期间,向东输送的暖水总量为11.4×10^(14)m^3,此量比1976年埃尔尼诺多1/3,而比1982—1983年埃尔尼诺少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赤道 太平洋 物理海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