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其在皮肤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慧 杨思佳 +3 位作者 任晗堃 曲召辉 郑立波 李姝静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8-717,共10页
植物多糖是一种从植物各部位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由十个或十个以上的单糖单元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近年来,由于其丰富的生物活性、安全性、亲肤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多糖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不同的提取和纯... 植物多糖是一种从植物各部位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由十个或十个以上的单糖单元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近年来,由于其丰富的生物活性、安全性、亲肤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多糖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不同的提取和纯化方法会对多糖的结构产生影响,进而改变其生物活性。本文阐述了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并同时对植物多糖具有的保湿补水、抗氧化、抗炎、抑菌、美白等功效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植物多糖在功能化妆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糖 保湿 抗氧化 抗炎 抑菌 美白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光谱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皮肤刺激和皮肤防护的体内分子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何一凡 吴文海 +2 位作者 苏牧楠 蒋晓龙 刘宇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1-409,共9页
为了更好地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皮肤损伤和皮肤防护的分子机制,需要研究人(内源性物质和结构)、物质(刺激物和抗刺激活性物)、以及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然而,在人体上分子水平的机制研究报道很少。共聚焦拉曼光谱可以开展此类研究,因其可... 为了更好地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皮肤损伤和皮肤防护的分子机制,需要研究人(内源性物质和结构)、物质(刺激物和抗刺激活性物)、以及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然而,在人体上分子水平的机制研究报道很少。共聚焦拉曼光谱可以开展此类研究,因其可以在体、实时和非侵入式地测定角质层中的某些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并分析角质层结构。文章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刺激剂,通过共聚焦拉曼光谱扫描志愿者前臂屈侧皮肤12μm深度内,定性和半定量地测量SDS经皮吸收的相对量和深度,以及SDS“入侵”时皮肤脂质相对含量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SDS经皮吸收进入角质层,导致角质层脂质流失和脂质有序性降低。据报道刺激物的进入量和深度是影响皮肤刺激程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文章首次在人体上通过SDS给予证实;此外,文章首次发现SDS引起的人体皮肤屏障损伤的第三个因素,我们称之为“刺激传导网络”,即SDS对皮肤的损伤不仅局限于其所到之处,“刺激传导网络”可以将刺激损伤传递到SDS未到达的更深更远处。通过拉曼光谱对皮肤内部进行研究,并结合体外手段例如3D皮肤等,结果一致,进而提出了“现实世界发生的”SDS诱导皮肤损伤的分子学机制。根据该机制设计的表面活性剂拮抗剂简称ASF,数据显示,可以有效阻挡SDS的经皮吸收,进而有效阻止皮肤脂质流失和脂质有序性的降低,对皮肤屏障的保护效果很好,为表面活性剂在人体刺激机制以及保护机制提供进一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研究表面活性剂皮肤刺激的分子机制 皮肤防护 共聚焦拉曼光谱 皮肤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层孔菌发酵液控油及收缩毛孔机理及功效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宋阳 吕永博 +1 位作者 任晗堃 彭娇龙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573,共8页
将药用层孔菌和乳酸菌进行双向发酵得到药用层孔菌发酵液,检测药用层孔菌发酵液和药用层孔菌水提液的活性成分含量,从分子、细胞、动物和人体等方面研究药用层孔菌发酵液在控油和收缩毛孔等方面的功效作用,结果表明,药用层孔菌发酵液具... 将药用层孔菌和乳酸菌进行双向发酵得到药用层孔菌发酵液,检测药用层孔菌发酵液和药用层孔菌水提液的活性成分含量,从分子、细胞、动物和人体等方面研究药用层孔菌发酵液在控油和收缩毛孔等方面的功效作用,结果表明,药用层孔菌发酵液具有更高的活性成分含量、可以减少ABTS自由基的生成、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调控5α还原酶活性、减少皮肤油脂分泌、促进Ⅰ型胶原蛋白(COL-Ⅰ)的表达、抑制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具有收缩毛孔的趋势,具备成为具有控油和收缩毛孔功效的化妆品原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层孔菌 化妆品原料 发酵技术 控油功效 收缩毛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女性皮肤暗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朱文驿 查沛娜 +1 位作者 邱显荣 孟宏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81-487,495,共8页
皮肤暗黄是当今困扰中国女性的皮肤问题之一,也是化妆品和食品行业关注的研发热点之一。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分析了影响皮肤暗黄的因素,包括黑色素的形成与分布、细胞因子对黑色素细胞的影响、血液微循环、氧化蛋白质导致皮肤暗黄的发... 皮肤暗黄是当今困扰中国女性的皮肤问题之一,也是化妆品和食品行业关注的研发热点之一。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分析了影响皮肤暗黄的因素,包括黑色素的形成与分布、细胞因子对黑色素细胞的影响、血液微循环、氧化蛋白质导致皮肤暗黄的发生机理,并提出皮肤暗黄的解决途径,对美白产品研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暗黄 美白 黑色素 细胞因子 血液微循环 氧化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皮肤的不良反应、评价体系及防护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文海 何一凡 刘宇红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5-242,共8页
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护肤品和皮肤清洁类产品,但频繁使用或不当接触表面活性剂可导致皮肤刺激、敏感或屏障功能损伤,引起皮肤不良反应。为了皮肤的安全,本文针对表面活性剂作用于皮肤的结构和成分,梳理其作用于皮肤的途径,基于该途径... 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护肤品和皮肤清洁类产品,但频繁使用或不当接触表面活性剂可导致皮肤刺激、敏感或屏障功能损伤,引起皮肤不良反应。为了皮肤的安全,本文针对表面活性剂作用于皮肤的结构和成分,梳理其作用于皮肤的途径,基于该途径和皮肤症状两个维度建立评价体系,并对减缓表面活性剂刺激的功效成分及其作用原理进行分析总结,为抗敏抗刺激功效成分及温和型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皮肤刺激 抗敏抗刺激 评价体系 皮肤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