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太和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探讨
- 1
-
-
作者
陈修奇
桑涛
刘刚
陈洁
-
机构
安徽省太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太和县农业委员会
太和县三塔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8期320-320,322,共2页
-
文摘
科技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是把农业新科技转化为粮食收入的重要举措。提高培训效果,真正让农民掌握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高标准选取学员;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先进实用的教学内容;丰富生动的教学方法。该文对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进行了探讨,以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科技
农业发展
动力
新型农民培训
安徽太和
-
分类号
G725
[文化科学—成人教育学]
-
-
题名2013年太和县小麦“3414”肥效试验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陈洁
-
机构
安徽省太和县三塔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6期16-16,23,共2页
-
文摘
在太和县开展小麦"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N、P2O5、K2O最佳施肥量分别为18.35、6.51、1.60 kg/666.67 m2,最佳产量540.57 kg/666.67 m2。综合分析推荐施肥量,结合太和地区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的推荐用量分别为15.0、7.0、6.0 kg/666.67 m2,目标产量550.0 kg/666.67 m2。
-
关键词
推荐施肥量
小麦
“3414”试验
安徽太和
2013年
-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147.2
[农业科学—肥料学]
-
-
题名桃树缩叶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王锐
孙文科
-
机构
安徽省太和县坟台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安徽省太和县三塔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出处
《农技服务》
2008年第1期46-,86,共2页
-
文摘
介绍了桃树缩叶病的危害症状、病原特征、侵染循环、发生因素以及防治方法。
-
关键词
桃树
缩叶病
识别
防治
-
分类号
S436.621.1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桑园桑天牛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孙文科
王锐
-
机构
安徽省太和县三塔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安徽省太和县坟台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出处
《农技服务》
2007年第12期46-,49,共2页
-
文摘
介绍了桑园桑天牛的危害症状、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
-
关键词
桑园
桑天牛
防治
-
分类号
S888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中筋优质小麦周麦22号的产量及品质研究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李凯
牛国玉
-
机构
安徽省太和县三塔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出处
《农技服务》
2009年第9期74-75,共2页
-
文摘
周麦22号系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抗病、中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叶窄,匍匐,抗寒性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抗倒伏能力强;高抗条锈病、叶锈病,中感白粉病、纹枯病,高感赤霉病、秆锈病。周麦22号属于超高产品种,在国家区域试验中最高产量达11158.5kg/hm2,在安徽省太和县0.21hm2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田中,产量达到10773kg/hm2,创下安徽省小麦单产的新高。品质达到国家中筋小麦标准,是稳定性很好的中筋优质品种,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东菏泽等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
关键词
周麦22
中筋
高产
条锈病
-
分类号
S51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 6
-
-
作者
李凯
-
机构
安徽省太和县三塔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出处
《农技服务》
2014年第2期16-16,共1页
-
文摘
春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春季小麦管理要早抓早管、分类指导、合理运筹肥水,促穗足粒多粒重,为小麦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促控结合,肥水调节 三类苗以促为主。春季追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5厘米地温稳定在5℃左右时追肥浇水,亩施尿素5.7kg;第二次在拔节期进行,提高穗粒数。二类苗促控结合。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60万的麦田,在小麦起身初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kg;
-
关键词
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生长
追肥浇水
水调节
三类苗
返青期
拔节期
穗粒数
-
分类号
S5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小麦纹枯病防治技术
- 7
-
-
作者
李凯
-
机构
安徽省太和县三塔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出处
《农技服务》
2014年第10期20-20,共1页
-
文摘
近年小麦纹枯病已成为我国冬小麦区常发病害。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烂芽: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病苗枯死:发生在3—4叶期,初仅第一叶鞘上现中间灰色,四周褐色的病斑,后因抽不出新叶而致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枯株白穗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因养分、水分供不应求而枯死,形成枯株白穗。
-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防治技术
冬小麦区
生育阶段
供不应求
椭圆形
枯死
病斑
-
分类号
S435.12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杨树扦插繁殖技术
被引量:2
- 8
-
-
作者
牛国玉
张贺林
-
机构
安徽省太和县三塔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安徽省太和县原墙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出处
《农技服务》
2012年第1期70-70,共1页
-
文摘
从苗圃地的选择和整地、整地施肥、种条采集及处理、扦插、抚育管理、检疫等方面总结了杨树扦插繁殖技术。
-
关键词
杨树
扦插
繁殖
-
分类号
S792.1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周麦18号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
被引量:1
- 9
-
-
作者
牛国玉
李凯
-
机构
安徽省太和县三塔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出处
《农技服务》
2009年第8期14-15,共2页
-
文摘
周麦18号是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半冬性、高产稳产、节水耐旱、多抗广适、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多年多点区试表明,周麦18号的平均产量在8250.0kg/hm^2以上,最高产量达到10543.5 kg/hm^2,该品种具有高产潜力大,稳产性好,较耐早节水,适应性广等特点,在黄淮南片麦区高中产田具有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
-
关键词
小麦
周麦18号
丰产
优质
耐旱
-
分类号
S51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杨树丰产林抚育技术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张贺林
牛国玉
-
机构
安徽省太和县原墙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安徽省太和县三塔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出处
《农技服务》
2012年第8期935-935,共1页
-
文摘
从灌溉、施肥、除草、人工接干、抹芽、修枝、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杨树丰产林抚育技术。
-
关键词
杨树
丰产林
抚育
-
分类号
S792.1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梨树轮纹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孙文科
-
机构
安徽省太和县三塔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出处
《农技服务》
2008年第4期66-67,共2页
-
文摘
介绍了梨树轮纹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意见。
-
关键词
梨树轮纹病
症状
发病规律
防治
-
分类号
S436.61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论农村创业人才洼地的构建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梁宇堂
王申福
张春平
-
机构
安徽省太和县农机安全监理站
太和县三塔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太和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4期257-258,共2页
-
文摘
指出内地欠发达地区要积极转变观念,改变劳务输出地的身份;要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市场消费;要培养创新型农民,发展农村经济;要制定优惠政策,构建农村创业人才洼地。
-
关键词
农村创业人才
外出务工
回乡创业
-
分类号
C961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安徽省小麦和玉米产量低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 13
-
-
作者
王申福
王丽
张春平
-
机构
安徽省太和县三塔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太和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期223-223,227,共2页
-
文摘
通过对安徽省小麦、玉米主产区产量低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调查,提出了促进小麦、玉米增产的建议,以期为安徽省小麦、玉米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产量低
主要原因
建议
安徽省
-
分类号
S51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稻象甲的发生与防治
- 14
-
-
作者
李雷
王申福
-
机构
安徽省太和县三塔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出处
《农技服务》
2009年第1期88-88,147,共2页
-
文摘
介绍了稻象甲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并对几种常用防治药剂的作用特点。
-
关键词
稻象甲
防治
规律
药效
-
分类号
S43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萝卜地种蝇的发生与常用防治药剂的比较
- 15
-
-
作者
李雷
韩子龙
-
机构
安徽省太和县三塔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安徽省太和县原墙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出处
《农技服务》
2009年第2期50-51,共2页
-
文摘
介绍了萝卜地种蝇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并对几种常用防治药剂的作用特点、使用方法及药效等进行了比较。
-
关键词
萝卜地种蝇
防治
规律
药效
-
分类号
S43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翻蔓与提蔓对脱毒甘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陈洁
-
机构
安徽省太和县三塔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期28-28,33,共2页
-
文摘
研究翻蔓与提蔓对脱毒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毒甘薯徐薯18提蔓2、1次,产量分别为40 125.0、38 125.0 kg/hm2,分别比未翻蔓处理增产4 125.0、2 125.0 kg/hm2,增幅达到11.5%、5.9%。翻蔓因使叶片分布结构被破坏,导致产量比未翻蔓处理下降。
-
关键词
田间管理
翻蔓
提蔓
脱毒甘薯
-
分类号
S5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做好新形势下乡镇农技推广工作浅议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李凯
陈洁
-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三塔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出处
《农技服务》
2015年第1期171-172,共2页
-
文摘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进入田间的主渠道,是改变农民生产行为的促进者,是农业技术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
关键词
讲政治
讲学习
具有敏捷的应急能力
-
分类号
S-1
[农业科学]
-
-
题名脱毒甘薯专用肥的研制及推广应用
- 18
-
-
作者
陈洁
-
机构
安徽省太和县三塔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0期168-169,共2页
-
文摘
肥料的科学使用是农作物增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开展甘薯专用肥的各类试验、示范,探讨、摸索出甘薯专用肥料的科学配方,做到配方到厂,推广到户。宣传、推广使广大甘薯种植户在甘薯施肥过程中,减少劳动强度、劳动次数,减少劳动力投入,效果明显,同时也是增加甘薯产量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太和县土壤类型及理化性状,阐述脱毒甘薯的需肥规律及配方依据,简要介绍脱毒甘薯专用肥的施用量及施用方法。
-
关键词
专用肥
脱毒甘薯
研制
推广应用
-
分类号
S143
[农业科学—肥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