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粮食作物单产增长规律及其原理 被引量:12
1
作者 褚清河 强彦珍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10期26-29,共4页
应用距平值法和方差分析法,对我国1978—2007年的粮食单产增加原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粮食单产呈周期性增加规律,粮食单产周期性增加是作物品种周期性更新的结果,作物品种最高产量施肥量是品种的重要营养遗传特性,是品种适应土... 应用距平值法和方差分析法,对我国1978—2007年的粮食单产增加原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粮食单产呈周期性增加规律,粮食单产周期性增加是作物品种周期性更新的结果,作物品种最高产量施肥量是品种的重要营养遗传特性,是品种适应土壤环境条件的结果。因此,肥料施用量的周期性增加是作物品种更新的重要原因。近30年来,我国作物品种潜力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利用了育种材料的耐氮肥特性,而没有利用品种营养平衡的遗传特性,结果导致单位肥料的增产量逐年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品种更新 距平值 营养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学与肥料学中报酬递减律的同一性及其问题 被引量:8
2
作者 褚清河 强彦珍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1期33-37,共5页
肥料报酬递减律是施肥学上的经典理论,但其并非植根于肥料研究,而是移植于经济学。研究分析表明,肥料是经济学投入中重要的可变要素,施肥量和作物产量具有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投资和劳动必须借助于影响产量增减变化的可变因素才能起作... 肥料报酬递减律是施肥学上的经典理论,但其并非植根于肥料研究,而是移植于经济学。研究分析表明,肥料是经济学投入中重要的可变要素,施肥量和作物产量具有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投资和劳动必须借助于影响产量增减变化的可变因素才能起作用。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经济学未能深入研究施肥量与产量的函数关系,因此,经济学报酬递减律缺乏专业研究结果的支持。已有的研究结果证明,肥料报酬递减律是施肥理论和施肥试验方法不完善与计算失误下得出的结论,并非科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酬递减律 可变因素 函数关系 投资与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中肥料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 被引量:6
3
作者 褚清河 强彦珍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9期3-8,共6页
农业中氮肥的不合理施用造成氮肥利用率下降并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从农业中肥料利用率的科学本质及其试验设计原理出发,讨论了如何筛选和利用长期试验和大田生产试验资料评价肥料利用率以及肥料试验中施肥量、氮... 农业中氮肥的不合理施用造成氮肥利用率下降并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从农业中肥料利用率的科学本质及其试验设计原理出发,讨论了如何筛选和利用长期试验和大田生产试验资料评价肥料利用率以及肥料试验中施肥量、氮磷钾施用比例与氮肥利用率评价的问题,并提出在农业中应考虑施肥与增产的实际效应以及用不同养分肥料的配合施用来设计和分析施肥实践中氮肥利用率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肥料利用率 施肥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施肥配比理论解析与百年经典施肥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4
4
作者 强彦珍 褚清河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10期1706-1709,共4页
对在《土壤施肥配比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土壤作物系统量比线性极点一次性施肥理论的平衡与不平衡施肥、最佳施肥比例等概念、定义进行了解释,同时结合生产实际解析了施肥比例和施肥量的施肥学意义、作用以及作物产量随施肥... 对在《土壤施肥配比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土壤作物系统量比线性极点一次性施肥理论的平衡与不平衡施肥、最佳施肥比例等概念、定义进行了解释,同时结合生产实际解析了施肥比例和施肥量的施肥学意义、作用以及作物产量随施肥量增加变化的函数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土壤作物系统量比线性极点一次性施肥理论是对施肥上重大问题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它提出的施肥原则中多数内容是经典施肥理论几乎没有涉及到的重要问题,能够用于指导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而百年经典施肥理论不是在科学实验基础上得出的推论,它是养分归还学说的一个具体内容,并非高产施肥理论。最小因子理论不符合内因是发展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以及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的哲学思想,也不能应用于指导生产施肥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施肥理论 量比线性极点 平衡与不平衡养分类型 最佳施肥比例 内因与外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