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CAD在重型机械中的应用策略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建正 李晓宏 郭希斌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4年第2期48-49,共2页
针对重型机械产品设计,阐述了目前三维设计的应用特点及如何尽快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探讨了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两种设计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同时指出了软件的有待完善之处和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重型机械 三维设计 CAD 机械设计 自顶向下设计 自底向上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产品三维广义参数化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6
2
作者 秦慧斌 侯志利 +2 位作者 王宗彦 李晓宏 王建正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4-57,共4页
分析了目前三维参数化设计的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论述了机械产品三维广义参数化设计的内涵、设计步骤和关键技术。采用机械产品三维广义参数化设计技术,基于三维设计平台开发了桥式起重机桥架的三维参数化设计系统,并成功地应用... 分析了目前三维参数化设计的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论述了机械产品三维广义参数化设计的内涵、设计步骤和关键技术。采用机械产品三维广义参数化设计技术,基于三维设计平台开发了桥式起重机桥架的三维参数化设计系统,并成功地应用于桥式起重机桥架的快速系列设计,使设计效率和图纸设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快速响应了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对其他行业机械产品的快速系列设计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模块化 产品主模型 参数化有限元分析 工程图自动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掘过程及机械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奎贤 宋桂秋 +1 位作者 彭武良 王新中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1-274,共4页
在现场实验的基础上 ,利用挖掘机的挖掘轨迹方程 ,结合采矿工艺 ,确定了挖掘的边界条件 ;运用系统论的思想 ,对整个挖掘循环过程进行优化 ,解决了建立数学模型的难点·首次对挖掘过程的参数及工作机构几何参数 ,建立多目标函数 ,用... 在现场实验的基础上 ,利用挖掘机的挖掘轨迹方程 ,结合采矿工艺 ,确定了挖掘的边界条件 ;运用系统论的思想 ,对整个挖掘循环过程进行优化 ,解决了建立数学模型的难点·首次对挖掘过程的参数及工作机构几何参数 ,建立多目标函数 ,用复合形法进行优化 ,确定出合理的参数 ,具有普遍性意义 ,对设计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 机械优化 机构学 机械设计 过程优化 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钢热连轧过程轧制力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洋 周旭东 刑建斌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6期1-3,共3页
应用DEFORM-2D软件对带钢热连轧过程的轧制力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并与宝钢轧制力模型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计算的轧制力与现场实测数据接近,且计算精度高于宝钢轧制力模型,该模拟对现场轧制工艺参数的调整优化有重要的参... 应用DEFORM-2D软件对带钢热连轧过程的轧制力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并与宝钢轧制力模型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计算的轧制力与现场实测数据接近,且计算精度高于宝钢轧制力模型,该模拟对现场轧制工艺参数的调整优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轧制力 有限元模拟 热连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凸体相互作用和基底变形对结合面静摩擦因数的影响
5
作者 王颜辉 郭强 +2 位作者 孙万 张学良 巩少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46,共7页
结合面静摩擦因数是摩擦润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探讨结合面微凸体相互作用以及微凸体基底变形对结合面静摩擦因数的影响以及二者对摩擦因数影响的显著程度,建立基于GW模型的结合面静摩擦因数模型和分别考虑相互作用和基底变形... 结合面静摩擦因数是摩擦润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探讨结合面微凸体相互作用以及微凸体基底变形对结合面静摩擦因数的影响以及二者对摩擦因数影响的显著程度,建立基于GW模型的结合面静摩擦因数模型和分别考虑相互作用和基底变形的结合面静摩擦因数模型。在建立考虑基底变形的结合面静摩擦因数模型的过程中,应用力的静平衡原理以及位移平衡原理,建立等效基底复合弹性模量的计算模型。通过MATLAB软件仿真对比了不同塑性指数下3种模型的结合面静摩擦因数随量纲一法向接触载荷及量纲一平均分离间距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微凸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基底变形对结合面静摩擦因数有显著影响,二者均有利于静摩擦因数的增大;微凸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基底变形对结合面静摩擦因数影响的显著性与等效微凸体的复合弹性模量与等效基底的复合弹性模量的比值λ相关,在相同塑性指数和量纲一平均分离间距下,当λ小于临界值λ0时,相互作用的影响较为显著,当λ大于λ0时,基底变形的影响更为显著;λ0由接触条件决定,不同接触条件对应不同的λ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面 静摩擦因数 微凸体相互作用 基底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钢25t-27.5m桥式起重机主梁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素荷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3-317,共5页
应用有限单元法及M SC.M ARC有限元分析程序,对已使用多年的25 t×27.6 m桥式起重机主梁进行分析,并根据实测的设计尺寸,从实验工况和设计工况两方面研究桥架变形及应力分布状态,探讨了其结构力学特性,并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 应用有限单元法及M SC.M ARC有限元分析程序,对已使用多年的25 t×27.6 m桥式起重机主梁进行分析,并根据实测的设计尺寸,从实验工况和设计工况两方面研究桥架变形及应力分布状态,探讨了其结构力学特性,并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为确定其使用寿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式起重机主梁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差分法的金属复合板冷却过程温度分布预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亚冠 王涛 +2 位作者 武越 李志强 马更生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69,共6页
目的研究金属复合板在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以及经过冷却后金属复合板的表面及内部温度分布规律。方法利用二维有限差分法对金属复合板材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推导了使用等步长节点法求解温度的差分方程,通... 目的研究金属复合板在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以及经过冷却后金属复合板的表面及内部温度分布规律。方法利用二维有限差分法对金属复合板材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推导了使用等步长节点法求解温度的差分方程,通过设置合理的边界条件解决了金属复合板基板和复板接触界面互相影响的传热问题。结果通过设置等步长节点的有限差分法计算得出金属复合板冷却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以及冷却后金属复合板的表面及内部温度分布,对比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和有限差分程序计算结果,得出结论。结论界面处温度高,越靠近两边温度越低,通过与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作对比,验证了差分法计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板 接触 冷却 有限差分法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含量对TiCN-WC-HfN陶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高姣姣 平萍 +1 位作者 刘家宝 宋金鹏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TiCN–WC–HfN陶瓷,研究了Re含量(摩尔分数)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CN–WC–HfN–Ni–Re陶瓷材料由TiC_(0.41)N_(0.5)、WC、HfN、TiC、Ni和Re组成,其中TiC_(0.41)N_(0.5)0是TiC与TiN在烧...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TiCN–WC–HfN陶瓷,研究了Re含量(摩尔分数)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CN–WC–HfN–Ni–Re陶瓷材料由TiC_(0.41)N_(0.5)、WC、HfN、TiC、Ni和Re组成,其中TiC_(0.41)N_(0.5)0是TiC与TiN在烧结过程中生成的固溶体。TiCN–WC–HfN–Ni–Re陶瓷材料断口上存在凹坑和解理面,当Re摩尔分数为2.5%时,材料断口上的凹坑较多。当Re摩尔分数由0增到3.0%时,材料的维氏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当Re摩尔分数为2.5%时,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优,其维氏硬度为(19.25±0.21)GPa、抗弯强度为(1304±23)MPa、断裂韧度为(7.73±0.22)MPa∙m^(1/2)。TiCN–WC–HfN–Ni–Re陶瓷在断裂过程中发生了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其增韧机制为裂纹偏转和裂纹桥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N–WC–HfN陶瓷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Ti(C,N)-HfN/Ti(C,N)-WC层状陶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高姣姣 平萍 +1 位作者 胡士恒 宋金鹏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1,共7页
以Ti(C,N)为基体相,HfN和WC为不同层的增强相,金属Ni和Mo为粘结相,采用交替铺层法制备素坯,并利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Ti(C,N)-HfN/Ti(C,N)-WC层状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层状陶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 以Ti(C,N)为基体相,HfN和WC为不同层的增强相,金属Ni和Mo为粘结相,采用交替铺层法制备素坯,并利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Ti(C,N)-HfN/Ti(C,N)-WC层状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层状陶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材料中的晶粒逐渐长大,在烧结温度为1350℃和1400℃时,材料的晶粒较小但分布不均匀,且存在较多的微缺陷;在烧结温度为1450℃和1500℃时,材料中的晶粒相对均匀(粒径~1μm),微缺陷较少;在烧结温度达到1550℃时,材料中出现了大量粗大晶粒(粒径~2μm)。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层状陶瓷的抗弯强度、维氏硬度和断裂韧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在1450℃下所制备的Ti(C,N)-HfN/Ti(C,N)-WC层状陶瓷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抗弯强度、维氏硬度和断裂韧度分别为(1263.6±17.1)MPa、(18.5±0.3)GPa和(8.2±0.1)MPa·m1/2。此外,Ti(C,N)-HfN/Ti(C,N)-WC层状陶瓷在断裂时表现为穿晶与沿晶并存的断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陶瓷 烧结温度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微凸体间相互作用的机床结合面加载接触特性分形理论建模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颜辉 郭强 +1 位作者 孙万 张学良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07,共6页
文章基于分形几何理论,考虑机械结合面微凸体间的相互作用对结合面接触特性的影响,同时考虑微凸体发生弹塑性变形的两个阶段,得出考虑微凸体间相互作用的单个微凸体的弹性临界变形;从而建立考虑微凸体间相互作用的单个微凸体各变形阶段... 文章基于分形几何理论,考虑机械结合面微凸体间的相互作用对结合面接触特性的影响,同时考虑微凸体发生弹塑性变形的两个阶段,得出考虑微凸体间相互作用的单个微凸体的弹性临界变形;从而建立考虑微凸体间相互作用的单个微凸体各变形阶段接触载荷、接触刚度理论模型;进一步建立考虑微凸体间相互作用的结合面真实接触载荷、接触刚度分形理论模型,并进行无量纲处理,分别得出接触载荷、接触刚度与接触面积之间量纲为一的关系式。通过仿真分析对比,可见考虑微凸体间相互作用时单个微凸体的临界变形小于不考虑微凸体间相互作用时,而对应的微凸体接触载荷、接触刚度则大于不考虑微凸体间相互作用时。对比考虑微凸体间相互作用时不同分形维数对结合面接触载荷、接触刚度的影响,得出考虑微凸体间相互作用时分形维数增大结合面接触载荷、接触刚度呈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面 相互作用 微凸体 分形理论 接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应力循环加卸载三轴试验土的变形稳定状态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睿 邵龙潭 田筱剑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0-208,共9页
为研究土在随机应力幅值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基于土样全表面变形数字图像测量系统,以福建标准砂和硅微粉为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三轴试验。据此分析土样在不同随机应力循环加卸载过程的应力-应变行为,判断其是否达到变形稳... 为研究土在随机应力幅值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基于土样全表面变形数字图像测量系统,以福建标准砂和硅微粉为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三轴试验。据此分析土样在不同随机应力循环加卸载过程的应力-应变行为,判断其是否达到变形稳定状态,同时与等应力幅值循环加卸载和阶梯应力幅值循环加卸载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无论是恒定应力幅值、阶梯应力幅值还是随机应力幅值加卸载循环,当循环次数超过一定次数后,土样逐渐趋于变形稳定状态,且变形稳定状态对应的循环次数值不同;土在受到超过历史最大应力幅值时,应力-应变关系会回到初次单调加载的应力-应变曲线;在最大应力值小于破坏应力的条件下,应力加卸载时间过程幅值的随机特征,如幅值大小和分布对土的应力-应变行为,包括变形稳定状态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应力 细粒土 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 变形稳定状态 应力-应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行多轴自注意力的图像去高光算法
12
作者 李鹏越 续欣莹 +3 位作者 唐延东 张朝霞 韩晓霞 岳海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264,共11页
图像高光层模型的模糊性和高光动态范围大的特点,使得图像去高光成为了一个挑战性的视觉任务。纯局部性方法容易导致图像高光区出现伪影,纯全局性方法容易使图像非高光区色彩失真。针对图像去高光中局部和全局特征不平衡导致的上述问题... 图像高光层模型的模糊性和高光动态范围大的特点,使得图像去高光成为了一个挑战性的视觉任务。纯局部性方法容易导致图像高光区出现伪影,纯全局性方法容易使图像非高光区色彩失真。针对图像去高光中局部和全局特征不平衡导致的上述问题,以及高光层建模的模糊性,提出了基于并行多轴自注意力机制的门限融合U型深度网络图像去高光算法。该方法通过隐式建模避免了高光层模型模糊引入的问题,利用U型网络结构将上下文信息与低层信息融合对无高光图像进行估计,并在U型结构编码器和解码器之间引入门限融合结构进一步提升网络模型的特征表达能力。此外,U型网络的单元结构通过融合局部和全局自注意力平衡了局部和全局特征的编码和解码。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去除图像中的高光,其他对比算法在高光处容易产生伪影和失真。定量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在PSNR和SSIM指标上优于其他五种典型的图像去高光方法,在三个数据集上,PSNR值分别高于次优方法4.10、7.09、6.58 dB,SSIM值分别取得了4%、9%和3%的增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去高光 多轴自注意力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L702A铝合金双硬度峰值时效行为与微观组织分析
13
作者 肖璐 蒲博闻 +3 位作者 宋跃文 杨晨帆 王韬 周海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0-34,共5页
将经490℃×4 h+500℃×6 h+520℃×8 h固溶、室温水介质淬火后的ZL702A铝合金在160、170℃两个温度下进行不同时间的时效处理,结合显微硬度法和透射电镜显微组织分析,研究ZL702A铝合金时效硬化行为与析出相演化规律之间的... 将经490℃×4 h+500℃×6 h+520℃×8 h固溶、室温水介质淬火后的ZL702A铝合金在160、170℃两个温度下进行不同时间的时效处理,结合显微硬度法和透射电镜显微组织分析,研究ZL702A铝合金时效硬化行为与析出相演化规律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ZL702A在160和170℃时效温度下的时效硬化曲线均表现出双硬度峰值的时效行为。这种时效强化现象归因于合金GP区向θ"、θ'、θ相的转变和Q'相粗化的共同作用。在160℃时效12 h对应的第一硬度峰值期,合金的硬度为114 HV,此时析出相对位错运动产生最大的阻碍作用,合金得到最理想的时效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强化 ZL702A铝合金 析出序列 双硬度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受力带筋卷筒结构分析与最优设计 被引量:11
14
作者 秦义校 程玉民 +1 位作者 顾翠云 张志德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85-888,共4页
采用空间薄壁板壳元与空间梁元混合离散模型对大吨位起重机钢丝绳缠绕卷筒进行有限元分析,将有限元方法与进退法优化方法耦合形成数值算法进而对卷筒进行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按最危险工况进行载荷组合并全面考虑复杂外载荷影响。通过优... 采用空间薄壁板壳元与空间梁元混合离散模型对大吨位起重机钢丝绳缠绕卷筒进行有限元分析,将有限元方法与进退法优化方法耦合形成数值算法进而对卷筒进行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按最危险工况进行载荷组合并全面考虑复杂外载荷影响。通过优化,使影响卷筒自重的筒壁厚度下降,得到受力复杂的带内筋板大型卷筒在满足包括稳定性要求在内的各项工程约束条件下的最佳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内筋板卷筒 复杂外力 有限元分析 稳定性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式采煤的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田取珍 刘混举 曹惠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25-629,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采煤作业方式———冲击式采煤.根据采煤工作面煤壁受地压作用后煤体强度降低的特点,利用冲击刀具对煤壁进行冲击劈裂,在回采工艺上实现了冲击式落煤.研究了冲击力与煤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初步确定了冲击式采煤的主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采煤作业方式———冲击式采煤.根据采煤工作面煤壁受地压作用后煤体强度降低的特点,利用冲击刀具对煤壁进行冲击劈裂,在回采工艺上实现了冲击式落煤.研究了冲击力与煤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初步确定了冲击式采煤的主要工艺参数,为研制和改进冲击式采煤机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工作面 冲击式采煤 劈裂 破煤机理 采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机油膜轴承润滑理论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建梅 黄庆学 +2 位作者 杨世春 丁光正 申福昌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轧机油膜轴承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现状,展望了轧机油膜轴承的发展方向,指出轧机油膜轴承的热弹流润滑理论和延寿技术的研究,是实现油膜轴承全优润滑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轧机油膜轴承 热弹流润滑理论 延寿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基复合吸波贴片的电磁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段海平 李国防 +1 位作者 段玉平 刘顺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64,共4页
制备了一系列炭黑/羰基铁/硅橡胶复合吸波材料,研究了炭黑含量对羰基铁/硅橡胶电磁性能的变化规律。用同轴线法测试了炭黑和羰基铁在2-18 GHz的电磁参数。对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吸波性能及屏蔽性能进行了测试,对其各项性能的变化规律... 制备了一系列炭黑/羰基铁/硅橡胶复合吸波材料,研究了炭黑含量对羰基铁/硅橡胶电磁性能的变化规律。用同轴线法测试了炭黑和羰基铁在2-18 GHz的电磁参数。对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吸波性能及屏蔽性能进行了测试,对其各项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在羰基铁与硅橡胶质量比固定在50∶100(即50 phr)时,随着炭黑含量的增加,各项性能都呈现出增强的趋势,但当炭黑质量与硅橡胶的质量比达到70∶100后(即70 phr),再增加炭黑的加入量,各项性能几乎没有改变。另还对导电、吸波以及屏蔽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黑 羰基铁 吸波材料 电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机油膜轴承润滑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建梅 黄庆学 丁光正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2-116,共5页
结合轧机油膜轴承的润滑特点,综述轧机油膜轴承润滑理论的研究进展,同时结合低速重载轧机油膜轴承的工况特点,指出轧机油膜轴承润滑理论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轧机油膜轴承的润滑理论研究已从刚流润滑、热流润滑、弹流润滑发展到热弹流... 结合轧机油膜轴承的润滑特点,综述轧机油膜轴承润滑理论的研究进展,同时结合低速重载轧机油膜轴承的工况特点,指出轧机油膜轴承润滑理论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轧机油膜轴承的润滑理论研究已从刚流润滑、热流润滑、弹流润滑发展到热弹流润滑理论的阶段,但对低速重载油膜的多场耦合润滑机制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使用磁流体润滑油膜轴承,可避免巴氏合金蠕变对油膜润滑特性的影响,保证润滑油膜的完整性,是轧机油膜轴承的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机油膜轴承 润滑理论 磁流体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板大坡口多层多道焊接轨迹规划算法 被引量:10
19
作者 胡啸 崔川 +2 位作者 陈纬 赵世伟 张卓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02-106,共5页
针对厚板大坡口机器人多层多道焊接工艺,提出了一种多层多道焊接轨迹规划算法。首先通过机器人视觉系统获取焊缝横截面几何尺寸,再根据坡口形状规划焊层数及各层道数,最终确定多层多道焊接起止位置。在焊接过程中,为了避免重复多道焊接... 针对厚板大坡口机器人多层多道焊接工艺,提出了一种多层多道焊接轨迹规划算法。首先通过机器人视觉系统获取焊缝横截面几何尺寸,再根据坡口形状规划焊层数及各层道数,最终确定多层多道焊接起止位置。在焊接过程中,为了避免重复多道焊接过热导致工件变形的问题,引入了对称型焊接方式进行焊接。利用RobotStudio软件离线编程检验了算法的准确性,通过焊接测试验证了机器人焊接质量及效率。结果表明,该方法避免了手动示教的繁琐过程,提高了焊接效率,焊接后坡口填充效果及焊缝成形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多道焊 厚板 X形坡口 焊接机器人 离线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含量对TiB_2基复合陶瓷刀具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金鹏 肖利民 +2 位作者 吕明 王时英 梁国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2-45,共4页
以作Ni为金属烧结剂,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在1650℃下制备了含Ni量不同的Ti B_2基复合陶瓷刀具材料。研究了Ni含量对Ti B_2基复合陶瓷刀具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i含量的增加,Ti B_2基复合陶瓷刀具材料微观组织... 以作Ni为金属烧结剂,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在1650℃下制备了含Ni量不同的Ti B_2基复合陶瓷刀具材料。研究了Ni含量对Ti B_2基复合陶瓷刀具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i含量的增加,Ti B_2基复合陶瓷刀具材料微观组织中的缺陷先减少后增多,抗弯强度、断裂韧度和硬度也随着先增大后减小;当Ni含量为8wt%时,微观组织的缺陷少、力学性能良好,此时的相对密度为(99.3±0.3)%,抗弯强度为(952.3±86.2)MPa,断裂韧度为(7.3±0.3)MPa·m^(1/2),硬度为(22.4±0.6)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2基陶瓷刀具 烧结剂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