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淮南矿区煤矸石中微量元素的研究
被引量:65
- 1
-
-
作者
蔡峰
刘泽功
林柏泉
李玮
吕洲
-
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学院
太原市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
-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92-897,共6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基金资助项目(2006CB7084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50534090)
+4 种基金
安徽省优秀青年基金资助项目(2006jq1059)
安徽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计划资助项目(2006KJ005TD)
安徽省自然基金资助项目(05044040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7BAK28B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7BAK29B06)
-
文摘
通过对淮南矿区按煤层和岩性特征系统采样,运用INNA,ICP-MS分析煤矸石中微量元素、冷原子吸收法分析Hg、选择性电极法分析F、化学法分析常量元素,并研究经过科学筛选出的11种重金属元素:Cd,Cu,Ni,Sn,Hg,Mn,As,Cr,Pb,Zn和非金属元素F,初步探讨了这些元素对矿区环境的危害,其中Cd,Cu,Ni,Sn,Hg超过淮南土壤背景值、中国土壤背景值、世界土壤背景值等.Cd含量是淮南土壤的40倍、世界土壤的7倍;Cu含量是淮南土壤的约2倍、世界土壤约1.5倍;Ni含量是淮南土壤的8倍、世界土壤的4倍;Sn含量是淮南土壤的3倍、世界土壤约2倍;样品中Hg含量是淮南土壤的3 602倍、世界土壤的1 381倍,并指出这种危害是具累积性的.
-
关键词
淮南矿区
煤矸石
微量元素
累积性
危害
-
Keywords
Huainan mining area
gangue
trace element
accumulation
hazard
-
分类号
TD849.5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
-
题名不同林龄和栽培代次杨树林土壤微生物量磷动态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赵和胜
王艮梅
韦庆翠
袁润
张焕朝
-
机构
徐州市铜山区张集林场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泰州锦园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太原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
-
出处
《江苏林业科技》
2013年第4期8-12,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015)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802980002)
-
文摘
选择不同林龄和栽培代次的杨树人工试验林地,从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分层采集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微生物量磷(SMBP)的年动态变化和剖面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试验林地SMBP的年动态变化规律相似,即冬、春季节较高,而夏、秋季节较低。1a中,2月SMBP含量最高,各试验林地不同土层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52mg/kg(0~10cm)、17.75mg/kg(10~20cm)和12.19mg/kg(20—40cm);10月含量最低,平均分别为11.45mg/kg(0—10cm)、7.37mg/kg(10~20cm)和2.66mg/kg(20—40cm)。随着杨树人工林林龄和栽培代次的增加,SMBP的含量呈下降趋势。随着土层的加深,SMBP含量降低,在整个试验期内各试验林地0—10cm土层的SMBP含量分别比10~20cm和20—40cm土层平均高出5.00mg/kg和14.21mg/kg(农田无林地),8.79mg/kg和16.42mg/kg(1代6年生林地),4.87mg/kg和9.80mg/kg(1代10年生林地),7.20mg/kg和9.64mg/kg(2代5年生林地),4.74mg/kg和6.80mg/kg(2代8年生林地)。相关分析显示,SMBP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呈极显著相关,而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无显著相关。
-
关键词
杨树林
土壤微生物量磷
年动态变化
剖面垂直分布
载培代次
-
Keywords
Poplar plantation
SMBP
Annual dynamics
Soil profile distribution
Rotation
-
分类号
S792.1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Q938.13
[生物学—微生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