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垃圾分类的全柔性多车舱车辆调度优化研究
1
作者 杨春霞 王皓 +1 位作者 陈海波 王晓军 《工业工程》 202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垃圾分类运输是垃圾分类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现有分类运输方法以单车舱专用车辆为主,易造成车辆资源浪费、垃圾收集点拥堵等问题。为此,本文引入能同时独立运输多种垃圾的多车舱车辆,依托我国垃圾收运实际情况,对车舱设置、收运模... 垃圾分类运输是垃圾分类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现有分类运输方法以单车舱专用车辆为主,易造成车辆资源浪费、垃圾收集点拥堵等问题。为此,本文引入能同时独立运输多种垃圾的多车舱车辆,依托我国垃圾收运实际情况,对车舱设置、收运模式等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全柔性多车舱车辆路径问题(full flexible-MCVRP)及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实际算例表明,与现有专用车辆分类调度方案相比,本文所给多车舱车辆调度方案总行驶路径更短,收运效率更高。进一步,针对几种典型城市生活区域,研究了垃圾分类占比对车舱分配方案的影响,为多车舱车辆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运输 多车舱车辆 车辆调度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车辆非充气轮胎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山铁 钱江宁 +3 位作者 李占龙 宋勇 张正 郝鹏祥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80,共9页
非充气轮胎对比普通充气轮胎存在不易爆胎、稳定好等特点,可有效提高特种车辆应对极端路面和复杂作业环境的能力。从非充气轮胎应用于特种车辆的巨大潜力为契机,对非充气轮胎的研究现状与趋势进行概括。对非充气轮胎的性能分析与机理研... 非充气轮胎对比普通充气轮胎存在不易爆胎、稳定好等特点,可有效提高特种车辆应对极端路面和复杂作业环境的能力。从非充气轮胎应用于特种车辆的巨大潜力为契机,对非充气轮胎的研究现状与趋势进行概括。对非充气轮胎的性能分析与机理研究的方法进行总结,发现其支撑体的结构、刚度、表面平滑度是影响轮胎运行期间振动和噪声的关键。根据非充气轮胎设计要求,对其拓扑优化和力学特性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整理,仿生结构非充气轮胎利用仿生学方法解决非充气轮胎性能问题将存在重要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充气轮胎 特种车辆 机理研究 优化实验 仿生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直 邸娟 张宏 《时代汽车》 2024年第1期46-48,共3页
随着汽车行业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方向的转型,汽车企业对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培养研究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理论研究与工程实际相脱节的弊端不断显现... 随着汽车行业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方向的转型,汽车企业对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培养研究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理论研究与工程实际相脱节的弊端不断显现,而校企合作作为工科研究生的创新培养模式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出发,从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方法和内容、专项技能训练和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对改革完善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为应用研究型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车辆工程 研究生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轨迹模型预测控制器的算法研究
4
作者 候峙朴 范英 +3 位作者 赵敏 代晓文 许晋军 李一帆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34-339,共6页
为提高无人驾驶汽车行驶控制中的跟踪精度和车辆稳定性,提出了一个改进的模型预测控制器(MPC)。首先,为解决高速转弯工况下轮胎侧偏刚度的强非线性特性导致的车辆失稳问题,建立了轮胎动态侧偏刚度估计器进行实时估计;在此基础上,利用改... 为提高无人驾驶汽车行驶控制中的跟踪精度和车辆稳定性,提出了一个改进的模型预测控制器(MPC)。首先,为解决高速转弯工况下轮胎侧偏刚度的强非线性特性导致的车辆失稳问题,建立了轮胎动态侧偏刚度估计器进行实时估计;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现有模型预测控制器的时域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算法跟踪精度和稳定性;最后,为验证控制器的效果,选取合适的工况进行了联合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改进控制器在高速转弯的工况下,跟踪精度误差降为4.9%,横摆角误差降为2.6%,比传统模型预测控制器分别提高了67.8%和62.3%,比模糊控制算法优化的控制器分别提高了55.8%和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车辆 轨迹跟踪 侧偏刚度估计 改进的模型预测控制器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仿生悬架的越野车辆平顺性研究
5
作者 戎超仁 宋勇 +2 位作者 李占龙 钱江宁 胡西安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18期50-55,共6页
针对越野车辆采用传统线性悬架越野行驶时平顺性差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菱形仿袋鼠腿悬架(下称仿生悬架)的车辆平顺性改善方案,研究了仿生悬架布置方案、弹簧刚度比、车身偏频比对整车平顺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仿生悬架具有明... 针对越野车辆采用传统线性悬架越野行驶时平顺性差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菱形仿袋鼠腿悬架(下称仿生悬架)的车辆平顺性改善方案,研究了仿生悬架布置方案、弹簧刚度比、车身偏频比对整车平顺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仿生悬架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刚度特性,随着弹簧刚度比的增大,其非线性刚度特性增强。2)相较于其他布置方案,前后轴均采用仿生悬架的整车平顺性最优。3)路面较差时,仿生悬架刚度比越大,整车平顺性越好;随着前后轴仿生悬架静挠度比的减小,车身垂向振动与俯仰振动均降低。上述结果表明,采用非线性仿生悬架的越野车辆表现出良好的平顺性,验证了所提仿生悬架研究思路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野车 仿生悬架 平顺性 非线性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轴整车激励下车辆舒适性研究
6
作者 王梓丞 李家俊 王晰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2期11-13,共3页
近年来,由车桥耦合振动引起的车辆舒适性问题不可忽视。以二轴整车为例,基于ISO2631法,将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在不同桥面不平度、车重下车辆舒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桥面状况恶化,车辆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显著增... 近年来,由车桥耦合振动引起的车辆舒适性问题不可忽视。以二轴整车为例,基于ISO2631法,将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在不同桥面不平度、车重下车辆舒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桥面状况恶化,车辆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显著增大;而当车重从30%逐级加载至110%时,车辆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逐渐减小,其研究成果对车辆的舒适性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振动 二轴整车 车辆舒适性 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交通流状态下简支梁桥动力响应研究
7
作者 李路遥 董姣姣 李华腾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5期1-4,共4页
为了解交通流状态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根据道路服务水平,选择车头间距与车速作为交通流状态评价指标,选用两轴平面整车车型,基于模态综合法,建立多车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模型,分析不同交通流状态下简支梁桥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当车辆达... 为了解交通流状态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根据道路服务水平,选择车头间距与车速作为交通流状态评价指标,选用两轴平面整车车型,基于模态综合法,建立多车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模型,分析不同交通流状态下简支梁桥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当车辆达到3辆时,桥梁跨中最大竖向位移最大,车辆增加到5辆时,桥梁跨中最大竖向位移趋于稳定;当车辆之间的距离增加时,车辆之间的叠加动力效应减弱,桥梁跨中最大竖向位移逐渐减小并接近单车下的数值;在不同交通流状态中,稳定流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最小,限制流对桥梁动力响应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 动力响应 多车荷载 交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式仿生复合悬架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
8
作者 李占龙 周俊贤 +4 位作者 张正 高山铁 刘志奇 墨海波 郝鹏祥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48,100,共8页
针对高速-重载履带式全地形车悬架减振性能提高的问题,将扭杆弹簧与仿生“Z”字形缓冲结构结合,设计了一种结构紧凑、抗冲击能力强的串联式仿生复合悬架系统。以单个悬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仿真建模和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研究表明,... 针对高速-重载履带式全地形车悬架减振性能提高的问题,将扭杆弹簧与仿生“Z”字形缓冲结构结合,设计了一种结构紧凑、抗冲击能力强的串联式仿生复合悬架系统。以单个悬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仿真建模和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研究表明,串联式仿生复合悬架系统静、动态特性参数值均在合理的范围内。在相同路面等级下,随着车速增加,串联式仿生复合悬架系统车身垂向加速度均方根和悬架动挠度均方根的相对增长率均有降低;随着路面等级和车速的增加,串联式仿生复合悬架系统车身垂向加速度传递率(1.7%~2.4%)的数值呈下降趋势;串联式仿生复合悬架在2~3 Hz出现共振峰,避开了人体的敏感频率段(4~8 Hz),表现出良好的频率响应特性,符合悬架设计要求。该系统的提出也为高速-重载履带式全地形车悬架提升减振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重载 履带式 仿生学 悬架 串联式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elt Analyst的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纵向振动特性分析
9
作者 周利东 郭宏伟 +2 位作者 袁媛 宁少慧 李宏娟 《煤矿机械》 2025年第4期79-84,共6页
针对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的动力学问题,基于输送带Kelvin-Voigt黏弹性微分本构方程建立了带式输送机黏弹性纵向振动动力学方程,利用单自由度有阻尼强迫振动相同的解法求得解析式。通过Belt Analyst软件对带式输送机满载启动工况下影响动张... 针对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的动力学问题,基于输送带Kelvin-Voigt黏弹性微分本构方程建立了带式输送机黏弹性纵向振动动力学方程,利用单自由度有阻尼强迫振动相同的解法求得解析式。通过Belt Analyst软件对带式输送机满载启动工况下影响动张力的因素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运量的增加会增大带式输送机的动张力,可以通过在动张力急剧变化的地方设置合适的张紧方式、适当增加启动时间和选择弹性模量较大的输送带来减小动张力,选择能承受住输送机最大动张力的最小型号输送带,减小输送成本,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带式输送机 黏弹特性 纵向振动 Belt Analyst 动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在离心压缩机叶轮优化中的应用
10
作者 董志强 于根亮 +1 位作者 董逸飞 陈义恒 《汽车实用技术》 2025年第2期56-62,共7页
为了提高离心式压缩机叶轮设计效率并降低计算资源消耗,针对遗传算法优化中计算量大、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I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方法。通过少量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样本,训练BP神经网络建立效率与叶轮参数的... 为了提高离心式压缩机叶轮设计效率并降低计算资源消耗,针对遗传算法优化中计算量大、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I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方法。通过少量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样本,训练BP神经网络建立效率与叶轮参数的映射关系,结合IPSO优化其参数,同时利用遗传算法(GA)确定叶轮的最佳性能参数。研究表明,改进的IPSO算法通过增强粒子群的动态适应性和全局搜索能力,提高了BP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和优化效率。优化后的叶轮等熵效率提高1.34%,多变效率提高1.04%,流量增加10.4%。该方法显著提升了离心式压缩机叶轮的设计效率和性能,为复杂流体机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式压缩机 CFD仿真 叶轮参数优化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坐标残差网络应用于17-4PH材料蚀后剩余寿命预测研究
11
作者 邸娟 王程波 +3 位作者 贺磊 牛亚龙 彭超义 王建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6-214,共9页
为解决材料汽蚀损伤后剩余使用寿命预测困难的科学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卷积神经网络技术的寿命预测方法,具体采用残差网络(ResNet)模型,并嵌入坐标注意力机制(CA),通过对模型进行卷积、通道数及下采样方式的优化,构建改进的坐标残差网络... 为解决材料汽蚀损伤后剩余使用寿命预测困难的科学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卷积神经网络技术的寿命预测方法,具体采用残差网络(ResNet)模型,并嵌入坐标注意力机制(CA),通过对模型进行卷积、通道数及下采样方式的优化,构建改进的坐标残差网络(CA-ResNet)模型,以实现对17-4PH材料汽蚀损伤后剩余使用寿命的精确预测。基于超声波汽蚀试验得到的汽蚀特性曲线,通过逻辑回归(Logistic)方程对汽蚀阶段进行定量划分,并定义寿命系数ζ,同时借助超景深显微镜获取材料损伤后不同时刻的显微图像数据库,并与寿命系数ζ相对应。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CA-ResNet网络模型在CIFAR10公开数据集上验证准确率可达92.2%,在收集的17-4PH材料的汽蚀损伤数据集上的验证准确率可达93.2%,相比ResNet18网络模型,准确率分别提高了1.5%和3.5%。通过学习率、批处理量等超参数优化后,该模型在汽蚀损伤数据集上准确率可达95.0%。采用端到端的数据驱动思想,可实现从汽蚀损伤形貌到汽蚀寿命的精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差网络 坐标注意力机制 汽蚀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混凝土栓钉-橡胶组合连接件疲劳性能分析
12
作者 张俊豪 刘世忠 +4 位作者 栗振锋 毛敏 郭文龙 郭京京 刘俊俊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0,146,共8页
为探究钢纤维混凝土(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SFRC)栓钉-橡胶组合连接件的疲劳性能,结合文献疲劳试验,采用ABAQUS与FE-SAFE软件建立试件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静力性能与疲劳寿命计算,结果与文献试验值基本吻合。以剪应力幅、橡胶... 为探究钢纤维混凝土(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SFRC)栓钉-橡胶组合连接件的疲劳性能,结合文献疲劳试验,采用ABAQUS与FE-SAFE软件建立试件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静力性能与疲劳寿命计算,结果与文献试验值基本吻合。以剪应力幅、橡胶套高度和栓钉直径等为控制参数,分析SFRC栓钉-橡胶组合连接件的疲劳寿命变化规律,并根据分析结果参考Eurocode 4拟合出SFRC栓钉-橡胶组合连接件的疲劳寿命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ABAQUS与FE-SAFE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较好地实现SFRC栓钉-橡胶组合连接件的疲劳性能分析;组合连接件的疲劳破坏位置均发生于栓钉根部焊缝处;与普通栓钉连接件相比,加入橡胶套的组合连接件在200万次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幅下降40%左右;组合连接件的疲劳寿命随着栓钉直径的增大逐渐增加,随着橡胶套高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提出的疲劳寿命计算公式在200万次疲劳荷载下的应力幅均明显低于各国现有规范,采用本文计算公式预测SFRC栓钉-橡胶组合连接件的疲劳寿命更加安全,为SFRC栓钉-橡胶组合连接件的设计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钉-橡胶组合连接件 钢纤维混凝土 有限元 FE-SAFE 疲劳寿命 应力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簇式钢纤维混凝土栓钉-橡胶连接件抗剪承载力折减系数计算方法
13
作者 郭京京 刘世忠 +4 位作者 栗振锋 刘世明 毛敏 张俊豪 舒春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3,共8页
为探究集簇式钢纤维混凝土(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SFRC)栓钉-橡胶连接件的抗剪性能,结合文献推出试验试件参数,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非线性数值模拟,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以栓钉间距与栓钉层数为控制... 为探究集簇式钢纤维混凝土(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SFRC)栓钉-橡胶连接件的抗剪性能,结合文献推出试验试件参数,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非线性数值模拟,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以栓钉间距与栓钉层数为控制变量,设计了27组集簇式SFRC栓钉-橡胶连接件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群钉效应影响下新型组合连接件的单钉平均抗剪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并基于有限元计算结果拟合出集簇式SFRC栓钉-橡胶连接件单钉抗剪承载力折减系数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橡胶套的加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栓钉的受力不均匀性;随着栓钉数量的增加,群钉中单钉平均抗剪承载力较单排钉呈现下降趋势;单钉平均抗剪承载力与抗剪折减系数随栓钉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随栓钉层数的增加而明显降低,间距大于8倍栓钉直径后变化趋于稳定;提出同时考虑栓钉间距和栓钉层数的集簇式SFRC栓钉-橡胶连接件单钉平均抗剪承载力折减系数的设计计算公式,为集簇式SFRC栓钉-橡胶连接件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簇式SFRC栓钉-橡胶连接件 有限元数值模拟 群钉效应 抗剪性能 抗剪承载力折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民网约车出行使用意愿影响因素
14
作者 张旭东 张涛 +2 位作者 贾志绚 杨阳 程龙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为提升城市居民网约车出行使用意愿,结合已有文献中变量因素的影响关系,构建包含用户满意度、主观规范、服务质量和使用意愿4个潜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以平顶山市网约车使用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意向调查方式获取527份有效问卷数据,探究各... 为提升城市居民网约车出行使用意愿,结合已有文献中变量因素的影响关系,构建包含用户满意度、主观规范、服务质量和使用意愿4个潜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以平顶山市网约车使用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意向调查方式获取527份有效问卷数据,探究各潜变量之间的假设检验和效应分析关系。结果表明:使用意愿受到主观规范和服务质量的直接影响;主观规范和服务质量可通过用户满意度对使用意愿产生间接影响;用户满意度对使用意愿具有直接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提高网约车出行服务质量、科学引导居民网约车出行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网约车出行 结构方程模型 使用意愿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的动态规划法应用及优化
15
作者 王恒 李东风 许刘晴 《汽车实用技术》 2025年第11期31-35,共5页
研究旨在探讨动态规划法在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优化效果,通过建立和评估动态规划模型,优化不同行驶工况下的能量分配,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和能效,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通过收集实际行驶数据和动力系统参数,基于动态规划法定... 研究旨在探讨动态规划法在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优化效果,通过建立和评估动态规划模型,优化不同行驶工况下的能量分配,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和能效,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通过收集实际行驶数据和动力系统参数,基于动态规划法定义优化目标,如最小化能耗、最大化续航里程,通过优化确定最佳能量分配策略,进行了实车测试,收集实际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动态规划法在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中的能耗优化率超过90%,相较于标准能量检测法,其优化效果更为显著,误差率控制得更为严格,仅为0.05%,体现了其在精确控制方面的强大能力。综上,动态规划法在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中表现出显著优势,有效提高了能效和续航里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能量管理 动态规划 能耗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节能车车架的结构设计与优化
16
作者 权建毅 宋勇 +3 位作者 解印琦 杨曜华 党立伟 白晶晶 《汽车实用技术》 2025年第5期41-46,共6页
文章针对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电动节能车车架开展了结构设计与优化,以实现赛车性能的提升和轻量化目标。基于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大赛要求,利用CATIAV5专业软件设计了初代边梁式节能赛车车架模型;通过ANSYS Workbench软件有限元分析在满... 文章针对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电动节能车车架开展了结构设计与优化,以实现赛车性能的提升和轻量化目标。基于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大赛要求,利用CATIAV5专业软件设计了初代边梁式节能赛车车架模型;通过ANSYS Workbench软件有限元分析在满载状态下,车架在弯曲、扭转、加速、转弯及制动工况下的应力分布云图和位移分布云图,将得到的图形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校核其刚度及强度要求;并基于第100次拓扑优化迭代结果对原车架结构进行优化,得到最终版节能赛车车架模型,实现降重21.4%,为车架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节能车车架 有限元法 轻量化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改进的BP神经网络车速预测模型的方法研究
17
作者 朱凯家 李华腾 王浩然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25年第1期52-57,共6页
精准预测驾驶员行车速度是识别驾驶员异常驾驶行为的先决条件,该方法不仅能够为交通运行条件的改进、道路标识、道路线形等设计提供参考意见,而且可一定程度地提升乘客的安全感与舒适感。文章以某客运公司运营安全监测系统提供的车辆驾... 精准预测驾驶员行车速度是识别驾驶员异常驾驶行为的先决条件,该方法不仅能够为交通运行条件的改进、道路标识、道路线形等设计提供参考意见,而且可一定程度地提升乘客的安全感与舒适感。文章以某客运公司运营安全监测系统提供的车辆驾驶数据为基础,摒弃传统BP神经网络车速预测模型,发明一种在自适应学习率调整、附加冲量项和模拟退火算法进行耦合基础上综合改进的BP神经网络车速预测模型。通过考察某城际客运线路30位客车驾驶员行为,以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误差(MSE)、平均相对误差(MRE)作为评价指标,横向对比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改进后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灰色序列模型预测的车速真实性。研究表明:改进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车速均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另外两种模型。这种新型车速预测模型能够满足路段行程车速预测的实时性要求,能及时对客运驾驶员行为作出危险预警判断,保障乘客生命财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速预测 模拟退火算法 评价指标 改进的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钢/316L复合管固液复合制坯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桂海莲 胡晓彤 +7 位作者 刘浩 张琛 李强 胡建华 陈建勋 苟毓俊 双远华 张鹏岳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172-178,共7页
双金属复合管在石油运输行业中应用前景广阔,结合性能是考察复合管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能在轧制成形过程中得到高品质的复合管材,在复合管制坯过程中要求实现界面处的冶金复合。以20钢和316L为原材料,基于结合温度及元素扩散情... 双金属复合管在石油运输行业中应用前景广阔,结合性能是考察复合管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能在轧制成形过程中得到高品质的复合管材,在复合管制坯过程中要求实现界面处的冶金复合。以20钢和316L为原材料,基于结合温度及元素扩散情况,采用固液复合方式,并且结合界面的温度模型及通过Pro CAST软件模拟,获得了外模最佳预热温度为1050—1100℃。通过现场试制界面处实现了冶金复合,在最佳温度范围既保证了固态20钢和液态316L之间能达到冶金复合,又能使元素有充分的扩散时间而增强了界面结合强度,同时又可以防止因元素过渡扩散而导致316L腐蚀性能下降。该方法为后续复合管连轧提供了优良的管坯,可实现高品质复合管的现场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复合 复合管坯 热传导 界面 结合强度 扩散 20钢/316L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转减振器式全地形车悬架系统设计及舒适性研究
19
作者 宋勇 钱江宁 +3 位作者 李占龙 高山铁 孟杰 郝鹏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94-304,共11页
为解决履带式全地形车辆舒适性及抗冲击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含弧弹簧阻尼结构的扭转减振器式悬架系统,设计了单负重轮悬架系统并开展动力学建模与舒适性分析,研究了不同工况下整车舒适性及抗冲击性能。研究发现:①单负重轮悬架系统静... 为解决履带式全地形车辆舒适性及抗冲击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含弧弹簧阻尼结构的扭转减振器式悬架系统,设计了单负重轮悬架系统并开展动力学建模与舒适性分析,研究了不同工况下整车舒适性及抗冲击性能。研究发现:①单负重轮悬架系统静、动态特性参数值均在合理的范围内;相同路面车速增加时,单负重轮悬架系统车身垂向加速度和悬架动挠度均方根的相对增长率降低;路面等级、车速增加时,单负重轮悬架系统车身垂向加速度传递率(8.5%~6.5%)以较小的数值呈小幅下降趋势。②整车通过D、E级路面和极端路面时,所提悬架系统相对传统扭杆弹簧悬架系统表现出优良的舒适性和抗冲击性,验证了悬架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地形车 悬架 扭转减振器 履带式 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点燃式大功率甲醇发动机样机台架试验研究
20
作者 张喜清 王耀杰 +3 位作者 张健 张其生 孙江昊 薛锦涛 《内燃机》 2024年第4期17-23,共7页
为开发13LM100甲醇新型发动机,使用新能源动力综合试验平台对甲醇发动机样机进行台架试验,对试验过程中先后出现的发动机起动困难、异常熄火以及扭矩不稳等故障现象进行排查分析并提出改进解决方案。结果表明:燃料温度为21.5℃、环境温... 为开发13LM100甲醇新型发动机,使用新能源动力综合试验平台对甲醇发动机样机进行台架试验,对试验过程中先后出现的发动机起动困难、异常熄火以及扭矩不稳等故障现象进行排查分析并提出改进解决方案。结果表明:燃料温度为21.5℃、环境温度低于10℃且冷却液进液温度低于50℃时,发动机起动困难,通过发动机冷却液恒温系统将进液温度控制在50℃以上,可确保发动机顺利起动;冷却液回液温度高于91.5±1℃时,发动机异常熄火,通过发动机冷却液恒温系统将回液温度控制在90.5℃以下,可避免发动机异常熄火的情况;在排除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进气系统等因素后,发动机仍扭矩不稳,通过扫点调整废气再循环系统(EGR)流量系数并选取最佳试验结果对应的EGR率,可确保发动机运转平稳,扭矩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发动机 台架试验 扭矩 冷却系统 废气再循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