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0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RRT^(*)算法的机械臂轨迹规划研究
1
作者 杨瑞刚 王宇琦 +2 位作者 苗琦 史易烜 王南山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33,共6页
为了解决RRT^(*)(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 star)算法在搜索过程中速度低下和冗余节点过多,路径代价等问题,在RRT^(*)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A-RRT^(*)算法,A-RRT^(*)算法通过融合A^(*)算法中的代价函数和使用了动态步长策略有效缩... 为了解决RRT^(*)(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 star)算法在搜索过程中速度低下和冗余节点过多,路径代价等问题,在RRT^(*)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A-RRT^(*)算法,A-RRT^(*)算法通过融合A^(*)算法中的代价函数和使用了动态步长策略有效缩短了路径长度提升路径质量,改进剪枝策略减少了树搜索的冗余节点。根据算法在简单、复杂和密集环境下的仿真结果显示,在密集环境下A-RRT^(*)算法的无效冗余节点剪除94.29%、内存缩减了94.29%、搜索时间提高了96.28%、迭代次数缩减了91.49%、路径距离缩短了10.18%。为了防止生成的路径不平整而使机械臂在运行中造成损伤,利用了三次B样条对路径进行了优化,通过三维机械臂仿真也可得出优化后的路径更加平滑,减少了机械臂在运行过程中的关节波动,更有利于机械臂的运行,进一步验证了算法在机械臂运行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规划 RRT^(*) 动态步长 代价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摘机械臂路径规划的GA-RRT算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炳彤 李海虹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32,共8页
面对采摘作业的复杂环境,提出了一种终点区域RRT(Goal Area RRT,GA-RRT)算法,以提高路径生成的效率并降低路径成本。根据环境系数确定初始步长与终点区域,当拓展节点进入终点区域后,随机点生成范围缩小至终点区域,同时调整步长;然后,在... 面对采摘作业的复杂环境,提出了一种终点区域RRT(Goal Area RRT,GA-RRT)算法,以提高路径生成的效率并降低路径成本。根据环境系数确定初始步长与终点区域,当拓展节点进入终点区域后,随机点生成范围缩小至终点区域,同时调整步长;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目标概率偏向方法,提高路径搜索效率;最后,对生成的路径进行简化节点处理以减少路径代价,并使用三次B样条方法平滑路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二维环境下,GA-RRT算法相较于RRT、RRT-Connect算法,耗时缩短85.15%、29.86%,路径代价减少19.18%、18.26%;机械臂仿真环境下,与引入目标概率偏向方法的RRT算法进行比较,耗时缩短54.70%,路径代价减少51.59°。利用IRB120机械臂实验平台,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摘机械臂 路径规划 快速搜索随机树算法 终点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机械作业机构能量回收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32
3
作者 高有山 权龙 +2 位作者 赵斌 王爱红 吕振锋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0,共10页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环境问题、原油进口和短缺危机已经成为我国持续发展的沉重负担。工程机械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是满足国民经济发展能源需求和应对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工程机械许多作业机构都...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环境问题、原油进口和短缺危机已经成为我国持续发展的沉重负担。工程机械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是满足国民经济发展能源需求和应对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工程机械许多作业机构都存在向系统回馈能量的情况,从工程机械动势能回收技术方面,介绍了对大质量和转动惯量的高频次作业机构进行节能降耗的主要技术进展和新的研究成果。希望能从能量回收原理和方法,推动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从而提升我国工程机械的质量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机械 作业机构 动势能 能量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机械泵控液压缸研究现状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赵虎 高有山 权龙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7-70,共4页
工程机械泵控技术能降低液压系统的能耗、噪声和装机功率,减小废油处理对环境的污染,可实现用导线代替钢管传递动力的分布式智能控制,是实现液压控制技术绿色化的理想途径。以泵控差动缸和对称缸的基本回路原理为基础,介绍了轮式装载机... 工程机械泵控技术能降低液压系统的能耗、噪声和装机功率,减小废油处理对环境的污染,可实现用导线代替钢管传递动力的分布式智能控制,是实现液压控制技术绿色化的理想途径。以泵控差动缸和对称缸的基本回路原理为基础,介绍了轮式装载机、液压挖掘机采用泵控技术后的燃料消耗降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机械 泵控技术 装载机 挖掘机 燃料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NN-RRT 的机械臂运动路径规划算法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延军 张朋琳 +3 位作者 马创创 郭栋梁 韩雨 陈博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33,共6页
针对机械臂路径规划过程中节点生成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算法收敛速度慢等问题,以目标引力函数渐进最优快速扩展随机树(P-RRT)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KNN快速查找的自适应步长的改进RRT算法(KNN-RRT)。首先,在目标引力的基础上引入AdaGrad... 针对机械臂路径规划过程中节点生成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算法收敛速度慢等问题,以目标引力函数渐进最优快速扩展随机树(P-RRT)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KNN快速查找的自适应步长的改进RRT算法(KNN-RRT)。首先,在目标引力的基础上引入AdaGrad方法来调整自适应步长系数,降低随机点采样陷入局部最小值的问题;其次,利用KDTree来存储节点并利k邻近快速搜索查找相邻节点,提高算法的效率,并结合三次B样条曲线优化搜索路径的质量;最后,基于KNN-RRT算法在不同障碍物环境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路径搜索时间、路径质量等方面有显著提升,提高算法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运动规划 渐进最优快速搜索随机树 避障规划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镜面反射算法的机械产品结构稳健优化设计
6
作者 戚其松 徐航 +1 位作者 董青 辛运胜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8-326,共9页
为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降低制造成本,以箱形截面的悬臂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智能优化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镜面反射算法,综合结构优化设计和稳健设计两种先进的结构分析方法,对悬臂梁结构进行稳健优化设计研究。在对机械产品结... 为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降低制造成本,以箱形截面的悬臂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智能优化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镜面反射算法,综合结构优化设计和稳健设计两种先进的结构分析方法,对悬臂梁结构进行稳健优化设计研究。在对机械产品结构进行轻量化研究的前提下,探究实际环境中某些具有非确定设计特征的参数的影响,保证设计目标不会因设计变量的微小变化而产生较大波动,提高产品的稳健性。在结构优化模型中引入灵敏度指标的概念,构建能够同时满足结构轻量化和稳健性的多目标优化问题。考虑环境及制造条件的影响,将设计变量参数离散化,采用MATLAB编写专用优化程序对悬臂梁结构进行稳健优化分析,数值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镜面反射算法适合于求解结构稳健优化设计问题,镜面反射算法是一种方便、实用的结构设计工具,这里的研究为金属结构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面反射算法 结构优化 稳健优化 多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车辆3-RPS座椅悬架半主动滑模控制 被引量:2
7
作者 樊书伟 燕碧娟 +1 位作者 叶伟 张文军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164,共7页
工程车辆处于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垂向单维度的被动减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为解决该问题,依据可实现三维减振的3-RPS并联机构座椅悬架,提出一种新型三维控制策略。基于“座椅-人体”三维振动数学模型,设计一种新的三维天棚控制模型,作为... 工程车辆处于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垂向单维度的被动减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为解决该问题,依据可实现三维减振的3-RPS并联机构座椅悬架,提出一种新型三维控制策略。基于“座椅-人体”三维振动数学模型,设计一种新的三维天棚控制模型,作为滑模控制的参考对象。设计滑模控制器,并根据Lyapunov稳定判据,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判断。利用Simulink软件建立座椅-人体受振模型,对处于E、F、G级3种路面环境中,分别采用滑模控制以及被动控制模式的座椅的减振效果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被动控制的座椅悬架,采用三维滑模控制的座椅悬架在垂直方向上的加速度下降率在38.88%至57.06%之间;俯仰方向上的角加速度的下降率在36.00%至54.89%之间;侧倾方向上的角加速度的下降率在49.58%至59.97%之间。且可有效降低垂直方向上的加速度峰值,对于冲击载荷减振性能良好。研究成果可为半主动多维减振座椅悬架控制策略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工程车辆 3-RPS并联机构 三维天棚控制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度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综述
8
作者 叶鑫 黄志权 张军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1-579,共9页
介绍了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科(工程科学二处)“人才”和“研究”两类项目系列中部分类型项目的申请、评审与资助情况,以及科学基金项目的进展与结题情况,阐述了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科在科学基... 介绍了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科(工程科学二处)“人才”和“研究”两类项目系列中部分类型项目的申请、评审与资助情况,以及科学基金项目的进展与结题情况,阐述了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科在科学基金改革探索、加强人才培养和研讨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并展望了2024年的主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科学基金改革 项目资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音圈电机式电-机械转换器特性分析
9
作者 赵瑞豪 柴玮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168,共6页
为解决现有本安电磁铁响应频率低,无法满足液压支架快速动作要求的问题,提出采用一种高频响本安型音圈电机作为矿用电磁阀电机械转换装置的解决方案。建立了音圈电机Ansoft Maxwell仿真模型,对音圈电机磁场分布情况、输出力特性以及动... 为解决现有本安电磁铁响应频率低,无法满足液压支架快速动作要求的问题,提出采用一种高频响本安型音圈电机作为矿用电磁阀电机械转换装置的解决方案。建立了音圈电机Ansoft Maxwell仿真模型,对音圈电机磁场分布情况、输出力特性以及动态响应展开研究。音圈电机气隙处磁场分布均匀,电磁力随磁势的增大而增大,受线圈位移的影响较小;空载和带有负载时音圈电机电流均满足本安要求;空载时响应频率约为6.7 Hz,相较于现有本安型电磁铁有显著提高;负载对音圈电机释放过程有显著促进作用,有负载时电机响应速度更快。研究结果表明,音圈电机式本安型电-机械转换器是可行的,可为进一步开发和完善高响应矿用本安电-机械转换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圈电机 磁场分析 动态响应 本质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蚁群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文俊 席超群 +1 位作者 王荣鑫 赵晓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2-326,共5页
针对基本蚁群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蚁群算法。该方法设置矩形优选区域,并在区域内增加不同初始信息素浓度,避免初期盲目性搜索;路径节点选择采用伪随机转移策略,依据迭代次数... 针对基本蚁群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蚁群算法。该方法设置矩形优选区域,并在区域内增加不同初始信息素浓度,避免初期盲目性搜索;路径节点选择采用伪随机转移策略,依据迭代次数的变化自适应调整随机或确定选择的比例;信息素挥发因子随二次函数动态调整变化,提高搜索效率;将所得最优路径再次规划,减少转角次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寻优能力和收敛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蚁群算法 移动机器人 伪随机转移策略 信息素挥发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式起重机起升传动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常争艳 鞠渊明 杨明亮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120,共8页
在桥式起重机工作过程中,传动系统三相交流异步电机高次谐波和磁链系数对起升机构的卷筒和钢丝绳振动有较大影响。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建立了三相异步电机动力学模型和仿真模型,通过MATLAB软件仿真模拟分析了传动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振动现... 在桥式起重机工作过程中,传动系统三相交流异步电机高次谐波和磁链系数对起升机构的卷筒和钢丝绳振动有较大影响。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建立了三相异步电机动力学模型和仿真模型,通过MATLAB软件仿真模拟分析了传动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振动现象,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和数值方法分析了异步电机中最突出的高次谐波和磁链系数的大小对传动系统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相应磁链系数值缓解了起重机起升机构传动系统的振动。该研究为优化起重机起升传动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机 传动系统 仿真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征融合与BP神经网络结合的刀具磨损预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宏 徐延 +1 位作者 伊亚聪 胡孔耀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1,116,共5页
通过监测刀具磨损情况,能够有效应对生产加工中的意外状况。为了精确监测刀具的磨损状态,提出了一种多传感器特征融合及BP神经网络结合的刀具磨损预测方法。首先对工业加工中采集到的切削力、振动、声发射信号进行小波阈值去噪,然后在... 通过监测刀具磨损情况,能够有效应对生产加工中的意外状况。为了精确监测刀具的磨损状态,提出了一种多传感器特征融合及BP神经网络结合的刀具磨损预测方法。首先对工业加工中采集到的切削力、振动、声发射信号进行小波阈值去噪,然后在时域、频域和时频域内分析并提取特征,再将融合后的各类传感器特征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主成分分析(PCA)实现数据降维,最后将降维后的融合特征输入搭建好的BP神经网络,通过非线性仿真分析,从而实现刀具磨损量的预测。案例验证表明:与单一传感器预测相比,提出的多传感器特征融合的刀具磨损预测方法误差最小,且决定系数R2达到0.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特征提取 小波去噪 PCA BP神经网络 磨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圆键合用气液增压设备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安高成 张建宇 +3 位作者 刘宝玉 陈东良 肖让 郭嘉琪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5-92,共8页
在芯片制造过程中,晶圆键合技术需将晶圆高精度粘合,其连接质量依赖于稳定且精确的压力控制。为了保证压力稳定且绿色环保,一般采用气液增压设备来实现这一过程。然而,气体刚度较低且密封件摩擦力不稳定,会干扰输出力的稳定性。针对晶... 在芯片制造过程中,晶圆键合技术需将晶圆高精度粘合,其连接质量依赖于稳定且精确的压力控制。为了保证压力稳定且绿色环保,一般采用气液增压设备来实现这一过程。然而,气体刚度较低且密封件摩擦力不稳定,会干扰输出力的稳定性。针对晶圆键合所需的宽范围和高精度输出力,研制一款全新的气液增压设备。为了实现高输出力控制精度,搭建气液增压设备的数学模型,得到控制系统的近似传递函数;设计系统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算法,并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对比所提算法和传统PID算法的控制效果,通过样机试验对仿真结果及控制算法优化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可以有效提高气液增压设备的控制精度,额定工况下其控制误差小于5‰,且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增压设备 输出力精度 自适应模糊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阀类零件直孔道磨粒流加工的数值模拟与模型预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渠晓刚 张旭鹏 +2 位作者 高杰 王长江 王麒超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5-141,148,共8页
由于阀类零件的内孔道微小复杂,使用磨粒流抛光技术对其进行精密加工时,各加工参数难以确定。针对此问题,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参数下的流体孔道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孔道直径、深度、入口压力、磨料浓度、磨粒粒径等参数对加工效果的... 由于阀类零件的内孔道微小复杂,使用磨粒流抛光技术对其进行精密加工时,各加工参数难以确定。针对此问题,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参数下的流体孔道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孔道直径、深度、入口压力、磨料浓度、磨粒粒径等参数对加工效果的影响规律;设计正交试验验证并进行极差分析,将试验结果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磨粒流加工参数在数值模拟和正交试验下对于加工效果的影响一致,最显著的为入口压力;在最优的正交试验参数组合下,内孔表面粗糙度降至0.312μm;在多个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中,多项式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优,拟合优度达到0.969 2,预测误差在0.03%~5.6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粒流加工 阀类孔道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钢表面碳原子偏聚对锡原子热扩散的影响
15
作者 李海斌 徐惠婷 +3 位作者 闫岳涛 陈璇 帅美荣 王强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4,共9页
巴氏合金与轴承(碳钢)的紧密结合对轴承运行效率至关重要,目前主要采用铁锡化合物作为中间材料来提高轴承寿命。目前相关文献关于碳钢中碳原子含量对锡原子向铁中的扩散影响还没有报道,本研究对25^(#)和35^(#)钢基体表面进行了一系列热... 巴氏合金与轴承(碳钢)的紧密结合对轴承运行效率至关重要,目前主要采用铁锡化合物作为中间材料来提高轴承寿命。目前相关文献关于碳钢中碳原子含量对锡原子向铁中的扩散影响还没有报道,本研究对25^(#)和35^(#)钢基体表面进行了一系列热镀锡试验,分析了310℃条件下,Fe-Sn反应平衡时间、锡原子扩散系数和扩散厚度等关键指标对锡原子向碳钢中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锡原子扩散到碳钢表面的距离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310℃时,锡原子进入25^(#)钢的扩散系数为6.6×10^(-9),约为35^(#)钢的两倍;碳原子向25^(#)和35^(#)钢表面的扩散距离比与碳钢表面碳浓度商的平方根成反比。此外,Fe_(3)C的键能为-133 eV/atom,而FeSn和Fe_(3)Sn_(2)的键能分别仅为-7.4和-6.9 eV/atom;可知碳原子易与铁原子结合,即碳钢表面碳含量高会阻碍锡原子向钢中扩散。因此,锡原子容易向25^(#)钢表面扩散,25^(#)钢为理想的巴氏合金轴承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合金 轴承 铁锡化合物 碳钢 锡原子 扩散距离 扩散系数 结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液制动器系统区间动态可靠性分析
16
作者 杨恒 张宇鹏 +3 位作者 杨鹏凯 李淑君 董青 王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08,319,共9页
针对磁流变液制动器结构冗余、失效数据少且动态失效等问题,本文引入动态故障树和区间理论,提出一种区间动态故障树的磁流变液制动器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融合区间理论和动态故障树,提出区间动态故障树方法,并推导了区间动态故障门和区... 针对磁流变液制动器结构冗余、失效数据少且动态失效等问题,本文引入动态故障树和区间理论,提出一种区间动态故障树的磁流变液制动器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融合区间理论和动态故障树,提出区间动态故障树方法,并推导了区间动态故障门和区间动态故障树重要度求解方法;分析和定义了磁流变液制动器的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和严酷度等级,同时,建立了磁流变液制动器的系统动态故障树;以某新型多槽式磁流变液制动器为例开展了可靠性和重要度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与产品失效的一致性。研究为磁流变液制动器的推广应用和优化和改进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制动器 区间理论 动态故障树 MARKOV链 二元决策图(BDD) 模块化分解 系统可靠性 重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几何缺陷的全地面起重机臂架稳定性分析和故障诊断
17
作者 姚峰林 杨旭 +1 位作者 高有山 宁少慧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4-708,共5页
起重机臂架缺陷的产生会引发臂架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可能会引起臂架倒塌等严重后果。臂架出现缺陷故障后,故障的早期诊断和及时修复对于起重机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以某型号1 200 t全地面起重机臂架为研究对象,以凹坑缺陷为故障类... 起重机臂架缺陷的产生会引发臂架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可能会引起臂架倒塌等严重后果。臂架出现缺陷故障后,故障的早期诊断和及时修复对于起重机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以某型号1 200 t全地面起重机臂架为研究对象,以凹坑缺陷为故障类型,找出不同缺陷位置对臂架承载能力的削弱程度以及最大削弱位置。为了实现故障的准确识别,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PSO-BP)的故障诊断方法,运用前文仿真数据,使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先行搜索最佳阈值和权值,然后赋值给BP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模型,分别对单个臂架单凹坑故障和多个不同位置的凹坑故障进行识别实验,最高准确率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地面起重机 伸缩臂 结构稳定性 粒子群优化算法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起重机结构闭环优化设计方法
18
作者 董青 南方磊 +2 位作者 徐格宁 胡双贤 戚其松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93-2309,共17页
针对传统经验模式下起重机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承载性能与实际服役场景不匹配的问题,以数字化设计模式为理念,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起重机结构闭环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利用“运行状态-承载性能-形状特点”一体化的思想,从虚实行性映射、数... 针对传统经验模式下起重机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承载性能与实际服役场景不匹配的问题,以数字化设计模式为理念,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起重机结构闭环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利用“运行状态-承载性能-形状特点”一体化的思想,从虚实行性映射、数据融合与交互、服务及可视化呈现3个层面,搭建用于起重机结构闭环优化设计的数字孪生系统。其次,在应力预测方面,以不同工况下的结构应力点云样本为基础,采用K最近邻算法(KNN)、球树算法(Ball-Tree)算法和径向神经网络(RBF),构建粗细网格节点匹配模型和应力预测模型,实现随机载荷作用下结构应力快速预测。而后,在结构优化方面,利用应力预测结果,构建静强度和疲劳强度约束条件,结合结构主控尺寸参数,以及由质量和寿命匹配组成的多目标函数,采用非定向算子(NDX)改进NSGA-Ⅱ算法,完成起重机结构闭环优化设计。最后,以YDC20/30轻小型移动式起重机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及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起重机结构 闭环优化设计 应力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错能对中锰钢包辛格效应的影响
19
作者 冯毅 蔡志辉 +2 位作者 王辉 黄光杰 马鸣图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63,共6页
通过调整碳、锰和铝含量获得层错能分别为16,63 mJ·m^(-2)的2种中锰钢,采用1次拉-压加载试验研究了不同加载工况(拉伸/压缩应变分别为4%/8%,6%/10%,8%/12%)下层错能对包辛格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载工况下,较大层错能中锰钢... 通过调整碳、锰和铝含量获得层错能分别为16,63 mJ·m^(-2)的2种中锰钢,采用1次拉-压加载试验研究了不同加载工况(拉伸/压缩应变分别为4%/8%,6%/10%,8%/12%)下层错能对包辛格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载工况下,较大层错能中锰钢的压缩屈服强度降低比率(拉压屈服强度差与拉伸屈服强度之比)和包辛格应力参数(最大应力与压缩屈服强度差的绝对值与最大应力之比)均较小,包辛格比(最大应力与压缩屈服强度差的绝对值和最大应力与拉伸屈服强度差的绝对值之比)较大,背应力较小,相间塑性应变不兼容水平较低,包辛格效应较弱;随着拉伸/压缩应变增加,较小层错能中锰钢的包辛格效应增强,较大层错能中锰钢的包辛格效应几乎不变,对应变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钢 包辛格效应 背应力 层错能 相间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轴车辆电液转向系统操纵稳定性研究
20
作者 王爱红 孙浩然 +3 位作者 周继红 高有山 吕世宁 余文棋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469,共5页
设计了一种电液转向系统,用于解决多轴车辆在工作过程中转向稳定性差等问题。首先建立了2自由度四轴数学模型,并通过在Trucksim中设置车辆模型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建立了驾驶员预瞄模型,以模拟真实驾驶员环境,并基于理想横摆角速... 设计了一种电液转向系统,用于解决多轴车辆在工作过程中转向稳定性差等问题。首先建立了2自由度四轴数学模型,并通过在Trucksim中设置车辆模型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建立了驾驶员预瞄模型,以模拟真实驾驶员环境,并基于理想横摆角速度和理想质心侧偏角设计了滑模控制器,基于静液传动原理设计了电液转向系统。通过联合仿真,在常用的高速双前桥转向模式下以双移线工况验证了该转向系统,同时在全轮逆向位转向模式下进行了方向盘角阶跃输入验证。仿真结果显示:设计的电液转向系统相比双回路液压转向系统,能使车辆最小转向半径减小21%,有效提升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轴车辆 电液转向 滑模控制 操纵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