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热重-激光光谱技术的聚丙烯腈热解中氰化氢演化规律研究
1
作者 韩金廷 孟星星 +6 位作者 王庚乾 孙小聪 田亚莉 和小虎 邱选兵 李传亮 王远洋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2-1122,共11页
搭建了一种基于热重-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聚丙烯腈(PAN)热解氰化氢(HCN)气体在线检测系统。利用HCN在波长1531.156 nm处吸收强度较高且此波段背景气中常见气体干扰较小的特点,通过解调吸收信号的二次谐波得到HCN含量。采用... 搭建了一种基于热重-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聚丙烯腈(PAN)热解氰化氢(HCN)气体在线检测系统。利用HCN在波长1531.156 nm处吸收强度较高且此波段背景气中常见气体干扰较小的特点,通过解调吸收信号的二次谐波得到HCN含量。采用高精度流量控制器,利用99.99%标准氮气通过稀释配比得到20×10^(-6)-100×10^(-6)mol/mol的五个标准气体,对二次解调信号进行了线性拟合,其相关系数为0.9986。分析了四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AN和三种升温速率对热解的影响,并研究了样品失重率与HCN释放量的关系,探索PAN的非等温热解动力学。通过划分热解温度阶段,建立了三阶段热解动力学模型,并分别计算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活化能和频率因子。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越高,黏度越高,其HCN释放量越小;第一和第三阶段的HCN释放量和PAN失重率均大于第二阶段,为进一步研究PAN热解中HCN的生成机理提供了一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TDLAS 聚丙烯腈 热解 HCN 波长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工程化Ni(OH)_(2)@CoP核壳结构纳米阵列电解水性能研究
2
作者 吕超杰 成伽润 +3 位作者 关春阳 鲁成兴 李美平 张丹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1-30,共10页
过渡金属基电催化剂因其丰富的地球储量和低廉的制造成本,被视为未来替代贵金属基电解水制氢催化剂的有力候选材料之一。但较低的导电性、较差的催化活性以及极速衰减的催化稳定性使其单独使用时催化性能差强人意,故必须进行合理改性进... 过渡金属基电催化剂因其丰富的地球储量和低廉的制造成本,被视为未来替代贵金属基电解水制氢催化剂的有力候选材料之一。但较低的导电性、较差的催化活性以及极速衰减的催化稳定性使其单独使用时催化性能差强人意,故必须进行合理改性进而提升其催化性能。界面工程已被证实为调控催化位点电子结构、优化活性位点与反应中间体的吸附能以及提升材料催化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此,本研究以泡沫镍为基底,通过水热法-磷化法-电沉积法系列操作,制得Ni(OH)_(2)纳米片/CoP纳米线的自支撑异质核壳阵列结构(Ni(OH)_(2)@CoP/NF)。其中,Ni(OH)_(2)与CoP之间的异质界面会导致界面域电子的定向转移以及对Co位点的电子结构调制,这不仅会在界面区域产生大量的高活性位点,还可以将活性位点优化到最佳状态,从而获得更高的催化活性。得益于此,在1 mol/L KOH溶液中,Ni(OH)_(2)@CoP/NF作为析氧反应和析氢反应催化材料时,分别仅需224 mV和65 mV的过电位即可达到10 mA·cm^(-2)的电流密度。作为双功能催化剂,该电极所组装的双电极体系仅需1.52 V即可实现10 mA·cm^(-2)的电流输出,且兼具良好的催化耐久性。本研究为设计制备高效双功能电解水制氢催化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对进一步拓展非贵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制氢 过渡金属化合物 界面工程 氢氧化镍@磷化钴核壳阵列结构 双功能电解水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Cl/Bi_(2)O_(2)CO_(3)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3
作者 王艳 王换换 +2 位作者 刘慧 马文萱 王国永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5-130,共6页
以BiCl_(3)为原料,通过调控Na_(2)CO_(3)用量制备不同的光催化剂,并利用XRD、FT-IR、UV-DRS、XPS、PL等表征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利用水解法成功合成了BiOCl、Bi_(2)O_(2)CO_(3)和BiOCl/Bi_(2)O_(2)CO_(3)光催化剂,三者均为宽带... 以BiCl_(3)为原料,通过调控Na_(2)CO_(3)用量制备不同的光催化剂,并利用XRD、FT-IR、UV-DRS、XPS、PL等表征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利用水解法成功合成了BiOCl、Bi_(2)O_(2)CO_(3)和BiOCl/Bi_(2)O_(2)CO_(3)光催化剂,三者均为宽带隙半导体,在可见光下对有色染料有去除效果,主要归功于敏化作用。得益于催化和敏化的联合作用,这些催化剂在全光作用下呈现出较高的去除率,其中BiOCl/Bi_(2)O_(2)CO_(3)催化剂性能最佳。同时,还对其光敏化和光催化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BiOCl BiOCl/Bi_(2)O_(2)CO_(3) Bi_(2)O_(2)CO_(3) 异质结 水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尼龙的合成影响因素及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郝新宇 董亚鹏 +4 位作者 赵恬娇 王美珍 宁丁怡 张岩丽 王波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78,共6页
简述了单体浇铸(MC)尼龙的合成机理,介绍了引发剂和活化剂在MC尼龙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了不同引发剂、活化剂对MC尼龙合成的影响,阐述了其优缺点。针对作为金属材料替代物的MC尼龙在诸多领域的性能还未能满足实际需求这一问题,介绍... 简述了单体浇铸(MC)尼龙的合成机理,介绍了引发剂和活化剂在MC尼龙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了不同引发剂、活化剂对MC尼龙合成的影响,阐述了其优缺点。针对作为金属材料替代物的MC尼龙在诸多领域的性能还未能满足实际需求这一问题,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MC尼龙在提高耐磨性、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未来应从MC尼龙的分子特性出发,创新性地开发使用MC尼龙专用助剂。同时,充分利用专用助剂可以在MC尼龙改性中原位使用的优势,获得综合性能更加优异的MC尼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浇铸尼龙 引发剂 活化剂 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沥青基硬炭负极材料的硝酸氧化梯度调控及储钠性能研究
5
作者 梁可盈 郭凯君 +3 位作者 王潇潇 卫贤贤 冯国红 谢莉婧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81,共14页
氧化处理是提高沥青基硬炭储钠性能的有效策略。沥青中含氧官能团可由其氧化程度进行调控,通过影响炭化过程中材料微晶形貌的演变,最终影响其衍生硬炭负极的电化学性能。基于煤沥青前驱体的分子特性,建立了硝酸液相氧化策略,揭示了预氧... 氧化处理是提高沥青基硬炭储钠性能的有效策略。沥青中含氧官能团可由其氧化程度进行调控,通过影响炭化过程中材料微晶形貌的演变,最终影响其衍生硬炭负极的电化学性能。基于煤沥青前驱体的分子特性,建立了硝酸液相氧化策略,揭示了预氧化处理对煤沥青基硬炭的结构演变及其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氧化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4 h,沥青与硝酸质量比为1∶6)下所得材料展现出扩大的层间距及丰富的孔结构。该材料在30 mA/g的电流密度下可提供240.6 mAh/g的可逆比容量,较原始沥青提升了3倍,首次库仑效率从53.22%提升到85.08%。最后通过建立“氧化程度-微晶结构-储钠性能”的多维关联模型,揭示了硝酸液相氧化处理对煤沥青基硬炭储钠容量的作用机制,证明了硝酸氧化处理对改善沥青基硬炭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沥青 硝酸氧化 钠离子电池 硬炭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卤素氧化苯分子可能性的理论研究
6
作者 薛朵梅 李莹 +4 位作者 贾士芳 高竹青 王慧 郝秀丽 陈泽仁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研究了超卤素氧化苯(C_(6)H_(6))分子的可行性.为表征各类超卤素(X)氧化苯分子的可能性,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两者形成的复合物C_(6)H_(6)/X(X=GaF_(4)、InF_(4)和SbF_(6))的结构特点、电荷流动、自旋密度分布、结合能和垂直电离... 研究了超卤素氧化苯(C_(6)H_(6))分子的可行性.为表征各类超卤素(X)氧化苯分子的可能性,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两者形成的复合物C_(6)H_(6)/X(X=GaF_(4)、InF_(4)和SbF_(6))的结构特点、电荷流动、自旋密度分布、结合能和垂直电离势(VIPs).结果表明:超卤素可以与苯分子形成稳定的电荷转移型复合物,该研究验证了超卤素分子的强氧化能力,并为开发有前途且功能强大的氧化剂开辟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卤素 氧化 电荷转移 苯环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调控下纳米ZnO光催化剂的性能及机理研究
7
作者 李文志 刘慧 +3 位作者 马文萱 邱艳妮 左靖靖 王艳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85-289,共5页
以碳酸钠和硫酸锌为前驱体,采用液相沉淀法合成了纳米ZnO光催化剂,主要考察了焙烧温度对纳米Zn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热重(TG-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和荧光... 以碳酸钠和硫酸锌为前驱体,采用液相沉淀法合成了纳米ZnO光催化剂,主要考察了焙烧温度对纳米Zn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热重(TG-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和荧光光谱(PL)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500℃煅烧3h所得的纳米ZnO催化剂,催化效率最佳,对100mL 10mg/L甲基橙降解75min去除率可达75%,同时通过捕获剂实验推断出光催化过程的主要活性物质是·OH和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O 光催化剂 甲基橙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油菜素内酯对镉胁迫下黄瓜生长生理的调控效应
8
作者 连芯 李欣瑀 +5 位作者 路紫鑫 韩丽叶 张波 于佳 王小云 孙红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27-133,共7页
为探讨外源表油菜素内酯在镉胁迫条件下对黄瓜幼苗生长生理的调控效应,以黄瓜“津优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4组处理为对照组、表油菜素内酯、镉、镉+表油菜素内酯,记录生长及生理相关参数。研究结果表示,在镉处理下,黄瓜幼苗的生长受到明... 为探讨外源表油菜素内酯在镉胁迫条件下对黄瓜幼苗生长生理的调控效应,以黄瓜“津优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4组处理为对照组、表油菜素内酯、镉、镉+表油菜素内酯,记录生长及生理相关参数。研究结果表示,在镉处理下,黄瓜幼苗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包括根长、株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下降,以及蛋白质含量、叶片、茎和根系鲜重及干重减少。然而,当添加外源表油菜素内酯后,和单独镉处理的黄瓜幼苗相比,生长状况和生理指标得到显著改善,根长增加了22.46%、株高增加了29.03%、根系和茎的干重分别增加了39.56%和16.85%;同时,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光合作用得到改善,且幼苗叶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大幅提升。结果表明,外源表油菜素内酯能有效缓解镉胁迫对黄瓜幼苗的不利影响,不仅促进幼苗的生长,还提高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效率,增强植物组织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助于黄瓜在镉胁迫逆境中保持正常生长和发育,增强其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镉胁迫 表油菜素内酯 生长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混改性调控聚乳酸结晶及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宁丁怡 赵恬娇 +3 位作者 董亚鹏 王美珍 郝新宇 王波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6-132,共7页
从聚乳酸(PLA)分子链结构带来的结晶与力学性能的不足出发,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PLA共混改性改善其结晶和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弹性体改性、合金化改性、无机材料改性、纳米粒子改性、生物质材料改性、成核剂改性、扩链剂改性、... 从聚乳酸(PLA)分子链结构带来的结晶与力学性能的不足出发,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PLA共混改性改善其结晶和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弹性体改性、合金化改性、无机材料改性、纳米粒子改性、生物质材料改性、成核剂改性、扩链剂改性、协同改性等方面。基于此,提出了选择可生物降解填料或生物基来源的填料与PLA共混改性并妥善解决其界面问题,同时开发具有低成本、与PLA相容性良好且具有“绿色”禀赋的改性剂及其复配体系是未来通过共混改性PLA,从而获得优异性能材料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结晶性能 力学性能 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掺杂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r_(2)Fe_(1.5)Mo_(0.5)O_(6-δ)阴极材料的改性研究
10
作者 赵佳乐 曾思梦 +3 位作者 林福华 张岩丽 王波 刘子璇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2-177,183,共7页
采用柠檬酸-甘氨酸燃烧法制备了一系列Ce掺杂的Sr_(2-x)Ce_(x)Fe_(1.5)Mo_(0.5)O_(6-δ)(x=0,0.05,0.1,0.15,0.2)材料,系统地研究了Ce掺杂对其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Ce掺杂提高了氧空位浓度和吸附氧的含量,有效提高了氧还原反应... 采用柠檬酸-甘氨酸燃烧法制备了一系列Ce掺杂的Sr_(2-x)Ce_(x)Fe_(1.5)Mo_(0.5)O_(6-δ)(x=0,0.05,0.1,0.15,0.2)材料,系统地研究了Ce掺杂对其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Ce掺杂提高了氧空位浓度和吸附氧的含量,有效提高了氧还原反应的活性。在600℃时,Ce掺杂使阴极的极化电阻(Rp)从3.182Ω·cm^(2)(SFM)降低至1.274Ω·cm^(2)(Sr_(1.85)Ce_(0.15)Fe_(1.5)Mo_(0.5)O_(6-δ)),降低了59.96%。Sr_(1.85)Ce_(0.15)Fe_(1.5)Mo_(0.5)O_(6-δ)阴极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在600℃的极化阻抗能够稳定在1.2Ω·cm^(2)长达160h。因此,Ce掺杂可以有效提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r_(2)Fe_(1.5)Mo_(0.5)O_(6-δ) 阴极 极化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淀粉类面塑产品的生产工艺及优化研究
11
作者 吕翔 侯超 +4 位作者 闫硕 任鹏举 邢玉薪 李姣玉 杨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6期182-185,共4页
基于单因素试验,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筛选薯淀粉类面塑固体成型的最优比例,并对成型产品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薯淀粉44.4%、糯米粉17.7%、麦粉35.7%、石膏(0.010 g/mL)0.74%、山梨酸钾(0.1 g/mL)0.37%、甘油0.46%、液体石蜡0.63%的比例... 基于单因素试验,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筛选薯淀粉类面塑固体成型的最优比例,并对成型产品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薯淀粉44.4%、糯米粉17.7%、麦粉35.7%、石膏(0.010 g/mL)0.74%、山梨酸钾(0.1 g/mL)0.37%、甘油0.46%、液体石蜡0.63%的比例,获得的产品“薯淀粉橡皮泥”,在外观、硬度、上色程度、可塑性和防水性等指标上均得分较高,是薯淀粉面塑固体成型的最优配料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淀粉 面塑 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n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s over Ni-based catalysts for CH_(4)-CO_(2)reforming reaction
12
作者 SUN Kai JIANG Jianfei +4 位作者 LIU Zixuan GENG Shiqi LIU Zhenmin YANG Jiaqian LI Shasha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451,共18页
With ongoing global warming and increasing energy demands,the CH_(4)-CO_(2)reforming reaction(dry reforming of methane,DRM)has garner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as a promising carbon capture and utilization technology.Ni... With ongoing global warming and increasing energy demands,the CH_(4)-CO_(2)reforming reaction(dry reforming of methane,DRM)has garner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as a promising carbon capture and utilization technology.Nickel-based catalysts are renowned for their outstanding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in this process.The impact of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MSI),on Ni-based catalyst performance has been extensively researched and debated recently.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MSI on Ni-based catalysts and their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ulation strategies in catalytic reaction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SI,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arriers(metal oxides,carbon materials and molecular sieves,etc.)are introduced on the dispersion and surface structure of Ni active metal particles,and the effect of MSI on th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DRM reactions on Ni-based catalysts is discussed in detail.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controlling MSI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and durability of nickel-based catalysts in CH_(4)-CO_(2)reforming,advancing cleaner energy techn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utilization CH_(4)-CO_(2)reforming Ni-based catalysts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s suppor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porous MgO/ZrO_(2)-supported amine-based adsorben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CO_(2)capture
13
作者 SHI Guoliang ZHANG Xinying +1 位作者 LI Xiaolan HOU Chunyue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5-942,共8页
Currently,the solid adsorbents with porous structure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CO_(2)capture.However,the unmodified MgO-ZrO_(2)adsorbents appeared to be low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O_(2).The solid adsorbent material... Currently,the solid adsorbents with porous structure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CO_(2)capture.However,the unmodified MgO-ZrO_(2)adsorbents appeared to be low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O_(2).The solid adsorbent materials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loading TEPA onto the pore MgO/ZrO_(2)carriers in the paper.The pore structure 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XRD,BET,FT-IR and SEM.The adsorbent materials exhibited microcrystalline state,and the crystallinity of all samples gradually decreased as the increase of TEPA content.The pore structur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modification of MgO-ZrO_(2)adsorbents with TEPA led to the decrease of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s,but the narrow micro-mesopore size distributions ranging from 1.8-12 nm in the adsorbents still were maintained.FT-IR spectrum results further verified the successful loading of TEPA.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adsorbents for CO_(2)were tested by using an adsorption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hen the TEPA loading reached 50%,the sample exhibited the maximum adsorption value for CO_(2),reaching 4.07 mmol/g under the operation condition of 75℃and atmospheric pressure.This result could be assigned to not only the base active sites but also the coexistence of both micropore and mesopore in the adsorbent.After three cycles tests for CO_(2)capture,the adsorption value of the sample for CO_(2)can also reached 95%of its original adsorption capacity,which verified the excellent cyclic operation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capture amine-based adsorbent impregnation micro-mesopore ad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hancing energy density in planar micro-supercapacitors:The role of few-layer graphite/carbon black/NiCo_(2)O_(4) composite materials
14
作者 ZHANG Wanggang HUANG Lei +3 位作者 WANG Menghu WANG Jian WEI Aili LIU Yiming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6-662,共17页
The advancement of planar micro-supercapacitors(PMSCs)for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has been significantly hindered by the challenge of achieving high energy and power densities.This study addresses this is... The advancement of planar micro-supercapacitors(PMSCs)for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has been significantly hindered by the challenge of achieving high energy and power densities.This study addresses this issue by leveraging screen-printing technology to fabricate high-performance PMSCs using innovative composite ink.The ink,a synergistic blend of few-layer graphene(Gt),carbon black(CB),and NiCo_(2)O_(4),was meticulously mixed to form a conductive and robust coating that enhanced the capacitive performance of the PMSCs.The optimized ink formulation and printing process result in a micro-supercapacitor with an exceptional areal capacitance of 18.95 mF/cm^(2)and an areal energy density of 2.63μW·h/cm^(2)at a current density of 0.05 mA/cm^(2),along with an areal power density of 0.025 mW/cm^(2).The devices demonstrated impressive durability with a capacitance retention rate of 94.7%after a stringent 20000-cycle test,demonstrating their potential for long-term applications.Moreover,the PMSCs displayed excellent mechanical flexibility,with a capacitance decrease of only 3.43%after 5000 bending cycles,highlighting their suitability for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s.The ease of integrating these PMSCs into series and parallel configurations for customized power further underscores their practicality for integrated power supply solutions in various techn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ite/carbon black composite NiCo_(2)O_(4) screen printing planar micro-supercapacitor energy density mechanical flexi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发展
15
作者 孟祥吉 王婧如 +3 位作者 王韵恺 智丽飞 王国永 杨佳茜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0-648,共9页
有机硅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既具有有机硅材料的优良性能,还具有季铵盐基团的杀菌、柔软、抗静电等性能,属于多功能型的表面活性剂,多年来倍受关注。目前国内外关于有机硅季铵盐的制备工艺繁多,常见的有机硅季铵盐合成方法有:卤烃基硅烷与... 有机硅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既具有有机硅材料的优良性能,还具有季铵盐基团的杀菌、柔软、抗静电等性能,属于多功能型的表面活性剂,多年来倍受关注。目前国内外关于有机硅季铵盐的制备工艺繁多,常见的有机硅季铵盐合成方法有:卤烃基硅烷与叔胺的取代反应、环氧基硅烷与叔胺的开环加成反应、自由基聚合反应、硅烷基溶胶-凝胶反应等制备工艺。针对有机硅季铵盐反应周期长的缺点,在合成中引入微波高压、加入催化剂等方法提高反应速度。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有机硅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合成工艺和应用领域,并对产品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 有机硅 合成 表面活性剂 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镀锌丝调直开裂分析及改进措施研究
16
作者 宫明江 王占学 +5 位作者 于茂来 刘智贤 边凤岚 李艳伟 边福林 杜庆新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0,共5页
低碳热镀锌钢丝是金属制品领域的重要产品。通过对开裂现象的宏观形貌和显微组织的观察,本论文对低碳热浸镀锌钢丝调直开裂现象进行原因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钢丝开裂的主要原因是镀层中锌铁合金层过厚及调直压力过大。为此,实验研究中... 低碳热镀锌钢丝是金属制品领域的重要产品。通过对开裂现象的宏观形貌和显微组织的观察,本论文对低碳热浸镀锌钢丝调直开裂现象进行原因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钢丝开裂的主要原因是镀层中锌铁合金层过厚及调直压力过大。为此,实验研究中系统调整了热镀锌生产工艺及镀后冷却工艺,将镀层中的合金层厚度控制在10~15μm范围;同时,调整了调直机轮型、距离等工艺参数。调整工艺后加工的低碳热浸镀锌钢丝未出现开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镀锌丝 调直开裂 合金层厚度 调直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和柿子果酒发酵工艺研究
17
作者 杜畅 岳晓宁 +1 位作者 张真肇 王吉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3期175-177,180,共4页
山茱萸常被用来制作具有特定风味的酒类产品,柿子素有酿酒传统,将柿子酿酒工艺与果酒发酵理念相结合,获得风味独特的果酒,不仅可以提升柿子和山茱萸的利用效率,还可以为推动产业链的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以山茱萸、柿子为原料,通过单因... 山茱萸常被用来制作具有特定风味的酒类产品,柿子素有酿酒传统,将柿子酿酒工艺与果酒发酵理念相结合,获得风味独特的果酒,不仅可以提升柿子和山茱萸的利用效率,还可以为推动产业链的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以山茱萸、柿子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L_(9)(3^(3))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发酵酵母类型为今酿酵母,酵母接种量为1%,发酵时间为9 d,初始糖质量分数为12%,发酵温度为24℃,酒液呈淡黄色、微甜、味道醇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柿子 果酒 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CoO_(3)钙钛矿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酸性品红和碱性品红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潇潇 郭世龙 +9 位作者 牛紫嫣 张业祥 芦兴程 田雁 李一衡 胡馨雨 武兆虹 刘振民 卫贤贤 张懿营 《分子催化(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0,I0003,I0004,共12页
以硝酸钴、硝酸镧及柠檬酸为原料,在水热体系中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出一系列的钙钛矿型催化剂LaCoO_(3),考察当焙烧温度不同时,所合成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和降解酸性品红和碱性品红的光催化性能,并分析了催化剂降解品红的降解机理.实验结果... 以硝酸钴、硝酸镧及柠檬酸为原料,在水热体系中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出一系列的钙钛矿型催化剂LaCoO_(3),考察当焙烧温度不同时,所合成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和降解酸性品红和碱性品红的光催化性能,并分析了催化剂降解品红的降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水热合成法能够成功合成出钙钛矿型催化剂LaCoO_(3),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颗粒尺寸逐渐增大,结晶度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此同时,比表面积、孔径和孔体积则逐渐减小.另外通过光催化降解品红来测试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LaCoO_(3)对酸性品红和碱性品红都具有很好的光催化活性,但对酸性品红的降解率高于碱性品红,这可能与不同品红的结构或者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催化剂 光催化 品红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2)O@C复合纳米材料的光诱导合成制备及其光催化产氢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娜 毛树红 +1 位作者 严文君 张静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8-706,共9页
Cu_(2)O具有禁带窄、环境友好和储量丰富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可见光催化剂,然而其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和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了Cu_(2)O在光催化领域的实际应用。为此,本文采用光诱导原位技术,以甲醇为碳源、硫酸铜为铜源,一步成功制备了... Cu_(2)O具有禁带窄、环境友好和储量丰富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可见光催化剂,然而其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和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了Cu_(2)O在光催化领域的实际应用。为此,本文采用光诱导原位技术,以甲醇为碳源、硫酸铜为铜源,一步成功制备了超薄炭壳层包覆的Cu_(2)O复合纳米材料(Cu_(2)O@C)。结果显示,与常规炭包覆方法相比,光诱导原位技术避免了苛刻的反应条件及繁琐的合成步骤对Cu_(2)O半导体结构的破坏,有效保留了Cu_(2)O本征电子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及稳定性。同时,Cu_(2)O@C的核壳结构不仅可以钝化半导体表面缺陷和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而且炭壳层的包覆还可以避免Cu_(2)O纳米颗粒与溶液的直接接触,有效抑制高活性反应中间体对催化剂结构的破坏。与单独的Cu_(2)O纳米颗粒相比,Cu_(2)O@C复合纳米材料在可见光下的光解水产氢活性和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产氢速率可达1.28 mmol/(g·h),且在连续五次循环稳定性测试中,氢气生成速率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包覆氧化亚铜 光诱导原位合成 光催化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吸油量煅烧高岭土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20
作者 石国亮 李晓兰 +7 位作者 侯春月 刘建红 吕存琴 赵玉英 郭雨 张乾伟 韩陈西 常宏丽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133,139,共6页
通过插层剂二甲基亚砜、接枝剂甲醇和剥离试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协同超声震荡辅助作用,将层状煤系高岭土剥离为超细片状煤系高岭土。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FT-IR)、N_(2)吸附-脱附及扫描电镜(SEM)与能谱分析(EDS)等技术手... 通过插层剂二甲基亚砜、接枝剂甲醇和剥离试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协同超声震荡辅助作用,将层状煤系高岭土剥离为超细片状煤系高岭土。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FT-IR)、N_(2)吸附-脱附及扫描电镜(SEM)与能谱分析(EDS)等技术手段对煤系高岭土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其层间距由层状煤系高岭土的0.708 nm扩大到片状煤系高岭土的1.12 nm,内部孔隙增加,形成了裂隙形状的介孔且孔径分布均匀。煅烧高岭土较煤系高岭土的吸油性能大幅提升,其吸油量从60~73 g/100 g煤系高岭土增至70~79 g/100 g煅烧高岭土。整个制备工艺流程中无引入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型煅烧高岭土制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煅烧高岭土 吸油性能 制备 空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