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团聚体对化学修复中氧化剂需求量的影响
1
作者 曾跃春 闫志梅 +1 位作者 李增波 王聪颖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90,共7页
明确氧化剂需求量是实施土壤氧化修复技术的前提。氧化剂需求量受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黏土矿物组成的影响。有机质和黏土矿物是构成土壤团聚体的重要组分,不同类型的土壤,其团聚体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然而,土壤团聚体对氧化剂需求量的影... 明确氧化剂需求量是实施土壤氧化修复技术的前提。氧化剂需求量受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黏土矿物组成的影响。有机质和黏土矿物是构成土壤团聚体的重要组分,不同类型的土壤,其团聚体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然而,土壤团聚体对氧化剂需求量的影响尚不明确。作者采集了全国15个城市的土壤,以碱活化过硫酸钠为氧化剂,通过氧化试验,探究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质含量对氧化剂需要量(SOD)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70%的土壤总有机碳(SOC)主要存在于微团聚体(<250μm)中。SOD与不仅与SOC显著正相关,还与土壤3个不同团聚体(2 000~250μm、250~53μm和<53μm)中的SOC也显著正相关(P<0.05),且团聚体粒径越小,显著性越高。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特别是微团聚体中的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氧化剂使用量的关键因子。该结果可以为氧化剂的使用剂量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氧化修复技术的高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污染修复 土壤氧化剂需要量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总有机碳 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四方相硫化氧化锆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生物柴油合成应用研究(英文) 被引量:7
2
作者 石国亮 于峰 +1 位作者 闫晓亮 李瑞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1-316,共6页
将过硫酸铵浸渍于直接合成的纳米氧化锆晶体表面,经300-500℃高温焙烧处理获得硫化氧化锆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等分... 将过硫酸铵浸渍于直接合成的纳米氧化锆晶体表面,经300-500℃高温焙烧处理获得硫化氧化锆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有的催化剂均展现出纯四方相结构和高的结晶度。其中,经500℃热处理获得的催化剂拥有最高的硫含量和酸性位,将其应用于大豆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合成生物柴油,获得了脂肪酸甲酯收率高达84.6%的催化效果,进一步表明该催化剂表面存在优越的超强酸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方相硫化锆 浸渍 晶体氧化锆 酯交换反应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中多环芳烃的潜在环境风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增波 王聪颖 +1 位作者 蒋新 王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57-1370,共14页
作为土壤改良剂和环境污染修复材料,生物质炭在近年来得以广泛应用。生物质炭制备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多环芳烃(PAHs),对其潜在环境负面效应和风险尚缺乏应有的认识。本文总结了生物质炭中PAHs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包括原材料、裂解... 作为土壤改良剂和环境污染修复材料,生物质炭在近年来得以广泛应用。生物质炭制备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多环芳烃(PAHs),对其潜在环境负面效应和风险尚缺乏应有的认识。本文总结了生物质炭中PAHs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包括原材料、裂解温度、裂解升温速率和保留时间等)、总量和生物有效含量及其分析方法,旨在为生物质炭在环境中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多环芳烃 提取方法 总量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温度对牡蛎壳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玉英 王颖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7-1251,共5页
采用程序升温热解技术研究牡蛎壳煅制过程。通过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能谱仪(EDS)和热重(TG)等表征技术手段,分析研究高温煅制前后牡蛎壳的物理化学特性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445℃附近牡蛎壳中... 采用程序升温热解技术研究牡蛎壳煅制过程。通过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能谱仪(EDS)和热重(TG)等表征技术手段,分析研究高温煅制前后牡蛎壳的物理化学特性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445℃附近牡蛎壳中的碳酸钙由文石型相转变方解石型,756.2℃处最大热失重速率为5.24%min-1,是方解石型碳酸钙分解所致。800℃高温煅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的CaO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生成Ca(OH)2,高温煅制过程对牡蛎壳中Si有明显的富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壳 生物质 煅制 热解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法改性煤沥青脱除苯并芘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薛永兵 何敏 +2 位作者 高成云 李秉正 刘振民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8-674,共7页
在管式反应器中采用苯甲酸、聚乙二醇、固体古马隆树脂(S)、液体古马隆树脂(L)为添加剂来降低煤沥青中有害物质苯并芘的含量,以期使得煤沥青可绿色化应用。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煤沥青中苯并芘含量。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 在管式反应器中采用苯甲酸、聚乙二醇、固体古马隆树脂(S)、液体古马隆树脂(L)为添加剂来降低煤沥青中有害物质苯并芘的含量,以期使得煤沥青可绿色化应用。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煤沥青中苯并芘含量。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添加剂添加量、催化剂等工艺条件对添加剂脱除煤沥青中苯并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条件能降低煤沥青中苯并芘的含量。在优化条件下,不同添加剂对苯并芘脱除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液体古马隆树脂、聚乙二醇、苯甲酸和固体古马隆树脂。分析其反应机理,这与催化剂的酸性相关,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结果表明,液体古马隆树脂(L)在催化剂存在下对煤沥青中苯并芘脱除率可达73.0%,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沥青 化学法 无害化改性 苯并芘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04抗生素的生物活性测定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文斌 李增波 刘仙俊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0-193,共4页
通过SC-04菌发酵液的稳定性分析及其抗菌物质的极性分析,对SC-04抗生素的分离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抑菌谱分析表明,该分离产物抑菌谱较广,对辣椒早疫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等大多数病原真菌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且抑菌活性较强。
关键词 SC-04抗生素 分离 抑菌谱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热再生的化学吸收法CO2捕集工艺模拟及节能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东良 张忠林 +4 位作者 杨景轩 马旭莉 李鹏 郝晓刚 官国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938-2945,共8页
基于能量集成,将化学吸收CO2捕集工艺与烟道气余热回收单元耦合,应用自热再生理论对其优化,挖掘捕集过程高耗能单元的节能潜力,并使用计算机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该过程建模分析。优化后的捕集工艺实现了捕集过程反应热的回收,将塔顶蒸... 基于能量集成,将化学吸收CO2捕集工艺与烟道气余热回收单元耦合,应用自热再生理论对其优化,挖掘捕集过程高耗能单元的节能潜力,并使用计算机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该过程建模分析。优化后的捕集工艺实现了捕集过程反应热的回收,将塔顶蒸气的冷凝潜热回收作为塔底再沸器的热源,合理利用了烟道气余热和换热后的贫液能量,降低了系统对额外热源的需求。模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捕集工艺最小能耗为1.46 GJ/(t CO2),节能约41.36%。综合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对工艺进行经济性评价,优化后的捕集成本为326.70 CNY/(t CO2),较传统化学吸收法降低了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热再生 节能 CO2捕集 优化设计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生物质炭对水体中芘的去除效果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席志楠 李增波 +1 位作者 王聪颖 史志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6-182,共7页
以柳树枝为原料,于600℃制备原始生物质炭LZ,再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两种磁性强度不同的生物质炭LZ1.5和LZ2.5。利用静态氮吸附(BET-N2)、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对生物质炭的表面结构和化学组成... 以柳树枝为原料,于600℃制备原始生物质炭LZ,再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两种磁性强度不同的生物质炭LZ1.5和LZ2.5。利用静态氮吸附(BET-N2)、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对生物质炭的表面结构和化学组成等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研究生物质炭对水体中芘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原始生物质炭在24 h吸附即达到表观吸附平衡,磁性生物质炭在72 h吸附达到表观吸附平衡;LZ1.5的吸附效果最佳,其最大吸附容量Qm=2 758.6μg·g-1,其次是LZ2.5和LZ,Qm分别为833.3、322.6μg·g-1;LZ1.5投加量在375 mg·L^(-1)时,芘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三种生物质炭的吸附行为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磁性生物质炭对芘吸附较多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其保留了原有的芳香性官能团,另一方面是Fe3O4的存在造成了磁性炭表面微孔化以及表面羟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生物质炭 水体污染 多环芳烃 X射线衍射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土壤中PAHs总量及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原原 王聪颖 +1 位作者 李增波 史志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6-292,共7页
通过24周的土壤培养实验,研究了生物质炭添加量(0.1%、1.0%、2.0%)对土壤中菲和芘的化学可提取总量、挥发量及基于聚甲醛膜(POM)提取的生物有效性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质炭使土壤中菲和芘的总量分别下降了15.6%~25... 通过24周的土壤培养实验,研究了生物质炭添加量(0.1%、1.0%、2.0%)对土壤中菲和芘的化学可提取总量、挥发量及基于聚甲醛膜(POM)提取的生物有效性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质炭使土壤中菲和芘的总量分别下降了15.6%~25.0%和12.8%~30.3%,有效性分别下降了14.7%~37.3%和23.4%~49.8%;培养前6周,添加生物质炭使土壤中菲的挥发量显著减少了70.4%~72.4%,芘的挥发量减少了36.2%~48.9%,此后土壤中菲、芘挥发量趋于稳定,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生物质炭在降低土壤中PAHs的总量及有效性含量方面具有剂量效应,但对PAHs挥发量的抑制作用的剂量效应与PAHs的种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多环芳烃 玉米秸秆 挥发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焦分离方法研究共热解时煤与生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对焦结构和CO2气化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晓明 张红 +4 位作者 刘梦杰 智丽飞 白进 白宗庆 李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97-907,I0001,共12页
煤与生物质的相互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是,其相互作用机制通常是基于混合焦样的物理化学结构和反应性而提出。在这项工作中,基于不同形状和粒度将无烟煤与生物质共热解后的混合焦分离,然后通过分析分离后煤焦的结构和反应性来揭示煤与... 煤与生物质的相互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是,其相互作用机制通常是基于混合焦样的物理化学结构和反应性而提出。在这项工作中,基于不同形状和粒度将无烟煤与生物质共热解后的混合焦分离,然后通过分析分离后煤焦的结构和反应性来揭示煤与生物质相互作用机制。在热解温度为600和900℃条件下,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制备了混合有不同比例的秸秆(CS)的无烟煤焦样。采用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和X射线衍射(XRD)对煤焦的AAEM浓度和微晶结构进行了检测。利用TGA设备分析了分离后的煤焦与CO 2的气化反应性。结果表明,随着掺混比例从0增加到80%,煤焦中活性K和Mg的浓度逐渐增加,并形成更为无序的碳结构。共热解过程中,更多的AAEM种类被混合物中的煤焦通过挥发分-焦相互作用捕获,而不是随生物质挥发分逸出。同时,热解温度的升高引起了K和Na挥发和失活,也导致石墨化度的降低。而且,CS的添加和更低的热解温度均可提高煤焦的气化反应性。此外,在煤焦的碱性指数AI与反应性指数R 0.5之间建立了较好的线性关系(R 2=0.9009),表明在煤与生物质共气化过程中,AAEMs对提高煤焦气化反应活性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生物质的相互作用 焦分离 共热解 气化反应性 碱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物降解地膜人工老化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峻 胡剑灿 王波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9-102,共4页
为推动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广泛推广应用,以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老化光源、不同老化时间对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断裂强力的影响。结合地膜在新疆库尔勒地区棉花大田自然老化实验数据,选择了紫外... 为推动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广泛推广应用,以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老化光源、不同老化时间对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断裂强力的影响。结合地膜在新疆库尔勒地区棉花大田自然老化实验数据,选择了紫外光作为地膜人工加速老化试验的光源。进一步研究了PBAT地膜紫外老化的力学性能变化,结合大田自然老化的结果,确定了满足棉花大田要求的PBAT地膜在紫外老化后的断裂强力应大于3.3 N。建立的紫外加速老化方法可以为地膜样品在大田自然老化实验前进行快速的初步筛选,促进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研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物降解地膜 人工老化 大田试验 断裂强力 初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AOH/NaOH混合碱体系对ZSM-5沸石的改性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李莎 李玉平 +3 位作者 狄春雨 张鹏飞 潘瑞丽 窦涛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3-588,共6页
采用四丙基氢氧化铵和氢氧化钠有机无机混合碱TPAOH/NaOH体系对ZSM-5分子筛进行改性处理,得到了具有介孔和微孔的ZSM-5分子筛。用XRD、N2吸附脱附、NH3-TPD、SEM等手段对改性后的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碱处理ZSM-5分子筛会使分子筛同... 采用四丙基氢氧化铵和氢氧化钠有机无机混合碱TPAOH/NaOH体系对ZSM-5分子筛进行改性处理,得到了具有介孔和微孔的ZSM-5分子筛。用XRD、N2吸附脱附、NH3-TPD、SEM等手段对改性后的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碱处理ZSM-5分子筛会使分子筛同时脱硅和脱铝。当混合碱体系中总OH-浓度一定时,随TPA+/OH-比值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均会使分子筛的微孔结构数量减少,介孔结构数量增加。同时,还会改变分子筛的酸性,TPA+/OH-比值适合的混合碱体系可在生成介孔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微孔结构,并减少分子筛的强酸数量,在甲醇制烯烃反应(MTO)中表现出较高的丙烯选择性。与无机碱NaOH相比,TPAOH对分子筛的改性速率较慢而且温和,具有可控性,可以起到孔道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 沸石 ZSM-5 碱处理 MT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鼠白细胞减少症作用的代谢组学 被引量:12
13
作者 曲婷丽 王二兵 +2 位作者 李震宇 赵正保 秦雪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5-461,共7页
目的考察黄芪注射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复制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动物模型,采用核磁共振(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黄芪注射液乙酸乙酯萃取物能升高模型小鼠的白细... 目的考察黄芪注射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复制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动物模型,采用核磁共振(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黄芪注射液乙酸乙酯萃取物能升高模型小鼠的白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水平,并回调潜在的10个内源性代谢物(脂质、亮氨酸、3-羟基丁酸、乳酸、丙氨酸、丙酮酸、肌酸、鲨肌醇、甜菜碱、葡萄糖)的水平。结论黄芪注射液乙酸乙酯萃取物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代谢途径可能与机体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氧化应激和胆碱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乙酸乙酯萃取物 代谢组学 NMR 白细胞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非金属掺杂BiOCl的电子结构和光吸收性质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艳 张小超 +3 位作者 赵丽军 赵晓霞 史宝萍 樊彩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624-2631,共8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Br和I掺杂BiOCl体系的能带结构、态密度、形成能和光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由于Br的4p和I的5p轨道作用,Br和I掺杂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BiOCl的禁带宽度,拓宽BiOCl的光吸收范围.Br和I掺杂Bi...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Br和I掺杂BiOCl体系的能带结构、态密度、形成能和光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由于Br的4p和I的5p轨道作用,Br和I掺杂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BiOCl的禁带宽度,拓宽BiOCl的光吸收范围.Br和I掺杂BiOCl的形成能计算结果表明,Br掺杂BiOCl的稳定性高于I掺杂体系.对于B,C,N,Si,P和S掺杂BiOCl体系,掺杂能级的形成主要由掺杂元素的np轨道贡献,使BiOCl吸收带边红移至可见光区.而S掺杂则位于价带顶位置,有效地降低了BiOCl禁带宽度,使BiOCl响应波长出现红移,且未形成中间能级,不易成为俘获陷阱,因此S掺杂将是一种提高BiOCl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的改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属掺杂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光吸收性质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精馏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高晓荣 常宏宏 +1 位作者 魏文珑 延秀银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36-140,共5页
叙述了催化精馏技术的原理和催化精馏塔的结构,重点介绍了板式塔装填、填充式装填、悬浮式装填和催化剂散装四种催化剂填料方式,阐述了催化精馏技术在酯化反应、水解反应、烷基化反应和其他反应中的应用,对催化精馏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催化精馏 反应精馏 催化剂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和酯基型Gemini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在煤沥青表面的润湿特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晓荣 崔勇 +2 位作者 赵晓霞 魏文珑 常宏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0-237,共8页
以自制的羟基和酯基型Gemini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为研究对象,在考察其表面活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煤沥青表面的润湿性。研究表明,羟基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煤沥青表面的接触角随疏水链长度的增长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其中C... 以自制的羟基和酯基型Gemini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为研究对象,在考察其表面活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煤沥青表面的润湿性。研究表明,羟基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煤沥青表面的接触角随疏水链长度的增长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其中C_(12)-OH在煤沥青表面的润湿效果最好;对于m-n-m酯基型Gemini表面活性剂而言,接触角随疏水链长度的增长而降低。当疏水链长度一定时,m-6-m在煤沥青表面的润湿效果比m-2-m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_(10)-OH、C_(12)-OH和12-2-12 3种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与其在煤沥青表面黏附张力呈线性关系。煤沥青表面的Zeta电位随Gemini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趋于平稳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 羟基 酯基 煤沥青 润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辐照灭菌对止嗽立效口服液主要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二兵 赵正保 曲婷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56-2058,共3页
目的研究60Co辐照灭菌对止嗽立效口服液主要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微生物检查、薄层色谱法、主要有效成分的量、指纹图谱为指标,对中药止嗽立效口服液进行60Co辐照灭菌和传统高温灭菌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微生物检查得知两种灭菌方法均能达... 目的研究60Co辐照灭菌对止嗽立效口服液主要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微生物检查、薄层色谱法、主要有效成分的量、指纹图谱为指标,对中药止嗽立效口服液进行60Co辐照灭菌和传统高温灭菌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微生物检查得知两种灭菌方法均能达到灭菌要求;薄层色谱法和含量测定显示两种灭菌方法没差异;两种灭菌方法的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大于0.85。结论60Co辐照可以对止嗽立效口服液进行灭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灭菌 止嗽立效口服液 薄层色谱法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合成碳酸甘油酯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振民 李斌 +2 位作者 薛永兵 王潇潇 王远洋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60,共6页
采用Benson基团贡献法计算碳酸二甲酯(DMC)和碳酸甘油酯(GC)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熵和摩尔等压热容,采用Trouton规则计算DMC和GC的蒸发焓。在此基础上,采用热力学基本公式计算得到标准状态下甘油与DMC酯交换合成GC的焓变、熵变、... 采用Benson基团贡献法计算碳酸二甲酯(DMC)和碳酸甘油酯(GC)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熵和摩尔等压热容,采用Trouton规则计算DMC和GC的蒸发焓。在此基础上,采用热力学基本公式计算得到标准状态下甘油与DMC酯交换合成GC的焓变、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和平衡常数。结果表明,在标准状态下,该酯交换反应的焓变△rHm^θ=10.42kJ/mol为正值,吉布斯自由能变△rGm^θ=-26.85kJ/mol为负值,表明在标准状态下,酯交换反应为吸热反应且可自发进行;同时,在300~390K范围内,反应的焓变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其值总是大于零,说明在此温度范围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其值总为负值,进一步表明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采用Aspen对该反应的热力学数据进行模拟,得到与上述结果一致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碳酸二甲酯 碳酸甘油酯 Benson法 M-P法 Trouton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对镉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红艳 王杰文 +4 位作者 王宇娜 何晴 董慧燕 卫怡颖 王国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5-177,共3页
以黄瓜品种津研4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硒对镉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以及对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处理导致黄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下降,幼苗芽、茎和根生长受抑制;外源低浓度硒处理对黄瓜镉毒害有缓解现象... 以黄瓜品种津研4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硒对镉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以及对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处理导致黄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下降,幼苗芽、茎和根生长受抑制;外源低浓度硒处理对黄瓜镉毒害有缓解现象,使镉毒害抑制的黄瓜萌发相关指标值有所升高,同时低硒处理使镉毒害降低的黄瓜幼苗生长相关指标例如株高、茎粗和根长、生物积累量有所增加,且当硒浓度达2.5μmol/L时增长率达到显著水平。但当外源硒浓度继续增大之后,硒对镉胁迫下黄瓜幼苗的生长将产生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萌发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载体Ni基负载型催化剂对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催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润平 毛树红 +3 位作者 段秀琴 李文斌 王齐 池永庆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8-234,共7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单一载体(Al2O3、Zr O2、Ce O2)和Zr O2、Ce O2改性的Al2O3复合载体的Ni催化剂,考察了在甲烷部分氧化制备合成气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通过N2-物理吸附、H2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衍射、NH3程序升温脱附和程序升温氧化等技术...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单一载体(Al2O3、Zr O2、Ce O2)和Zr O2、Ce O2改性的Al2O3复合载体的Ni催化剂,考察了在甲烷部分氧化制备合成气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通过N2-物理吸附、H2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衍射、NH3程序升温脱附和程序升温氧化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单一载体催化剂中,Ni/Al2O3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其初始反应活性较高,但该催化剂表面易形成大量的积炭而快速失活。Ni/Zr O2和Ni/Ce O2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小,活性金属Ni在其表面分散性差,催化剂具有较低的CH4转化率。而Ce O2和Zr O2改性的Al2O3复合载体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反应活性明显高于单一载体催化剂。Ce O2-Al2O3复合载体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反应活性和较好的反应稳定性。同时表明,含Ce O2催化剂反应后表面积炭较少,Ce O2的储放氧功能增强了催化剂对O2的活化,提高催化剂活性的同时,可以抑制积炭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部分氧化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