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L101合金的离心铸造试验与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孟嘉楠 吴瑞瑞 +3 位作者 王孝国 李秋书 朱乾科 丁福帅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67-70,74,共5页
用离心铸造法制备了ZL101合金,研究了离心速率对合金组织结构的影响,并对不同离心速率下的充型凝固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离心速度低于0~200 r/min时,晶粒相对粗大,为37μm,且合金内有连续成片的缩... 用离心铸造法制备了ZL101合金,研究了离心速率对合金组织结构的影响,并对不同离心速率下的充型凝固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离心速度低于0~200 r/min时,晶粒相对粗大,为37μm,且合金内有连续成片的缩松,共晶组织呈现大块的板片状,随着离心速度的增加(350~500 r/min),晶粒明显细化,尺寸为14.5μm,缩孔缩松体积明显减小,共晶硅组织细碎化,沿晶界弥散分布。模拟的合金充型凝固过程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L101 离心铸造 数值模拟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铝复合板交叉轧制高强度结合机理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志霞 侯洁 高翔宇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71-75,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拉伸试验机和有限元仿真软件等研究了两道次非交叉轧制复合和交叉轧制复合工艺对铜/铝双金属复合板界面结合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交叉轧制比非交叉轧制更有利于提升复合板的剪切强度和复合板整体结合性能... 采用扫描电镜、拉伸试验机和有限元仿真软件等研究了两道次非交叉轧制复合和交叉轧制复合工艺对铜/铝双金属复合板界面结合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交叉轧制比非交叉轧制更有利于提升复合板的剪切强度和复合板整体结合性能的稳定性。这是因为交叉轧制过程中界面处形成了十字网状粘铝形貌,轧后复合板的剪切强度达到了61.52 MPa。而非交叉轧制的复合板界面则为条带状粘铝形貌,复合板的剪切强度仅为46.89 MPa。与此同时,交叉轧制过程中界面层的等效应变沿宽度方向分布更加均匀,有效抑制了边部剪切强度突降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铝复合板 有限元仿真 结合强度 交叉轧制 等效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对冷轧6201铝合金硬度及导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兴华 边丽萍 +4 位作者 侯洁 刘星 杨磊 梁伟 赵兴国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19-122,共4页
采用重力铸造方法制备了高Mg、Si含量的6201(Al-0.81Mg-0.79Si)合金。经550℃×1 h固溶处理、水淬、室温3道次82.6%压下量轧制后,在130℃合金再经不同时间(8~48 h)的时效处理,考察冷轧后低温时效对合金微观组织、硬度和导电性的影... 采用重力铸造方法制备了高Mg、Si含量的6201(Al-0.81Mg-0.79Si)合金。经550℃×1 h固溶处理、水淬、室温3道次82.6%压下量轧制后,在130℃合金再经不同时间(8~48 h)的时效处理,考察冷轧后低温时效对合金微观组织、硬度和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导致合金元素溶于基体产生晶格畸变,硬度明显增加、导电率急剧下降。轧制产生高密度位错和非平衡空位,诱导纳米析出相形成,硬度急剧增加、导电率稍有下降。130℃×8 h时效加速了高密度共格纳米析出相析出,达到峰值时效,合金硬度最大,导电性显著提高。24 h及更长时间时效,导致析出相偏聚,非共格析出相形成,产生过时效和析出饱和,合金硬度显著下降直至保持不变。随时效时间的延长,位错、空位等缺陷持续湮灭,合金的导电性持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201铝合金 轧制 时效 硬度 导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溶处理对Mg-4Li-1Ca-4.1Al-0.5Si合金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星 边丽萍 +1 位作者 侯洁 梁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7-120,共4页
采用普通重力铸造法制备Mg-4Li-1Ca-4.1Al-0.5Si合金,考察合金在不同温度固溶处理1h、400℃固溶处理不同时间后的微观组织演变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由α-Mg基体、(α-Mg+AlLi)二元共晶、(α-Mg+AlLi+(Mg,Al)_(2)Ca)三元共晶及... 采用普通重力铸造法制备Mg-4Li-1Ca-4.1Al-0.5Si合金,考察合金在不同温度固溶处理1h、400℃固溶处理不同时间后的微观组织演变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由α-Mg基体、(α-Mg+AlLi)二元共晶、(α-Mg+AlLi+(Mg,Al)_(2)Ca)三元共晶及块状CaMgSi组成。其中,AlLi相呈细密层片状,沿晶界分布;(Mg,Al)_(2)Ca呈网状分布于AlLi层片中心,连同基体α-Mg形成三元共晶体。合金经1h固溶热处理时,350℃下AlLi相分解加剧形成小颗粒,(Mg,Al)_(2)Ca相形成颗粒或针状纤维。400℃时,(Mg,Al)_(2)Ca共晶相大量溶解,数量急剧减少,同时AlLi相略有长大。经400℃固溶处理5h后,(Mg,Al)_(2)Ca共晶颗粒数量急剧增加且开始偏聚长大;同时,AlLi再次溶解形成纳米溶质颗粒,均匀弥散分布于基体。合金经350℃×1h处理后硬度值最高,为105.3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4Li-1Ca-4.1Al-0.5Si合金 组织转变 固溶处理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3+)修饰的MOF荧光探针的制备及L-色氨酸识别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新丽 裴雷 +2 位作者 赵旭东 高竹青 黄宏亮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8-155,共8页
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iO-66-(COOH)_(2)为基底,采用后修饰法负载Tb^(3+)制备了荧光材料Tb^(3+)@UiO-66-(COOH)_(2),用于选择性检测色氨酸。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比表面积分析仪、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 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iO-66-(COOH)_(2)为基底,采用后修饰法负载Tb^(3+)制备了荧光材料Tb^(3+)@UiO-66-(COOH)_(2),用于选择性检测色氨酸。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比表面积分析仪、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谱仪(XPS)等表征方法分析多孔材料的形貌、成分、孔道特性,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荧光光谱仪研究材料的发光特性及氨基酸识别性能。结果表明:MOF材料中配体向Tb^(3+)的能量转移,诱导材料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在13种氨基酸中,只有色氨酸(Trp)对Tb^(3+)@UiO-66-(COOH)_(2)具有明显的荧光淬灭效应,这是由于色氨酸的紫外吸收峰和Tb^(3+)@UiO-66-(COOH)_(2)的荧光激发光谱有较大重合,表明二者对紫外光的吸收具有竞争性,削弱了Tb^(3+)@UiO-66-(COOH)_(2)的紫外光吸收,从而降低了材料的发光强度。进一步发现该材料可灵敏地检测色氨酸(检测限5.53μmol/L),同时具有良好的抵抗来自其他氨基酸干扰的能力。因此,本工作证明了Tb^(3+)@UiO-66-(COOH)_(2)可作为选择性检测色氨酸的荧光探针,同时也为未来色氨酸荧光探针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后合成修饰法 色氨酸 荧光淬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非线性光学显微成像误差校正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戴禄君 吴瑞瑞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9-163,共5页
数据驱动可通过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处理非线性问题,为此研究基于数据驱动的非线性光学显微成像误差校正方法,降低外界干扰,提升误差校正能力。采用基于加速稳健特征算法的图像配准技术,提取非线性光学显微成像图像特征点并得出描述矢量... 数据驱动可通过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处理非线性问题,为此研究基于数据驱动的非线性光学显微成像误差校正方法,降低外界干扰,提升误差校正能力。采用基于加速稳健特征算法的图像配准技术,提取非线性光学显微成像图像特征点并得出描述矢量,经矢量的欧氏距离计算,获取图像的特征匹配对,构建失真图像的空间变换模型,实现非线性光学显微成像误差校正;利用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数据驱动方法补偿显微成像误差校正结果,优化非线性光学显微成像精度。实验证明:该方法的特征提取精度不受图像上下移动、旋转角度、尺度变化等操作影响,误差校正峰值信噪比较高且处于平稳趋势,平均误差校正成功率高达95.8%,误差校正后可观察到纹理清晰的细胞内部结构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非线性 光学显微成像 误差校正 特征提取 高斯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