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理工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原理认同与自觉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权立枝 朱颖原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32-34,共3页
认同与自觉是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与关键。调查发现,理工科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囿于思想认同层面而自觉运用不多;缺乏坚定的信仰认同而自觉坚持不够;停留在感性认同层面而上课的自觉性不高;缺乏情感认同而自觉学习的积极... 认同与自觉是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与关键。调查发现,理工科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囿于思想认同层面而自觉运用不多;缺乏坚定的信仰认同而自觉坚持不够;停留在感性认同层面而上课的自觉性不高;缺乏情感认同而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要引导理工科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从思想认同上升到行动认同、从科学性认同上升到信仰认同、从感性认同上升到理性认同、从认知认同上升到情感认同,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高度自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 认同 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进轨迹与时代特征
2
作者 杜培源 李玮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9期174-175,共2页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后,结合中国的实际发展具有了中国特色,而"西学东渐"在一定程度上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因素。虽然"西学东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促进作用,但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后,结合中国的实际发展具有了中国特色,而"西学东渐"在一定程度上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因素。虽然"西学东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促进作用,但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征,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格曼的人文主义科学观及其技术融合 被引量:2
3
作者 漆捷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3-348,共6页
伯格曼的科学观是从人文主义视角探讨科学本质及其解释方法,他认为科学是通过微观层面揭示事物本质并获得可实证、可检验结果。其科学实在论是一种兼容理论,既包括科学属性的研究对象,也包括非科学属性的诗性、生活语言、道德体验等人... 伯格曼的科学观是从人文主义视角探讨科学本质及其解释方法,他认为科学是通过微观层面揭示事物本质并获得可实证、可检验结果。其科学实在论是一种兼容理论,既包括科学属性的研究对象,也包括非科学属性的诗性、生活语言、道德体验等人文因素;科学解释世界的方法呈现多元化;技术实践活动基于科学理论展开,科学与技术融合的重要方式是形成为公众所接受的新世界观。通过系统考察伯格曼科学观及其与技术的关系,讨论其理论的重要启示,并从科学实在论的涵盖范围、科学与技术关系等方面分析其观点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格曼 科学观 实在论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保护强化如何促进居民消费增量提质?——基于家庭微观决策分析
4
作者 高子茗 王园园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57,共21页
消费者权益的司法保护强化如何影响居民消费?文章基于家庭跨期决策模型,将司法保护强化因素纳入居民效用函数及收入约束条件中,探讨其对居民家庭消费总量与消费结构的影响。在实证分析部分,文章创新性地采用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获取的司法... 消费者权益的司法保护强化如何影响居民消费?文章基于家庭跨期决策模型,将司法保护强化因素纳入居民效用函数及收入约束条件中,探讨其对居民家庭消费总量与消费结构的影响。在实证分析部分,文章创新性地采用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获取的司法判例文书数量作为司法保护强化程度的度量指标,并结合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的微观调查数据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权益的司法保护强化不仅能够提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和边际收入消费量,产生“增量”效应,而且对于发展型消费的正面促进作用显著强于生存型消费,展现出“提质”效应。上述影响在城镇家庭、无债务家庭以及高学历家庭样本中尤为突出。司法保护强化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减少潜在交易成本,减轻其对收入约束的影响;二是降低风险规避程度,增加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强重点领域消费的司法公正与全民守法,不仅有助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建设,还能充分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增强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权益保护 司法保护 消费总量 消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生成逻辑和提升路径 被引量:12
5
作者 胡文秀 马秀娟 侯凯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6-40,共5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现实反映,体现了这一学科发展成果以及育人使命的落实情况。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产生的不同过程以及发展的不同状态来看,具有基本、发展以及成熟三种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现实反映,体现了这一学科发展成果以及育人使命的落实情况。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产生的不同过程以及发展的不同状态来看,具有基本、发展以及成熟三种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是产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前提,不断引导其从无需求状态向低需求以及高需求发展状态转变以确保获得感的产生。从学生发展需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模式几方面做出调整,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获得感 生成逻辑 发展需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评价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赵存东 樊志远 张二星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7期32-34,共3页
家国情怀作为一种文化价值取向,将其内构成为大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实现大学生由“学生”到“人才”的角色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家国情怀价值元素,把其传授予大学生,使其内化于心... 家国情怀作为一种文化价值取向,将其内构成为大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实现大学生由“学生”到“人才”的角色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家国情怀价值元素,把其传授予大学生,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正是教育者实施文化育人的显现,二者在目标、主体、内容、方法、过程上相契合。文化育人视角下,培育家国情怀的路径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课程育人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渗透红色文化教育,依托网络媒体,构建家校联动平台,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文化育人 家国情怀 优秀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的所有制基础 被引量:5
7
作者 吕其镁 常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95,共8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共同富裕的所有制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既保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也...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共同富裕的所有制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既保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也更好地利用了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发展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的功能。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存在一定的贫富差距情况,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总体进程中存在的特殊历史现象,只有牢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才能既始终避免平均主义倾向,又逐渐消解贫富分化的现象,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所有制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论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姚建军 孟宪平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3,共1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既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具有显著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是求真和求变、求实和求新、求是和求强的有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是在特定时空展开和运行的,它的表现形式、运行方式都既没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既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具有显著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是求真和求变、求实和求新、求是和求强的有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是在特定时空展开和运行的,它的表现形式、运行方式都既没有脱离具体环境而又带有鲜明的创新特征,是在一般规律基础上的特殊表达、经验规律基础上的哲理蕴蓄、客观规律基础上的主体构思、实践规律基础上的方法选择。这些方面体现出不同的层构形式,是沿着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路径演进和递升的,是在历时性和共时性中表达的文化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规律 实践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对数字艺术的生产与美学塑造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魏鹏举 范晶晶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1,共8页
数字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激发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对数字艺术的生产与审美塑造机制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数字技术与数字艺术的关系来看,数字生成技术不断拓展着数字艺术的边界,为其带来新的生... 数字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激发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对数字艺术的生产与审美塑造机制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数字技术与数字艺术的关系来看,数字生成技术不断拓展着数字艺术的边界,为其带来新的生命力与发展动力。数字艺术也在不断提升数字技术,推动其向前发展,两者互鉴与共构。这种技术扩域带来的艺术生态的变革,使数字艺术的生产端日益便捷和高效。随之带来的艺术平权化,一方面消解了经典艺术的审美“光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审美端的体验性与交互性的新变化。人们对数字艺术应该有全新的认识,形成新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艺术 数字生成技术 艺术生产与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的理论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樊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9,共9页
新时代以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建设数字乡村是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基于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研究思路,对26个数字乡村建设的典型案例进行三级编码,遵循“因果条件-脉络-中... 新时代以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建设数字乡村是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基于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研究思路,对26个数字乡村建设的典型案例进行三级编码,遵循“因果条件-脉络-中介条件-行动策略-成效”的故事线逻辑,围绕动力机制、组织引领机制、要素整合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及评价考核机制构建数字乡村建设理论机制模型。动力激励机制作为运行过程的出发点,组织引领机制、要素整合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是运行过程的重要环节,评价考核机制作为运行过程的落脚点,各个机制共同作用构成数字乡村建设理论机制完整体系,从而实现数字乡村建设理论机制循环运行。由于数字乡村建设内容繁杂,各地区发展基础参差不齐,因此,要因地制宜找准数字乡村建设关键发力点,解决各地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乡村建设 程序化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古戏台声学分类初探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阳 高策 丁宏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5-190,共16页
古戏台声学分类是古戏台研究的科学基础。文章基于大量田野调查,根据声音传播原理,将山西古戏台分为直达型、聚向型、混响型和共振型四种类型,从中可管窥古戏台发展的基本脉络及建筑构件同演唱与听闻的关系。研究还表明,共振型古戏台具... 古戏台声学分类是古戏台研究的科学基础。文章基于大量田野调查,根据声音传播原理,将山西古戏台分为直达型、聚向型、混响型和共振型四种类型,从中可管窥古戏台发展的基本脉络及建筑构件同演唱与听闻的关系。研究还表明,共振型古戏台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体现了古代建筑师对扩声传声原理的巧妙利用,是古戏台声学的巨大飞跃,在我国乃至世界声学史上独树一帜,不愧为古建筑中科学和艺术高度融合的珍贵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戏台 声学 结构 类型 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及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女性英模的生活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玮 王莹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99,共10页
抗战时期,中共在华北及陕甘宁根据地进行了一系列女性解放的努力,通过立法确立了保障女性权益的制度体系。同时,为鼓励在各个领域表现卓越的妇女,根据地政府又实行了相应的奖励制度,给予其政治肯定和生产资料支持。期间,涌现出大批模范... 抗战时期,中共在华北及陕甘宁根据地进行了一系列女性解放的努力,通过立法确立了保障女性权益的制度体系。同时,为鼓励在各个领域表现卓越的妇女,根据地政府又实行了相应的奖励制度,给予其政治肯定和生产资料支持。期间,涌现出大批模范妇女;其中,人数较多且备受关注者则是劳动英模。这些女性劳模基本上都是贫苦出身且未受教育的农村妇女,但其既是中共妇女政策的积极响应者,又是一个时代或一个地区的代表人物,亦是一面抗战与生产的大旗。女性英模塑造及其大力宣传无疑是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成功实践;不过,这种将女性"工具化"的政治活动亦带来了一些须认真省思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女性解放 女性英模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伦理视域下的明清晋商 被引量:6
13
作者 崔俊霞 成碧莹 朱颖原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7-120,共4页
明清晋商一度执商界之牛耳,同时以笃守信用而著称。他们虽以获取财富为诉求,却视诚信不欺为立身处世之本,执义如山,杖信如石,宁自茹苦绝不负人。商业实践中,他们坚执诚信笃实的行为范式、因义而信的价值立场,以内在的道德自觉对自我的... 明清晋商一度执商界之牛耳,同时以笃守信用而著称。他们虽以获取财富为诉求,却视诚信不欺为立身处世之本,执义如山,杖信如石,宁自茹苦绝不负人。商业实践中,他们坚执诚信笃实的行为范式、因义而信的价值立场,以内在的道德自觉对自我的利益追求进行审视和规范,最终因信而利,汇通天下,创造了令人赞叹的商业奇迹。面对当前的道德失范、信用缺失,当代商业主体应当借鉴明清晋商的价值取向,以诚正己、信义取利,努力实现商业与伦理之间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晋商 诚信笃实 因义而信 因信而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名”“仁爱”“忠恕”思想对护理职业内涵的启示 被引量:3
14
作者 孟艳君 王斌全 +2 位作者 商临萍 史彦虎 寇静娜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03-1305,共3页
从孔子思想中的"正名""仁爱""忠恕"角度探究现代护理职业内涵,追根溯源,了解护理的本质,进而指导护理实践。
关键词 孔子思想 护理职业 正名 仁爱 忠恕 内涵 护理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任协调机制博弈分析——基于协同创新视角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磊 朱先奇 史彦虎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1-67,共7页
信任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本文分析了影响合作主体之间信任的因素,在KMRW声誉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信任监督机构,从参与主体不同理性角度出发进行多阶段的动态博弈。研究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想要取... 信任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本文分析了影响合作主体之间信任的因素,在KMRW声誉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信任监督机构,从参与主体不同理性角度出发进行多阶段的动态博弈。研究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须与合作方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可以利用第三方信任监督机构规范参与主体的行为,弥补因信息缺失带来的风险。最后,建议从企业内因、环境外因、信息、信誉四个方面来完善参与主体的信任机制,促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与合作方保持长期合作信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型中小企业 信任 KMRW声誉模型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七年黄色工会问题再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明 岳谦厚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1-40,共10页
黄色工会是中共在1927年至1937年间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其演化过程不仅因应了共产国际及中共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认知,更与中共三次"左"倾错误相生相伴。中共为彰显其纯正的阶级属性,将主观认识中的黄色工会与现实中的赤色工... 黄色工会是中共在1927年至1937年间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其演化过程不仅因应了共产国际及中共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认知,更与中共三次"左"倾错误相生相伴。中共为彰显其纯正的阶级属性,将主观认识中的黄色工会与现实中的赤色工会完全对立起来,尽管不断调整策略,但始终难以改变工人运动的羸弱状况。其所领导的工运实践出现失误,从根本上说并非来自于错误的策略,而是更多源于对斗争形势的误判尤其是对黄色工会的错误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工会 赤色工会 中共 共产国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政策的演进逻辑(1949~1966) 被引量:5
17
作者 樊荣 秦燕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3-169,共7页
建国后前十七年的中国社会形态经历了两次变革,党在这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是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根据革命时期的重要经验,能否顺利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的支持程度,因此,党充分认识到农民教育的重要性。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通... 建国后前十七年的中国社会形态经历了两次变革,党在这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是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根据革命时期的重要经验,能否顺利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的支持程度,因此,党充分认识到农民教育的重要性。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通过对建国后前十七年党关于农民教育的报告、指示、决定、意见等文献资料的梳理,勾勒出农民教育政策演进的历史进程,揭示不同历史阶段教育政策的承接性;借用教育政策的结构动态生成理论分析农民教育政策的外围环境、教育政策、政策实施之间的关联性,揭示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政策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变迁的内在逻辑,以及农民教育政策实施对于农民主体的价值作用和经验教训;从理论维度和路径维度论证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以期为新时期农民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农民教育 教育政策 演进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权网络视角下产业集群创新扩散机制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军 朱先奇 史彦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20,共8页
创新扩散是产业集群技术升级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动力。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创新扩散研究成果,在构建产业集群加权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基于邻居感染权重的扩散机制,提出了基于三阶段感染状态的SIR病毒传播改进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模... 创新扩散是产业集群技术升级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动力。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创新扩散研究成果,在构建产业集群加权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基于邻居感染权重的扩散机制,提出了基于三阶段感染状态的SIR病毒传播改进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了创新在产业集群网络中的扩散过程。仿真结果显示,节点强度对创新扩散具有重要影响,可调节参数k与创新扩散呈现正相关关系,产业集群创新扩散的爆发存在一个临界值。最后提出了政策启示,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创新扩散 复杂网络 传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参与式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以法学教学为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常蓉 任嘉蕊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53-55,共3页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现代教育理论尤其强调,教育的真谛是对思维习惯的培养。思辨能力是法学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重要思维能力,也是法学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参与式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现代教育理论尤其强调,教育的真谛是对思维习惯的培养。思辨能力是法学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重要思维能力,也是法学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参与式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平等交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 学生思辨能力 法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学与山西根据地乡村新权力阶层的生成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夏云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在以往宏大的革命叙事背景的视角下,根据地新权力阶层长期在研究者的视阈中失语。作为根据地乡村新的有权阶层,冬学为他们提供了革命思想启蒙、觉醒、成长的环境。乡村新权力阶层的形成,推动了根据地政治生态的重构,使中共实现了对乡村... 在以往宏大的革命叙事背景的视角下,根据地新权力阶层长期在研究者的视阈中失语。作为根据地乡村新的有权阶层,冬学为他们提供了革命思想启蒙、觉醒、成长的环境。乡村新权力阶层的形成,推动了根据地政治生态的重构,使中共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控制,改变了长期以来国家权力在乡村社会的组织真空,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必要的干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学 山西根据地 乡村社会 权力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