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学院油画作品选登
1
作者 周丹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I0004-I000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学院水彩作品选登
2
作者 樊燕妮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I0003-I0003,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形拼布图谱快速参数化设计原理及平台搭建
3
作者 吴可 程柯雷 +2 位作者 卢致文 刘锋 车君婷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6-114,共9页
为解决同形拼布图谱设计低效的问题,采用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开发一种适用于同形拼布图谱的智能设计平台。该平台利用Vue3进行前端开发,使用FastAPI框架和SQLAlchemy进行后端数据库管理,并使用Pixi.js渲染Canvas,允许用户在设计界面进行... 为解决同形拼布图谱设计低效的问题,采用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开发一种适用于同形拼布图谱的智能设计平台。该平台利用Vue3进行前端开发,使用FastAPI框架和SQLAlchemy进行后端数据库管理,并使用Pixi.js渲染Canvas,允许用户在设计界面进行图谱形状、大小的实时调整和图谱花纹及颜色的自定义填充设计。文章采用3种图谱基型,创新运用设计变量法研究拼布图谱的参数化设计模型,利用适配于单元图形的布局和属性交换的矩阵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储存,实现对拼布图谱设计变量的灵活控制。结果表明,通过此种数据储存方式进行设计的平台可以快速实现拼布图谱的行列变化,可灵敏实现自定义拼布单元图案设计,便捷地实现交互,实时得到图谱的设计效果。建立的同形拼布图谱参数化设计模型优化了数字拼布设计的数据储存模式,促进在线拼布设计模式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布图谱 参数化设计 同形拼布 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线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高效催化体系构建及其对羊毛角蛋白的降解
4
作者 段志欣 王乐 +2 位作者 刘丹 安欣冉 卢建军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4,共7页
角蛋白内二硫键结构严重阻碍蛋白酶对其高效降解,为提高酶对角蛋白的降解效率,分别构建了由蛋白酶Savinase 16L与有机膦化合物LKZ-610、β-巯基乙醇、亚硫酸氢钠、L-半胱氨酸组成的4种催化体系。以羊毛鳞片角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5,5’-... 角蛋白内二硫键结构严重阻碍蛋白酶对其高效降解,为提高酶对角蛋白的降解效率,分别构建了由蛋白酶Savinase 16L与有机膦化合物LKZ-610、β-巯基乙醇、亚硫酸氢钠、L-半胱氨酸组成的4种催化体系。以羊毛鳞片角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DTNB)模拟反应、羊毛表面巯基测定及阿尔瓦登反应研究不同二硫键还原剂与二硫键的反应性,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了催化体系对羊毛鳞片角蛋白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所选取的4种还原剂均可断开二硫键,其中LKZ-610可瞬时打开模拟物DTNB中98.12%的二硫键,其处理后的羊毛表面巯基含量达13.64μmol/g。对比不同催化体系对羊毛鳞片角蛋白的降解效果,优选出由LKZ-610与蛋白酶Savinase 16L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其可在50 min内完全降解羊毛鳞片层,处理后羊毛织物质量损失率达35.81%,结晶指数由20.67%显著降低至4.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羊毛 二硫键 角蛋白 降解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改性汉麻基复合碳气凝胶阻燃剂的制备及其阻燃性能研究
5
作者 刘江涛 彭云 +3 位作者 鲁元铮 张铭铄 薛宝霞 牛梅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5-160,共6页
以生物质碳气凝胶(CA)为阻燃剂基材,使用植酸(PA)对CA进行功能改性,通过优化改性工艺,制备了CA杂化复合碳气凝胶阻燃剂(CA-PA)。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CA-PA复合碳气凝胶阻燃剂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 以生物质碳气凝胶(CA)为阻燃剂基材,使用植酸(PA)对CA进行功能改性,通过优化改性工艺,制备了CA杂化复合碳气凝胶阻燃剂(CA-PA)。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CA-PA复合碳气凝胶阻燃剂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并根据极限氧指数(LOI)和UL-94垂直燃烧测试对阻燃CA-PA/棉织物的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最佳改性条件为PA质量浓度64g/L、酸化时间6h、酸化温度40℃,制备的CA-PA阻燃剂具有三维骨架结构,700℃时残炭量达到83.7%,热稳定性明显提升;CA-PA质量分数为20%时,阻燃棉织物的LOI值达到30.8%,UL-94垂直燃烧达到B1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 碳气凝胶 棉织物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聚酰亚胺三维间隔机织物的参数化建模及高温环境传热数值模拟
6
作者 李慧敏 刘淑强 +2 位作者 杜琳琳 张曼 吴改红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4,共8页
为突破实验条件的限制研究高温环境下三维间隔机织物的传热机制和传热过程,以玄武岩/聚酰亚胺三维间隔机织物为研究对象,对其三维间隔结构进行参数化建模,并确定控制方程以及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该织物进行高温环境下的传热... 为突破实验条件的限制研究高温环境下三维间隔机织物的传热机制和传热过程,以玄武岩/聚酰亚胺三维间隔机织物为研究对象,对其三维间隔结构进行参数化建模,并确定控制方程以及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该织物进行高温环境下的传热过程数值模拟,通过实验对比验证模型有效性,探究了玄武岩/聚酰亚胺三维间隔机织物的间隔高度以及间隔跨距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相较于间隔跨距,间隔高度对三维间隔机织物传热性能的影响更大,传热平衡状态时织物背面域点探针温度相差11.4℃;且在三维间隔机织物内部,同一时刻下同一水平面上的间隔纱温度略低于空气域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间隔机织物 玄武岩纤维 聚酰亚胺纤维 高性能纤维 高温环境 传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同华严寺辽塑冠饰看北方多民族融合与中华文化认同
7
作者 樊燕妮 李元杰 赵新春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大同华严寺辽塑冠饰造型结构独特、纹样组合繁复,不仅蕴含契丹民族政策思想与佛教艺术特色,也内涵北方多民族文化基因。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图像分析的方法,首先针对华严寺辽塑冠饰的造型与纹样进行多重分析,之后探究其中的多民族元素并... 大同华严寺辽塑冠饰造型结构独特、纹样组合繁复,不仅蕴含契丹民族政策思想与佛教艺术特色,也内涵北方多民族文化基因。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图像分析的方法,首先针对华严寺辽塑冠饰的造型与纹样进行多重分析,之后探究其中的多民族元素并进行溯源。研究表明,大同华严寺辽塑冠饰具有汉、鲜卑与回鹘元素,展示了辽代北方多民族文化融合共生的进程面貌,体现出契丹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体系的认同趋向。希望通过对大同华严寺辽塑冠饰的研究,能够窥探古代北方多民族文化融合历程与历史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塑冠饰 大同华严寺 民族融合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衣冠服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聚乳酸防护口罩的开发及性能评估
8
作者 张惠琴 吴改红 +3 位作者 刘霞 刘淑强 赵恒 刘涛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2,共7页
为开发一种完全可生物降解的口罩,以聚乳酸(PLA)为材料,结合熔喷纺丝和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了双层复合微纳米纤维过滤层,并基于由三维面部模型得到的口罩版型图设计制备出了一款符合人体面部轮廓的PLA口罩;研究了PLA口罩过滤层的形貌结... 为开发一种完全可生物降解的口罩,以聚乳酸(PLA)为材料,结合熔喷纺丝和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了双层复合微纳米纤维过滤层,并基于由三维面部模型得到的口罩版型图设计制备出了一款符合人体面部轮廓的PLA口罩;研究了PLA口罩过滤层的形貌结构,并通过与市售口罩对比,评估了PLA口罩的防护性能、热舒适性能、适合性能以及降解性。结果表明:PLA口罩的过滤效率达到95.8%,呼气和吸气阻力分别为83 Pa和79 Pa;优化后的PLA口罩总适合因数为69.57,为人体佩戴口罩提供了良好的贴合性和舒适性,同时也表现出优异的热管理性;40 d内其质量损失率达到50%,证实了其具有生物可降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生物降解 口罩 聚乳酸 熔喷纺丝 静电纺丝 过滤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带状纱线模型的机织物参数化仿真
9
作者 姜珂 宋明明 +2 位作者 彭佳佳 刘锋 卢致文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0,共6页
为提升机织物仿真的真实感效果,降低因反复试织打样产生的资源损耗,针对仿真过程中织物建模复杂、模拟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带状纱线模型的织物建模方法,结合真实纱线图像的纹理映射,实现机织物真实感快速仿真。通过将传统管... 为提升机织物仿真的真实感效果,降低因反复试织打样产生的资源损耗,针对仿真过程中织物建模复杂、模拟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带状纱线模型的织物建模方法,结合真实纱线图像的纹理映射,实现机织物真实感快速仿真。通过将传统管状纱线模型简化为带状,利用Catmull-Rom曲线拟合纱线路径,根据纱线排列模型、织物组织模型对织物几何模型进行构建,同时通过参数化调整完善整体织物形态;通过采集纱线真实图像及图像预处理等步骤,配合纱线表面光照模型及阴影调整,利用PBR技术对纱线纹理进行真实感渲染。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简化机织物仿真流程的同时能够实时准确地预览纱线在织物中的呈现效果,提高机织物的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纱线模型 机织物 纹理映射 三维仿真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MXene的棉/氨纶导电包芯纱制备及其传感性能
10
作者 贾潞 周苏秦 +2 位作者 郭龙灿 刘淑强 张瑜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02,共7页
为提高导电材料与弹力纱线的结合牢度,采用亲水性良好的棉纤维和具有弹性的氨纶混纺制备包芯纱,利用浸轧法结合纱线改性技术将二维过渡金属碳/碳化物(MXene)包覆在棉/氨纶包芯纱上,得到可用于应变传感的负载MXene的棉/氨纶导电包芯纱。... 为提高导电材料与弹力纱线的结合牢度,采用亲水性良好的棉纤维和具有弹性的氨纶混纺制备包芯纱,利用浸轧法结合纱线改性技术将二维过渡金属碳/碳化物(MXene)包覆在棉/氨纶包芯纱上,得到可用于应变传感的负载MXene的棉/氨纶导电包芯纱。并对导电包芯纱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与分析,研究其力学性能、导电性能以及应变传感性能。结果表明,MXene以化学结合的方式对棉/氨纶包芯纱进行包覆,赋予纱线导电性,并提高其力学性能;捻度为133捻/(10 cm)的导电包芯纱呈现出较好的可拉伸性及导电性(54 kΩ),同时具有良好的应变响应稳定性和灵敏性(灵敏度为28.1),可用于监测人体运动,在智能纺织品、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氨纶包芯纱 改性棉纤维 传感纱线 MXene 应变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涤纶醇解及含氟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11
作者 史晟 王涯舟 +4 位作者 王淑花 庞明科 李鑫 张美玲 高承永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6,共9页
针对废旧涤纶的大量使用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以乙二醇为醇解剂、氯化胆碱和醋酸锌为复合催化剂对涤纶进行解聚,得到产物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BHET);然后以醇解产物为原料合成含氟水性聚氨酯(FWPU),探究不同的异氰酸根指数(R... 针对废旧涤纶的大量使用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以乙二醇为醇解剂、氯化胆碱和醋酸锌为复合催化剂对涤纶进行解聚,得到产物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BHET);然后以醇解产物为原料合成含氟水性聚氨酯(FWPU),探究不同的异氰酸根指数(R值)、亲水基团2,2-双(羟甲基)丙酸(DMPA)添加量、疏水基团八氟戊醇(F 8)对含氟水性聚氨酯乳液状态、稳定性、黏度、pH值以及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涤纶醇解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180℃,醋酸锌与氯化胆碱的量比为1∶1,反应时间为4 h,涤纶与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5)下,涤纶的转化率最高可达100%,产物BHET的产率最高可达91.5%;在以醇解产物合成FWPU的最佳工艺(R值为1.3、DMPA添加量为8%、F 8添加量为15%)下,含氟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外观清澈透明,粒径小于255 nm,属于聚氨酯乳液范围,黏度为95 mPa·s,pH值为弱碱性,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纺织品 废旧涤纶 醇解 含氟水性聚氨酯 乳液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PNet的衬衫图像全部件分割与再设计
12
作者 黄格 王志洲 +2 位作者 姜珂 牛沛华 卢致文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86,共8页
为了改善因服装再设计门槛较高导致的个人废旧服装再使用概率较低的问题,以衬衫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服装全部件分割模型。首先,对搜集到的衬衫图像数据进行标注、预处理、数据划分和数据增强,完成10000余张衬衫图像全部件分割数... 为了改善因服装再设计门槛较高导致的个人废旧服装再使用概率较低的问题,以衬衫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服装全部件分割模型。首先,对搜集到的衬衫图像数据进行标注、预处理、数据划分和数据增强,完成10000余张衬衫图像全部件分割数据集的构建;其次,搭建PSPNet网络并对公开的DeepFashion系列人体服装图像分割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预训练模型权重文件;在此基础上通过迁移学习对构建的衬衫图像全部件分割数据集进行训练,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调整参数以获得合适的部件分割模型;同时,选用平均交并比和损失函数值大小作为评估指标验证本文搭建模型的可行性;最后,通过分割模型从完整图像中分割出衬衫的各部件图像,并通过部件重组完成衬衫的二次设计。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衬衫图像全部件分割,辅助设计师完成废旧服装的快速再设计,为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再利用提供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图像分割 深度学习 迁移学习 服装再设计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基可穿戴柔性应变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曼 权英 +3 位作者 冯宇 李甫 张爱琴 刘淑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5-233,共9页
为推进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的研发和应用,基于纺织基应变传感器的研究现状,从纤维、纱线、织物3个结构尺度介绍了柔性应变传感器的设计思路和制备方法。概述了纺丝法、表面涂层和炭化改性制备纤维基应变传感器的关键问题及优缺点,总结了螺... 为推进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的研发和应用,基于纺织基应变传感器的研究现状,从纤维、纱线、织物3个结构尺度介绍了柔性应变传感器的设计思路和制备方法。概述了纺丝法、表面涂层和炭化改性制备纤维基应变传感器的关键问题及优缺点,总结了螺旋纱、皮芯结构复合纱等特殊纱线结构在应变传感器中的应用,对比了不同织物结构作为应变传感器基材的传感机制和性能特征。最后讨论了纺织基柔性应变传感器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通过纺织结构设计实现传感器高灵敏度和大应变范围的要求;建立多尺度结构与传感性能之间的理论关系,充分发挥纺织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优势;进一步推动纺织基应变传感器在可穿戴电子领域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应变传感器 纺织结构 纤维 纱线 织物 智能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型纤维素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污水的净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陶建强 张阳 费鹏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8,共7页
重金属离子污水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通过静电纺丝和化学改性工艺相耦合,在再生纤维素纳米纤维膜中键合引入对金属离子具有强配位作用的羧基基团。FTIR、XPS测试结果证明了羧基基团的存在和化学反应的完成;SEM测试表... 重金属离子污水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通过静电纺丝和化学改性工艺相耦合,在再生纤维素纳米纤维膜中键合引入对金属离子具有强配位作用的羧基基团。FTIR、XPS测试结果证明了羧基基团的存在和化学反应的完成;SEM测试表明改性过程导致纳米纤维出现部分卷曲,但没有破坏其典型的纤维结构和大比表面积吸附特性;水接触角(WCA)和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羧基的引入赋予其超亲水特性和金属离子附着能力的同时,有利于膜产品综合机械性能的提升,从而赋予其良好应用特性;Cu2+离子吸附测试结果证明了改性膜优异的吸附特性,利用动力学对吸附作用机理进行探究,发现功能型纳米纤维膜主要通过化学吸附完成对重金属离子的净化去除,具有良好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纳米纤维膜 功能化 吸附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用于近紫外LED芯片的铕-铱双金属配合物红光共聚荧光粉
15
作者 王子豪 杨亚敏 +2 位作者 张爱琴 贾虎生 贾静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8-480,共13页
本研究以Ir配合物FIrPic作为Eu离子的配体,合成了一种新的Eu-Ir双金属配合物Eu(FIrPic)_(2)(Phen)UA,并通过自由基聚合成功制备了红色发光荧光共聚物PM-Eu-Ir,适用于商用近紫外芯片型LED。在不影响Eu^(3+)离子的荧光发射特性的前提下,加... 本研究以Ir配合物FIrPic作为Eu离子的配体,合成了一种新的Eu-Ir双金属配合物Eu(FIrPic)_(2)(Phen)UA,并通过自由基聚合成功制备了红色发光荧光共聚物PM-Eu-Ir,适用于商用近紫外芯片型LED。在不影响Eu^(3+)离子的荧光发射特性的前提下,加入Ir-配合物可以有效地敏化Eu^(3+)离子,增强其对400 nm紫外光的吸收。在365 nm紫外光激发下,共聚物PM-Eu-Ir在612 nm处显示出最强的发射峰,其CIE坐标为(0.461,0.254),这与365 nm近紫外芯片非常吻合。红色共聚荧光粉PM-Eu-Ir的微观形貌为典型的多层空间网络结构,除了表现出明显的红光发射和634.54μs的荧光寿命外,还在25~250℃的宽温范围内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使用共聚物PM-Eu-Ir制作的LED发出的红光亮度为149800 cd/m^(2)。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共聚荧光粉可作为红光元件用于制造近紫外芯片白光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发光离子 双金属配合物 共聚型高分子荧光粉 近紫外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Al_(2)O_(3)与ZnO距离对含硫菲加氢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潘越 刘相洋 +5 位作者 黄奕晨 李江涛 邱丽 李瑞丰 李莎 闫晓亮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48-3556,F0002,共10页
将菲深度加氢制得全氢菲(航空燃料的主要成分),是实现煤焦油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为解决Ni基催化剂在深度加氢过程中的硫中毒问题,将具有优异加氢性能的Ni/Al_(2)O_(3)催化剂与脱硫剂ZnO以4种不同方式耦合,系统考察了Ni/Al_(2)O... 将菲深度加氢制得全氢菲(航空燃料的主要成分),是实现煤焦油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为解决Ni基催化剂在深度加氢过程中的硫中毒问题,将具有优异加氢性能的Ni/Al_(2)O_(3)催化剂与脱硫剂ZnO以4种不同方式耦合,系统考察了Ni/Al_(2)O_(3)与ZnO距离对含硫菲加氢性能的影响,并借助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距离最近的装填方式Ⅳ展现出最优异的催化性能,10h后菲的转化率和二苯并噻吩的脱硫率仍能维持在100.0%,目标产物全氢菲的选择性为98.0%。表征结果显示较近的距离促进了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产生的中间硫物种及时与ZnO作用生成ZnS。两种位点间相互作用的调控使催化剂兼具深度加氢和加氢脱硫性能,进而提升了Ni/Al_(2)O_(3)催化剂在含硫菲加氢反应中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加氢 加氢脱硫 氧化铝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式蛋白酶法羊毛织物防缩整理
17
作者 王乐 刘丽艳 +3 位作者 段志欣 刘丹 丁巧英 桂明胜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51,共5页
针对氯化法羊毛织物防毡缩处理污染严重的问题,采用蛋白酶Savinase 16L和底物激活剂LKZ-630组成蛋白酶催化体系,以连续浸轧的方式进行羊毛织物防毡缩整理。结果表明:经连续浸轧式蛋白酶法处理后,羊毛织物总面积缩率由14.6%降低至1.0%,... 针对氯化法羊毛织物防毡缩处理污染严重的问题,采用蛋白酶Savinase 16L和底物激活剂LKZ-630组成蛋白酶催化体系,以连续浸轧的方式进行羊毛织物防毡缩整理。结果表明:经连续浸轧式蛋白酶法处理后,羊毛织物总面积缩率由14.6%降低至1.0%,达到“可机洗”要求;羊毛纤维鳞片变薄、变平滑,经向断裂强力降低14.63%;处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润湿性、染深性及柔软的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 蛋白酶 防缩 可机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棉混纺织物在水热体系中的降解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永芳 郭红 +2 位作者 史晟 阎智锋 侯文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168,共9页
为实现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循环利用,以金属盐硫酸铜作为添加剂,采用绿色、经济的水热法对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降解,研究在硫酸铜-水热体系中涤纶/棉混纺织物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棉与涤纶在硫酸铜-水热体系中表现出不同的降解行... 为实现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循环利用,以金属盐硫酸铜作为添加剂,采用绿色、经济的水热法对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降解,研究在硫酸铜-水热体系中涤纶/棉混纺织物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棉与涤纶在硫酸铜-水热体系中表现出不同的降解行为;在低温水热条件下,棉纤维在非晶区发生降解生成粉末状纤维素及少量葡萄糖,而涤纶在低温下则保持其纤维形貌及理化性质不变,可实现双组分涤纶与棉的分离;在高温水热条件下,涤纶发生降解生成对苯二甲酸,其得率可达91%以上,而棉纤维在高温下则降解炭化形成富含含氧基团的炭材料,实现了涤纶与棉在同一体系中的同时降解;高温环境中涤纶与棉同时降解不会影响棉纤维炭产物的晶体结构,但会对炭产物的形貌有一定影响。该水热降解工艺在低温下可实现涤纶/棉混纺织物双组分的分离,高温下可实现涤纶与棉在同一体系中共同降解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回收利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 循环利用 硫酸铜-水热体系 水热分离 水热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底物激活的蛋白酶法羊毛地毯生态丝光处理
19
作者 王乐 段志欣 +2 位作者 姚金波 刘建勇 卢建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136,共8页
针对蛋白酶难以降解高硫羊毛角蛋白的问题,构建了由底物激活剂LKZ-630与蛋白酶Savinase 16L组成的蛋白酶催化体系,采用该体系联合机械刮毯和刷毯对羊毛地毯进行丝光处理。通过酶活力、酶吸附性、羊毛水解度、地毯颜色、X射线衍射能谱及... 针对蛋白酶难以降解高硫羊毛角蛋白的问题,构建了由底物激活剂LKZ-630与蛋白酶Savinase 16L组成的蛋白酶催化体系,采用该体系联合机械刮毯和刷毯对羊毛地毯进行丝光处理。通过酶活力、酶吸附性、羊毛水解度、地毯颜色、X射线衍射能谱及红外谱图等测试,分析了LKZ-630对酶水解羊毛的促进作用以及丝光处理前后羊毛地毯的外观及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LKZ-630可打开羊毛纤维中二硫键,2 g/L的LKZ-630可使酶对羊毛的活力提高1575倍,可使羊毛纤维对酶的平衡吸附量提高12.7倍,使酶对羊毛的水解速率提高36.3倍;刮毯和刷毯作用使得处理后羊毛地毯中纤维细度由根部至尖端逐渐变细,处理后地毯触感柔软、有层次感且有蚕丝般光泽,其CIE亮度值增加6.99,白度值增加50.12,黄度值减小14.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羊毛 地毯 蛋白酶催化体系 丝光处理 底物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相变调温聚乳酸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霞 吴改红 +1 位作者 闫子豪 王彩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24,共7页
为开发具有调温功能的可生物降解纤维膜,以聚乳酸(PLA)作为支撑载体,十二水磷酸氢二钠(DHPD)作为相变调温材料,利用单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具有热调节功能的调温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热红外成像仪、水接触角测量... 为开发具有调温功能的可生物降解纤维膜,以聚乳酸(PLA)作为支撑载体,十二水磷酸氢二钠(DHPD)作为相变调温材料,利用单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具有热调节功能的调温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热红外成像仪、水接触角测量仪对PLA与DHPD质量比不同制备的调温纤维膜的形貌结构、热储能性能、热调节性能、可重复循环性能以及吸水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当PLA与DHPD质量比为40∶4时,调温纤维膜表面光滑,纤维平均直径为342 nm;在42.45℃时,调温纤维膜的熔融焓值为1.96 J/g,具有吸热的能力;在对调温纤维膜加热的80 s内,最终温度上升了3.7℃;除此之外,调温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热循环使用性能且水接触角可达到110°。该调温纤维膜在绿色环保的智能纺织品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调温纳米纤维膜 智能纺织品 相变纤维 静电纺丝 十二水磷酸氢二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