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能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在我国南方应用的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白海尚 范江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4-147,共4页
根据模拟出的南方4个城市典型单栋别墅的热负荷,设计了适合各城市的太阳能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文章分析了各系统的节能减排效果,并与两种传统的南方采暖方式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对比。研究表明,虽然太阳能采暖系统的经济性较差,但其节... 根据模拟出的南方4个城市典型单栋别墅的热负荷,设计了适合各城市的太阳能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文章分析了各系统的节能减排效果,并与两种传统的南方采暖方式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对比。研究表明,虽然太阳能采暖系统的经济性较差,但其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供暖 太阳能 地板采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式吸收式热泵型真空干燥系统建模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潘永坤 马素霞 +1 位作者 王玉坤 李丰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8568-8572,共5页
针对传统谷物干燥能耗高,粉尘、废热污染严重,干燥品质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连续型谷物真空干燥系统,该系统采用开式吸收式热泵回收利用谷物在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及其汽化潜热,兼具低温真空干燥与热泵节能的双重优势。以连续型真... 针对传统谷物干燥能耗高,粉尘、废热污染严重,干燥品质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连续型谷物真空干燥系统,该系统采用开式吸收式热泵回收利用谷物在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及其汽化潜热,兼具低温真空干燥与热泵节能的双重优势。以连续型真空干燥滚筒实验为依据,设计了基于开式吸收式热泵的连续型真空干燥系统;建立了该系统的物质、能量守恒数学模型;并依托Aspen Plus软件对整个系统流程进行建模,分析了干燥压力、溶液热交换器效率、加热温度和稀溶液浓度对系统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及干燥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系统COP为1.7285,干燥能耗为3346.92 kJ/(kg·H2O),降低当前传统谷物干燥机能耗的37%;该系统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且节能效果显著。提高溶液热交换器效率、降低加热温度以及降低稀溶液浓度均能提高系统COP,降低干燥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干燥 蒸汽回收 开式吸收式热泵 Aspen Plus流程模拟 性能系数 干燥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板换热器板片结构对流道内触点分布及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艳霞 马晴婵 王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7-264,共8页
混合板式换热器作为余热利用系统中高效节能设备,其换热性能对系统效率及稳定性有重要影响。该研究基于RNG k-?湍流模型,对M型和H型板式换热器流道内流动及传热过程展开数值模拟,研究板片结构对板间触点分布的影响,及雷诺数Re和板片组... 混合板式换热器作为余热利用系统中高效节能设备,其换热性能对系统效率及稳定性有重要影响。该研究基于RNG k-?湍流模型,对M型和H型板式换热器流道内流动及传热过程展开数值模拟,研究板片结构对板间触点分布的影响,及雷诺数Re和板片组合对横向流道内流动及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M型板间触点呈“方格”,H型呈“菱形”,且H型流流体速度较大、温度场分布较均匀。随Re数增大,压降△P及平均努塞尔数■均增大;Re数较低时,H型的■明显提高,且△P增幅较小;而高Re数(Re=6000)时,与M型相比,H型■的增幅仅为△P的25%左右。随波纹间距s减小,触点数明显增多,△P和■均增大;s为12~16 mm较合适。研究结果为混合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及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 换热 触点分布 混合板式换热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马素霞 蒋永明 +1 位作者 文博 张亚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4-609,共6页
针对北方低温环境下空气源热泵性能低劣的状况,开发设计一种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系统,相变蓄热器由蓄热材料、双盘管和保温层组成,该热泵系统可在供热-蓄热、供热-放热和除霜-放热模式下运行。通过人工模拟各种不同环境温度对该热... 针对北方低温环境下空气源热泵性能低劣的状况,开发设计一种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系统,相变蓄热器由蓄热材料、双盘管和保温层组成,该热泵系统可在供热-蓄热、供热-放热和除霜-放热模式下运行。通过人工模拟各种不同环境温度对该热泵系统的不同运行模式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系统在3种模式下都具有优良的性能,在超低环境温度-25℃和-30℃下运行时,制热性能系数COP分别为2.00和1.94,制热量仍能满足供热需求,同时压缩机排汽温度显著降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系统能够解决空气源热泵在供热过程中存在的能量供需矛盾,同时可提高空气源热泵在低温运行下的各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相变 蓄热蒸发 制热系数 低温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性能优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谢豪 马素霞 +1 位作者 尹建国 李永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53-2257,共5页
通过在蓄热器盘管上加装矩形翅片及采用新型相变蓄热材料(80%Na_2SO_4?10H_2O+20%Na_2HPO_4?12H_2O),对原开发的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系统实施优化改造。改造后的实验结果显示:系统优化后,蓄热器的蓄热速度增加了近一倍,蓄热时间缩短55%... 通过在蓄热器盘管上加装矩形翅片及采用新型相变蓄热材料(80%Na_2SO_4?10H_2O+20%Na_2HPO_4?12H_2O),对原开发的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系统实施优化改造。改造后的实验结果显示:系统优化后,蓄热器的蓄热速度增加了近一倍,蓄热时间缩短55%;平均放热时间较优化前增加了40%;热泵在超低环境温度-30℃下运行,排气温度也仅为103℃,低于安全排气温度极限130℃;环境温度-30℃时的系统制热量增加了1.1 k W,增加比例23.4%;环境温度-30℃时,热泵供热系数COP为1.8,较优化前的1.6提高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相变蓄热 优化实验 供热性能系数 低温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等离子气化反应器的火用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巨生 范梅梅 +2 位作者 张永发 鲍卫仁 谢克昌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0-53,共4页
等离子煤气化技术是煤气化的潜在技术,降低煤等离子气化反应器的能耗是该反应器系统优化的重要方面。文中给出了煤等离子气化的工艺过程及煤等离子气化反应器装置的结构形式,通过进行煤等离子气化反应器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得出该反应器... 等离子煤气化技术是煤气化的潜在技术,降低煤等离子气化反应器的能耗是该反应器系统优化的重要方面。文中给出了煤等离子气化的工艺过程及煤等离子气化反应器装置的结构形式,通过进行煤等离子气化反应器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得出该反应器系统的火用分析模型,分析火用损失产生的原因,提出降低火用损失的措施,改进后的反应器系统采用顺、逆流多级热传递及原料预热等热量利用方式。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反应器系统的火用损失由改进前的629.4 kJ/kg下降为472.3 kJ/kg,减少了24.9%,为系统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分析 煤气化 等离子 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壁风耦合空气分级的燃烧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马红和 周璐 +2 位作者 马素霞 范江 武卫红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简要介绍了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原理,详细综述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取得的研究进展和带来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孔壁风耦合空气分级燃烧技术,以期在防止高温腐蚀的基础上,同时实现煤粉的高效燃烧和低NOx排放。
关键词 多孔壁风 空气分级燃烧 煤粉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不同负荷下燃烧份额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建春 马素霞 武卫红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5-68,共4页
为了预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热力性能,对不同负荷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份额分布进行了研究。依据大量变工况试验获得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固体物料浓度沿炉膛高度的分布,通过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的建模研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燃烧份额的分布,... 为了预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热力性能,对不同负荷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份额分布进行了研究。依据大量变工况试验获得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固体物料浓度沿炉膛高度的分布,通过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的建模研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燃烧份额的分布,透视出流化床锅炉负荷由大到小,运行状态由循环床到鼓泡床间的迁移变化。得出了燃烧份额随负荷的变化规律,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性能和动态特性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负荷 燃烧份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台670t/h锅炉水冷壁腐蚀原因分析
9
作者 杨巨生 伊勇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25-27,共3页
对670t/h水冷壁管腐蚀特征及机理进行了分析,叙述了相应的技术对策。
关键词 水冷壁 腐蚀 锅内水处理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格子Boltzmann传质模型模拟生物膜降解有机污水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艳霞 李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5-230,共6页
以膜生物法有机污水处理为研究背景,将3D格子Boltzmann传质模型与多孔介质四参数随机生成法耦合,获得生物膜多孔介质详细的孔隙分布,进而对反应器内生化降解反应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分析了生物膜孔隙率及孔隙分布对流动传质及生化反... 以膜生物法有机污水处理为研究背景,将3D格子Boltzmann传质模型与多孔介质四参数随机生成法耦合,获得生物膜多孔介质详细的孔隙分布,进而对反应器内生化降解反应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分析了生物膜孔隙率及孔隙分布对流动传质及生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比较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各方向生长概率p1-14=0.005,随着生物膜孔隙率增大,反应器内底物降解效率先增大后减小,且在孔隙率ε=0.5时达到最大,50.97%;孔隙率ε=0.5时,改变各方向生长概率重构获得5种不同结构生物膜,其降解效率随之改变,生物膜为结构1(p_(3-4)=0.01,p_(1,2,5-14)=0.005)时,底物降解效率最高,52.54%。因此,3D格子Boltzmann传质模型可用于膜生物反应器内的流动传质及生化反应过程的模拟,研究结果将对反应器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模型 生化反应 生物膜 多孔介质 数值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吸收光谱重建的数值迭代算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立芳 杨艳霞 +2 位作者 赵贯甲 马素霞 郭学茂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7-1375,共9页
基于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的二维温度和浓度分布重建对于燃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数值迭代算法在温度和组分浓度的重建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比发现自适应迭代算法和最小二乘QR分解算法对于重建二维温度和气体浓度分布具有很好的优势。... 基于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的二维温度和浓度分布重建对于燃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数值迭代算法在温度和组分浓度的重建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比发现自适应迭代算法和最小二乘QR分解算法对于重建二维温度和气体浓度分布具有很好的优势。研究表明,波长7 154.35, 7 153.75, 7 185.60和7 444.36 cm^(-1)四条H_(2)O的吸收谱线,非常适合测量高温预混火焰中的温度和水蒸气浓度分布。与7 444.36, 7 185.60, 7 154.35和7 153.75 cm^(-1)处的吸收谱线相比,CO_(2)和CH_(4)的光谱吸光非常微弱,在该波段O_(2)和CO基本没有吸收,因此燃烧环境中CO_(2), CH_(4), O_(2)和CO等气体对于H_(2)O吸收谱线基本没有影响。通过比较不同算法的最优松弛因子、计算时间和重建误差等,发现与最小二乘QR分解算法相比,自适应迭代算法具有更好的重建质量和更短的计算时间。在自适应迭代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不同吸收线对(7 444.36和7 185.60, 7 154.35和7 153.75 cm^(-1))在射线束为16, 32, 48和64时的二维重建结果。结果表明,采用吸收谱线7 153.75和7 154.35 cm^(-1)得到的重建结果优于吸收谱线7 185.60和7 444.36 cm^(-1)的重建结果。随着激光束的增加,重建结果越来越接近模型假定的温度和浓度分布。考虑到有限的测量空间和重建精度,分析认为32束的光路布置更适合实际火焰的二维温度和浓度重建。为了分析自适应迭代算法对不同温度和浓度分布的重建能力,进一步模拟了双峰温度和浓度分布。结果表明,随着射线束的增加,温度的重建误差总是大于浓度的重建误差,表明射线数对温度的影响更为明显。在双峰分布中,投影射线束为16时的重建误差最大,但此时的重建结果也能反映温度和浓度的分布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 重建算法 温度分布 浓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石湿法脱硫吸收塔内结垢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杨 樊保国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74,共4页
吸收塔内结垢是石灰石湿法脱硫技术在运行时存在的问题之一。分析了石灰石湿法脱硫技术吸收塔内各类垢体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措施。借助于EDS和XRD对现场采集的吸收塔内结垢样品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物相分析,获得了其主要元素和物相组成... 吸收塔内结垢是石灰石湿法脱硫技术在运行时存在的问题之一。分析了石灰石湿法脱硫技术吸收塔内各类垢体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措施。借助于EDS和XRD对现场采集的吸收塔内结垢样品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物相分析,获得了其主要元素和物相组成。另外,用SEM对垢样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得出了所分析垢样的微观形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石湿法脱硫 吸收塔结垢 结垢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燥蒸汽余热利用的连续型谷物真空干燥机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玉坤 马素霞 +1 位作者 潘永坤 郑伟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0期269-273,共5页
针对谷物清洁节能干燥及干燥蒸汽余热利用,研发一种连续型谷物真空干燥机。该干燥机整体结构为滚筒式,主要包括内筒、外筒、进料装置、出料装置、传动装置、真空管及支架。为验证该干燥机的性能,选取玉米进行干燥试验,并以含水率和裂纹... 针对谷物清洁节能干燥及干燥蒸汽余热利用,研发一种连续型谷物真空干燥机。该干燥机整体结构为滚筒式,主要包括内筒、外筒、进料装置、出料装置、传动装置、真空管及支架。为验证该干燥机的性能,选取玉米进行干燥试验,并以含水率和裂纹率作为玉米干燥品质的评价指标,探究内筒转速、干燥温度、干燥压力对干燥性能的影响,进而获得适合玉米干燥的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干燥机可以实现对玉米的连续真空干燥,且在内筒转速1.5 r/min、干燥温度80℃、干燥压力9 kPa或内筒转速2.0 r/min、干燥温度85℃、干燥压力9 kPa的两种工况下,均能获得干燥品质较高的玉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 真空干燥机 谷物 研制 性能评价 余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417A替代R22用于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小刚 马素霞 +2 位作者 闫泽滨 王玉坤 潘永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4-218,共5页
针对中国北方冬季气温偏低的特点,设计了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利用相变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国北方低温时的供暖问题。以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为研究对象,在人工环境模拟室中模拟不同的环境温度,... 针对中国北方冬季气温偏低的特点,设计了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利用相变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国北方低温时的供暖问题。以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为研究对象,在人工环境模拟室中模拟不同的环境温度,分别使用R417A和R22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表明,R417A替代R22时,系统无需更换润滑油,各工况下系统运行稳定,R417A的排气温度和排气压力均低于R22,有利于系统的安全运行。R417A的制热量和COP均小于R22。可见R417A可以替代R22作为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的制冷剂,但对于新建热泵机组,要达到原有供热效果需要增加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换热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低温供暖 相变蓄热 R417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