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性近视眼巩膜整体与条带生物力学特性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高铁瑛 王超英 +2 位作者 陈维毅 王晓君 王虹霞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96-799,共4页
目的豚鼠镜片诱导型近视眼分别进行在体眼球及离体后极部巩膜条带生物力学实验,对近视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2周龄豚鼠10只镜片诱导的方法单眼制备近视模型,实验前后检测双眼屈光度、眼轴长度。造模45 d后,用Instron力学材料实验仪... 目的豚鼠镜片诱导型近视眼分别进行在体眼球及离体后极部巩膜条带生物力学实验,对近视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2周龄豚鼠10只镜片诱导的方法单眼制备近视模型,实验前后检测双眼屈光度、眼轴长度。造模45 d后,用Instron力学材料实验仪分别进行在体眼球及后极部巩膜条带的力学实验,对巩膜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45 d实验眼诱导出相对近视(-8.48±0.95)D,眼轴延长(1.90±0.14)mm,诱导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刚度系数实验眼为(2.49±0.39)mmHg/μL,对照眼为(2.98±0.40)mmHg/μL;巩膜条带的蠕变率实验眼为(28.96±5.24)%,对照眼为(15.49±6.17)%;弹性模量实验眼为(1.55±0.25)Mpa,对照眼为(2.93±0.36)M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凹透镜诱导可引起豚鼠明显轴性近视;巩膜整体与条带的力学变化相一致。豚鼠实验性近视发生中巩膜力学指标发生了变化,抗变形能力变小、变形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豚鼠 镜片诱导 巩膜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近视眼巩膜病理学与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新 王超英 +2 位作者 李涛 陈维毅 郝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研究豚鼠实验性近视眼巩膜的病理学改变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探索近视发病机制。方法选用出生后2周龄的豚鼠39只,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3只,选取任意一眼戴-10.00DS凹透镜诱导近视模型,对侧眼为自身对照眼。将3组豚鼠分别于10d... 目的研究豚鼠实验性近视眼巩膜的病理学改变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探索近视发病机制。方法选用出生后2周龄的豚鼠39只,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3只,选取任意一眼戴-10.00DS凹透镜诱导近视模型,对侧眼为自身对照眼。将3组豚鼠分别于10d、30d、50d后去除镜片、验光、测眼球长度,对巩膜做组织病理学观察及生物力学实验研究。结果 A组(10d)实验眼巩膜厚度、弹性膜量和蠕变率与对照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30d)实验眼巩膜厚度(0.34±0.03)mm,低于对照眼巩膜厚度(0.36±0.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实验眼巩膜蠕变率、弹性模量与对照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组(50d)实验眼巩膜厚度、弹性膜量和蠕变率分别为(0.32±0.03)mm、(1.43±0.32)MPa和(17.70±6.98)%,与对照眼(0.37±0.02)mm、(1.74±0.32)MPa和(8.62±2.1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实验性近视眼巩膜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早于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实验性近视眼的巩膜弹性差,易发生变形,具有较低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凹透镜诱导 生物力学 豚鼠 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2对实验性近视眼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博宇 王超英 +5 位作者 马景学 陈维毅 郝岚 刘迎庆 仝春梅 王彩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6-301,共6页
背景以往对近视眼巩膜力学特性变化的研究局限于其巩膜整体和条带的力学特性变化方面,目前对近视眼细胞水平力学特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目的明确TGF-β2对豚鼠镜片诱导型近视眼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2周龄豚鼠12... 背景以往对近视眼巩膜力学特性变化的研究局限于其巩膜整体和条带的力学特性变化方面,目前对近视眼细胞水平力学特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目的明确TGF-β2对豚鼠镜片诱导型近视眼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2周龄豚鼠12只,随机选取一侧眼用镜片诱导方法制备近视动物模型,对侧眼为对照。造模30d后,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豚鼠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并传2代,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以兔抗鼠波形蛋白、结蛋白、角蛋白、S-100抗体进行细胞鉴定。将不同质量浓度的TGF-β2(分别为0、1、10、100mg/L)加入无血清DMEM中作用24h,利用细胞微管吸吮的方法测定各组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力学特性。结果模型眼0mg/LTGF—p:组与对照眼0mg/LTGF—p:组比较,模型眼的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平衡杨氏模量、黏弹性参数明显升高,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眼与对照眼在TGF-β2作用下,0mg/L组与1mg/L组、10mg/组比较,细胞的平衡杨氏模量、黏弹性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眼和对照眼培养细胞的平衡杨氏模量、黏弹性参数与TGF-β2的质量浓度均呈正相关(r=0.743、r=0.533;r=0.654、r=0.576),模型眼和对照眼中的0mg/L组与100mg/L组比较细胞的平衡杨氏模量、黏弹性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眼1mg/L组、10mg/L组与对照眼1mg/L组、10mg/L组比较,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平衡杨氏模量、黏弹性参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眼组100mg/LTGF-β2与对照眼的100mg/LTGF-β2组比较,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平衡杨氏模量、黏弹性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TGF—B,质量浓度的增加,近视眼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平衡杨氏模量、黏弹性参数值明显升高,1mg/L和10mg/LTGF-β2可以降低正常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平衡杨氏模量及黏弹性参数,导致细胞力学特性的更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转化生长因子-Β2 巩膜 成纤维细胞 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早期实验性近视眼巩膜成纤维细胞前部及后极部MMP-2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博宇 王超英 +5 位作者 安慧琴 马景学 陈维毅 郝岚 刘迎庆 仝春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07-811,共5页
目的研究豚鼠早期实验性近视眼巩膜成纤维细胞(guineapig scleral fibroblast,GSF)前部及后极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的改变,探索近视的发病机制。方法 2周龄豚鼠30只作为实验组,另外再随机选取5只(10眼)... 目的研究豚鼠早期实验性近视眼巩膜成纤维细胞(guineapig scleral fibroblast,GSF)前部及后极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的改变,探索近视的发病机制。方法 2周龄豚鼠30只作为实验组,另外再随机选取5只(10眼)正常2周龄豚鼠不作任何干预,作为正常对照眼。选取任意眼戴-10.00DS凹透镜,分别饲养6d、15d、30d后除去镜片,验光及测眼轴长度确定近视形成后,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豚鼠的前部及后极部GSF,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前部及后极部GSF中MMP-2表达变化。结果 MMP-2的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实验组中前部GSF饲养15d阳性表达率较高,30d阳性表达率最高;后极部GSF饲养6d表达率开始较高,至15d阳性表达率最高,以后保持较高的阳性表达率,各诱导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自身对照组各组自身前部及后极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豚鼠GSF稳定表达MMP-2 mRNA及其蛋白,且前部GSF于诱导15d开始阳性表达率较高,后极部GSF于诱导6d开始阳性表达率较高,后极部GSF较前部表达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巩膜成纤维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2 免疫细胞化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早期实验性近视眼RPE细胞的培养及生长周期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博宇 王超英 +5 位作者 安慧琴 马景学 陈维毅 郝岚 刘迎庆 仝春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研究豚鼠早期实验性近视眼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及生长周期的改变,探索近视的发病机制。方法 2周龄豚鼠30只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0只,另随机选取5只(10眼)正常2周龄豚鼠不做任何干预... 目的研究豚鼠早期实验性近视眼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及生长周期的改变,探索近视的发病机制。方法 2周龄豚鼠30只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0只,另随机选取5只(10眼)正常2周龄豚鼠不做任何干预,作为正常对照眼。选取任意眼戴-10.00DS凹透镜,A、B、C3组分别饲养6d、15d、30d后除去镜片,验光及测眼轴长度确定近视形成后,采用细胞酶消化法培养豚鼠的前部及后部RPE细胞,取第3-6代RPE细胞检查细胞生长周期。结果前部RPE细胞于诱导15d后发现G0-G1期细胞百分比升高,S期细胞百分比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d时G0-G1期细胞百分比又降低,S期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极部RPE细胞分别于诱导6d、15d后出现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RPE细胞的形态、生长周期及细胞因子等都在近视眼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生长周期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