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腐殖酸与重金属在黄土中的吸附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段清 张永波 +1 位作者 郭李娜 时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9-582,共4页
以黄土、腐殖酸和重金属离子为研究对象,基于吸附实验,研究了黄土对腐殖酸及Cu^(2+)、Zn^(2+)、Pb^(2+)、Cd^(2+)4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黄土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随着固液比增大、溶液pH增大、初始浓度减小、吸附时间的延长... 以黄土、腐殖酸和重金属离子为研究对象,基于吸附实验,研究了黄土对腐殖酸及Cu^(2+)、Zn^(2+)、Pb^(2+)、Cd^(2+)4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黄土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随着固液比增大、溶液pH增大、初始浓度减小、吸附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大,而且对不同污染物吸附效果的影响也不同;但黄土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一直保持为Pb^(2+)>Cu^(2+)>Cd^(2+)>Z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重金属离子 吸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硝酸氧化耦合生物降解预处理褐煤提取腐植酸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梁丹丹 梁海霞 +4 位作者 崔丽萍 李佳勇 王双林 刘雨鹤 李欣欣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42,共11页
从褐煤中提取腐植酸是实现低阶煤高值利用的有效途径,为提高矿源腐植酸提取率和生物活性,采用青霉菌(Penicillium pimiteouiense PPLL2205)高效降解转化褐煤,探究硝酸氧化耦合生物降解预处理对煤基腐植酸提取率的影响,结合元素分析、紫... 从褐煤中提取腐植酸是实现低阶煤高值利用的有效途径,为提高矿源腐植酸提取率和生物活性,采用青霉菌(Penicillium pimiteouiense PPLL2205)高效降解转化褐煤,探究硝酸氧化耦合生物降解预处理对煤基腐植酸提取率的影响,结合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表征其生物活性官能团。结果表明:经单因素和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得到显著影响褐煤腐植酸提取率的因素为硝酸浓度、降解温度和时间;通过Box-Behnken实验优化得硝酸氧化耦合生物降解预处理褐煤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5 mol/L硝酸氧化粒度为0.125 mm的褐煤,将氧化煤按1 g∶100 mL的固液比装载于接种有1.5%PPLL2205菌株的培养液中,调节pH为7,在温度为30℃、转速为230 r/min下降解15 d,再经碱溶酸提,此条件下腐植酸的提取率高达87.162%;与仅用硝酸氧化处理相比,硝酸氧化耦合生物降解预处理褐煤后提取的腐植酸含有更多的含氧官能团,具有更低的芳香度和更小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提高产率的同时增强了矿源腐植酸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青霉菌 腐植酸 氧化改性耦合生物降解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配体络合常数的毒代-毒效动力学(TK-TD)模型预测不同pH下镉和铅在斑马鱼幼鱼体内的积累和毒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永飞 何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84,共11页
复杂多变的水化学条件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毒性,进一步影响水质基准的制定,需要建立既考虑水化学条件又考虑时间过程的毒代动力学-毒效动力学(toxicokinetics-toxicodynamics, TK-TD)模型去实时地模拟金属的生物蓄积性及产生的毒性... 复杂多变的水化学条件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毒性,进一步影响水质基准的制定,需要建立既考虑水化学条件又考虑时间过程的毒代动力学-毒效动力学(toxicokinetics-toxicodynamics, TK-TD)模型去实时地模拟金属的生物蓄积性及产生的毒性。本研究将生物配体模型(biotic ligand model, BLM)中氢离子与配体络合常数(K_(HBL))引入TK-TD模型,尝试建立预测水环境不同pH条件下金属毒性的理论模型框架,分别预测镉(Cd)和铅(Pb)在染毒溶液pH为4.5、5.5和6.5下在斑马鱼幼鱼体内的积累和急性毒性,并验证该模型框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结果表明,Pb的最大吸收速率(J_(max))比Cd大约3倍。Cd的致死速率(kk)是Pb的4倍。Cd和Pb的安全阈值(threshold)之间相差30倍。染毒溶液中H+浓度增加可显著抑制Cd和Pb在斑马鱼幼鱼体内的累积量。基于KHBL的TK-TD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染毒溶液不同pH(pH=4.5、5.5和6.5)条件下,非必需元素Cd和Pb在斑马鱼幼鱼体内的累积量及产生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离子 毒代动力学 毒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菌糠和发酵玉米芯用于叶菜育苗基质的研究
4
作者 韩超 常春元 +2 位作者 张江鹏 吴素芬 李欣欣 《北方农业学报》 2023年第6期70-79,共10页
【目的】探究发酵菌糠和发酵玉米芯在改良叶菜育苗基质中的作用。【方法】以生菜、油麦菜为试验材料,将不同体积比发酵菌糠和发酵玉米芯与草炭、蛭石混合成复合基质,并以草炭∶蛭石=7V∶3V为对照(CK),研究不同配比对叶菜育苗基质理化性... 【目的】探究发酵菌糠和发酵玉米芯在改良叶菜育苗基质中的作用。【方法】以生菜、油麦菜为试验材料,将不同体积比发酵菌糠和发酵玉米芯与草炭、蛭石混合成复合基质,并以草炭∶蛭石=7V∶3V为对照(CK),研究不同配比对叶菜育苗基质理化性质及生菜、油麦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在不同体积比复合基质中,T3处理容重是各处理中最高,为0.48 g/cm^(3);T6处理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全磷量、碱解氮含量、pH值、EC值是各处理中最高,分别为79.26%、29.60%、0.21 g/kg、1564.76 mg/kg、7.51、4.47 mS/cm;T3处理全钾量是各处理中最高,为6.44 g/kg;T7处理有效磷含量是各处理中最高,为18.86 mg/kg;T3处理速效钾含量是各处理中最高,为380.68 mg/kg。T8处理(发酵菌糠21%、发酵玉米芯21%、草炭28%、蛭石30%)的基质中生菜和油麦菜的出苗率分别达到95.59%和95.96%,幼苗的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全株干质量分别为8.92 cm、2.08 mm、20.13 cm2、93.70 mg和15.11 cm、3.50 mm、7.40 cm2、164.01 mg,均显著高于CK(P<0.05);幼苗生长指标的综合评价系数分别为0.974和0.959,均高于CK和其他处理。【结论】添加发酵菌糠和发酵玉米芯均可显著改善叶菜育苗基质的理化性质,发酵菌糠和发酵玉米芯等体积混合后,对生菜、油麦菜幼苗的生长发育有显著促进作用,可部分替代草炭用于叶菜育苗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菌糠 发酵玉米芯 基质配比 叶菜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