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7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的建设实践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云才 李秀燕 +4 位作者 杨毅彪 魏循 蔡东梅 李仲平 张刚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3年第3期7-9,18,共4页
本文介绍了太原理工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在工科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改革实践,阐述了在建设以学生为本的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物理实验基地的探索经验.指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困难与思路.
关键词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工科物理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开放教学 教材 仪器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检索增强的中医处方生成模型
2
作者 赵紫娟 任雪婷 +3 位作者 宋恺 强彦 赵涓涓 张俊龙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6,共13页
【目的】中药处方生成是智能中医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提出了一种用于中医处方生成的智能化模型——PreGenerator,它包含了一种新型的分级检索机制,可以自动提取处方和草药级模板,以实现临床准确的处方生成。【方法】PreGenera... 【目的】中药处方生成是智能中医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提出了一种用于中医处方生成的智能化模型——PreGenerator,它包含了一种新型的分级检索机制,可以自动提取处方和草药级模板,以实现临床准确的处方生成。【方法】PreGenerator首先使用症状-处方检索模块检索给定患者症状的最相关处方。为了遵循草药之间的配伍规律,引入草药-草药检索模块,根据前面生成的草药检索下一味最相关草药。最后,处方解码器融合症状特征和检索到的处方和草药的特征,生成预测中医处方。【结果】通过在真实医疗案例数据集上的自动评估和人工评估,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此外,模型可以推荐出一些没有出现在处方标签上但对缓解症状有用的草药。这表明该模型可以学习到草药和症状之间的一些相互作用。该研究也为未来传统中药智能查询和方剂生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方推荐 智能中医 文本生成 草药检索 多查询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云才 韩国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8年第3期83-85,共3页
分别从学生实验流程、能力培养、成绩考核以及教师工作流程和教学监控体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太原理工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在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中的实践经验。在物理实验教学的各环节中建立了相应的操作规范,说明了旨在培养学生素... 分别从学生实验流程、能力培养、成绩考核以及教师工作流程和教学监控体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太原理工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在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中的实践经验。在物理实验教学的各环节中建立了相应的操作规范,说明了旨在培养学生素质及能力的几个方面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 教学体系 质量保证 教学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milton原理分析柱脚铰接弹性刚架的静力屈曲 被引量:3
4
作者 韩志军 王倩颖 +2 位作者 张善元 路国运 王景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0-486,共7页
基于Hamilton原理导出刚架屈曲的控制方程,求解控制方程,得出了有侧移和无侧移刚架屈曲的计算长度系数μ的解析表达式,给出了刚架屈曲时梁柱的模态方程,画出了不同梁柱线刚度比G下的屈曲模态图.用MATLAB编程计算得到刚架屈曲时的计算长... 基于Hamilton原理导出刚架屈曲的控制方程,求解控制方程,得出了有侧移和无侧移刚架屈曲的计算长度系数μ的解析表达式,给出了刚架屈曲时梁柱的模态方程,画出了不同梁柱线刚度比G下的屈曲模态图.用MATLAB编程计算得到刚架屈曲时的计算长度系数μ的范围,进一步得到了弹性刚架的静力屈曲荷载.结果表明:刚架的计算长度系数随着梁柱线刚度比的增大而减小;有侧移刚架的计算长度系数高于无侧移的,其最小倍数约为2.7,有侧移刚架计算长度系数的范围为2~+∞,无侧移为0.7~1;柱的屈曲模态随着梁柱线刚度比的增大而逐渐明显,梁的屈曲模态与梁柱线刚度比无关.用ANSYS对其进行计算机模拟,其模拟结果和理论值基本吻合,其误差不超过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MILTON原理 有侧移 计算长度系数 梁柱线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峰谐振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海水盐度传感器 被引量:1
5
作者 杜超 赵爽 +6 位作者 宋桦可 王秋雨 贾斌 张丽 崔丽琴 赵强 邓霄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1-299,共9页
为研制高灵敏海水盐度传感器,本文基于CO_(2)激光技术成功制备出一种工作在色散转折点(DTP)附近的长周期光纤光栅(LPFG)。首先,利用CO_(2)激光器在80μm细单模光纤上制备出工作在DTP附近的LPFG,证明了采用CO_(2)激光微加工技术制备较短... 为研制高灵敏海水盐度传感器,本文基于CO_(2)激光技术成功制备出一种工作在色散转折点(DTP)附近的长周期光纤光栅(LPFG)。首先,利用CO_(2)激光器在80μm细单模光纤上制备出工作在DTP附近的LPFG,证明了采用CO_(2)激光微加工技术制备较短周期LPFG的可能性。其次,通过调控CO_(2)激光器的制备周期,使高阶包层模式LP_(1,9)工作在DTP附近,从而显著提高了LPFG的折射率灵敏度。在双峰谐振增敏效应的作用下,当海水盐度从5.001‰变化到39.996‰时,光栅周期为115.4μm的双峰谐振LPFG平均灵敏度高达0.279 nm/‰。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制备的LPFG海水盐度传感器具有谐振损耗大和灵敏度高的优点,其在海水盐度监测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长周期光纤光栅 色散转折点 海水盐度 CO_(2)激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沌光纤激光器偏振分量的动力学特性
6
作者 樊林林 杨玲珍 +3 位作者 王娟芬 丁伟杰 李一潇 齐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177,共7页
实验利用光纤的非线性克尔效应在掺铒光纤激光器中实现混沌激光的输出,详细研究了泵浦电流和偏振态等因素对系统输出的影响,分别对混沌光纤激光器偏振分量的输出功率,动态演变、互相关特性及光谱等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 实验利用光纤的非线性克尔效应在掺铒光纤激光器中实现混沌激光的输出,详细研究了泵浦电流和偏振态等因素对系统输出的影响,分别对混沌光纤激光器偏振分量的输出功率,动态演变、互相关特性及光谱等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混沌光纤激光器及其偏振分量的输出功率随泵浦电流的变化呈线性关系。随着泵浦电流的增加,混沌激光偏振分量历经周期、混沌和自脉冲的输出状态,与混沌激光器输出的动态演变步调一致。不同偏振态下,混沌激光偏振分量同样可实现从周期到混沌脉冲串的动态演变过程,偏振分量之间的相关性与系统的输出状态密切相关。实验对不同泵浦电流的光谱进行了分析,光谱的形状不随激光器输出的不同状态而改变,其中心波长基本保持不变。实验结果对研究新型偏振可控光纤激光器及多路光纤传感等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该工作对于探索混沌光纤激光器偏振分量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光纤激光器 偏振 自相关 动力学特性 自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_(2)MgTeO_(6)∶Bi^(3+),Mn^(4+)材料的发光性能和温度探测 被引量:2
7
作者 祝冰心 朱肖 +5 位作者 王磊 时秋峰 郭海洁 乔建伟 崔彩娥 黄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9-590,共12页
通过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Ca_(2)MgTeO_(6)∶Bi^(3+),Mn^(4+)荧光粉,对其微观结构、形貌、发光特性和温敏特性进行了表征。Ca_(2)MgTeO_(6)∶Bi^(3+),Mn^(4+)荧光粉具有不同温度敏感性的双发射中心,分别来自于Bi^(3+)离子^(3)P_(1... 通过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Ca_(2)MgTeO_(6)∶Bi^(3+),Mn^(4+)荧光粉,对其微观结构、形貌、发光特性和温敏特性进行了表征。Ca_(2)MgTeO_(6)∶Bi^(3+),Mn^(4+)荧光粉具有不同温度敏感性的双发射中心,分别来自于Bi^(3+)离子^(3)P_(1)→^(1)S_(0)跃迁和Mn^(4+)离子的^(2)E_(g)→^(4)A_(2g)跃迁。由于Bi^(3+)、Mn^(4+)离子的发光强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不同,利用该特性进行测温研究,在200~500 K范围内,该荧光粉的最大绝对灵敏度和相对灵敏度分别达到0.027 K^(-1)和1.83%·K^(-1),并且观察到荧光粉的发光颜色由橙黄色逐渐变为紫红色。实验结果表明,Ca_(2)MgTeO_(6)∶Bi^(3+),Mn^(4+)荧光粉作为光学测温材料在温度探测方面有一定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测温 荧光强度比 Bi^(3+) Mn^(4+) 温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带优化和载流子调控改善SnTe的热电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浩 樊文浩 +1 位作者 安德成 陈少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6-312,共7页
作为ⅣA族碲化物,SnTe具有与PbTe相同的晶体结构和相似的双价带结构,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热电材料,但高温软化和低温热电性能差等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因此,提升SnTe的平均热电优值,拓宽服役区间,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能带工程和... 作为ⅣA族碲化物,SnTe具有与PbTe相同的晶体结构和相似的双价带结构,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热电材料,但高温软化和低温热电性能差等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因此,提升SnTe的平均热电优值,拓宽服役区间,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能带工程和晶格工程可同时优化功率因子和晶格热导率,提升SnTe的热电性能。本研究采用MgSe合金化策略,通过熔炼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Sn1-yPbyTe-x%MgSe(0.01≤y≤0.05,0≤x≤6)样品。研究发现,合金化MgSe可增大能带带隙,有效抑制本征SnTe在高温段的双极扩散,使高温Seebeck系数得到提升,同时声子散射降低了体系晶格热导率,使高温热电性能(873 K)提升了100%;掺杂Pb元素可有效调制载流子浓度抑制电子热导率,从而提升SnTe平均热电性能。其中,Sn0.96Pb0.04Te-4%MgSe样品在873 K的ZT为1.5,423~873 K的平均ZT达到0.8,得到了比文献更优异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材料 载流子调制 合金化 能带工程 Sn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沌激光脉冲簇的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特邀) 被引量:2
9
作者 程姿嘉 李健 +3 位作者 范卜文 张炜怡 薛晓辉 张明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29,共11页
提出一种基于混沌激光脉冲簇的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方案理论模型。该模型利用混沌脉冲簇激光代替传统脉冲激光作为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探测信号,采用延时自差分联合时域相关峰判别技术,剥离出传感光纤温度突变区域内混沌拉曼散射信... 提出一种基于混沌激光脉冲簇的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方案理论模型。该模型利用混沌脉冲簇激光代替传统脉冲激光作为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探测信号,采用延时自差分联合时域相关峰判别技术,剥离出传感光纤温度突变区域内混沌拉曼散射信号的光强信息,实现对温度突变区域的精准定位和识别。该方案通过利用混沌脉冲簇探测信号增强混沌参考信号与混沌拉曼散射信号的相关性,可有效抑制系统噪声。此外,该方法也可通过提高耦合光通量来提升系统信噪比,从而解决混沌单脉冲激光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信噪比较低、传感距离较短的技术瓶颈。利用数值模拟仿真探究了混沌激光脉冲簇中的脉冲个数对系统传感性能(动态范围、信噪比、传感空间分辨率及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在混沌激光脉冲簇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中性能最优值的脉冲个数,可实现15 km传感距离和10 cm空间分辨率的分布式温度传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混沌激光 拉曼散射 高空间分辨率 长传感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增强Al/Gd_(2)O_(3)双屏蔽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杰 张鹏 +2 位作者 樊文浩 廉旭鹏 戎婕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39,144,共5页
为了屏蔽中子与γ射线的危害,在Al/Gd_(2)O_(3)材料中加入W并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制成Al/W/Gd_(2)O_(3)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XRD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物相结构;利用蒙特卡罗统计试验方法和粒子传输软件MCNP5对Al/W/Gd_(2)O_... 为了屏蔽中子与γ射线的危害,在Al/Gd_(2)O_(3)材料中加入W并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制成Al/W/Gd_(2)O_(3)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XRD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物相结构;利用蒙特卡罗统计试验方法和粒子传输软件MCNP5对Al/W/Gd_(2)O_(3)复合材料屏蔽中子和γ射线的性能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与原铝基复合材料相比,Al/W/Gd_(2)O_(3)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异、抗拉强度提高;拉伸断口形貌表明,复合材料断裂模式为穿晶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W/Gd_(2)O_(3)屏蔽复合材料 MCNP5 放电等离子烧结 中子与γ射线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_(3)Y_(2)Ge_(3)O_(12)∶Pr^(3+)材料的多色发光及余辉性能
11
作者 郭海洁 张涛 +4 位作者 时秋峰 乔建伟 崔彩娥 黄平 王磊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433,共10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种具有颜色变化的长余辉发光材料Mg_(3)Y_(2)Ge_(3)O_(12)∶Pr^(3+)。通过X射线衍射、激发发射光谱、余辉衰减及热释光曲线等,对样品的结构、发光及余辉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在283 nm激发下,发射光谱在485 nm和60...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种具有颜色变化的长余辉发光材料Mg_(3)Y_(2)Ge_(3)O_(12)∶Pr^(3+)。通过X射线衍射、激发发射光谱、余辉衰减及热释光曲线等,对样品的结构、发光及余辉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在283 nm激发下,发射光谱在485 nm和609 nm处表现出两个较强的尖峰发射,分别归属于Pr^(3+)离子的^(3)P_(2)→^(3)H_(4)及^(3)P_(0)→3H6能级跃迁。通过对Pr^(3+)离子浓度的调控,有效改变了绿光和红光的相对发射强度,从而实现了发光颜色的多色化。此外,在激发光源停止后该材料同样具有多色的余辉发射,对于最佳样品(Mg_(3)Y_(2)Ge_(3)O_(12)∶0.015Pr^(3+))的余辉时间可达1200 s以上。之后,我们通过热释光曲线具体研究了陷阱的分布及余辉的充放能过程。结果表明,Mg_(3)Y_(2)Ge_(3)O_(12)∶0.015Pr^(3+)材料中浅陷阱的浓度相对较低从而导致室温下的余辉性能较弱。由于材料在高温区域具有超宽带陷阱分布,因此,我们进一步探究了其在高温下的多色长余辉性能。在本工作中,我们成功制备了一种单一离子激活的发光及余辉颜色可调的长余辉发光材料,考虑到其在室温以及高温条件下都具有发光及余辉颜色变化的特点,该材料在高温预警标识以及防伪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发光材料 Mg_(3)Y_(2)Ge_(3)O_(12)∶Pr^(3+) 多色化 防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纳米颗粒及界面层协同改善倍增型近红外有机光电探测器性能
12
作者 常铭茹 石林林 +5 位作者 滑羽璐 冀婷 李国辉 许并社 董海亮 崔艳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6-995,共10页
近红外有机光电探测器具有低成本、可溶液旋涂、生物兼容性好和柔性可穿戴等优势,在生物传感、医学成像、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相比于二极管型有机光电探测器,因其具有更高的外量子效率(EQE&... 近红外有机光电探测器具有低成本、可溶液旋涂、生物兼容性好和柔性可穿戴等优势,在生物传感、医学成像、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相比于二极管型有机光电探测器,因其具有更高的外量子效率(EQE>100%)和灵敏度而备受关注。该类器件利用电极附近被载流子陷阱捕获的一种载流子能辅助另一种极性相反的载流子从外电路隧穿注入到活性层中,实现光电倍增,但陷阱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在活性层中掺入无机ZnO纳米颗粒来增加电子陷阱数量,使得器件在反向偏压保持暗电流密度的前提下,亮电流密度得到提高。通过优化,发现当ZnO纳米颗粒掺杂比例为5%时性能最优,在850 nm LED照射、-15 V偏压下,与未掺杂ZnO纳米颗粒器件相比,亮电流密度提升了7.4倍。在此基础上,本文协同Al_(2)O_(3)界面修饰层,进一步改善器件性能。结果表明,Al_(2)O_(3)界面修饰层的插入可改善器件的阳极界面接触特性,使得器件在正向和反向偏压下都能够实现光响应。Al_(2)O_(3)修饰后的器件在15 V偏压、全光谱范围内,EQE最高可达10^(5)%,R最高达10^(4) A/W。本工作为高灵敏度有机光电探测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光电倍增 有机光电探测器 无机纳米颗粒 界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机侧壁板抗鸟撞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13
作者 朱小龙 王旋 +3 位作者 李志强 闫伟 刘宏博 代怡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0-659,共10页
【目的】抗鸟撞性能一直是飞机适航性的重要检验因素之一。为探究某民机机头侧壁板的抗鸟撞性能,采用铆钉失效占比评估法、能量法以及剩余承载力评估法这3种方法进行评估。【方法】通过PAM-CRASH软件模拟3种构型侧壁板的鸟撞情况,验证... 【目的】抗鸟撞性能一直是飞机适航性的重要检验因素之一。为探究某民机机头侧壁板的抗鸟撞性能,采用铆钉失效占比评估法、能量法以及剩余承载力评估法这3种方法进行评估。【方法】通过PAM-CRASH软件模拟3种构型侧壁板的鸟撞情况,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并基于3种试验件的鸟撞破坏情况对上述方法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铆钉失效占比越低表明结构的抗鸟撞性能越好;结构的铆钉吸能占比大小提升且蒙皮吸能占比大小降低时,结构的抗鸟撞性能得以提升;剩余承载力评估法能够定量化分析抗鸟撞性能,当损伤因子越低,其抗鸟撞性能越好。【结论】对侧壁板试验件抗鸟撞性能评估法的适用性与局限性进行总结,为后期民机的安全设计和研究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撞 侧壁板 PAM-CRASH 铆钉 剩余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基热电器件反常界面层生长行为及界面稳定性研究
14
作者 苗鑫 闫世强 +3 位作者 韦金豆 吴超 樊文浩 陈少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3-910,I0004-I0007,共12页
单质Te具有优异的热电优值(ZT),但其与金属电极连接界面处的剧烈元素交互扩散及反应会引入较大的接触电阻率(ρc),导致器件的转换效率(η)较低。因此,寻找合适的阻挡层来优化Te与金属电极间的连接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梯度结构报道了一... 单质Te具有优异的热电优值(ZT),但其与金属电极连接界面处的剧烈元素交互扩散及反应会引入较大的接触电阻率(ρc),导致器件的转换效率(η)较低。因此,寻找合适的阻挡层来优化Te与金属电极间的连接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梯度结构报道了一种宽相场Ni-Te合金阻挡层NiTe_(2-m)(NixTe(x=0.500~0.908))。结果表明,当x=0.500时,Ni_(0.5)Te/Te_(0.985)Sb_(0.015)/Ni_(0.5)Te器件的界面处无任何反应层及微观缺陷,ρ_(c)小于10μΩ·cm^(2),η在180K温差(热端温度473K)时达到了理论值的75%。同时,界面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473K老化期间,界面微观组织、ρ_(c)以及η无明显变化。当x>0.500时,界面反应层厚度随x增大而逐渐减小,即主导界面反应层生长行为的因素并非常规的界面反应能及浓度梯度等热力学因素。进一步分析表明,反常生长源于动力学因素中的“原子空位”对反应层生成的迟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 热电器件 扩散动力学 阻挡层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15)NO_(4)H_(n)I_(m)(n=11,12,13,m=4,3,2,n+m=15)结构与光谱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15
作者 郭雅晶 李秀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42-3148,共7页
二碘甲状腺原氨酸(分子式为C_(15)NO_(4)H_(13)I_(2)),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分子式为C_(15)NO_(4)H_(12)I_(3))以及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分子式为C_(15)NO_(4)H_(11)I_(4))作为甲状腺分泌的主要激素,对人脑的发育、神经递质的合成、新陈代谢... 二碘甲状腺原氨酸(分子式为C_(15)NO_(4)H_(13)I_(2)),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分子式为C_(15)NO_(4)H_(12)I_(3))以及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分子式为C_(15)NO_(4)H_(11)I_(4))作为甲状腺分泌的主要激素,对人脑的发育、神经递质的合成、新陈代谢的调节和甲状腺功能正常运作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理论计算方式对C_(15)NO_(4)H_(n)Im(n=11,12,13,m=4,3,2,n+m=15)三种化合物进行系统研究,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详实的理论依据。通过Gaussian软件包和GaussView软件结合进行理论计算,在选用B3LYP/Lanl2mb基组水平上,首先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优化了C_(15)NO_(4)H_(n)Im(n=11,12,13,m=4,3,2,n+m=15)三种团簇的几何和电子结构。然后基于这些团簇的基态稳定结构下,其激发态吸收谱和发射谱的研究使用相同的基组水平并采用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下运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所得C_(15)NO_(4)H_(n)Im(n=11,12,13,m=4,3,2,n+m=15)团簇的几何结构对称性均为C1;在C_(15)NO_(4)H_(n)Im(n=11,12,13,m=4,3,2,n+m=15)基态稳定结构基础上,得出它们的输运性质,即二碘甲状腺分子(C_(15)NO_(4)H_(13)I_(2))既不具有p型输运性质亦不具有n型输运性质,而三碘甲状腺素(C_(15)NO_(4)H_(12)I_(3))和四碘甲状腺素(C_(15)NO_(4)H_(11)I_(4))团簇均为p型输运材料;通过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在优化好的基态结构基础上,又计算了它的溶剂效应,进一步得出该分子在水溶剂中的吸收谱特性,同时通过研究还获得了C_(15)NO_(4)H_(n)Im(n=11,12,13,m=4,3,2,n+m=15)团簇的手性光谱ECD特征图谱。理论研究可以为实验研究提供可对比的理论数值,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可行性参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素 密度泛函理论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手性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l_(24)N_(24)几何结构、芳香性和光谱性质
16
作者 郭雅晶 李秀燕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119,共8页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结合B3LYP/6-31g(d)基组对Al_(24)N_(24)团簇的几何电子结构进行全面优化和物理化学性质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l_(24)N_(24)团簇的4种基态稳定结构点群依次为S_(4)、C_(2)、S_(8)、...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结合B3LYP/6-31g(d)基组对Al_(24)N_(24)团簇的几何电子结构进行全面优化和物理化学性质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l_(24)N_(24)团簇的4种基态稳定结构点群依次为S_(4)、C_(2)、S_(8)、O;4种Al_(24)N_(24)团簇气相下既非p型输运材料,亦非n型输运材料,也不存在双极性传递性质,但是这些团簇有利于空穴传输;在优化好的Al_(24)N_(24)团簇气相结构下,研究了它们的核独立化学位移值(nuclear independent chemical shift value,NICS),由NICS得出4种同分异构体均具有芳香性;这4种同分异构体的红外和拉曼分子振动谱表明,各分子内部振动模式对红外和拉曼振动峰值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体系内八元环数量的增多,红外谱出现轻微蓝移现象,拉曼谱中未观测到此现象;特别是对称性为O的Al_(24)N_(24)分子,内部含有6个八元环,这也导致它的振动谱不同于其他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性 光谱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e/FeMn热电接头的界面性能及热稳定性研究
17
作者 陈艺博 樊文浩 +1 位作者 安德成 陈少平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94-3101,共8页
因热膨胀系数失配和机械咬合的界面连接方式,Fe/PbTe热电接头在服役中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较差。考虑到合金具有热膨胀系数可调性,在纯Fe中添加特定的活性元素,通过扩散和反应在界面处形成冶金结合,可提高界面连接性能。通过高通量实... 因热膨胀系数失配和机械咬合的界面连接方式,Fe/PbTe热电接头在服役中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较差。考虑到合金具有热膨胀系数可调性,在纯Fe中添加特定的活性元素,通过扩散和反应在界面处形成冶金结合,可提高界面连接性能。通过高通量实验快速筛选出合金电极Fe_(100-x)Mn_(x)(x=0,5,10,15),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与n型Pb_(0.98)Ga_(0.02)Te热电材料连接。研究结果表明,FeMn合金电极的热膨胀系数随着Mn含量的升高与Pb_(0.98)Ga_(0.02)Te更加接近,有效降低了界面失配。时效15 d后界面出现Fe-Pb-Ga元素互扩散区,呈现冶金结合特征。其中Fe_(90)Mn_(10)/Pb_(0.98)Ga_(0.02)Te/Fe_(90)Mn_(10)时效15 d后的接触电阻率为10.12μΩ·cm^(2),转换效率稳定在4.3%左右,剪切强度增加至21.44 MPa。上述基于高通量法筛选合金电极的技术路线也为热电界面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接头 界面冶金结合 PBTE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掺杂对(In_(0.5)Nb_(0.5))_(0.10)Ti_(0.90)O_(2)陶瓷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张翠玲 陈建宾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87,共6页
In和Nb共掺杂TiO_(2)(INTO)陶瓷在100 kHz以下的巨大介电常数源于内部势垒层电容效应。根据这种电容效应,通过增加晶界对介电性能的贡献来降低其低频介电损耗。因此,将La掺杂到INTO陶瓷中,通过细化晶粒并增加晶界数量来降低陶瓷制备过... In和Nb共掺杂TiO_(2)(INTO)陶瓷在100 kHz以下的巨大介电常数源于内部势垒层电容效应。根据这种电容效应,通过增加晶界对介电性能的贡献来降低其低频介电损耗。因此,将La掺杂到INTO陶瓷中,通过细化晶粒并增加晶界数量来降低陶瓷制备过程中的能耗。结果表明,La掺杂减小了INTO陶瓷的晶粒尺寸,增加了陶瓷中晶界的数量,并且陶瓷中析出LaNbTiO_(6)二次相,在陶瓷晶粒之间形成高阻态的相界,降低陶瓷的低频介电损耗,优化了陶瓷介电常数的频率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掺杂TiO_(2)陶瓷 内阻挡层电容效应 低频介电损耗 晶界数量 相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羟基喹啉)-2(苯酚)合锆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郝玉英 郝海涛 +3 位作者 王华 周禾丰 刘旭光 许并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524-1527,共4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2 (8 羟基喹啉 ) 2 (苯酚 )合锆 (Zr(OPh) 2 q2 ) ,制备了Zr(OPh) 2 q2 薄膜 ,并利用红外光谱、差热 热重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谱、UV吸收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其晶态、热稳定性、能带...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2 (8 羟基喹啉 ) 2 (苯酚 )合锆 (Zr(OPh) 2 q2 ) ,制备了Zr(OPh) 2 q2 薄膜 ,并利用红外光谱、差热 热重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谱、UV吸收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其晶态、热稳定性、能带结构以及光致发光机理。结果表明 ,Zr(OPh) 2 q2 的熔点为 381 2℃ ,分解温度为 4 6 7 1℃ ,具有非常高的热稳定性 ,利用真空热蒸镀方法很容易在经过净化处理的玻璃基底上形成高质量、无定形纳米级薄膜 ,在 390nm紫外光的激发下 ,Zr(OPh) 2 q2 薄膜产生发光峰为 5 2 5nm、半峰宽度为10 7 6nm的强黄绿色荧光 ,其粉体产生强黄色荧光 ,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电致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8-羟基喹啉 设计合成 吸收谱 荧光 X射线衍射谱 发光峰 差热 制备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家庄煤矿垮落法残采区上行开采相似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70
20
作者 冯国瑞 任亚峰 +2 位作者 王鲜霞 栗继祖 康立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4-550,共7页
针对白家庄煤矿垮落法残采区上覆煤层开采问题,通过室内相似模拟实验研究发现,受两次采动影响,上行开采层间岩层出现了裂隙产生、扩展甚至贯通的过程,导致其层间岩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掌握了垮落法残采区上行开采层间岩层的应力传递规... 针对白家庄煤矿垮落法残采区上覆煤层开采问题,通过室内相似模拟实验研究发现,受两次采动影响,上行开采层间岩层出现了裂隙产生、扩展甚至贯通的过程,导致其层间岩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掌握了垮落法残采区上行开采层间岩层的应力传递规律,再现了垮落法残采区上行开采层间岩层受两层煤开采共同影响作用下的移动变形全过程和岩层结构演化过程,揭示了垮落法残采区上行开采层间岩层存在块体梁-半拱结构控制层的结构机理与其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家庄煤矿 垮落法残采区 上行开采 相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