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4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原理工大学体育馆音质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陆凤华 朱先奇 赵青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64-365,共2页
分析了太原理工大学体育馆的音质设计、装饰吸声体的应用的情况 。
关键词 太原理工大学 体育馆 音质设计 装饰吸声体 高等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3年山西省河流水环境质量特征分析
2
作者 王爱花 史明 +3 位作者 刘金涛 惠晓梅 毋晓琴 李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3,共5页
掌握近年山西省河流水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对后续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河流污染治理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1~2023年山西省地表水国控、省控逐月水质数据,分析全省及主要流域不同水质类型比例和主要污染指标现状,采用Mann-Kendall(M-K)... 掌握近年山西省河流水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对后续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河流污染治理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1~2023年山西省地表水国控、省控逐月水质数据,分析全省及主要流域不同水质类型比例和主要污染指标现状,采用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和系统聚类法探究水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21~2023年全省河流水环境呈改善趋势,优良水体(Ⅰ~Ⅲ类)断面比例显著上升,污染水体(Ⅳ~劣V类)断面比例显著下降;当前全省污染源以农业、生活污染为主,但依然存在工业污染风险,其中,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在4~10月易成为污染指标,而氨氮在每年的11月~次年3月易成为污染指标;六大流域河流水质均有不同程度地好转,但涑水河、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污染水体断面比例依然较高;全省及主要流域3年逐月水质状况主要分为3类,水质较差的一类集中在2021年大部分月份及2022、2023年春夏季个别月份,水质好的一类主要包括2022、2023年大部分月份,春夏季为未来水环境治理需要重点关注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类型变化 污染指标 M-K趋势检验 系统聚类法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工程大型弃土场水蚀特征天然降雨试验研究——以北同蒲增建二线原平至太原段河庄弃土场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孙飞云 杨成永 +1 位作者 刘世海 杨亚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3-116,共4页
以北同蒲增建二线改造工程河庄弃土场作为研究对象,在雨季进行了天然降雨试验研究,确定了项目建设产生的弃土场区域内产流过程及影响因素和土壤侵蚀特征。弃土场区域内产流受到降雨特征和水保措施功能发挥的影响。弃土场坡面地表土壤特... 以北同蒲增建二线改造工程河庄弃土场作为研究对象,在雨季进行了天然降雨试验研究,确定了项目建设产生的弃土场区域内产流过程及影响因素和土壤侵蚀特征。弃土场区域内产流受到降雨特征和水保措施功能发挥的影响。弃土场坡面地表土壤特性随着降雨击溅和径流冲刷的作用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区域内径流和渗流途经,造成坡面产流的不一致性。弃土场内主要的产流区域为松散边坡和平台,坡面的侵蚀链是造成区域内产沙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土场 铁路工程 水力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岩土工程的内容和特点 被引量:3
4
作者 白彦光 武胜忠 +1 位作者 彭彦彬 祝日雄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在总结近年来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环境岩土工程的定义、研究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环境问题 地质工程 地球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粉质粘土工程性质指标概率特征的分析和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小勇 张瑞婷 +1 位作者 侯晓文 史美筠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254-258,共5页
以太原地区典型土层——粉质粘土为代表 ,根据 2 0个工程的勘察资料及室内一系列强度试验 ,对该地区粉质粘土工程性质指标的概率统计特征进行了研究探索 ,得出了其土性指标变异系数的变化规律和土层的变异类型 ,建立了其设计参数的 Bet... 以太原地区典型土层——粉质粘土为代表 ,根据 2 0个工程的勘察资料及室内一系列强度试验 ,对该地区粉质粘土工程性质指标的概率统计特征进行了研究探索 ,得出了其土性指标变异系数的变化规律和土层的变异类型 ,建立了其设计参数的 Beta分布概率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地区 概率模型 粉质粘土工程 性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国英 王娅乔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46-47,共2页
"科技论文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强和实践性强的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科技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规范,提高写作能力。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科技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突出教学重点、设置专题教学、引入案... "科技论文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强和实践性强的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科技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规范,提高写作能力。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科技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突出教学重点、设置专题教学、引入案例素材、开展课堂讨论、拓展实践训练等方式进行改革,提升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科技论文写作” 案例教学 实践教学 实践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和太原市环境空气中NMHCs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7
作者 彭林 任照芳 +3 位作者 张会敏 徐永昌 牟玲 施瑞良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6,共4页
研究了兰州市和太原市环境空气中非甲烷烃(NMHCs)的污染状况及来源。利用Tenax-TA吸附管采样,热解析-色谱-同位素质谱联用仪(TD-GC-IRMS)测定了两个城市夏季不同功能区环境空气中NMHCs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得出,兰州市和太原市居民区苯... 研究了兰州市和太原市环境空气中非甲烷烃(NMHCs)的污染状况及来源。利用Tenax-TA吸附管采样,热解析-色谱-同位素质谱联用仪(TD-GC-IRMS)测定了两个城市夏季不同功能区环境空气中NMHCs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得出,兰州市和太原市居民区苯的δ(13C)分别为-26.4‰和-25.0‰;正烷烃的δ(13C)分别为-33.9‰^-26.1‰,-32.8‰^-27.4‰;两市交通枢纽区环境空气中检测出的C4—C7之间的NMHCs化合物相同,δ(13C)相差不大,兰州市为-30.8‰^-25.6‰,太原市为-31.0‰^-26.4‰。结果表明,两市交通枢纽区苯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和油类挥发,工业区石化行业类主要排放的NMHCs污染物为苯和烷烃类化合物,电厂等大型企业主要排放异丁烯、顺-2-戊烯等。控制汽车尾气、油类挥发、工业排放是降低环境空气中NMHCs污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太原市 环境空气 NMHCS 稳定碳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地铁2号线环境振动影响预测与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白婷婷 康静文 +1 位作者 沙艳云 李文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6-690,共5页
选取在建的太原轨道交通2号线中"双塔西街—大南门"路段,采用国家现行标准进行运营期环境振动预测分析与评价。针对区间内环境振动敏感目标分别进行Z振级预测、室内二次结构噪声预测、文物振动速度预测,预测模型根据车辆、轨... 选取在建的太原轨道交通2号线中"双塔西街—大南门"路段,采用国家现行标准进行运营期环境振动预测分析与评价。针对区间内环境振动敏感目标分别进行Z振级预测、室内二次结构噪声预测、文物振动速度预测,预测模型根据车辆、轨道及地质条件选择参数并确定。预测结果表明:9处敏感目标振级预测中,近轨LV,z10或LV,zmax预测值均存在超标;4处敏感目标室内二次结构噪声预测中,1处昼间超标,3处夜间超标;3处文物振动速度预测中,2处存在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环境振动 敏感目标 预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干旱缺水区城市生态环境用水供需特征及问题分析--以太原市区为例
9
作者 孙琦 张弛 +3 位作者 袁进 董静 夏龙超 周媛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2期29-38,共10页
【目的】通过核算太原市市区生态环境需水量,探析生态环境用水增长过快的原因,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用水的指导原则,为北方干旱缺水区城市生态环境用水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太原市区为对象,采用功能法分别核算了城市河流、湖泊水体、绿... 【目的】通过核算太原市市区生态环境需水量,探析生态环境用水增长过快的原因,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用水的指导原则,为北方干旱缺水区城市生态环境用水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太原市区为对象,采用功能法分别核算了城市河流、湖泊水体、绿地植被、城市清洁方面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现状。【结果】太原市区生态环境需水总量为2.23×10^(8)m^(3)/a,实际供水未满足用水需求,缺少量达8.07×10^(7)m^(3)/a。【结论】基于太原市区各类生态环境用水的需求特征,认为生态环境用水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的人工景观水体和人工绿地用水。鉴于太原市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应坚持“以水定城、节水优先、自然修复”的生态环境用水原则,实施“严格管理需求侧、拓展荒野空间、强化生态节水”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生态环境 需水量 太原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体形貌对于Ru/CeO_(2)催化剂合成氨性能影响的研究
10
作者 王鹏 张江涛 +2 位作者 徐永平 李淑英 王爽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1-630,共10页
【目的】钌纳米粒子(Ru nanoparticles,Ru NPs)在反应过程中易团聚,导致其在合成氨中的催化性能显著降低,选取合适的载体分散Ru NPs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方法】采用OH-调控策略,通过改变OH-的浓度合成了三种不同形貌的CeO_(2)(... 【目的】钌纳米粒子(Ru nanoparticles,Ru NPs)在反应过程中易团聚,导致其在合成氨中的催化性能显著降低,选取合适的载体分散Ru NPs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方法】采用OH-调控策略,通过改变OH-的浓度合成了三种不同形貌的CeO_(2)(纳米颗粒(CeO_(2)-NP)、纳米棒(CeO_(2)-NR)和纳米立方体(CeO_(2)-NC)),随后利用浸渍还原法在CeO_(2)上负载Ru NPs,获得了Ru/CeO_(2)催化剂,借助于XRD、XPS、SEM、TEM、H_(2)-TPR等仪器对催化剂物化性质进行了详细表征,并在温和条件下考察了三种催化剂的氨合成活性。【结果】结果显示,当Ru NPs的负载量为2.5%时,得到的2.5%Ru/CeO_(2)-NR催化剂具有适宜尺寸的Ru NPs、更多的氧空位、Ru—O—Ce键和Ru^(n+)物种,在1 MPa、450℃的条件下,表现出高的氨合成速率。另外,2.5%Ru/CeO_(2)-NR没有发生氢中毒,并能维持120 h的热稳定性,显示了潜在的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H-调控策略 不同形貌的二氧化铈 钌纳米粒子 负载型催化剂 合成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状Mo_(2)C/Mo_(3)P@NC异质结电极高效催化Li-CO_(2)电池
11
作者 李雪莲 曹志会 +7 位作者 雷普瑛 白冰 王璇 张金鑫 侯凯 刘爱芳 齐凯 高丽丽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11,共10页
以ZIF-8为基底并在其框架结构中原位引入金属Mo,进行高温煅烧处理,成功得到多孔富缺陷碳基底耦合的Mo_(2)C和Mo_(3)P异质结(Mo_(2)C/Mo_(3)P@NC)催化剂,Mo_(2)C/Mo_(3)P@NC呈现出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充分的活性位点,更重要的是诱导Mo向低... 以ZIF-8为基底并在其框架结构中原位引入金属Mo,进行高温煅烧处理,成功得到多孔富缺陷碳基底耦合的Mo_(2)C和Mo_(3)P异质结(Mo_(2)C/Mo_(3)P@NC)催化剂,Mo_(2)C/Mo_(3)P@NC呈现出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充分的活性位点,更重要的是诱导Mo向低价态δ(0<δ<4)过渡,改变材料表面电荷分布,增强的局域电荷位点Mo^(δ+)显著增加缺陷和活性位点,双价态Mo^(δ+)-Mo^(6+)位点构建出有利于CO_(2)吸-脱附,锂离子及电子迁移输运路径,在CO_(2)RR过程中稳定两电子产物Li_(2)C_(2)O_(4),并防止歧化成四电子产物Li_(2)CO_(3)。Mo_(2)C/Mo_(3)P@NC优异的催化特性驱动锂-二氧化碳电池遵循两电子反应路径(2Li^(+)+2CO_(2)+2e-→Li_(2)C_(2)O_(4)),电池充电电位和极化情况显著缓解,全放电容量高达10538m Ah/g,可逆充电容量为10521m Ah/g,库仑效率提升到99.8%;在电流密度为100m A/g下充电-放电电位差仅为0.7V,能以较小的电位差稳定循环110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二氧化碳电池 Mo_(2)C/Mo_(3)P催化剂 异质结 二氧化碳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算法的LID设施布局优选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大为 李红艳 +2 位作者 张峰 张翀 郝景开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4,共6页
为解决传统低影响开发(LID)设施空间布局时受主观因素导致径流控制成本高及控制效果差的问题,以山西省原平市经济开发区为例,对比分析了NSGA-Ⅱ、CCMO、NSGA-Ⅲ与MOPSO等4种多目标优化算法对LID设施布局比例优化问题的求解结果与性能评... 为解决传统低影响开发(LID)设施空间布局时受主观因素导致径流控制成本高及控制效果差的问题,以山西省原平市经济开发区为例,对比分析了NSGA-Ⅱ、CCMO、NSGA-Ⅲ与MOPSO等4种多目标优化算法对LID设施布局比例优化问题的求解结果与性能评价指标,以此提出研究区域的最佳方案。结果表明,CCMO算法较为适合优化LID布设比例。根据不同重现期,选择近期、中期和远期三种方案,建设成本分别为1 724×10^(4)、1 972×10^(4)、2 448×10^(4)元,在不同重现期下的平均洪峰流量削减率分别为72.0%、81.2%、90.8%。多目标算法优化LID设施布局后,通过较低的LID设施建设成本达到较优的洪峰削减效果,为缓解城市内涝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优化算法 LID设施布局 建设成本 洪峰削减 城市内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光发酵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屈皓 李玉霞 刘玉香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1,共6页
回顾了生物质光发酵制氢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生物质预处理技术、制氢过程优化和工艺整合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制氢效率同时降低能耗方面对生物质光发酵制氢技术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 生物质制氢 光发酵制氢 生物质预处理 过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流域盆地地下水动态及其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爱花 张钰 +3 位作者 陈青坡 李超 曹伟 门永南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8,共6页
为掌握新形势下汾河流域盆地地下水动态发展规律,提升地下水资源保护与治理水平,推动地下水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太原盆地、临汾盆地2010—2019年孔隙承压地下水埋深数据,分析地下水动态时空变化特征,采用非参数检验和灰色关联分... 为掌握新形势下汾河流域盆地地下水动态发展规律,提升地下水资源保护与治理水平,推动地下水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太原盆地、临汾盆地2010—2019年孔隙承压地下水埋深数据,分析地下水动态时空变化特征,采用非参数检验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各影响因素与地下水埋深的相关性,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地下水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结果显示:太原盆地、临汾盆地2010—2019年年均地下水位呈波动上升趋势,上升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71.1%和50.1%,地下水位上升区域面积均大于下降区域面积;人类活动因素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每公顷农田灌溉用水量、地下水用水量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较大,且成正相关关系,人口、经济及降水量等指标与地下水埋深成负相关关系;2010—2019年两大盆地地下水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逐步增大,均由2010年的耦合失调转为2019年的耦合良好协调。研究表明,近年来通过实施地下水治理与保护措施,两大盆地内承压地下水位呈现回升趋势,受多重因素影响下的地下水系统与区域社会经济可实现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动态 社会经济 耦合协调度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 太原盆地 临汾盆地 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钴钼复合脱硫剂中温脱硫与加氢催化耦合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昕芮 赵玉 +4 位作者 王玉晓 苏哲林 寇佳伟 杨超 樊惠玲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60-1768,共9页
在当前的工业脱硫领域,处理脱硫剂产生的固废正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实现固废资源化再利用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研究者们正致力于改进和优化脱硫剂。其中,钼元素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受到... 在当前的工业脱硫领域,处理脱硫剂产生的固废正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实现固废资源化再利用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研究者们正致力于改进和优化脱硫剂。其中,钼元素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受到了广泛关注。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钼改性的锌钴复合脱硫剂,以期提高其脱硫性能以及硫化后对噻吩的加氢催化性能。通过XRD、XPS和氮气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新鲜脱硫剂和硫化样的物相组成和结构并与其脱硫和加氢性能相关联。结果表明:钼物种通过影响比表面积、物相组成以及形成特定活性相前驱体等方式,增强了锌钴脱硫剂的脱硫及后续加氢性能。钼物种的引入与钴相互作用形成了与H_(2)S更具反应性的CoMoO_(4)物种,同时该物种也是CoMoS活性相的前驱体,这将对脱硫及后续加氢性能产生积极影响。此外钼改性提高了脱硫剂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活性位点的暴露,从而提高脱硫性能。在350℃的条件下,钼物质的量分数为20%的锌钴钼复合脱硫剂穿透硫容为223.6mg/g。钼改性后MoS_(2)和CoMoS活性相的形成是加氢活性提高的关键。当温度为250℃、压力为0.1MPa、C_(4)H_(4)S质量浓度为(150±10)mg/m^(3)、H_(2)的体积分数为10%和体积空速为7800h-1的条件下,钼物质的量分数为20%的加氢活性是未改性的2.46倍,这表明钼改性显著提高了加氢脱硫性能。通过钼改性使脱硫剂的脱硫能力提高,同时使其硫化产物可作为噻吩加氢的高效催化剂,实现脱硫和加氢过程耦合,为废脱硫剂的再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改性 锌钴钼复合脱硫剂 硫化氢 中温脱硫 噻吩 加氢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被引量:43
16
作者 解文艳 樊贵盛 +2 位作者 周怀平 解静芳 关春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53-1560,共8页
对太原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Pb、Zn、Cu、Ni、Mn、Cr、As、Hg、Cd含量均值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但其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太原市土壤背景值。各重金属间的相关分析表明,Pb、Zn、Cu... 对太原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Pb、Zn、Cu、Ni、Mn、Cr、As、Hg、Cd含量均值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但其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太原市土壤背景值。各重金属间的相关分析表明,Pb、Zn、Cu、Ni、Mn、Cr、As、Cd之间呈极显著相关,说明这8种元素污染源可能相同。Hg是本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子,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依次为Hg>Cd>Pb>As>Cu>Zn>Cr>Mn>Ni。土壤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均值均大于1,综合污染指数为2.81,总体上,污染水平为中度及其以上。各种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指数在研究区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分布趋势为东南部小店地区和中南部晋源区相对较高,南部清徐县相对较小;通过因子分析并结合污灌区污染源调查,表明Hg除受污水灌溉的影响外,燃煤释放的Hg可能是重要来源之一,Cd、Zn、Pb和Cu可能来自污水灌溉和大气沉降,以污水灌溉的贡献为主,Ni、Mn、As、Cr来自污水灌溉。Hg、Cd是太原市污灌区土壤中需要优先控制的重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污水灌溉 污染评价 太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朔州市夏季环境空气中VOC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如梅 武媛媛 +6 位作者 彭林 马青兰 李颖慧 王海京 牟玲 闫雨龙 白慧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84-993,共10页
采集夏季朔州市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日变化样品,分析其中VOCs的浓度特征,运用特征比值和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后向轨迹模型对其来源进行分析,并使用臭氧生成潜势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研究了其环境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 采集夏季朔州市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日变化样品,分析其中VOCs的浓度特征,运用特征比值和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后向轨迹模型对其来源进行分析,并使用臭氧生成潜势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研究了其环境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朔州市VOCs的总体平均浓度为(102.93±35.90)μg·m^(-3),其中芳香烃类浓度最高,为53.52μg·m^(-3);VOCs的日变化呈现了双峰特征,与NO_2和O_3的日变化结合分析显示了其浓度受到了机动车排放和光化学反应的影响显著;源解析结果显示VOCs的排放源主要有机动车排放、汽油和溶剂挥发、燃烧、植物排放等;观测期间气团受北方向、西北方向与西南方向输送的影响;芳香烃类化合物是臭氧生成潜势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最高的VOCs类化合物种类.研究结果显示,控制机动车排放和燃烧排放、减低溶剂使用等措施是目前控制朔州市环境空气中VOCs污染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朔州 挥发性有机物 来源解析 主成分分析 后向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市城区臭氧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0
18
作者 闫雨龙 温彦平 +1 位作者 冯新宇 彭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261-2268,共8页
通过对太原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201)4年全年臭氧的连续观测,分析了其浓度变化特征,并结合二氧化氮的浓度以及气象数据研究了臭氧变化的影响因素.数据分析显示:太原市城区环境空气中臭氧的小时平均值为32.1μg·m^(-3),日变化... 通过对太原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201)4年全年臭氧的连续观测,分析了其浓度变化特征,并结合二氧化氮的浓度以及气象数据研究了臭氧变化的影响因素.数据分析显示:太原市城区环境空气中臭氧的小时平均值为32.1μg·m^(-3),日变化总体呈现日间高(44.7μg·m^(-3))于夜间(18.0μg·m^(-3))的特点,季节变化呈夏季(67.7μg·m^(-3))高于冬季(11.1μg·m^(-3))的特征;夏季和冬季的臭氧浓度与二氧化氮、环境温度、相对湿度、能见度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50、0.75、-0.53、0.14和-0.38、0.32、-0.34、0.25;全年节假日的臭氧浓度比工作日高4.37%.研究结果表明,日间太阳辐射的增强和臭氧前驱物浓度的上升,臭氧浓度在15时达到峰值,此后随着太阳辐射的降低和大气化学反应消耗从而导致臭氧浓度不断降低;人为活动排放的二氧化氮是环境空气中的臭氧生成的重要前体物;温度的增加会加快臭氧的生成,相对湿度的增加有利于前驱物和大气中自由基的累积从而影响臭氧浓度,能见度的增加导致的太阳辐射能力增强会一定程度上增加臭氧的浓度,风速的增加会使臭氧出现先升后降的变化,在西南风和南风情况下臭氧的浓度最高;臭氧浓度具有一定的节假日效应.总之影响太原市城区臭氧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臭氧前驱物(NO_2等)和气象条件(太阳辐射、温度等)的变化,控制NO_2等臭氧前驱物的排放是控制臭氧污染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市 臭氧 变化特征 气象因素 节假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市夏季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38
19
作者 温彦平 闫雨龙 +1 位作者 李丽娟 冯新宇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1-336,共6页
使用TH-300B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快速在线监测系统对太原市夏季环境空气中的55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其日变化特征和来源。结果显示,太原市夏季VOCs小时平均质量浓度为97.80μg/m^3,其中烷烃和芳香烃含量最高,分别占总VOCs... 使用TH-300B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快速在线监测系统对太原市夏季环境空气中的55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其日变化特征和来源。结果显示,太原市夏季VOCs小时平均质量浓度为97.80μg/m^3,其中烷烃和芳香烃含量最高,分别占总VOCs的48.26%和38.63%,甲苯、苯和乙烷是含量最高的VOCs化合物;VOCs的日变化呈双峰出现,分别在8—9时和23时,VOCs最低值出现在14—16时。由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分析认为,机动车源和溶剂挥发源是VOCs最主要的排放源,占44.67%;其次是燃料挥发源和工业源、化学工业源,分别占27.04%和18.49%;植物源的贡献最低,占9.79%。控制机动车排放和溶剂挥发是控制太原市VOCs污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市 挥发性有机物 日变化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厂区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气固分布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效峰 彭林 +2 位作者 白慧玲 牟玲 宋翀芳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8-233,共6页
采集山西省4个典型焦化厂区环境空气中气态和颗粒态样品,通过GC-MS测定美国环保局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PAHs).焦化厂区16种PAHs质量浓度之和在3.739 6~18.161 0μg·m-3之间,且随着焦炉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中特征污染物苯并(a)芘质... 采集山西省4个典型焦化厂区环境空气中气态和颗粒态样品,通过GC-MS测定美国环保局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PAHs).焦化厂区16种PAHs质量浓度之和在3.739 6~18.161 0μg·m-3之间,且随着焦炉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中特征污染物苯并(a)芘质量浓度在0.008 9~0.099 8μg·m-3之间.气相PAHs均值中萘和菲质量浓度较高,苯并(ghi)苝质量浓度最低;颗粒相中苯并(b)荧蒽质量浓度最高,蒽质量浓度最低;总PAHs中气相质量浓度较高,质量分数为87.2%.故应采取措施监控炼焦过程中萘和菲的排放.对PAHs的气固分配系数与液相饱和蒸汽压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相关系数R2=0.95,斜率mr=-0.52,表明吸收机制是焦化厂区环境空气中PAHs在颗粒物上附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焦化厂 环境空气 气固分配 B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