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阶煤催化热解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梁丽彤 黄伟 +3 位作者 张乾 刘建伟 郝晓刚 张忠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617-3622,3675,共7页
低温热解是低阶煤提质转化分级利用的一种重要技术。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所进行的催化热解技术分为四大类,从催化剂加入方式、与煤作用紧密程度及热解产物分布方面,对这四类技术进行了评述。指出这些技术因催化剂用量、煤料粒度、催化剂... 低温热解是低阶煤提质转化分级利用的一种重要技术。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所进行的催化热解技术分为四大类,从催化剂加入方式、与煤作用紧密程度及热解产物分布方面,对这四类技术进行了评述。指出这些技术因催化剂用量、煤料粒度、催化剂加入程序、催化剂作用方式其中一种或多种因素,应用于工业化规模均存在一定弊端。文中还介绍了一种低阶煤催化解聚新技术,以简单的喷淋方式将催化剂浸入煤中,在试验的近20种煤中,均实现了热解焦油收率增加1.3~2.17倍的效果,由此可望开发出一种提高煤转化效益的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催化剂 热解 催化 解聚 增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EM和Coats-Redfern积分法研究煤半焦燃烧动力学的比较 被引量:49
2
作者 孙庆雷 李文 +2 位作者 陈皓侃 李保庆 刘旭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98-1602,共5页
利用恒温和程序升温热重技术研究了神木煤半焦的燃烧动力学 ,采用DAEM (分布活化能模型 )和Coats Redfern积分法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比较了二者在处理程序升温半焦燃烧反应动力学的差异 ,同时还对恒温及程序升温的燃烧动力学进行了分... 利用恒温和程序升温热重技术研究了神木煤半焦的燃烧动力学 ,采用DAEM (分布活化能模型 )和Coats Redfern积分法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比较了二者在处理程序升温半焦燃烧反应动力学的差异 ,同时还对恒温及程序升温的燃烧动力学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恒温燃烧和程序升温燃烧过程中 ,随着燃烧反应的进行 ,比燃烧速率逐渐增加 ,所得半焦燃烧的活化能有不同的变化趋势 .DAEM和Coats Redfern积分法因所用方法的不同而使结果有所差异 .而恒温燃烧时由于所用燃烧温度较低 ,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外扩散的影响 ,使所得动力学参数更接近半焦燃烧的本征动力学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 半焦 燃烧 动力学DAEM Coats—Redfer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α-FeOOH催化剂一段法脱除COS和H_2S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高志华 阴丽华 +1 位作者 李春虎 谢克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9-253,共5页
利用均相沉淀法、氨水滴定法制备纳米α FeOOH粒子,以该粒子为活性组分制备催化剂,利用微反-色谱联用活性评价技术,在常压、空速10000h-1、25℃~60℃温度范围内考察了纳米α FeOOH催化剂对COS催化水解的活性。采用热重法对纳米α FeOO... 利用均相沉淀法、氨水滴定法制备纳米α FeOOH粒子,以该粒子为活性组分制备催化剂,利用微反-色谱联用活性评价技术,在常压、空速10000h-1、25℃~60℃温度范围内考察了纳米α FeOOH催化剂对COS催化水解的活性。采用热重法对纳米α FeOOH催化剂脱除H2S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α FeOOH催化剂对COS水解在低温度、大空速下具有高的活性,系列Ⅰ和系列Ⅱ催化剂分别在60℃和40℃~45℃时COS转化率达到100%。在60℃时各种催化剂吸附H2S的能力最强,最高饱和硫容可达到21 72w%。催化剂表面能量分布不均匀,COS催化水解在低温时存在补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α-FeOOH 羰基硫水解 脱除硫化氢 补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制汽油工艺及催化剂制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庞小文 孟凡会 +2 位作者 卢建军 邹佩良 李忠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14-1019,共6页
甲醇制汽油既能缓解国内油品短缺又能解决甲醇产能过剩。本文综述了甲醇制汽油工艺技术,包括固定床和流化床技术,简要说明了这些工艺的技术特点。同时介绍了甲醇制汽油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着重说明了碱处理和金属改性处理对ZSM-5结构和催... 甲醇制汽油既能缓解国内油品短缺又能解决甲醇产能过剩。本文综述了甲醇制汽油工艺技术,包括固定床和流化床技术,简要说明了这些工艺的技术特点。同时介绍了甲醇制汽油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着重说明了碱处理和金属改性处理对ZSM-5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指出了高比表面积催化剂的研制和高稳定性催化剂的开发是甲醇制汽油催化剂的研究方向,并对甲醇制汽油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及催化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制汽油 固定床工艺 反应机理 ZSM-5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燃烧过程中表面形态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吴争鸣 胡大为 +1 位作者 任军 谢克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28,共5页
以分形几何为理论工具 ,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 ,对四种煤在低温燃烧过程中表面形态变化作了考察。通过对原煤及燃烧过程中煤焦表面分维的测定 ,结合实验中所测得的比表面积 ,分析得到了煤燃烧过程中表面结构的变化历程 ,揭示出此种气固多... 以分形几何为理论工具 ,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 ,对四种煤在低温燃烧过程中表面形态变化作了考察。通过对原煤及燃烧过程中煤焦表面分维的测定 ,结合实验中所测得的比表面积 ,分析得到了煤燃烧过程中表面结构的变化历程 ,揭示出此种气固多相反应具有分形动力学的行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表面结构 表面形态 变化规律 分形几何 低温氮气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氧化铁脱硫剂还原硫化的热重热磁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彦旭 李春虎 +1 位作者 郭汉贤 钟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5-350,共6页
以钢厂赤泥为主要原料制成四种高温煤气脱硫剂,用动态热重热磁天平对其还原和硫化行为进行了在位研究。未用H2还原的样品几乎无脱硫活性,经H2还原后有良好的脱硫性能。脱硫剂的还原和硫化性能与其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关键词 氧化铁 硫化氢 脱硫剂 煤气 高温煤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COS水解技术研究状况 被引量:23
7
作者 梁丽彤 上官炬 李春虎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57,共4页
羰基硫 (COS)催化水解是从气体中间接脱除COS的主要过程 ,本文从催化剂活性组分与载体、催化水解反应机理和催化剂中毒失活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COS催化水解技术研究发展状况 ,COS水解催化剂产品开发及有关COS水解技术的专利 ,并指出多... 羰基硫 (COS)催化水解是从气体中间接脱除COS的主要过程 ,本文从催化剂活性组分与载体、催化水解反应机理和催化剂中毒失活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COS催化水解技术研究发展状况 ,COS水解催化剂产品开发及有关COS水解技术的专利 ,并指出多组分混合或添加抗中毒助剂制备高活性、高稳定性和耐硫中毒COS水解催化剂是未来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水解 催化剂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半焦脱除烟气中SO_2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郑仙荣 李春虎 房靖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8-500,共3页
对内蒙工业副产褐煤半焦(比表面积49.187m2/g,孔容0.0351cm3/g),采用加压水热化学活化法,HNO3活化法和高温煅烧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半焦烟气脱硫剂,并对脱硫剂的脱硫性能进行固定床活性评价。分析表明,其脱硫效果比较好,转化率维持在50%... 对内蒙工业副产褐煤半焦(比表面积49.187m2/g,孔容0.0351cm3/g),采用加压水热化学活化法,HNO3活化法和高温煅烧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半焦烟气脱硫剂,并对脱硫剂的脱硫性能进行固定床活性评价。分析表明,其脱硫效果比较好,转化率维持在50%以上的累计硫容可达24.30%,脱硫时间长达35h,远远高于原料半焦的脱硫效果(硫容为0.68%,时间为1.5h);同时采用水洗法对脱硫剂进行再生,其再生液可用来制备浓度为9.01%的稀硫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焦 脱硫剂 加压水热化学 煅烧 烟气 褐煤半焦 SO2 化学活化法 脱除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制天然气工艺技术和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9
作者 何忠 崔晓曦 +2 位作者 范辉 常瑜 李忠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88-392,共5页
介绍了煤制合成天然气的工艺流程,尤其是镍基甲烷化催化剂的助剂、载体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结合甲烷化反应的强放热特点和目前固定床甲烷化工艺的缺点,提出浆态床煤制天然气新工艺,且对该工艺的优越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甲烷化 浆态床 镍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燃烧法制备无机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吉可明 孟凡会 李忠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25,27,共5页
溶液燃烧法是一种新型无机材料制备工艺,介绍了该法制备无机材料的特点和过程,阐述了燃料种类和用量、助剂、pH以及微波加热等因素对溶液燃烧过程及材料性质的影响,综述了制备荧光材料、催化材料、电池材料、磁性材料和染料等方面的研... 溶液燃烧法是一种新型无机材料制备工艺,介绍了该法制备无机材料的特点和过程,阐述了燃料种类和用量、助剂、pH以及微波加热等因素对溶液燃烧过程及材料性质的影响,综述了制备荧光材料、催化材料、电池材料、磁性材料和染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燃烧法 无机材料 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半焦烟气脱硫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沈芳 上官炬 +1 位作者 李春虎 张振荣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研究了不载铜和载铜半焦两种样品在温度为 70~ 1 0 0℃条件下脱除烟道气中二氧化硫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 :载铜半焦明显提高脱除二氧化硫的能力。但用水进行再生不利于铜在半焦表面上的存在 。
关键词 改性半焦 烟气脱硫 二氧化硫 SO2 废气处理 环境保护 大气污染 脱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液相法AlOOH催化甲醇脱水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栾春晖 吕经纬 +1 位作者 阴丽华 黄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2-96,共5页
用完全液相法制备了用于甲醇脱水合成二甲醚的羟基氧化铝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活性评价,并与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对比,用XRD、NH3-TPD、XPS、氮吸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完全液相法制备的催... 用完全液相法制备了用于甲醇脱水合成二甲醚的羟基氧化铝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活性评价,并与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对比,用XRD、NH3-TPD、XPS、氮吸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完全液相法制备的催化剂用于甲醇脱水反应,催化剂的诱导期较长,经过诱导期后甲醇转化率可以达到80%,与传统法相同热处理温度下制备的催化剂活性相当。XRD显示,经过500℃焙烧的催化剂以γ-Al2O3形态存在;但当热处理温度为300℃时,无论焙烧还是液相热处理,催化剂均以AlOOH形式存在。XPS结果表明,完全液相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碳含量高于传统法制备的催化剂。NH3-TPD结果表明,完全液相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强酸中心较多,与表面碳物种有关。反应过程中甲醇和二甲醚的洗脱作用使反应后催化剂表面的碳含量有所下降,弱酸中心增加,催化活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氧化铝 催化剂 完全液相法 二甲醚 甲醇 固定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合成ZSM-5分子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浩 付廷俊 李忠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85,共7页
ZSM-5分子筛最传统的合成是采用水热合成法,但该方法成本高、效率低,而且污染环境。因此,开发绿色高效的合成ZSM-5分子筛十分必要。综述了绿色合成ZSM-5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脱除模板剂的方式、无模板剂合成、水溶剂高效利用和离子热合成... ZSM-5分子筛最传统的合成是采用水热合成法,但该方法成本高、效率低,而且污染环境。因此,开发绿色高效的合成ZSM-5分子筛十分必要。综述了绿色合成ZSM-5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脱除模板剂的方式、无模板剂合成、水溶剂高效利用和离子热合成,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合成 ZSM-5分子筛 脱除模板剂 无模板剂合成 水溶剂高效利用 离子热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半焦脱除烟道气中SO_(2)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仙荣 李春虎 +2 位作者 上官炬 房靖华 张振荣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76-278,281,共4页
对工业副产品半焦 ,采用加压水热化学活化法、HNO3活化法和高温煅烧等方法制备出半焦烟气脱硫剂。通过对脱硫剂的脱硫性能进行评价分析得出 ,由此法制得的烟气脱硫剂的脱硫效果较好 ;半焦经高温处理后 ,脱硫剂活性与其烧失率有关 ,烧失... 对工业副产品半焦 ,采用加压水热化学活化法、HNO3活化法和高温煅烧等方法制备出半焦烟气脱硫剂。通过对脱硫剂的脱硫性能进行评价分析得出 ,由此法制得的烟气脱硫剂的脱硫效果较好 ;半焦经高温处理后 ,脱硫剂活性与其烧失率有关 ,烧失率越大硫容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焦 烟气脱硫 脱硫剂 S02 二氧化硫 大气污染 活性 煤炭燃烧 废气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DMC催化剂及其失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凯 郑华艳 李忠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5-80,共6页
针对甲醇液相和气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两种生产工艺,分别综述了两种工艺所采用的多相铜系催化剂,包括CuCl/CuCl2负载型催化剂、固体离子交换型低氯和完全无氯铜基负载型催化剂,并分析总结了催化剂分别在液相和气相反应中的... 针对甲醇液相和气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两种生产工艺,分别综述了两种工艺所采用的多相铜系催化剂,包括CuCl/CuCl2负载型催化剂、固体离子交换型低氯和完全无氯铜基负载型催化剂,并分析总结了催化剂分别在液相和气相反应中的失活原因,得出副产物水不能及时移出是液相合成DMC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而氯离子的流失和催化剂的热烧结及积炭则会造成气相合成DMC催化剂的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甲醇 氧化羰基化 催化剂 失活 液相 气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半焦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彦旭 李春虎 +2 位作者 上官炬 樊惠玲 沈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9-399,共1页
关键词 二氧化硫 褐煤 水热化学法 改性技术 脱硫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硝基甲苯加氢制甲苯二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闫少伟 范辉 +3 位作者 于智慧 梁川 李忠 孟凡敬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0-326,共7页
综述了二硝基甲苯液相加氢合成甲苯二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Pd+Pt)/C等贵金属催化剂、雷尼镍催化剂、负载型镍基催化剂、非晶态镍催化剂和漆原镍催化剂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比上述各催化剂在生产成本、制备工艺及催化二硝基甲... 综述了二硝基甲苯液相加氢合成甲苯二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Pd+Pt)/C等贵金属催化剂、雷尼镍催化剂、负载型镍基催化剂、非晶态镍催化剂和漆原镍催化剂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比上述各催化剂在生产成本、制备工艺及催化二硝基甲苯加氢性能等方面的优缺点,发现非晶态镍催化剂不但价格低廉,而且在1MPa低压二硝基甲苯液相加氢的反应中表现出与(Pd+Pt)/C工业催化剂相似的活性和选择性,是替代二硝基甲苯液相加氢贵金属和雷尼镍工业催化剂的首要选择;漆原镍催化剂制备工艺简单,价格低廉,且在众多的加氢反应中表现出与骨架镍催化剂相似的催化性能,也具有较大的工业化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硝基甲苯 加氢 甲苯二胺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结晶法制精蒽新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存悦 米杰 王志忠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34-338,共5页
研究了用乳化结晶法从粗蒽制精蒽的新工艺,考察了溶剂种类、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用量、水/粗蒽质量比、助剂加入量以及结晶终温等因素对精蒽质量和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糠醛作溶剂,采用咪唑啉和Span20复合型乳化剂,经... 研究了用乳化结晶法从粗蒽制精蒽的新工艺,考察了溶剂种类、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用量、水/粗蒽质量比、助剂加入量以及结晶终温等因素对精蒽质量和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糠醛作溶剂,采用咪唑啉和Span20复合型乳化剂,经一次乳化结晶所得精蒽纯度大于95%,符合国家一级精蒽标准,蒽收率大于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蒽 乳化结晶 精制 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生物柴油的合成和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忠 张小兵 +2 位作者 米杰 鲍卫仁 谢克昌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72-273,共2页
以价格低廉的双氧水为氧化剂,在60℃及常压条件下,对生物柴油进行了化学改性。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生物柴油和甲醇可以任意比例互溶。所制甲醇生物柴油(甲醇≤40%)可以使未做任何改动的柴油机很好地启动和运行,而且尾气排放可以完全达到欧... 以价格低廉的双氧水为氧化剂,在60℃及常压条件下,对生物柴油进行了化学改性。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生物柴油和甲醇可以任意比例互溶。所制甲醇生物柴油(甲醇≤40%)可以使未做任何改动的柴油机很好地启动和运行,而且尾气排放可以完全达到欧洲3号标准的要求。较好地解决了生物柴油由于其价格较高而迟迟不能在市场上进行大面积推广的难题,为车用燃料的多元化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甲醇 化学改性 甲醇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菜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茜茜 李金萍 +1 位作者 张小兵 李忠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0-263,共4页
以毛菜籽油为原料,研究在KOH催化作用下与工业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6∶l,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油质量的1.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原料转化率为94.3%... 以毛菜籽油为原料,研究在KOH催化作用下与工业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6∶l,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油质量的1.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原料转化率为94.3%。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生物柴油组分分析,其产品纯度高达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菜籽油 生物柴油 酯交换反应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