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2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科育人思政要素挖掘与实施路径探索——以“微灌工程技术”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连树琴 雷涛 +1 位作者 郭向红 赵文莉 《现代农机》 2025年第2期98-100,共3页
“微灌工程技术”是水利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巩固阶段,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微灌工程技术”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习近平... “微灌工程技术”是水利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巩固阶段,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微灌工程技术”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习近平关于节水护水重要论述、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进行思政要素挖掘,并将这些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充分发挥课程教学育人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微灌工程技术 思政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高落差缓爬坡供水工程水锤防护研究
2
作者 袁丽贤 申丽霞 +4 位作者 吴建华 张玉胜 成一雄 唐渊 李千禧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119,共5页
为了解决长距离、高落差、缓爬坡的供水工程中存在的水锤问题,基于特征线法,使用PIPENET软件建立实际工程供水管路的水锤计算模型,对水力过渡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在使用液控蝶阀和空气罐联合防护未实现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采用了超压泄压... 为了解决长距离、高落差、缓爬坡的供水工程中存在的水锤问题,基于特征线法,使用PIPENET软件建立实际工程供水管路的水锤计算模型,对水力过渡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在使用液控蝶阀和空气罐联合防护未实现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采用了超压泄压阀和空气罐联合防护,探讨了超压泄压阀的布设方式和空气罐的工作原理。结果表明,液控蝶阀、超压泄压阀和空气罐联合防护是解决长距离、缓爬坡、首尾两端高落差特点供水工程水锤问题的有效手段,超压泄压阀安装在高落差与缓爬坡衔接处是削弱管路正负压最有效的布设方式,同时超压泄压阀和空气罐联合防护相比空气罐并联防护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工程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锤防护 超压泄压阀 空气罐 水力过渡过程 高落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胆式水锤消除罐的长距离供水工程水锤防护研究
3
作者 李千禧 苏沛兰 +4 位作者 张玉胜 成一雄 唐渊 袁丽贤 吴建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147,共6页
供水系统事故停泵后,管路极易出现全线负压及超高正压问题。对此,结合工程实例,以瞬变流分析的特征线法为基础,建立水力过渡过程数学模型,利用PIPENET软件对多种工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比不同防护措施对管路水锤的影响。基于内胆式水... 供水系统事故停泵后,管路极易出现全线负压及超高正压问题。对此,结合工程实例,以瞬变流分析的特征线法为基础,建立水力过渡过程数学模型,利用PIPENET软件对多种工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比不同防护措施对管路水锤的影响。基于内胆式水锤消除罐技术及特性,探讨参数变化对内胆式水锤消除罐水锤防护效果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多功能水泵控制阀零流速自适应关阀相较液控蝶阀更能发挥内胆式水锤消除罐水锤防护作用;内胆式水锤消除罐体积一定时,水锤防护效果为卧式>球式>立式,适当增大高径比和气液比可提升罐体反射水锤的能力;确定“多功能水泵控制阀+水击泄放阀+内胆式水锤消除罐”联合防护为本工程最为安全的水锤防护方式。研究成果丰富了内胆式水锤消除罐选型参数指标,为其他长距离有压输水工程水锤防护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式水锤消除罐 泵站 水锤防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Ⅱ+ARSBX算法的太原市水资源优化配置
4
作者 刘欣 赵雪花 +2 位作者 武雯昱 姚柳杉 郭秋岑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6,103,共9页
为优化太原市水资源配置,设置考虑节水意识和非常规水的供需预测情景,采用NSGA-Ⅱ+ARSBX算法求解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构建多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评价该算法的求解能力。基于供需预测结果,根据不同保证率下的可供水量选择合适的节... 为优化太原市水资源配置,设置考虑节水意识和非常规水的供需预测情景,采用NSGA-Ⅱ+ARSBX算法求解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构建多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评价该算法的求解能力。基于供需预测结果,根据不同保证率下的可供水量选择合适的节水意识情景,配置结果中非常规水量平均占比26.08%,供水比例仅低于外调水(35.77%);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下NSGA-Ⅱ+ARSBX算法的协调度均大于0.8,优于NSGA-Ⅱ算法。结果表明:保证率75%、95%时需要中节水意识甚至高节水意识才能改善缺水情况,且非常规水占总供水量比例超过1/4,将其纳入供水系统对缓解太原市水资源紧张起到了重要作用;与NSGA-Ⅱ算法相比,NSGA-Ⅱ+ARSBX算法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具有更好的可行性,能够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求解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NSGA-Ⅱ+ARSBX算法 耦合协调度评价 节水意识 非常规水 太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三期蓄水工程人工湖渗漏对太原市浅层地下水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5
作者 吕路 杨军耀 秦嘉楠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9-92,208,共5页
为分析汾河三期工程人工湖渗漏对太原市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建立人工湖与地下水流耦合数值模型,并选取渗透系数、给水度、降水入渗系数、最大蒸发系数和湖底电导率5个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人工湖不进行防渗处理时... 为分析汾河三期工程人工湖渗漏对太原市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建立人工湖与地下水流耦合数值模型,并选取渗透系数、给水度、降水入渗系数、最大蒸发系数和湖底电导率5个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人工湖不进行防渗处理时,年渗漏量为1 259.6×10~4 m^3,最大壅高值为2.4m,壅高影响距离6.7km,对太原市浅层地下水影响较大,垂直封闭防渗有效地减小了湖泊渗漏量与地下水壅高范围,渗漏量随防渗墙进入潜水隔水层深度的增大而减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年渗漏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湖底电导率>渗透系数>最大蒸发系数>给水度>降水入渗系数。研究成果可为太原市人工湖建设与工程防渗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湖 渗漏 浅层地下水 影响 数值模拟 太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水电工程定期冲洗式沉沙池水面线的推求
6
作者 曹磊 沈金娟 赵丽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6-89,共4页
以往计算沉沙池水面线采用试算法,工作量较大,引起的累积误差也较大。考虑底坡坡度对水面线计算的影响,将以往的试算法改为牛顿迭代法,能更好地适用于定期冲洗式沉沙池水面线的计算。结合工程实例验证得出,牛顿迭代法计算结果与实际观... 以往计算沉沙池水面线采用试算法,工作量较大,引起的累积误差也较大。考虑底坡坡度对水面线计算的影响,将以往的试算法改为牛顿迭代法,能更好地适用于定期冲洗式沉沙池水面线的计算。结合工程实例验证得出,牛顿迭代法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相符,算法简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期冲洗式沉沙池 水面线 牛顿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影方向极值原理的三维滑动面应力合矢量极限平衡抗滑稳定计算理论模型
7
作者 孙建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29-2641,共13页
根据投影方向极值原理揭示的复杂滑动面切向应力合矢量非共线不平衡特征,且其滑动势能比在平衡研究投影方向具有极大、耗散方向势能极小,针对三维滑动面节点应力状态差异使微面内的切向滑动力与抗滑力作用方向存在微小差异,构建三维复... 根据投影方向极值原理揭示的复杂滑动面切向应力合矢量非共线不平衡特征,且其滑动势能比在平衡研究投影方向具有极大、耗散方向势能极小,针对三维滑动面节点应力状态差异使微面内的切向滑动力与抗滑力作用方向存在微小差异,构建三维复杂滑动面切向应力合成矢量在投影-耗散正交极值方向的塑性极限平衡抗滑稳定计算理论模型。完成理论模型的三维拓展,并给出理论模型具体计算方法步骤。通过典型稳定算题的微面切向滑动力与抗滑力势能比极值特性曲线和计算极值点的吻合程度证明理论模型的合理可靠性。并且依典型算例探讨了有限元应力场影响因素的变化对理论模型解的敏感性。矢量理论模型是抗滑稳定力学基础理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具有重大理论发展推进作用和工程实际使用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边坡 抗滑稳定 滑动势能 耗散势能 安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泵站前池改造工程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雅飞 朱斌 +2 位作者 刘婧 郝瑞霞 胡孜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156,138,共6页
某泵站因水源泥沙含量较多,现状采用圆形集水池进水,因其空间较小导致运行时池内水流流态较紊乱,易引发泵站机组汽蚀破坏的问题。为此,以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采用RNGκ-ε紊流模型,模拟了改造前后泵站内的水流流态,对比分析... 某泵站因水源泥沙含量较多,现状采用圆形集水池进水,因其空间较小导致运行时池内水流流态较紊乱,易引发泵站机组汽蚀破坏的问题。为此,以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采用RNGκ-ε紊流模型,模拟了改造前后泵站内的水流流态,对比分析了不同改造方案下泵站前池和进水管内不同位置处的水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将圆形集水池改造为整体式矩形泵站前池,并将现状分水渠与前池连接处的孔口出流改为明渠出流,可显著改善池内水流流态;三种前池布置优化方案对流速大小、流速旋角及均匀程度的改善幅度接近;截面平均流速和进水管口处流速旋角等指标可对泵站前池方案比选进行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 前池 改造 水动力特性 RNGκ-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太原盆地孔隙地下水可再生性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金子涵 李海明 +2 位作者 肖瀚 王瑞芬 杨丽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为了评估太原盆地孔隙地下水可再生能力,以太原盆地孔隙含水层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利用GMS软件中的MODFLOW模块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并校准。根据模拟结果计算得到回归补给率、补采平衡率、天然补给可用率、调蓄系数... 为了评估太原盆地孔隙地下水可再生能力,以太原盆地孔隙含水层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利用GMS软件中的MODFLOW模块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并校准。根据模拟结果计算得到回归补给率、补采平衡率、天然补给可用率、调蓄系数、贮水系数与导水系数6项评价指标,建立了地下水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该区地下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地下水总体流动特征为从盆地北部流向南部,从盆地周边山区流向平原地区;研究区各分区的地下水可再生性综合评价指数介于0.06到0.08之间,地下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盆地 孔隙地下水 数值模拟 可再生性评价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山西省典型流域径流演变及归因分析
10
作者 蔺彬彬 祝雪萍 +2 位作者 张亚琼 庞小龙 郭维维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6,41,共8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山西省境内大部分流域径流都发生了严重的衰减。以山西省内汾河、沁河、漳河、滹沱河4个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径流的演变特征,采用VIC模型对流域的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解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山西省境内大部分流域径流都发生了严重的衰减。以山西省内汾河、沁河、漳河、滹沱河4个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径流的演变特征,采用VIC模型对流域的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解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衰减的贡献。结果表明:1956-2018年,典型流域年径流量都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且都在1980年左右发生了突变;相比基准期(1960-1980年),1981-2000年汾河、沁河、漳河、滹沱河的年均径流量分别衰减了57.9%、49.1%、57.3%、37.6%,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分别为59.9%、54.3%、52.3%、49.0%;2001-2018年衰减量进一步增大,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分别增加为74.8%、73.1%、72.4%、57.7%;地表地下取用水、煤矿开采、水土保持措施等人类活动是径流衰减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径流衰减 VIC模型 归因分析 典型流域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板间距对旋梯式消能装置消能效率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张雪兰 李永业 +2 位作者 马国力 成宇婷 吴志豪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129,136,共7页
有压管道输水是当前普遍采用的供水方式之一,而管道内过剩的水头通常会对管路的安全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旋梯式消能装置是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的压力管道内的消能装置,其能够有效消减输水过程中的过剩水头。主要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 有压管道输水是当前普遍采用的供水方式之一,而管道内过剩的水头通常会对管路的安全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旋梯式消能装置是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的压力管道内的消能装置,其能够有效消减输水过程中的过剩水头。主要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不同梯板间距条件下的速度、压力、流线分布等流场特性及消能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装置中的十字板结构和梯板对水流的扰动使其产生强烈湍动、混掺和内部剪切作用,并在其后产生明显的尾流,管道沿程总体压力降低表明消能效果显著,沿消能装置前、中、后,流场总体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梯板间距主要通过改变各梯板处的流速分布和消能装置总长影响各梯板处水流的湍动程度和流程总长度,从而影响消能效率。各间距条件下,局部水头损失引起的消能效率均随流量增大而增大,不同流量条件下的消能效率随梯板间距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但均在梯板间距为8倍梯板厚度时呈现极大值。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梯板间距与消能效率的相关性,为该消能装置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管道 旋梯消能 板间距 消能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滩植被空间变化对河道床面剪切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
12
作者 任春平 杨帆 +1 位作者 张媛媛 王鸿飞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26,37,共8页
滩槽交界带植被对水动力特性有重要影响,为研究植被不同布置方式对床面剪切应力的影响,基于Delft3D-FM构建了考虑二次流影响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分析了不同长度植被在平行布置、交错布置情况下床面剪切应力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平行布置植... 滩槽交界带植被对水动力特性有重要影响,为研究植被不同布置方式对床面剪切应力的影响,基于Delft3D-FM构建了考虑二次流影响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分析了不同长度植被在平行布置、交错布置情况下床面剪切应力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平行布置植被在植被区尾缘形成较大应力区且在植被区下游形成细长的应力区,植被区长度为0.5 L(L为1000 m植被区长度)时,最大应力区距离植被区尾缘下游(0.25~0.30)L:植被区长度为L时,最大应力区位置几乎与尾缘重合;植被区长度为1.5 L时,最大应力区到尾缘距离为(0.25~0.5)L。交错布置植被在植被交错区和相邻植被单元处剪切应力最大,该区域长植被区形成的剪切应力明显低于短植被区。最后提出了用考虑植被影响的量纲为一的水力半径函数预测河床最大床面剪切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ft3D-FM 植被 水动力模型 剪切应力 植被区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交叉算子改进NSGA-Ⅱ算法的董铺—大房郢水库优化调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虎 郭园 +4 位作者 祝雪萍 霍云超 刘晓东 高学睿 牛鑫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7-201,共5页
以安徽省董铺—大房郢水库为例,以水库缺水率最小和补水量最少为最优准则,考虑董铺—大房郢水库水源连通工程水量补偿式调节和接受上游淠河灌区水库群补水的特殊机制,构建董铺—大房郢水库双目标优化供水调度模型,并采用基于混合交叉算... 以安徽省董铺—大房郢水库为例,以水库缺水率最小和补水量最少为最优准则,考虑董铺—大房郢水库水源连通工程水量补偿式调节和接受上游淠河灌区水库群补水的特殊机制,构建董铺—大房郢水库双目标优化供水调度模型,并采用基于混合交叉算子改进的NSGA-Ⅱ算法求解模型。结果表明,算数交叉算子(ACO)混合模拟二进制交叉算子(SBX)的收敛时间较单一SBX算子缩短11.48%,较单一ACO算子缩短2.58%;其中混合算子SBX-ACO求得的解集质量更好,对应评价指标世代距离(GD)值(8.13×10^(-4))、反世代距离(IGD)值(3.1×10^(-4))为所有计算方案中最小。优化调度模型求解的供水方案中两库补水量比不优化条件下的补水量减少11.5%。在计算效率及解集质量上综合验证了所提出的改进算法的有效性,同时为区域水资源优化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NSGA-Ⅱ 混合交叉算子 优化供水调度 IGD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BiLSTM模型的平原型水库洪水预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忠峰 王雪妮 +3 位作者 晋华 郑婕 刘晓东 郭园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4,共5页
在平原型水库反推入库流量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噪声干扰,导致传统的洪水预报方法精度下降。对此,提出一种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与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LSTM)的入库洪水预报模型,该模型采用CNN的卷积层挖掘入库洪水数据中的深层特征... 在平原型水库反推入库流量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噪声干扰,导致传统的洪水预报方法精度下降。对此,提出一种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与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LSTM)的入库洪水预报模型,该模型采用CNN的卷积层挖掘入库洪水数据中的深层特征信息,并赋予不重要特征较低的权重,以便模型更加专注于对目标任务关键的特征信息。此外,利用BiLSTM处理流量序列中的长期依赖问题,通过其遗忘门有选择性地过滤掉权重较低的特征信息,实现对入库洪水过程的准确预测。最后,基于不同预见期评估所构建模型在安徽省合肥市大房郢水库入库洪水预报中的精准度。结果表明,4 h预见期下CNN-BiLSTM模型在入库洪水预报中具有更高的预报精度,相比BiLSTM模型和新安江(XAJ)模型,其确定性系数(D_(DC))分别提升9.9%、39.0%,均方根误差(R_(RMSE))和相对偏差(B_(BIAS))分别降低34.6%、17.1%和148.6%、20.6%。研究成果可为反推入库流量过程的平原型水库入库洪水预报提供新思路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型水库 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入库洪水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汞在水位波动带中迁移转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15
作者 赵润苛 张永波 +2 位作者 李京玲 时红 郑强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8-166,共9页
【目的】对污染物在地下水位波动带中迁移转化规律的认识是探究地下水污染根源的重要突破口。【方法】以地下水溶质运移理论为基础,通过进行水位波动下的土柱模拟试验,分析了水位波动带中砷、汞在不同水位波动幅度(ΔH=0 cm、10 cm、20 ... 【目的】对污染物在地下水位波动带中迁移转化规律的认识是探究地下水污染根源的重要突破口。【方法】以地下水溶质运移理论为基础,通过进行水位波动下的土柱模拟试验,分析了水位波动带中砷、汞在不同水位波动幅度(ΔH=0 cm、10 cm、20 cm)情况下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结果显示:各取样点土壤水中总砷和As(Ⅴ)浓度的变化幅度与水位波动幅度增减趋势相同,整体表现为柱3(ΔH=20 cm)>柱2(ΔH=10 cm),但土壤水中汞的浓度不受水位波动的影响,整体呈上升趋势。【结论】结果表明:水位的周期性波动主要通过影响波动带介质中关键环境要素特征,进而影响砷在波动带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且水位波动幅度与该影响程度呈正相关,故在进行地下水砷污染风险评价时,不可忽视地下水位波动对砷运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波动 波动幅度 水环境 迁移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压管道系统中圆形断面到环状断面突缩流场的流动特征
16
作者 宋晓腾 李永业 +2 位作者 孙西欢 马娟娟 李飞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3,共8页
有压管道系统中因钝体存在而形成的圆形断面到环状断面突缩在管道内会产生显著的能量损失,流动现象是能耗的直接体现。本研究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收缩面下游为环状缝隙的突缩流场的可视化结果。结果表明:收缩... 有压管道系统中因钝体存在而形成的圆形断面到环状断面突缩在管道内会产生显著的能量损失,流动现象是能耗的直接体现。本研究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收缩面下游为环状缝隙的突缩流场的可视化结果。结果表明:收缩比直接影响流动现象的变化,收缩面上游无静止涡,流动分离将环状缝隙内流场分为回流区、剪切层和主流区,缝隙收缩点和再附着点出现在环状缝隙流场中。基于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得到本研究模型收缩系数的表达式,缝隙收缩点和再附着点的轴向位置与收缩比强相关,并用指数函数进行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缩流场 流动结构 收缩系数 缝隙收缩点 再附着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TOPSIS的山西省水资源脆弱性时空变化分析
17
作者 薛景文 陈攀 +1 位作者 张洪斌 杜娟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2,共5页
开展水资源脆弱性时空变化分析对于区域水资源开发保护有重要意义。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山西省2011~2021年11个城市进行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大... 开展水资源脆弱性时空变化分析对于区域水资源开发保护有重要意义。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山西省2011~2021年11个城市进行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大同市和太原市等7个城市水资源脆弱性呈现下降趋势,其余城市则呈现出一定的波动特征;2011年多半城市为中度脆弱,且呈现出一定的南北差异,2021年所有城市均为轻度脆弱,但受区域水资源管理状况影响,脆弱度呈现中部低、南北高的特点;影响水资源脆弱性的主要因子为城市污水处理率、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和绿地率。因此,提高城市用水水平,增大污水处理能力和绿地面积,可有效降低山西省水资源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脆弱性 DPSIR模型 TOPSIS模型 时空变化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B不同填料配比对酸性老窑水去除效果的试验研究
18
作者 赵润苛 张永波 +3 位作者 李京玲 陶永江 时红 吴艾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2,共5页
酸性老窑水对区域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具有潜在风险,因此治理酸性老窑水已迫在眉睫。为了探究渗透反应墙(PRB)不同填料配比对酸性老窑水去除效果的影响,选取钢渣-黄土混合物、活性炭、石灰石进行不同配比,对酸性老窑水中典型污染物(SO_(4)^... 酸性老窑水对区域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具有潜在风险,因此治理酸性老窑水已迫在眉睫。为了探究渗透反应墙(PRB)不同填料配比对酸性老窑水去除效果的影响,选取钢渣-黄土混合物、活性炭、石灰石进行不同配比,对酸性老窑水中典型污染物(SO_(4)^(2-)、Fe、Mn、Zn、Cu)进行土柱淋滤试验;同时研究了SO_(4)^(2-)的初始浓度对最优配比组合去除酸性老窑水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填料层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对酸性老窑水去除效果最好的填料组合为组合4(钢渣-黄土、活性炭、石灰石的体积比为2∶1∶1),相比其他3种填料配比组合,组合4对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3.43%、20.24%、28.25%;组合4对中浓度组中SO_(4)^(2-)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稳定在83%左右,对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比较稳定;对Fe来说,组合4中活性炭层的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贡献率为39.33%;对SO_(4)^(2-)、Mn、Zn、Cu而言,组合4中钢渣-黄土层的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贡献率分别为56.67%、70.00%、70.33%、68.67%。因此,推荐组合4作为酸性老窑水污染物去除效果最优的填料组合,可将其应用至当地酸性老窑水治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老窑水 填料配比 PRB SO_(4)^(2-) 重金属离子 去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黄土对砷和汞的吸附特性研究
19
作者 谭博文 时红 +1 位作者 陈军锋 张永波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2,50,共8页
为了探究不同粒径黄土对重金属As(Ⅴ)、Hg(Ⅱ)的吸附特性,以5种粒径的黄土为研究对象,研究反应时间、重金属浓度、固液比、pH等因素对As(Ⅴ)和Hg(Ⅱ)在5种粒径黄土上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对As(Ⅴ)和Hg(Ⅱ)的吸附分别于480、60 ... 为了探究不同粒径黄土对重金属As(Ⅴ)、Hg(Ⅱ)的吸附特性,以5种粒径的黄土为研究对象,研究反应时间、重金属浓度、固液比、pH等因素对As(Ⅴ)和Hg(Ⅱ)在5种粒径黄土上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对As(Ⅴ)和Hg(Ⅱ)的吸附分别于480、60 min饱和,吸附动力学过程最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主要由化学吸附控制,粒径越小的黄土吸附效果越好。Langmiur模型、Freundlich模型和D-R模型均能较好地解释黄土对As(Ⅴ)、Hg(Ⅱ)的等温吸附,Langmiur模型计算出黄土对As(Ⅴ)和Hg(Ⅱ)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360、1.096 mg/g,D-R模型计算结果显示,5种黄土吸附As(Ⅴ)和Hg(Ⅱ)的平均吸附自由能介于8.01~10.11 kJ/mol和7.55~11.17 kJ/mol,吸附以离子交换为主。适当增加固液比能明显增加黄土的吸附效率,对As(Ⅴ)和Hg(Ⅱ)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1.9%、93.6%。酸性条件(pH=3~7)更有利于As(Ⅴ)的吸附,Hg(Ⅱ)的吸附量在pH=5左右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粒径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quaCrop模型的晋南冬小麦根区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20
作者 许鸿鑫 郭瑾 +3 位作者 郑利剑 马娟娟 白继中 孙西欢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51,共8页
为了构建根区灌溉下AquaCrop模型并优化根区灌溉下的冬小麦灌溉制度,于2022-2024年在山西运城进行为期2 a的大田试验,设置2组根区灌溉模式:地下40 cm埋设滴灌管道(T1),地表滴灌加地下40 cm埋设滴灌管道(地表与地下灌水比例为3∶7,T2)。... 为了构建根区灌溉下AquaCrop模型并优化根区灌溉下的冬小麦灌溉制度,于2022-2024年在山西运城进行为期2 a的大田试验,设置2组根区灌溉模式:地下40 cm埋设滴灌管道(T1),地表滴灌加地下40 cm埋设滴灌管道(地表与地下灌水比例为3∶7,T2)。利用田间试验数据实现根区灌溉下AquaCrop模型的参数本地化校准,并综合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对不同水文年下根区灌溉冬小麦进行灌溉制度优化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构建的根区灌溉下的AquaCrop模型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模拟精度较高,冠层覆盖度的R2为0.99、CVRMSE为1.4%~4.0%、d为0.97~1.00;生物量模拟R2为0.93~0.95、CVRMSE为19.3%~23.8%、d为0.93~0.94;土壤水分模拟R2为0.78~0.93、CVRMSE为11.0%~20.8%、d为0.87~0.93;②根区灌溉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平水年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可达2.44 kg/m^(3);③特枯年和枯水年以T1处理效果最佳,宜采用4次灌水(越冬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各67.5 mm);平水年以T2处理略优,宜采用3次灌水(越冬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各67.5 mm);丰水年2种处理表现相当,宜优先保证2次灌水(越冬期和拔节期各67.5 mm)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根区灌溉 AquaCrop模型 灌溉制度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