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却水工程物理模型试验潮流模拟及热力相似验证——以湛江奥里油发电厂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田淳 栗献锋 张晓艳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680-683,共4页
介绍了湛江奥里油发电厂冷却水工程物理模型试验的潮流模拟,并通过原体观测资料对模型的流场和热力相似性进行了验证,其成果为进一步对电厂相关问题进行物理模型研究提供了保证。
关键词 冷却水工程 物理模型 潮流模拟 热力相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分子材料固沙抗风蚀的风洞模拟实验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银梅 谌文武 韩文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14,共3页
新型高分子材料在防沙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自行研制的新型高分子固化材料SH为研究对象,对其固结层与风蚀量的关系进行了风洞模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SH可以固沙,固沙后抗风蚀能力强,研究结果为指导现场施... 新型高分子材料在防沙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自行研制的新型高分子固化材料SH为研究对象,对其固结层与风蚀量的关系进行了风洞模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SH可以固沙,固沙后抗风蚀能力强,研究结果为指导现场施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治理 高分子材料 化学固沙 风蚀 风洞试验 风蚀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涵洞顶部垂直土压力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永刚 李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74,79,共4页
涵洞上覆土体采用邓肯双曲线模型、地基采用弹性模型,通过力的平衡和变形协调条件,提出涵洞土压力计算方法,并对上埋式钢筋混凝土涵洞顶部垂直土压力进行计算,由此分析了涵洞土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涵洞土压力系数随地基弹性... 涵洞上覆土体采用邓肯双曲线模型、地基采用弹性模型,通过力的平衡和变形协调条件,提出涵洞土压力计算方法,并对上埋式钢筋混凝土涵洞顶部垂直土压力进行计算,由此分析了涵洞土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涵洞土压力系数随地基弹性模量、涵洞高宽比和填土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填土压缩性的增大而减小,随填土高度增大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填土厚度等于初始等沉面高度时,土压力系数有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涵洞 土压力 等沉面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化学固沙材料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银梅 谌文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8-111,116,共5页
SH为新型高分子固沙材料。对SH固沙的强度、抗风蚀能力、耐水性、耐老化性、抗冻融稳定性进行了室内试验,并开展了现场固沙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H固沙效果好,也比较适合化学结合植物固沙,可用于沙漠化治理。
关键词 化学固沙 高分子材料 性能试验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地环境下小型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磊 窦银科 +2 位作者 裴玉晶 常晓敏 刘颖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3-785,800,共4页
针对目前南北极考察中抛弃式设备面临的长时供电不足的问题,进行了小型风光互补供电系统中的蓄电池放电实验及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MPPT仿真,提出了极地低温环境下风光互补小型供电系统的控制策略,用仿真的方法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针对目前南北极考察中抛弃式设备面临的长时供电不足的问题,进行了小型风光互补供电系统中的蓄电池放电实验及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MPPT仿真,提出了极地低温环境下风光互补小型供电系统的控制策略,用仿真的方法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并针对中山站的气象环境进行了供电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极地低温严寒特殊环境下,该供电系统可靠性高,可正常工作,能够给蓄电池提供充足的电量来保证科考设备的正常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 放电实验 风光互补 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断面沟埋式涵洞垂直土压力的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长运 李永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6,共4页
通过对矩形断面沟埋式涵洞垂直土压力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模型,采用土体极限平衡理论,推导沟埋式涵洞垂直土压力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具有与上埋式涵洞土压力计算公式的形式,而且反映了沟槽宽度和胸腔宽度等对涵洞土压力的影响。
关键词 涵洞 土压力 沟埋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治沙作用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银梅 《灾害学》 CSCD 2008年第3期32-35,共4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沙漠研究的深入,化学治沙技术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进一步开展化学治沙作用机理的研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在查阅大量资料、试验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无机材料、有机石油类产品和高分子聚合物治沙机理进行了较详细的研...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沙漠研究的深入,化学治沙技术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进一步开展化学治沙作用机理的研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在查阅大量资料、试验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无机材料、有机石油类产品和高分子聚合物治沙机理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认为化学治沙随治沙材料不同其作用机理各具特点,又具相似性。一般是通过与沙粒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等,使松散的沙粒粘结成整体,形成保护层而达到防风固沙,治理沙害的不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害 化学治沙 化学材料 机理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水强度对非充分供水入渗模型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雪转 樊贵盛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2-635,647,共5页
基于两种质地不同土壤的非充分供水入渗试验,分析了kostiakov三参数模型描述非充分供水入渗过程的可行性和供水强度R0对入渗模型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用kostiakov三参数模型描述土壤入渗能力控制阶段入渗过程是可行的;积水时刻tp随供... 基于两种质地不同土壤的非充分供水入渗试验,分析了kostiakov三参数模型描述非充分供水入渗过程的可行性和供水强度R0对入渗模型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用kostiakov三参数模型描述土壤入渗能力控制阶段入渗过程是可行的;积水时刻tp随供水强度R0的变化呈负幂函数关系,入渗模型系数K等于供水强度与稳定入渗率之差,入渗指数α随供水强度的变化呈幂函数关系,供水强度对稳定入渗率f0影响不大。该研究结果对非充分供水入渗过程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强度 非充分供水 Kostiakov三参数模型 土壤入渗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祁县地裂缝的成因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宏军 郑秀清 +1 位作者 刘瑾 任正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2-84,共3页
在分析祁县地裂缝发育特征、活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地震、地质构造、地下水超采和地层等方面,探讨了地裂缝的形成机制,并提出了避让、加固、回灌和特殊处理等对地裂缝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研究结果对地裂缝成因的深入研究及... 在分析祁县地裂缝发育特征、活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地震、地质构造、地下水超采和地层等方面,探讨了地裂缝的形成机制,并提出了避让、加固、回灌和特殊处理等对地裂缝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研究结果对地裂缝成因的深入研究及当地政府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裂缝 成因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盐度测量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瑞杰 李海香 郝瑞霞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9-752,共4页
针对目前盐度测量仪器测量精度低、多为单点测量且测量电极尺寸过大,对流体水力热力特性的影响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用全波采样技术进行盐度测量的方法,优化了测量电极的结构和尺寸,设计了可同时测量96个点盐度的在线测量系统,同时设... 针对目前盐度测量仪器测量精度低、多为单点测量且测量电极尺寸过大,对流体水力热力特性的影响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用全波采样技术进行盐度测量的方法,优化了测量电极的结构和尺寸,设计了可同时测量96个点盐度的在线测量系统,同时设计了相应的上位机应用软件,可将测量数据实时传输到计算机并将其保存,以供日后进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测量精度高、对水力热力特性影响小、运行稳定,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电极 水力热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太谷县地裂缝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贠慧星 张永波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362-365,共4页
太谷地裂缝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区。在分析太谷县地裂缝发育特征的基础上,从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超采和地层等方面,探讨了地裂缝的形成原因。分析得出地层是地裂缝形成的物质基础,基底断裂构造、新构造运动是地裂缝形成的主导原因;地... 太谷地裂缝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区。在分析太谷县地裂缝发育特征的基础上,从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超采和地层等方面,探讨了地裂缝的形成原因。分析得出地层是地裂缝形成的物质基础,基底断裂构造、新构造运动是地裂缝形成的主导原因;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是地裂缝的关键性诱发因素,并提出了避让、加固、回灌等是防治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地质构造 地震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激光裂解气相色谱法定性分析聚合物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旭兆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48-249,共2页
以CO2激光裂解器和SC100型气相色谱仪组成一套裂解色谱装置,在裂解室对标样聚乙烯切片、聚氯乙烯切片和聚丙烯切片进行裂解色谱试验。得出样品标准图谱用以定性分析,并对未知聚合物的聚集态、化学结构和聚合物主要成份进行鉴定,考察了... 以CO2激光裂解器和SC100型气相色谱仪组成一套裂解色谱装置,在裂解室对标样聚乙烯切片、聚氯乙烯切片和聚丙烯切片进行裂解色谱试验。得出样品标准图谱用以定性分析,并对未知聚合物的聚集态、化学结构和聚合物主要成份进行鉴定,考察了裂解温度、柱箱升温速率、载气流速、色谱柱尺寸等因素对裂解色谱分析的影响,收到了一些有益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裂解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水力输送中料筒起动流速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全炳欣 孙西欢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2-414,419,共4页
以筒装料管道水力输送中料筒起动阶段为研究对象,研究料筒起动时承担输运任务的水流的平均流速与料筒荷重间的内在联系。给出了4种不同几何参数的料筒,在不同荷重下的起动流速,得出料筒的起动流速与荷重成正比变化;在荷重和筒长相同的... 以筒装料管道水力输送中料筒起动阶段为研究对象,研究料筒起动时承担输运任务的水流的平均流速与料筒荷重间的内在联系。给出了4种不同几何参数的料筒,在不同荷重下的起动流速,得出料筒的起动流速与荷重成正比变化;在荷重和筒长相同的情况下,较大直径的料筒更容易起动;在荷重和料筒直径相同的情况下,较长长度的料筒更容易起动。以上结果可供后续研究和工程设计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输送 料筒 起动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动力型旋流特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邱月辉 阎庆绂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4,共4页
以管内设置导流片产生的非动力型圆管旋流模型试验为基础,论述了非动力型圆管旋流产生的方法和原因;分析了随时间和位置不断变化旋流的涡量沿径向和轴向的变化规律和相对强度的变化规律,并从中总结出了影响圆管旋流特性及其变化的因素,... 以管内设置导流片产生的非动力型圆管旋流模型试验为基础,论述了非动力型圆管旋流产生的方法和原因;分析了随时间和位置不断变化旋流的涡量沿径向和轴向的变化规律和相对强度的变化规律,并从中总结出了影响圆管旋流特性及其变化的因素,得出了非动力型圆管旋流是一种由强制涡与势涡组合而成的复合涡,即为流体力学中所称的涡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力型 圆管旋流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涵洞洞顶垂直土压力的分析及计算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智刚 李永刚 李力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735-738,共4页
利用弹性非线性理论和Mohr Coulomb破坏准则,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涵洞顶部垂直土压力进行分析,主要讨论了洞顶垂直土压力与地基弹模、边坡、上覆土体厚度等之间的关系,所得的土压力系数在0.6~1.4之间连续变化。
关键词 涵洞 土压力 有限元法 弹性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水质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22
16
作者 黄志洪 武鹏林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4-176,189,共4页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水质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长治市10眼水井的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并与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BP神经网络模型评价水资源水质是可行的,为水资源水质评价...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水质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长治市10眼水井的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并与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BP神经网络模型评价水资源水质是可行的,为水资源水质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模型 水资源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循环水体置换时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贾伟智 阎庆绂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70,共4页
论述了水体置换与置换时间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基本置换时间和附加置换时间的计算思路和方法,用于大型循环水体特性研究和计算。其中水体总置换时间为基本置换时间和附加置换时间之和,它们可根据流体运动的连续性原... 论述了水体置换与置换时间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基本置换时间和附加置换时间的计算思路和方法,用于大型循环水体特性研究和计算。其中水体总置换时间为基本置换时间和附加置换时间之和,它们可根据流体运动的连续性原理、水体工作平衡和流场分布进行计算。水体置换时间与水体体型尺寸、进出水口的数量、尺寸、方位、水体平衡方式和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体 置换时间 计算 基本置换时间 附加置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