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5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火温度对依据LSDR原理轧制的Mg/Al层合板界面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冯光 郜豪杰 +1 位作者 刘洪涛 于百灵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4-38,共5页
基于点阵强变形轧制(lattice severe deformation rolling,LSDR)原理制备了Mg/Al层合板,研究了200~400℃退火温度下界面扩散层厚度、成分以及形态特征,并进行了拉伸试验。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升高,扩散层厚度逐渐增大。当退火温度为300... 基于点阵强变形轧制(lattice severe deformation rolling,LSDR)原理制备了Mg/Al层合板,研究了200~400℃退火温度下界面扩散层厚度、成分以及形态特征,并进行了拉伸试验。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升高,扩散层厚度逐渐增大。当退火温度为300℃时,界面由明显的两层组成,靠近镁合金一侧为Mg_(17)Al_(12)相,靠近铝合金一侧为Mg_(2)Al_(3)相,且随温度升高,Mg_(2)Al_(3)相比Mg_(17)Al_(12)相生长速度快;界面沿轧向(rolling direction,RD)和横向(transverse direction,TD)均连续分布。Mg/Al层合板沿RD和TD的抗拉强度以及伸长率随退火温度升高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规律,300℃退火时获得最优的力学性能,沿RD和TD抗拉强度最大值分别为242 MPa和247 MPa,同时伸长率超过14%,相较未经退火的板材有显著提高。研究结果为探究LSDR原理制备高质量Mg/Al层合板提供了试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DR Mg/Al层合板 退火温度 界面 扩散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胞混联机械手臂构型设计与刚度特性分析
2
作者 王翘楚 张静 +3 位作者 史创 寇子明 郭宏伟 刘荣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149,共10页
针对工业转运机器人普遍存在的末端轨迹误差大,多种转运需求难以适应等问题,基于混联机构和变胞机构的思想,设计了一种具有两种运动模式的可变胞混联机械手臂,并对腕部、肩部空间机构进行了刚度特性分析与优化。基于螺旋理论,根据自由... 针对工业转运机器人普遍存在的末端轨迹误差大,多种转运需求难以适应等问题,基于混联机构和变胞机构的思想,设计了一种具有两种运动模式的可变胞混联机械手臂,并对腕部、肩部空间机构进行了刚度特性分析与优化。基于螺旋理论,根据自由度需求完成腕部和肩部机构的拓扑构型综合设计,继而通过变胞设计,实现运动模式切换。基于并联机构刚度叠加原理,建立了腕部、肩部机构的关节刚度模型,并以补偿误差为目的,提出腕部和肩部机构的刚度设计目标。以拓扑尺寸为设计变量,将刚度模型与刚度设计目标进行匹配,分析设计变量对刚度特性的影响,从而确定拓扑尺寸的设计方向。利用ANSYS软件对腕部和肩部机构进行静力学仿真,得到各个机构的关节最大变形量。仿真结果表明:在恒定载荷下,腕部机构拓扑尺寸调整后关节最大变形量增幅达2.85%~121.21%;肩部机构拓扑参数变化后各最大变形量降幅达3.18%~19.75%,验证了拓扑尺寸设计方向与机构的刚度设计方向一致。该研究为机构多目标优化以及误差补偿方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联机构 螺旋理论 变胞机构 关节刚度模型 误差补偿 拓扑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变载荷平衡机构设计及在多自由度机械臂上应用测试
3
作者 崔可可 王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48,共9页
针对机械装置运行中面临末端载荷不断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以有效缓解载荷效应对装置造成影响的变载荷平衡机构设计。该机构由齿轮组、拉伸弹簧、旋转连杆、曲柄等零件组成,可以在尾端载荷发生变化时保持机构整体平衡状态。通过理论计... 针对机械装置运行中面临末端载荷不断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以有效缓解载荷效应对装置造成影响的变载荷平衡机构设计。该机构由齿轮组、拉伸弹簧、旋转连杆、曲柄等零件组成,可以在尾端载荷发生变化时保持机构整体平衡状态。通过理论计算对机构设计实现平衡原理进行分析;然后通过MSC Adams软件对平衡机构进行仿真模拟,并通过3D打印技术搭建原型样机,开展实验测试,证明机构设计的可行性与实现功能的有效性;最后将该机构搭载在一款多自由度机械臂上,通过一系列取放操作,使机械臂末端峰值扭矩降低约90%,在改善机械臂平衡能力的同时,证明了该平衡机构可以有效缓解机械装置末端载荷效应对装置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载荷平衡机构 末端载荷 MSC Adams软件 多自由度机械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自由度阀用电–机械转换器原理及特性 被引量:6
4
作者 许小庆 权龙 王旭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9-124,共6页
为满足伺服比例阀对电–机械转换器高响应速度的要求,提出一种新的具有2个运动构件的2自由度电–机械转换器。解释了此种电–机械转换器缩短伺服比例阀动态响应时间的机理,给出其中3种物理可行的结构形式,并针对一种典型结构——混合式... 为满足伺服比例阀对电–机械转换器高响应速度的要求,提出一种新的具有2个运动构件的2自由度电–机械转换器。解释了此种电–机械转换器缩短伺服比例阀动态响应时间的机理,给出其中3种物理可行的结构形式,并针对一种典型结构——混合式双输入2自由度电–机械转换器的磁路进行分析,应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其多种工况下的输出特性。结果表明,新的2自由度电–机械转换器可同时控制2个直线移动部件,使它们同向或反向运动,可用于伺服比例阀以及其他需要双直线位移输出元件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自由度 电-机械转换器 直线电机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因特征的井下工程机械造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妮娜 任家骏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8-141,132,共5页
通过对遗传算法部分设计理念的引用,提出一种基于现有基因特征提取、优化和改良的造型设计方法,优化产品设计的过程。对该方法进行理论论述,并以WC5型防爆胶轮车为例,验证其可行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 防爆胶轮车 产品造型 基因特征 工程机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液压机械臂反演鲁棒控制
6
作者 张勇 赵二辉 汪成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25-131,共7页
针对液压机械臂中存在的高度非线性、未建模摩擦力、外部随机干扰等问题,建立液压机械臂动力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反演鲁棒控制方法。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可以对系统中存在的干扰进行观测与补偿,从而提高反演鲁棒控制器... 针对液压机械臂中存在的高度非线性、未建模摩擦力、外部随机干扰等问题,建立液压机械臂动力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反演鲁棒控制方法。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可以对系统中存在的干扰进行观测与补偿,从而提高反演鲁棒控制器的控制性能。对所提控制方法的稳定性进行理论推导与分析,并通过AMESim、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验证其有效性。仿真研究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准确观测与补偿未知干扰,控制效果明显优于PID以及反演鲁棒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机械臂 非线性干扰观测器 反演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移动式开沟器秸秆扰动规律研究
7
作者 张婧 宋成友 +2 位作者 张志星 李娟莉 李博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20,共9页
针对移动式开沟器免耕过程中易被秸秆拥堵的现象,建立开沟器—秸秆—土壤离散元模型,分析开沟器—秸秆—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秸秆覆盖量、作业速度、作业深度、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等因素对秸秆位移的影响规律;... 针对移动式开沟器免耕过程中易被秸秆拥堵的现象,建立开沟器—秸秆—土壤离散元模型,分析开沟器—秸秆—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秸秆覆盖量、作业速度、作业深度、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等因素对秸秆位移的影响规律;建立土壤—秸秆的碰撞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沟型截面积和动土率为试验指标,分析开沟器对土壤的微观扰动及宏观扰动行为。结果表明:在各项因素条件下,开沟器都对秸秆位移产生影响,其中水平位移扰动影响最大,其次是侧向位移,最后是垂直位移;水平位移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减小,随作业速度的增加一直增加,随横向间距和作业深度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随纵向间距的增加而减小;土壤颗粒的等速度分布曲线不仅接近切土刃口弧线,还接近秸秆速度分布曲线;前排开沟器和后排开沟器的沟型截面积相对误差分别为2.48%、5.2%,动土率相对误差分别为0.27%、5.14%。为移动式开沟器的防堵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式开沟器 免耕播种 离散元仿真 秸秆位移 土壤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理与数据融合驱动的薄壁筒切削表面形貌预测方法研究
8
作者 吕凯波 李姚龙 +3 位作者 石鑫 胡洋 白生文 庞新宇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56-164,共9页
目的预测薄壁筒工件车削振动状态下加工表面形貌。方法综合考虑刀具与工件几何参数、切削用量以及切削振动参数的影响,建立一种机理与数据相融合的薄壁筒切削表面形貌及粗糙度预测模型。首先,基于切削原理推导切削刀刃上点在加工过程中... 目的预测薄壁筒工件车削振动状态下加工表面形貌。方法综合考虑刀具与工件几何参数、切削用量以及切削振动参数的影响,建立一种机理与数据相融合的薄壁筒切削表面形貌及粗糙度预测模型。首先,基于切削原理推导切削刀刃上点在加工过程中相对于工件表面的运动轨迹方程以及坐标变换矩阵,建立薄壁筒切削表面形貌运动学模型,随后利用时频分析提取切削过程中工件振动位移信号的特征,最后,将构建的振动特征方程代入运动学机理模型中仿真计算表面形貌。结果探明了加工表面形貌特征与切削振动信号频率特性之间的映射关系,数值仿真获得不同加工参数下薄壁筒的表面形貌及粗糙度,工件A在稳定切削区的仿真表面粗糙度与实测表面粗糙度的相对误差为4.27%,在颤振区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03%;工件B在稳定区的仿真表面粗糙度与实测表面粗糙度的相对误差为3.61%,在颤振区域的相对误差为2.42%。结论预测表面与实测表面结果具有一致性,研究成果可为薄壁筒类零件切削表面质量的在线监测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筒 切削 振动 表面形貌 数模联动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4不锈钢极薄带微流道气胀成形材料流动行为及微观组织
9
作者 张鹏 朱学卫 +2 位作者 于保洋 武天枫 朱锦州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6-1422,共7页
针对304不锈钢极薄带开展了微流道气胀成形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了成形过程中坯料应力、应变的分布及不同位置的厚度变化规律,分析了气胀成形试样典型位置微观组织的演变机制。实验与模拟的成形流道轮廓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针对304不锈钢极薄带开展了微流道气胀成形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了成形过程中坯料应力、应变的分布及不同位置的厚度变化规律,分析了气胀成形试样典型位置微观组织的演变机制。实验与模拟的成形流道轮廓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在25 MPa的成形压力和常温条件下,上圆角处的厚度由100μm减小至84.05μm,是成形易破裂区域;模拟流道深度为619.67μm,实验流道深度为556.34μm。成形后,试样晶粒减小且位错密度增大,小角度晶界占比由58.04%提升至62.61%,加工硬化现象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不锈钢极薄带 气胀成形 微流道 材料流动行为 有限元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环PID的共轴双旋翼舵机控制算法优化
10
作者 李隆 李勃达 +3 位作者 孙海龙 郭颜东 曹建波 何柏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9166-9172,共7页
共轴双旋翼舵机控制是一种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位置随动控制系统,其控制精度在操纵飞行姿态时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普通舵机在飞机独特的飞行环境适应性方面有所欠缺,其跟踪偏角精确度及稳定性仍有待提高。通过分析微型无人机操纵原理和结... 共轴双旋翼舵机控制是一种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位置随动控制系统,其控制精度在操纵飞行姿态时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普通舵机在飞机独特的飞行环境适应性方面有所欠缺,其跟踪偏角精确度及稳定性仍有待提高。通过分析微型无人机操纵原理和结构,分别建立了位置环、电流环双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舵机控制系统和转变位置环模糊PID舵机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结合实际飞行工况,运用Fuzzy编辑和Simulink模块进行仿真,分析共轴双旋翼操纵舵机控制系统的动静态特性。结果表明:具有电流环PID、位置环模糊PID控制的舵机控制系统较双PID控制系统的超调量减少了28.6%,调整时间减少了28%,响应速度更快;同时模糊PID参数实时调节跟踪变化,能更快适应共轴双旋翼复杂多变的飞行条件。获得的基于双环模糊PID控制系统展现出较高的精确度,满足复杂工况下工作稳定、准确和鲁棒性好的要求,对共轴双旋翼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轴双旋翼 舵机 模糊PID控制 SIMULINK仿真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WB与改进加权质心的矿井人机定位算法
11
作者 徐慧琼 胡立锋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6-201,共6页
矿井人机定位是矿山安全生产和智能矿山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为提高井下人机定位的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宽带(UWB)与改进加权质心的定位算法。该算法利用UWB信号的高时空分辨率和抗多径干扰能力,结合改进加权质心算法的低计算... 矿井人机定位是矿山安全生产和智能矿山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为提高井下人机定位的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宽带(UWB)与改进加权质心的定位算法。该算法利用UWB信号的高时空分辨率和抗多径干扰能力,结合改进加权质心算法的低计算复杂度特点,实现矿井环境中的人机定位。首先通过对UWB信号的到达时间进行测量,得到定位节点与锚节点之间的距离;再根据距离的不确定性,采用一种基于概率分布的权重计算方法,对每个锚节点赋予一个合理的权重;最后根据加权质心公式,计算出定位节点坐标。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加权质心算法和最小二乘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和更低的定位误差,为井下人机定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对于提升矿井智能化水平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人机定位 UWB 改进加权质心 智能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UDA加速动态规划优化全景拼接的刮板输送机直线状态监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博 侍守伊 +4 位作者 张建军 夏蕊 王学文 崔卫秀 倪强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1,60,共8页
为提高井下复杂恶劣环境下刮板输送机直线状态监测精度和实时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统一计算设备架构(CUDA)加速动态规划优化全景拼接的刮板输送机直线状态监测方法。首先,同步2路摄像头获取的刮板输送机图像的帧数、分辨率参数,对输入的视... 为提高井下复杂恶劣环境下刮板输送机直线状态监测精度和实时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统一计算设备架构(CUDA)加速动态规划优化全景拼接的刮板输送机直线状态监测方法。首先,同步2路摄像头获取的刮板输送机图像的帧数、分辨率参数,对输入的视频流进行暗通道清晰化处理,以消除井下煤尘、水雾等的干扰。其次,使用ORB算法检测和计算2路视频帧的特征点和描述子,通过K最近邻(KNN)匹配计算特征点间的匹配对,利用设置阈值比例的方法过滤错误的匹配点,使用随机抽样一致(RANSAC)算法计算出用于图像透视变换的单应性矩阵。然后,基于CUDA将读取Sobel算子、计算梯度、计算总能量差异、循环初始化权重与路径、寻找最佳接缝线分配到不同的线程中,并定义计算能量图和寻找最佳接缝线的核函数,完成2路图像沿接缝线融合的全景拼接。最后,使用霍夫变换方法对全景拼接的刮板输送机图像中部槽挡煤板进行直线拟合,并将拟合的直线绘制在全景拼接图像上,以反映刮板输送机的直线状态。实验及测试结果表明,CUDA加速动态规划优化全景拼接痕迹不明显,且处理速度快;通过霍夫变换对中部槽挡煤板拟合的直线与刮板输送机直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用于刮板输送机直线状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板输送机直线状态监测 CUDA加速 动态规划 全景拼接 霍夫变换 统一计算设备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柱塞液压马达机械液压耦合仿真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高有山 权龙 +3 位作者 黄家海 张一 蔚鹏飞 孙宣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5-400,394,共7页
为了使轴向柱塞液压马达仿真模型接近于物理样机,采用机械、液压耦合模型并综合考虑柱塞和缸体、柱塞和斜盘等摩擦副的摩擦力和液体的粘性阻尼以及减小压力脉动的三角阻尼槽等因素,建立了轴向柱塞液压马达仿真模型。液压马达高压油推动... 为了使轴向柱塞液压马达仿真模型接近于物理样机,采用机械、液压耦合模型并综合考虑柱塞和缸体、柱塞和斜盘等摩擦副的摩擦力和液体的粘性阻尼以及减小压力脉动的三角阻尼槽等因素,建立了轴向柱塞液压马达仿真模型。液压马达高压油推动柱塞位移、机械能推动柱塞排油,实现液压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主要包括压力源(恒流源或恒压源)、负载(外部阻力矩,转动惯量)、柱塞缸体组件、柱塞往复和旋转运动转换组件、配流窗口等。仿真结果与有关文献中液压马达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马达转速、加速时间、最大输出流量的仿真值与实验值误差均小于5%,验证了仿真模型能够保证较好的计算精度。仿真结果表明,由于卸荷槽和腰型槽过渡区域有通流面积突变现象,容易产生局部压力脉冲现象,且转速越高压力波动越大,通过优化卸荷槽结构型式和参数可以减小脉动冲击;液压马达工作特性受负载的影响,负载的总转动惯量大时加速时间长而稳定转速波动区间窄,相应产生的脉动也趋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柱塞液压马达 机械液压耦合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机械设备针对性维修策略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戴旭东 赵三星 +2 位作者 谢友柏 杨兆建 马亚铃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9-91,154,共4页
综合应用可靠性理论、系统论、管理学、模糊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理论 ,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针对性维修策略”,确立了其理论依据、理论要点、具体实施的方法步骤。
关键词 可靠性 针对性维修策略 机械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知识工程的提升机智能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娟莉 杨兆建 庞新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09-1315,共7页
针对传统提升机故障诊断系统中知识获取困难、知识表示单一且故障诊断推理方法自适应能力弱从而导致诊断推理结果不稳定等问题,研究了面向知识工程的提升机智能故障诊断方法。重点针对提升机故障诊断过程中的三大关键科学问题,即知识获... 针对传统提升机故障诊断系统中知识获取困难、知识表示单一且故障诊断推理方法自适应能力弱从而导致诊断推理结果不稳定等问题,研究了面向知识工程的提升机智能故障诊断方法。重点针对提升机故障诊断过程中的三大关键科学问题,即知识获取、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融合差别矩阵和属性重要度的提升机故障诊断规则知识获取方法,为提升机故障诊断提供了数据基础;构建本体知识库,提出了基于OWL DL的故障诊断知识表示方法和基于SWRL的故障诊断规则知识表示方法,实现了提升机系统结构及诊断知识的集成;对本体知识进行了概率扩展,提出了基于本体和贝叶斯网络的不确定性知识融合推理方法,提高了推理的效率和准确率。开发了面向知识工程的智能故障诊断系统,通过实例验证和企业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机 故障诊断 知识获取 知识表示 知识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容屑槽类型的5倍径浅孔钻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16
作者 马赛坤 赵建 +4 位作者 吕明 郭纪纪 任春风 梁国星 黄永贵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78,共6页
随着长径比的增大,可转位浅孔钻的有效切削刃长随之增大,进而引起刀具挠度增大以及排屑问题。本文将传统容屑槽改为梯形结构槽,以增加浅孔钻芯厚及容屑空间,从而在保证刀具刚度的同时提高其排屑能力。以45钢为工件材料,在浅孔钻力学分... 随着长径比的增大,可转位浅孔钻的有效切削刃长随之增大,进而引起刀具挠度增大以及排屑问题。本文将传统容屑槽改为梯形结构槽,以增加浅孔钻芯厚及容屑空间,从而在保证刀具刚度的同时提高其排屑能力。以45钢为工件材料,在浅孔钻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有限元钻削仿真模型,分析梯形容屑槽5倍径浅孔钻钻削过程,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表明:具有梯形容屑槽的5倍径浅孔钻加工的孔内表面精度较高,且切屑为易于排出的短切屑状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倍径浅孔钻 容屑槽 钻削仿真 切屑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工程的采煤机数字化设计系统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丁华 杨兆建 王义亮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19,共5页
为了实现对以往设计经验及知识的继承和重用,将知识工程(Knowledge based Engineering,KBE)技术应用到采煤机数字化设计中。建立了采煤机数字化设计系统体系结构,针对采煤机领域知识特点,运用面向对象及产生式知识表示模式建立了丰富的... 为了实现对以往设计经验及知识的继承和重用,将知识工程(Knowledge based Engineering,KBE)技术应用到采煤机数字化设计中。建立了采煤机数字化设计系统体系结构,针对采煤机领域知识特点,运用面向对象及产生式知识表示模式建立了丰富的知识库,并将实例推理和规则推理的集成机制应用于采煤机设计中。以Unigraphics为平台开发了基于KBE的采煤机数字化设计系统(Digital Design System for Coal Mining Machine,DDS-CMM),实现了采煤机的概念设计和零部件设计的数字化过程,积累了设计经验和知识,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知识工程 知识库 知识表示 实例推理 规则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MPa柱塞泵柱塞副环形微间隙内流体参数与密封性能
18
作者 曾先顺 王淑平 +2 位作者 夏宏新 丁华 王义亮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9,共8页
柱塞泵柱塞副内流体力学性能是影响柱塞泵密封性能的关键因素。为研究300 MPa超高泵端压力下柱塞副形变与柱塞副内变黏度可压缩流体耦合效应,采用Fluent软件对以水为介质、间隙高度为5μm的超高压柱塞泵柱塞副间隙内流体关键力学性能进... 柱塞泵柱塞副内流体力学性能是影响柱塞泵密封性能的关键因素。为研究300 MPa超高泵端压力下柱塞副形变与柱塞副内变黏度可压缩流体耦合效应,采用Fluent软件对以水为介质、间隙高度为5μm的超高压柱塞泵柱塞副间隙内流体关键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提出变形补偿锥形柱塞改善超高压下柱塞副形变后的间隙内流体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柱塞副间隙形变为锥形,其形变量与负载压力成正比,300 MPa泵端压力时,高压端间隙增加10.11μm,低压端间隙减少2.63μm;柱塞副变形后的泄漏量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加,300 MPa泵端压力时,受压形变后的柱塞副间隙泄漏量是无形变时的1.3倍。采用形变补偿修形后的锥形柱塞可以降低间隙内流体压力梯度、提高密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柱塞泵 柱塞副间隙 高压形变 泄漏量 流体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产品三维参数化变型设计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1
19
作者 赵利平 秦慧斌 王宗彦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54-1157,共4页
分析了目前机械产品三维参数化变型设计的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模块划分、设计计算、参数化变型设计、有限元分析、工程图自动调整的机械产品闭环设计步骤。论述了机械产品三维参数化变型设计的内涵和关键技术。基于主流三维... 分析了目前机械产品三维参数化变型设计的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模块划分、设计计算、参数化变型设计、有限元分析、工程图自动调整的机械产品闭环设计步骤。论述了机械产品三维参数化变型设计的内涵和关键技术。基于主流三维CAD软件平台,开发企业级基础组件,提供专用产品及零部件模块的三维参数化变型设计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参数化 变型设计 闭环设计 工程图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吕明 轧刚 王时英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8年第5期34-36,共3页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国家精品课程构建了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新机制,形成了课程教学系统的新方法和新手段,建成了高水平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开展了持续有效的大学生课外活动科技活动,为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知识...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国家精品课程构建了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新机制,形成了课程教学系统的新方法和新手段,建成了高水平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开展了持续有效的大学生课外活动科技活动,为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知识摄取和能力强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课程 工程素质 课程体系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