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膜乳化法原理及其制备单分散高分子微球的进展
被引量:5
- 1
-
-
作者
朱志君
卢建军
刘妙青
-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教育部与山西省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2-326,共5页
-
基金
973计划资助项目(2005CB221204)
-
文摘
介绍了膜乳化法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由膜乳化法制备的单分散高分子微球具备粒径均一、分布可控等特点;综述了由膜乳化法制备的单分散高分子微球在化妆品、生物医药、化工等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
关键词
膜乳化
高分子微球
单分散
-
Keywords
membrane emulsification
polymeric microspbere
monodispersity
-
分类号
O648.23
[理学—物理化学]
-
-
题名低阶煤催化解聚半焦的孔结构特点与CO2气化反应性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梁丽彤
张乾
黄伟
刘建伟
彭泽宇
梁虎珍
-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教育部与山西省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573-3579,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U1610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资助项目(2177619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706175)。
-
文摘
低阶煤催化解聚技术旨在通过催化剂的作用,促进煤大分子结构在低温下解聚形成更多的焦油成分。前期研究发现催化剂在使煤热解焦油收率增加、焦油品质轻质化的同时,也使半焦的聚合度降低。本研究旨在探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度降低的半焦其相应的孔结构及气化反应性发生的变化。应用N2吸附与TG分析仪考察了铁基催化剂与钼基催化剂对中温催化解聚半焦的孔结构特点与CO2气化反应性的影响。认为催化剂促进了煤中含氧基团的断裂,使半焦中氧含量降低,表面性质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内蒙煤在催化剂作用下解聚半焦的吸附等温线由原煤热解半焦的Ⅰ型变为Ⅴ型,新疆煤焦的吸附等温线由原煤热解半焦的Ⅱ型变为加钼后的Ⅳ型和加铁后的Ⅴ型。在催化解聚过程中,催化剂通过对热解半焦碎片的加氢,抑制了半焦的缩聚,使半焦的介孔数量增多,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大,其中钼催化剂的增孔作用更为显著,内蒙煤加钼半焦孔容为原煤半焦的2.14倍,新疆煤加钼半焦孔容为原煤半焦的16.5倍。催化剂本身对半焦的气化反应没有明显影响,而是通过干预煤的热解过程使半焦形成更多介孔,增大半焦的比表面积及孔容而使半焦的气化反应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半焦等温吸附线的变化及孔容的增加,也为拓展催化解聚半焦的利用途径提供了可能,作为多孔材料,可进一步考察煤解聚催化剂对半焦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其在污水处理、气体净化等方面的应用。
-
关键词
铁基催化剂
钼基催化剂
催化解聚
半焦孔结构
气化反应性
-
Keywords
iron-based catalyst
molybdenum-based catalyst
catalytic deconcentration
pore structure of semi-coke
gasification reactivity
-
分类号
TQ530.2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
-
题名沉淀聚合法制备聚酰胺酸微粒子及其酰亚胺化
被引量:5
- 3
-
-
作者
卢建军
施君
刘妙青
阎耀东
赵晓博
-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教育部与山西省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8-561,共4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5CB221204)
-
文摘
利用沉淀聚合法,以均苯四酸二酐(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丁酮(MEK)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混合溶液为溶剂,在常温下,搅拌速度为500r/min,制备了聚酰亚胺的前驱体聚酰胺酸(PAA)。红外光谱表明,所得产物是聚酰胺酸。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混合溶剂的不同体积比对聚酰胺酸微粒子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EK与NMP的体积比为8:1时,聚酰胺酸微粒子的平均粒径最大,为5.89μm。试制了聚酰亚胺(PI)微粒子,对其进行了SEM、红外光谱分析及热重(TG)分析。
-
关键词
沉淀聚合法
聚酰胺酸
聚酰亚胺
微粒子
-
Keywords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poly(amic acid)
polyimide
microparticles
-
分类号
TB3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
-
题名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侧链制备聚酰亚胺多孔微球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卢建军
李慧敏
刘妙青
-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教育部与山西省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363-2368,共6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5CB221204)
-
文摘
以3,5-二氨基苯甲酸与线性低聚物聚乙二醇单甲醚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得到了接枝单体。以接枝单体、3,5-二氨基苯甲酸以及均苯四甲酸二酐在非水乳液体系中发生聚合反应,经过两步亚胺化及热处理得到了多孔聚酰亚胺微球。通过实验确定了接枝单体的最优反应条件:酸醇摩尔比为1.3,催化剂、携水剂的用量与醇的质量比分别为4%、130%,反应时间为6h。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接枝单体在聚酰亚胺中浓度从20%~40%,粒径逐渐增大,粒径范围为9.5~15.7μm;而玻璃化温度从210℃降至178℃;同时在接枝单体浓度为40%时得到了孔结构,比表面积为148cm3/g;通过控制热处理时气体压力可以控制孔结构大小。
-
关键词
多孔聚合物
聚酰亚胺微球
接枝单体
相分离
-
Keywords
porous polymer
polymer microspheres
graft monomer
phase separation
-
分类号
O62
[理学—有机化学]
O63
[理学—高分子化学]
-
-
题名两步亚胺化-再沉淀法制备聚酰亚胺纳米粒子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卢建军
朱志君
刘妙青
施君
阎耀东
-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教育部与山西省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8-40,共3页
-
基金
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05CB221204)
-
文摘
以再沉淀法为手段,经两步亚胺化的聚酰亚胺(PI)溶液为原料,在溶液体系下制备了PI纳米粒子,并对PI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形貌以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I粒子的粒径分布受到分散剂、搅拌速度等因素的影响;PI粒子在固含量为1%时,呈现良好球形形貌;PI粒子由较纯的聚酰亚胺构成,在空气和氮气环境下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再沉淀法
纳米粒子
-
Keywords
polyimide
re-precipitation
nanoparticle
-
分类号
TQ633.22
[化学工程—精细化工]
-
-
题名嵌段共聚物热分解制备多孔聚酰亚胺微球
被引量:1
- 6
-
-
作者
于峰
王丽
林立
李晶晶
段俊平
刘妙青
-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教育部与山西省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2-426,共5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5CB221204)
-
文摘
在非水乳液体系中,以聚醚胺为热不稳定嵌段,均苯四甲酸二酐和4,4’-二氨基二苯醚为单体进行缩聚反应,所得产物经两步亚胺化形成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聚酰亚胺嵌段共聚物微球,其中聚酰亚胺为连续相,聚醚胺为分散相。在减压条件下对聚醚胺进行热氧分解,制备具有大孔结构的聚酰亚胺微球。产物的结构和形貌分别采用红外、热重、扫描电镜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减压条件下聚醚胺在260℃分解10h即可除去,真空度为-0.03~-0.06MPa时可以得到孔径在几百纳米的多孔聚酰亚胺微球,相同分解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为2 070的聚醚胺比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的聚醚胺得到的孔结构更大。
-
关键词
多孔微球
非水乳液
聚酰亚胺
嵌段共聚物
微相分离
-
Keywords
porous microsphere
non-aqueous emulsion
polyimide
block copolymer
mi crophase separation
-
分类号
O62
[理学—有机化学]
O63
[理学—高分子化学]
-
-
题名聚酰胺酸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卢建军
施君
刘妙青
朱志君
-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教育部与山西省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96,共2页
-
基金
"973"计划资助项目(2005CB221204)
-
文摘
以均苯四酸二酐(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丁酮为溶剂,合成了均苯型的聚酰胺酸(PAA)粒子。通过SEMI、R、TG、DSC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PAA粒子具有较好的形貌和优良的性能。
-
关键词
聚酰胺酸
粒子
制备
表征
-
Keywords
polyamic acid
particle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
分类号
TQ323.7
[化学工程—合成树脂塑料工业]
-
-
题名非水乳液法制备结构不同的聚酰亚胺微球
- 8
-
-
作者
刘妙青
卢建军
李兴南
黄伟
-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教育部与山西省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7-121,共5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5CB221205)
-
文摘
选用4,4-二氨基二苯醚(ODA)、对苯二胺(PPD)及1,5-二氨基萘(NDA)3种二胺及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为单体,采用Pluronic-F127/N,N-二甲基甲酰胺、司班85/液体石蜡非水乳液聚合首先制得聚酰亚胺(PI)微球。利用红外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粒径测试等对PI微球的结构及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使用不同的二胺与二酐BTDA在非水乳液体系下均能成为PI微球,带有柔顺基团的二胺形成的PI微球其形貌良好,而且分布比较均一,平均粒径为20μm左右;而刚性较强的二胺合成微球其表面粗糙且形貌较差。产品仅经化学亚胺化处理亚胺化不完全,必须经进一步的热处理才能使完全亚胺化;亚胺化程度随温度的变化基本是呈S型。3种二胺ODA、PPD和NDA形成的PI微球的完全热亚胺化温度分别为300,330和370℃。
-
关键词
非水乳液
聚酰亚胺微球
亚胺化
-
Keywords
non-aqueous emulsion
polyimide microspheres
imidization
-
分类号
TQ246.3
[化学工程—有机化工]
-
-
题名单分散聚酰亚胺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 9
-
-
作者
卢建军
阎耀东
刘妙青
-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教育部与山西省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3-34,79,共3页
-
基金
973计划资助项目(2005CB221204)
-
文摘
采用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甲醇、四氢呋喃组成的混合溶液为溶剂,进行缩聚反应合成聚酰亚胺(PI)的预聚体聚酰胺酸,经过两步法亚胺化得到PI粒子。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物进行表征,表明经过两步法亚胺化(化学亚胺化和热亚胺化)才能使聚酰胺酸完全亚胺化;扫描电镜(SEM)图片显示,当四氢呋喃/甲醇(THF/MeOH)比例为7∶3可得到粒径为5~10μm且分散性好的PI粒子;利用热失重分析(TGA)可知T5d为530℃,T10d在560℃,PI粒子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
-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粒子
二步亚胺化
单分散
-
Keywords
polyimide
particle
two-step imidization
monodisperse
-
分类号
TQ323.7
[化学工程—合成树脂塑料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