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SZ-13分子筛负载MnCeO_(x)催化剂NH_(3)-SCR脱硝及抗硫中毒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佳楠 史建强 +3 位作者 杨凯鑫 王兵 鲍卫仁 王建成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99,共7页
为了提高MnCe基氧化物低温SCR脱硝和抗SO_(2)中毒能力,在分子筛上负载金属氧化物制备了MnCeO_(x)/SSZ-13催化剂,探究了不同MnCeO_(x)负载量和分子筛硅铝比对催化剂脱硝活性和抗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nCeO_(x)相对于SSZ-13的投料比... 为了提高MnCe基氧化物低温SCR脱硝和抗SO_(2)中毒能力,在分子筛上负载金属氧化物制备了MnCeO_(x)/SSZ-13催化剂,探究了不同MnCeO_(x)负载量和分子筛硅铝比对催化剂脱硝活性和抗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nCeO_(x)相对于SSZ-13的投料比为20%时,催化剂具有最佳的脱硝性能,在180~400℃范围内NO转化率大于90%,在100~250℃范围内N_(2)选择性为100%。在200℃通入100μL/L SO_(2)后,NO转化率可维持在80%左右。MnCeO_(x)负载量增高有助于增强NO转化率,但是N_(2)选择性会略有下降;随着酸洗时间延长,酸溶液浓度提高,SSZ-13的硅铝比降低,催化剂的NO转化率、N_(2)选择性和抗硫中毒能力均有所下降。MnCeO_(x)提供了表面活性氧物种,可以在低温下活化NO和O_(2),提高低温SCR活性;SSZ-13分子筛提供了酸性位来吸附NH_(3),同时分子筛的限域效应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抗SO_(2)中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SSZ-13 选择性催化还原 氮氧化物脱除 硫中毒 MnCeO_(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钴钼复合脱硫剂中温脱硫与加氢催化耦合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昕芮 赵玉 +4 位作者 王玉晓 苏哲林 寇佳伟 杨超 樊惠玲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60-1768,共9页
在当前的工业脱硫领域,处理脱硫剂产生的固废正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实现固废资源化再利用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研究者们正致力于改进和优化脱硫剂。其中,钼元素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受到... 在当前的工业脱硫领域,处理脱硫剂产生的固废正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实现固废资源化再利用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研究者们正致力于改进和优化脱硫剂。其中,钼元素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受到了广泛关注。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钼改性的锌钴复合脱硫剂,以期提高其脱硫性能以及硫化后对噻吩的加氢催化性能。通过XRD、XPS和氮气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新鲜脱硫剂和硫化样的物相组成和结构并与其脱硫和加氢性能相关联。结果表明:钼物种通过影响比表面积、物相组成以及形成特定活性相前驱体等方式,增强了锌钴脱硫剂的脱硫及后续加氢性能。钼物种的引入与钴相互作用形成了与H_(2)S更具反应性的CoMoO_(4)物种,同时该物种也是CoMoS活性相的前驱体,这将对脱硫及后续加氢性能产生积极影响。此外钼改性提高了脱硫剂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活性位点的暴露,从而提高脱硫性能。在350℃的条件下,钼物质的量分数为20%的锌钴钼复合脱硫剂穿透硫容为223.6mg/g。钼改性后MoS_(2)和CoMoS活性相的形成是加氢活性提高的关键。当温度为250℃、压力为0.1MPa、C_(4)H_(4)S质量浓度为(150±10)mg/m^(3)、H_(2)的体积分数为10%和体积空速为7800h-1的条件下,钼物质的量分数为20%的加氢活性是未改性的2.46倍,这表明钼改性显著提高了加氢脱硫性能。通过钼改性使脱硫剂的脱硫能力提高,同时使其硫化产物可作为噻吩加氢的高效催化剂,实现脱硫和加氢过程耦合,为废脱硫剂的再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改性 锌钴钼复合脱硫剂 硫化氢 中温脱硫 噻吩 加氢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晶相Ga_(2)O_(3)催化CO_(2)氧化乙苯脱氢性能
3
作者 卫瑞麒 司智伟 +3 位作者 陈树伟 潘大海 王英雄 李瑞丰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3-1118,共6页
考察了α-Ga_(2)O_(3)、β-Ga_(2)O_(3)和γ-Ga_(2)O_(3)对CO_(2)氧化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反应的催化性能,并通过N_(2)吸附、XRD、NH_(3)-TPD、CO_(2)-TPD、^(71)Ga MAS NMR和TGA等多种方法对不同晶相Ga_(2)O_(3)催化剂进行表征,探究了催... 考察了α-Ga_(2)O_(3)、β-Ga_(2)O_(3)和γ-Ga_(2)O_(3)对CO_(2)氧化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反应的催化性能,并通过N_(2)吸附、XRD、NH_(3)-TPD、CO_(2)-TPD、^(71)Ga MAS NMR和TGA等多种方法对不同晶相Ga_(2)O_(3)催化剂进行表征,探究了催化剂晶相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关联。结果表明,Ga_(2)O_(3)的晶相结构与CO_(2)氧化乙苯脱氢性能密切相关,γ-Ga_(2)O_(3)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在550℃乙苯转化率达54.7%,苯乙烯选择性为98.6%,循环使用6次后,催化活性仍无明显降低。γ-Ga_(2)O_(3)具有最多的中强酸位、最高的四配位Ga(Ⅳ)百分比和最大的比表面积与孔体积,有利于乙苯的吸附活化、C—H键的解离和催化剂容碳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其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镓 二氧化碳 乙苯 氧化脱氢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_(12)H_(x)]^(2-)催化乙烯中微量乙炔半加氢反应的理论研究
4
作者 陈康杰 王婉楠 +2 位作者 史秀锋 任瑞鹏 吕永康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9-647,共9页
【目的】乙烯中微量乙炔半加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度加氢。高浓度的乙烯是导致过度加氢的主要原因,因此,设计具备乙炔富集能力的催化剂对于乙炔半加氢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设计了具有乙炔富集能力的模型催化剂——[MB_(12)H_(x)]^... 【目的】乙烯中微量乙炔半加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度加氢。高浓度的乙烯是导致过度加氢的主要原因,因此,设计具备乙炔富集能力的催化剂对于乙炔半加氢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设计了具有乙炔富集能力的模型催化剂——[MB_(12)H_(x)]^(2-)(M=Pd、Ni、Ag;x=9、10),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系统研究了乙烯和乙炔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行为,及其催化乙炔选择性加氢的反应机理。乙炔加氢反应涉及的各物种(C_(2)H_(2)、C_(2)H_(3)、CHCH_(3)、C_(2)H_(4)、C_(2)H_(5)、H_(2)以及H原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能、反应热和活化能进行了详细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在[PdB_(12)H_(9)]^(2-)、[NiB_(12)H_(9)]^(2-)、[AgB_(12)H_(10)]^(2-)上,过度加氢(C_(2)H_(4)+H=C_(2)H_(5))的能垒明显高于半氢化反应(C_(2)H_(4)脱附)的能垒,其中[PdB_(12)H_(9)]^(2-)表现出了最好的乙烯选择性(2.02 eV),同时[PdB_(12)H_(9)]^(2-)较低的限速步骤活化能垒体现出该催化剂具备较高的反应活性(1.18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_(12)H_(x)]^(2-) 乙炔 乙烯 密度泛函理论 选择性加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T@BNNOs复合材料的原位热解生长及微波吸收性能研究
5
作者 张晓卫 李世杰 +3 位作者 郭春丽 王佳玮 刘璐 张卫珂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171,183,共9页
通过表面构筑特殊结构,是改善碳材料电磁阻抗匹配从而获得具有“薄、宽、轻、强”电磁波吸收特性材料的主要手段之一。采用原位热解聚合氨硼烷(AB)以及高温烧结的方法制备了树枝状轻质碳纳米管@氮化硼(CNT@BNNOs)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 通过表面构筑特殊结构,是改善碳材料电磁阻抗匹配从而获得具有“薄、宽、轻、强”电磁波吸收特性材料的主要手段之一。采用原位热解聚合氨硼烷(AB)以及高温烧结的方法制备了树枝状轻质碳纳米管@氮化硼(CNT@BNNOs)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网络矢量分析仪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元素组成及电磁参数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在保留碳纳米管(CNT)轻质、高稳定性物理特性的情况下,氮化硼(BNNOs)的引入改善了CNT的团聚现象并产生了大量的异质界面和缺陷,极大地优化了材料的阻抗匹配,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微波吸收特性;在14.4GHz下CNT@BNNOs-2最小反射损耗值达到了-36dB,涂层厚度为2mm时有效吸收带宽达到了5.04GHz(微波有效吸收频段为11.92~16.96GHz);涂层厚度为5.8mm时,CNT@BNNOs-4的有效吸收带宽达到了5.68GHz(微波有效吸收频段为3.6~7.28GHz和16~18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BNNOs 树枝状 阻抗匹配 微波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渣气流分级提炭分质试验
6
作者 杨凯 张乾 +2 位作者 栾春晖 彭泽宇 黄伟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38,共9页
煤气化渣提炭分质是实现其减量化、资源化、高值化利用的关键。基于此,提出研磨破碎-气流分级的干法提炭工艺,利用研磨使气化渣中炭灰结合物解离,再利用气流分级机内离心力和气体曳力作用,将解离所得的细颗粒进行高效分离。通过设计均... 煤气化渣提炭分质是实现其减量化、资源化、高值化利用的关键。基于此,提出研磨破碎-气流分级的干法提炭工艺,利用研磨使气化渣中炭灰结合物解离,再利用气流分级机内离心力和气体曳力作用,将解离所得的细颗粒进行高效分离。通过设计均匀试验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获取优选试验条件并对该试验条件下的提炭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气流分级提炭受多因素耦合作用影响,其中分级机频率和引风机频率是影响提炭效果的关键。均匀试验优选条件为分级机频率175 Hz、引风机频率5 Hz,喂料螺旋频率5 Hz,二次风口全开;该条件下所得富炭产品的收率为25.86%,烧失量49.76%,较原气化渣烧失量提高了26.91%,与试验预测值(49.64%)较一致,且试验效果明显优于未研磨破碎直接气流分级的气化渣。优选条件下气流分级得到的富炭产品的平均粒径(Dav)为5.95μm,满足橡胶补强填充料的粒度要求,其热值为16.73 MJ/kg,亦可作为细粉燃料等使用。同时,气流分级可实现较好的气化渣脱炭效果,所得脱炭渣烧失量低于10%,有利于其在建材等领域应用。研磨破碎-气流分级方法可实现气化渣的提炭分质,有利于其下游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破碎 气流分级 分离 均匀试验 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带优化和载流子调控改善SnTe的热电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浩 樊文浩 +1 位作者 安德成 陈少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6-312,共7页
作为ⅣA族碲化物,SnTe具有与PbTe相同的晶体结构和相似的双价带结构,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热电材料,但高温软化和低温热电性能差等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因此,提升SnTe的平均热电优值,拓宽服役区间,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能带工程和... 作为ⅣA族碲化物,SnTe具有与PbTe相同的晶体结构和相似的双价带结构,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热电材料,但高温软化和低温热电性能差等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因此,提升SnTe的平均热电优值,拓宽服役区间,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能带工程和晶格工程可同时优化功率因子和晶格热导率,提升SnTe的热电性能。本研究采用MgSe合金化策略,通过熔炼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Sn1-yPbyTe-x%MgSe(0.01≤y≤0.05,0≤x≤6)样品。研究发现,合金化MgSe可增大能带带隙,有效抑制本征SnTe在高温段的双极扩散,使高温Seebeck系数得到提升,同时声子散射降低了体系晶格热导率,使高温热电性能(873 K)提升了100%;掺杂Pb元素可有效调制载流子浓度抑制电子热导率,从而提升SnTe平均热电性能。其中,Sn0.96Pb0.04Te-4%MgSe样品在873 K的ZT为1.5,423~873 K的平均ZT达到0.8,得到了比文献更优异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材料 载流子调制 合金化 能带工程 Sn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滑石衍生CuMgFe-LDO催化剂协同净化氮氧化物和甲醇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欣欣 冀芸丽 +2 位作者 武鲜凤 安霞 吴旭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90-1902,共13页
NH_(3)-SCR催化剂同时去除NO_(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VOCs的存在会对脱硝反应产生负面影响,尤其在低温条件下。本研究选定水滑石衍生复合氧化物(Cu)MgFe-LDO催化剂探索协同脱除NO_(x)和甲醇性能,着重考察Cu... NH_(3)-SCR催化剂同时去除NO_(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VOCs的存在会对脱硝反应产生负面影响,尤其在低温条件下。本研究选定水滑石衍生复合氧化物(Cu)MgFe-LDO催化剂探索协同脱除NO_(x)和甲醇性能,着重考察Cu的引入以及CuO_(x)和FeO_(x)相互作用对协同反应的影响,并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含Cu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均高于MgFe-LDO催化剂,最佳催化剂Cu_(0.5)MgFe-LDO在230~300℃温窗内具有较好的脱硝活性和甲醇氧化性能。适量引入Cu加强了Cu、Fe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氧化还原循环,从而产生更多的氧缺陷及活性氧,过量Cu掺杂会破坏催化剂结构,降低表面酸性,引入Cu可以减缓甲醇对SCR反应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可为实际应用SCR催化剂协同去除VOCs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水滑石 CuMgFe-LDO 甲醇氧化 NH3-SCR 协同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油基环保型煤尘抑尘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曹秋枫 王朝辉 +3 位作者 齐有 郭锋杰 闫宇星 曹青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5,81,共6页
以木屑热解油为原料,在过硫酸铵(APS)存在下,将预处理的生物油与丙烯酸(AA)和壳聚糖(CTS)聚合,制备出一种生物油基环保新型煤尘抑制剂(Hbio-CTS)。结果表明,在70℃,CTS和AA的质量分别为0.65 g和3.00 g,APS/CTS为5%时,可获得Hbio-CTS的... 以木屑热解油为原料,在过硫酸铵(APS)存在下,将预处理的生物油与丙烯酸(AA)和壳聚糖(CTS)聚合,制备出一种生物油基环保新型煤尘抑制剂(Hbio-CTS)。结果表明,在70℃,CTS和AA的质量分别为0.65 g和3.00 g,APS/CTS为5%时,可获得Hbio-CTS的最大黏度,为5.4 mPa·s。Hbio-CTS的FTIR和TG均证实,AA和CTS已成功接枝在生物油组分的结构上。Hbio-CTS在煤粉上形成的固化层受风雨影响很小。其中,在17 m/s(Ⅶ级)风速下,煤粉的最大质量损失为6.99%。经过8个循环(56 d)后,Hbio-CTS的降解率为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煤尘 抑尘剂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絮凝处理模拟铬黑T染料废水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策 任巧琳 +3 位作者 李青青 张蔚 李璇 王忠德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89,共5页
电絮凝(EC)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无需添加药剂、污泥少以及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采用电絮凝技术处理模拟铬黑T(EBT)染料废水,研究了不同电解质及其浓度、电流密度、初始pH以及溶液初始浓度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 电絮凝(EC)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无需添加药剂、污泥少以及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采用电絮凝技术处理模拟铬黑T(EBT)染料废水,研究了不同电解质及其浓度、电流密度、初始pH以及溶液初始浓度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技术对染料废水的色度和COD的去除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纯Al板为电极,染料废水浓度为100 mg/L,极板间距为15 mm,NaCl浓度为0.75 g/L,电流密度为10 mA/cm^(2),溶液初始pH为6的实验条件下,电解20 min,脱色率可达97.5%,COD去除率为61.3%。电絮凝过程中不仅可以产生有较强吸附作用的絮体,还可以产生能够破坏染料分子中发色基团的强氧化性物质,从而降低废水的色度和COD含量。因此,电絮凝技术在染料废水的处理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铬黑T AL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屑基介孔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刚果红的高效吸附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诗苑 闫宇星 +1 位作者 齐有 曹青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3-1118,共6页
以废弃生物质木屑作为原料,K_(2)C_(2)O_(4)为活化剂,鸡蛋壳为模板剂制备介孔活性炭。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N_(2)吸附-脱附等温线等方法对活性炭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活性炭对刚果红(CR)染料的吸附性能。结... 以废弃生物质木屑作为原料,K_(2)C_(2)O_(4)为活化剂,鸡蛋壳为模板剂制备介孔活性炭。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N_(2)吸附-脱附等温线等方法对活性炭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活性炭对刚果红(CR)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木屑与K_(2)C_(2)O_(4)的质量比为1∶1.5,添加与木屑等量的鸡蛋壳,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2 h时,所制备的活性炭AC-1比表面积为2009 m^(2)/g,介孔率可达70.5%。AC-1对CR的最佳吸附容量高达862.1 mg/g。吸附过程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单层复合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_(2)C_(2)O_(4) 鸡蛋壳 介孔活性炭 吸附 刚果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Al-LDHs/CNTs优势组装及电催化CO_(2)还原制甲醇的研究
12
作者 赵正一 王佳玮 +2 位作者 张娟 李嘉丞 吴旭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22-7030,共9页
双碳背景下,电催化CO_(2)制甲醇等化合物有重要研究价值。为了提高CO_(2)的转化率和甲醇的选择性,本文借助兼具酸碱性的铜铝类水滑石(CuAl-LDHs)和具有优异导电性的碳纳米管材料(CNTs),协调构筑了LDHs/CNTs杂化物,实现了两种材料的优势... 双碳背景下,电催化CO_(2)制甲醇等化合物有重要研究价值。为了提高CO_(2)的转化率和甲醇的选择性,本文借助兼具酸碱性的铜铝类水滑石(CuAl-LDHs)和具有优异导电性的碳纳米管材料(CNTs),协调构筑了LDHs/CNTs杂化物,实现了两种材料的优势互补,使其制甲醇性能和导电性能双向提高。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LDHs,杂化物中二者良好的分散性和丰富的弱碱位点更有利于CO_(2)分子在其表面大量吸附并快速扩散,同时具有高迁移率的晶格氧和高还原电位的一价铜物种在催化剂表面形成了氧化还原循环,显著降低了传质阻力和电子转移难度,使得CuAl-LDHs/5%CNTs在-0.6 V(针对可逆氢电极)下对甲醇拥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电流密度,最高可达80.7%和-6.5 mA/cm 2,为开发在低电位高电流密度下具有高CO_(2)转化率的LDHs基电催化剂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水滑石 碳纳米管 甲醇 CO_(2)电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电控分离膜排异性回收废水中低浓度磷酸盐
13
作者 刘堰 过嘉鑫 +4 位作者 杨颂 徐世娴 杨言言 余钟亮 郝晓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75-1783,共9页
采用滴涂结合电化学沉积两步法制备了一种具有优良电活性的三维花状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CoNi-LDH/G)杂化膜,用于电控离子交换过程(electr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吸附水溶液中低浓度的磷酸根(PO_(4)^(3-))离子。结合... 采用滴涂结合电化学沉积两步法制备了一种具有优良电活性的三维花状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CoNi-LDH/G)杂化膜,用于电控离子交换过程(electr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吸附水溶液中低浓度的磷酸根(PO_(4)^(3-))离子。结合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CoNi-LDH/G杂化膜进行形貌、组成及结构表征。采用电化学方法考察了该杂化膜在不同吸附电压、不同初始浓度、共存离子及不同pH值条件下对PO_(4)^(3-)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氧化还原电位,即使在低浓度下,杂化膜对PO_(4)^(3-)也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且可以在较宽的pH值(4~10)范围内使用,同时受共存离子及其浓度变化影响甚小。此外,G对PO_(4)^(3-)的吸附容量为1.10 mg·g^(-1),CoNi-LDH对PO_(4)^(3-)的吸附容量为11.74 mg·g^(-1),二者吸附容量之和小于CoNi-LDH/G对PO_(4)^(3-)的吸附容量(16.25 mg·g^(-1))。同时,结合O1s的XPS数据分析发现,CoNi-LDH/G杂化膜对PO_(4)^(3-)的吸附过程除了层间阴离子交换、PO_(4)^(3-)与层板金属离子配位的配体交换外,还存在G与CoNi-LDH之间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 电控离子交换 排异性 低浓度 磷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薄层MCM-22分子筛合成及其三甲苯异构化催化性能
14
作者 高玉芳 侯楠 +4 位作者 梁亚凝 李宁 张燕挺 李泽龙 李晓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9-1087,共9页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六亚甲基亚胺(HMI)组成双模板体系,以气相二氧化硅为硅源,在150℃下动态原位合成了薄层的MWW型MCM-22分子筛纳米片,并考察了CTAB添加量对分子筛产物的影响。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六亚甲基亚胺(HMI)组成双模板体系,以气相二氧化硅为硅源,在150℃下动态原位合成了薄层的MWW型MCM-22分子筛纳米片,并考察了CTAB添加量对分子筛产物的影响。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_(2)吸附-脱附、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吡啶红外(Py-IR)和2,6-二叔丁基吡啶红外(DTBPy-IR)测试方法对合成的分子筛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双模板体系可以制备出5~10 nm的薄层MWW型纳米片。同时,通过偏三甲苯异构化反应对样品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催化结果显示样品d-MWW-4%CTAB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其中偏三甲苯的质量转化率、均三甲苯质量收率及均三甲苯选择性分别为34.97%、22.42%和64.09%,这主要归因于薄层纳米片MCM-22具有的较大外表面积和片层间形成的晶间介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板 MWW型纳米片 原位合成 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e/FeMn热电接头的界面性能及热稳定性研究
15
作者 陈艺博 樊文浩 +1 位作者 安德成 陈少平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94-3101,共8页
因热膨胀系数失配和机械咬合的界面连接方式,Fe/PbTe热电接头在服役中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较差。考虑到合金具有热膨胀系数可调性,在纯Fe中添加特定的活性元素,通过扩散和反应在界面处形成冶金结合,可提高界面连接性能。通过高通量实... 因热膨胀系数失配和机械咬合的界面连接方式,Fe/PbTe热电接头在服役中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较差。考虑到合金具有热膨胀系数可调性,在纯Fe中添加特定的活性元素,通过扩散和反应在界面处形成冶金结合,可提高界面连接性能。通过高通量实验快速筛选出合金电极Fe_(100-x)Mn_(x)(x=0,5,10,15),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与n型Pb_(0.98)Ga_(0.02)Te热电材料连接。研究结果表明,FeMn合金电极的热膨胀系数随着Mn含量的升高与Pb_(0.98)Ga_(0.02)Te更加接近,有效降低了界面失配。时效15 d后界面出现Fe-Pb-Ga元素互扩散区,呈现冶金结合特征。其中Fe_(90)Mn_(10)/Pb_(0.98)Ga_(0.02)Te/Fe_(90)Mn_(10)时效15 d后的接触电阻率为10.12μΩ·cm^(2),转换效率稳定在4.3%左右,剪切强度增加至21.44 MPa。上述基于高通量法筛选合金电极的技术路线也为热电界面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接头 界面冶金结合 PBTE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O经两种反应路径加氢制乙醇催化剂研究进展
16
作者 靳珲青 石晓丹 +3 位作者 靳刘艳 艾培培 王晓东 黄伟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1,共10页
煤基合成气经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制乙醇(EtOH)是合成气间接制EtOH的一条重要路径。在DMO加氢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经乙二醇(EG)中间体加氢制EtOH和经乙酸甲酯(MA)中间体加氢制EtOH两种不同的反应路径。分析了两种不同反应路径的特点,并... 煤基合成气经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制乙醇(EtOH)是合成气间接制EtOH的一条重要路径。在DMO加氢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经乙二醇(EG)中间体加氢制EtOH和经乙酸甲酯(MA)中间体加氢制EtOH两种不同的反应路径。分析了两种不同反应路径的特点,并总结了DMO加氢制EtOH两种不同反应路径所用催化剂及其影响EtOH选择性的关键因素。DMO经EG中间体加氢制EtOH的反应路径通常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和多活性位点协同催化,可从载体结构、制备方法以及添加助剂3个方面对常用的Cu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进行调控。DMO经MA中间体加氢制EtOH的反应温度相对较低,常用催化剂以过渡金属碳化物(Mo基和Fe基)为主,但仍存在催化剂加氢能力不足的问题。所总结内容有助于加深对DMO加氢制EtOH两条路径的系统认识,并为未来合理设计和制备高稳定、低成本的DMO加氢制EtOH的催化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二甲酯 加氢 乙醇 反应路径 合成气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中空结构CoSe_(2)/C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储钠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晶 徐守冬 +4 位作者 卢中华 赵壮壮 陈良 张鼎 郭春丽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44-1350,I0006-I0008,共10页
过渡金属硒化物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良好的导电能力,是钠离子电池潜在的负极材料,但其在电化学过程中会发生较大体积变化,循环寿命不佳,发展受到了限制。为缓解上述问题,本研究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67为前驱体,用单宁酸(Tannic aci... 过渡金属硒化物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良好的导电能力,是钠离子电池潜在的负极材料,但其在电化学过程中会发生较大体积变化,循环寿命不佳,发展受到了限制。为缓解上述问题,本研究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67为前驱体,用单宁酸(Tannic acid,TA)将ZIF-67刻蚀为空心结构,再通过碳化、硒化制备出以碳为骨架的纳米中空CoSe_(2)材料(H-CoSe_(2)/C),相较于未经刻蚀处理的CoSe_(2)材料(CoSe_(2)/C),H-CoSe_(2)/C表现出更好的储钠性能,特别是循环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50mA·g^(-1)电流密度下,经过350次循环,可逆比容量保持在383.4mAh·g^(-1),容量保持率为83.6%;在500mA·g^(-1)电流密度下,经过3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仍能达到72.2%。本研究表明,中空结构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以缓解材料在电化学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进而提高电极材料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CoSe_(2) 空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致伸缩材料微位移驱动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念琛 郭文亮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324-325,332,共3页
通过对电致伸缩微位移驱动器的实验研究发现 ,伸长量方向的力对电致伸缩材料伸长量的影响是随着力的增加而增大 ,从微观上定性地解释了实验结果。给出了电致伸缩器 ( WTDS-1 B)“力 -电压 -伸长量”的特性实验曲线 ;指出预紧力对电致伸... 通过对电致伸缩微位移驱动器的实验研究发现 ,伸长量方向的力对电致伸缩材料伸长量的影响是随着力的增加而增大 ,从微观上定性地解释了实验结果。给出了电致伸缩器 ( WTDS-1 B)“力 -电压 -伸长量”的特性实验曲线 ;指出预紧力对电致伸缩器的重要性 ,并由进一步的实验结果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伸缩材料 微位移驱动器 电致伸缩器 伸长量 预紧力 特性曲线 机械加工 车削加工 微量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油田含油污水处理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1
19
作者 陈文兵 张永奇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83-385,共3页
通过对国内油田含油污水常规处理技术的分析 ,介绍了国内油田含油污水处理的现状 ,论述了国内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所面临的新问题 。
关键词 含油污水 污水处理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Cu/Ti_(x)Sn_(1-x)O_(2)脱硝催化剂协同氧化CO的性能及反应机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俊 葛士伟 +5 位作者 贾斌 吕登科 王影 张国杰 张永发 陈建军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5-94,共10页
钢铁工业烧结过程产生的NO_(x)和CO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威胁,针对这两种有害气体的同时去除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制备一种yCu/Ti_(x)Sn_(1-x)O_(2)催化剂,采用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技术(NH_(3)-SCR)协同治理CO,该催化剂对NOx还原... 钢铁工业烧结过程产生的NO_(x)和CO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威胁,针对这两种有害气体的同时去除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制备一种yCu/Ti_(x)Sn_(1-x)O_(2)催化剂,采用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技术(NH_(3)-SCR)协同治理CO,该催化剂对NOx还原和CO氧化都具有较高活性;并通过XRD、XPS、Raman、NH_(3)-TPD、O_(2)-TPD、In-situ DRIFTs等表征方法深入探究NH_(3)-SCR协同氧化CO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的酸性位点先与NH_(3)结合形成活性物质,而后与硝酸盐反应,符合Eley-Rideal(E-R)机理;对于CO氧化反应,Cu能提供CO的吸附位点,并与催化剂表面的晶格氧反应生成CO_(2),其中间产物为碳酸氢盐和碳酸盐,符合MvK机理的反应特征。该催化剂的研发对于烧结烟气超低排放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NH_(3) 催化剂 NO_(x) CO 氧化性能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