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摩擦发电微流体传感器特性的有限元仿真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靖宵 贾月梅 冀健龙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94,共6页
近年来,摩擦发电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信号传感领域,尤其是对封闭管道中液体输运的信号监测。为阐释基于摩擦发电效应的微流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过有限元仿真模拟,研究这种微流体传感器的信号产生过程及其传感特性,并通过实验测得该传感... 近年来,摩擦发电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信号传感领域,尤其是对封闭管道中液体输运的信号监测。为阐释基于摩擦发电效应的微流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过有限元仿真模拟,研究这种微流体传感器的信号产生过程及其传感特性,并通过实验测得该传感器在检测微流体运动时输出的交流电信号,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另外在仿真模拟中,通过控制变量法,探讨基于摩擦发电效应的微流体传感器的传感性能随介电层厚度、电极间距及液体长度与电极宽度之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这种微流体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强度随介电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而随电极间距的增大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液体长度与电极宽度的比值变化呈先增大后保持恒定的变化规律,该项研究工作将为研制更高传感性能的微流体传感器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发电效应 微流体 传感器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应变采集系统设计及温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煜 李艳萍 +2 位作者 张博 吕立程 宋相荣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6-211,共6页
针对工程中所使用的应变数据采集仪测量精度低、多为单点测量且接线复杂等问题,结合FPGA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振弦式应变计的桥梁应变采集系统,可同步采集8路应变数据,并优化了测频方法。同时依托山西省晋蒙黄河大桥实地监测,采用时变的... 针对工程中所使用的应变数据采集仪测量精度低、多为单点测量且接线复杂等问题,结合FPGA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振弦式应变计的桥梁应变采集系统,可同步采集8路应变数据,并优化了测频方法。同时依托山西省晋蒙黄河大桥实地监测,采用时变的平均值法研究应变及温度数据的变化规律,最终可对应变进行温度补偿来得到准确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测量误差小、采集效率高、接线简单、运行稳定,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 应变监测 振弦式 FPGA 等精度测量法 温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材料的柔性应力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季超 桑胜波 +2 位作者 张强 杜怡 刘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共5页
随着各种纳米材料的应用,柔性应力传感技术得到了大力发展,刷新了人们对电子器件、传感器件及系统等形态和功能的认知。依据该技术制成的柔性应力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灵活性强的特点,在医疗、保健和监测等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 随着各种纳米材料的应用,柔性应力传感技术得到了大力发展,刷新了人们对电子器件、传感器件及系统等形态和功能的认知。依据该技术制成的柔性应力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灵活性强的特点,在医疗、保健和监测等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常用的纳米材料有金属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及聚合物纳米材料。综述了柔性应力传感器中常用纳米材料的分类及提高性能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了解柔性应力传感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应力传感器 金属纳米材料 碳纳米材料 聚合物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胶原-琼脂糖的组织工程表皮替代物构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雅静 曹燕燕 +2 位作者 申治中 菅傲群 桑胜波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3-1009,共7页
从开发新的组织工程表皮替代物出发,选择胶原蛋白和琼脂糖构建复合水凝胶,用于支持表皮细胞生长。采用质量分数2%的胶原蛋白溶液和质量分数2%的琼脂糖溶液构建复合水凝胶,以胶原凝胶作为对照,分别测试胶原-琼脂糖复合水凝胶的形貌、理... 从开发新的组织工程表皮替代物出发,选择胶原蛋白和琼脂糖构建复合水凝胶,用于支持表皮细胞生长。采用质量分数2%的胶原蛋白溶液和质量分数2%的琼脂糖溶液构建复合水凝胶,以胶原凝胶作为对照,分别测试胶原-琼脂糖复合水凝胶的形貌、理化性能和机械性能;观察胶原-琼脂糖复合水凝胶与人类永生化表皮(HaCaT)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表明,琼脂糖可以改善胶原蛋白的机械性能,当胶原-琼脂糖复合水凝胶支架中两者的含量分别为65%和35%时,可以同时兼顾支架的机械性能与生物相容性。基于胶原-琼脂糖的复合水凝胶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表皮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琼脂糖 人类永生化表皮细胞 表皮替代物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在对硝基苯酚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酒琳娜 程永强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4-510,共7页
本文报道了用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NPs)/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检测微量对硝基苯酚(4-NP)的电化学方法.本研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该复合材料形貌进行表征,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谱对该复合物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本文报道了用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NPs)/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检测微量对硝基苯酚(4-NP)的电化学方法.本研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该复合材料形貌进行表征,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谱对该复合物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检测,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特性,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4-NP进行微量检测,结果令人满意,这主要得益于TiO2NPs/RGO复合物对4-NP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其电流峰值与浓度呈较高的线性关系,DPV的检测范围为10μmol·L-1~350μmol·L-1,检测限为0.13μmol·L-1.与其他报道的一些电化学传感器相比,该传感器检测范围大,检测限低,且工作稳定,成本低,分析简单快速,具有很好的应有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还原氧化石墨烯 对硝基苯酚 差分脉冲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Zn-Fe金属有机框架的制备及其丙酮气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薛炎 陈静妍 +3 位作者 王文达 周迎杰 张琦 胡杰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16-1520,共5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双金属Zn-Fe金属有机框架结构(Zn-Fe MOF),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微观形貌和晶相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双金属Zn-Fe MOF为纳米球结构,其直径约为150 nm。同时...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双金属Zn-Fe金属有机框架结构(Zn-Fe MOF),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微观形貌和晶相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双金属Zn-Fe MOF为纳米球结构,其直径约为150 nm。同时,制备了基于双金属Zn-Fe MOF材料的气体传感器件,研究了其对丙酮的气敏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双金属Zn-Fe MOF的气体传感器对丙酮的最佳工作温度为210℃。在最佳工作温度下,对浓度为1×10-6的丙酮气体响应可达到2,响应/恢复时间分别为6 s/13 s,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长期稳定性。最后,对基于双金属Zn-Fe MOF气体传感器的气敏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金属有机框架 气体传感器 气敏特性 丙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底铜基材料电极制备及其储能特性研究
7
作者 张文磊 王伟恒 +3 位作者 柴宸宇 孙永娇 胡杰 李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5-662,共8页
【目的】以过渡金属氧化物、硫化物、氢氧化物为代表的赝电容材料由于其良好的比电容容值、高功率密度和低成本等优势,被广泛用于宏观常规超级电容器的电极中。然而,当前对于过渡金属电极的研究多采用非常温下合成,辅以导电剂、粘合剂... 【目的】以过渡金属氧化物、硫化物、氢氧化物为代表的赝电容材料由于其良好的比电容容值、高功率密度和低成本等优势,被广泛用于宏观常规超级电容器的电极中。然而,当前对于过渡金属电极的研究多采用非常温下合成,辅以导电剂、粘合剂固定的加工工艺,制约了其在以硅基底为主的微型超级电容器(micro-supercapacitor,MSC)中的应用。【方法】在硅基底上沉积了钛集流体和铜薄膜,通过兼容微加工工艺的常温原位氧化法制备了氢氧化铜纳米线,并进一步通过浸泡硫化钠溶液实现了原位硫化。【结论】测试结果表明,在1 mA/cm^(2)的电流密度下,硅基底硫化铜的比电容为166.98 mF/cm^(2),较氢氧化铜电极提升了6.68倍,500次充放电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74.2%,展现了其在硅基微型超级电容器方面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铜 氢氧化铜 硅基底 超级电容器 储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电化学法制备有机电化学晶体管阵列 被引量:1
8
作者 付银鹏 王红旺 +4 位作者 王靖宵 王磊 菅傲群 张文栋 冀健龙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24-529,共6页
有机电化学晶体管(OECT)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领域,制备阵列化器件有利于提高传感器的测试通量,降低制造成本。研究了双极电化学在OECT交流电沉积制备中的应用。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数字源表,探究了交流电压频率对聚(3,4-乙烯二氧噻吩... 有机电化学晶体管(OECT)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领域,制备阵列化器件有利于提高传感器的测试通量,降低制造成本。研究了双极电化学在OECT交流电沉积制备中的应用。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数字源表,探究了交流电压频率对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薄膜形貌和OECT器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交流电压频率从100 Hz增加到1 000 Hz时,PEDOT∶PSS薄膜的宽度从7.5μm减小到3μm,器件的最大跨导值从1.5 mS减小到0.2 mS,电流开关比从330降低到78,响应时间从9.42 ms下降到4.25 ms。使用该方法制备的OECT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最后,将微电极对的个数增加到5对,制备了1×5 OECT阵列器件,OECT阵列的性能具有较好的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 4-乙烯二氧噻吩)(PEDOT) 双极电化学 有机电化学晶体管(OECT) 生物传感器 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