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气化渣吸附Hg^(0)性能:气化渣表面硫−汞反应特性
1
作者 杨鑫 王雅慧 +2 位作者 王建成 常丽萍 鲍卫仁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煤中含的硫和汞在气化过程中会迁移至气体、废水和气化渣中,造成环境污染。硫和汞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科学认识这2种元素在气化过程中的迁移规律,进而提出科学的调控方法意义重大。本研究利用固定床性能评价装置考察了不同工况条件下气化... 煤中含的硫和汞在气化过程中会迁移至气体、废水和气化渣中,造成环境污染。硫和汞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科学认识这2种元素在气化过程中的迁移规律,进而提出科学的调控方法意义重大。本研究利用固定床性能评价装置考察了不同工况条件下气化渣对Hg^(0)的吸附性能,并通过N2吸附-脱附、SEM、XPS等表征手段揭示了硫和汞在气化渣表面的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硫和汞主要富集在细渣表面,细渣具有良好的Hg^(0)吸附性能,且物理吸附起主导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气化渣表面未燃碳含量越高、矿物质含量越多,气化渣表面硫和汞的反应活性越好。此外,气氛也会影响气化渣的汞吸附性能。这些发现为煤气化渣的高值化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为合成气中硫和汞的协同脱除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研究基础,有助于推动清洁煤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渣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Ni_(x)/Mg_(1-x)-MOF-74 for highly efficient CO_(2)/N_(2) separation
2
作者 ZHANG Xin LI Guoqiang +7 位作者 HONG Mei BAN Hongyan YANG Lixia LIU Xingchen LI Feng Ekaterina Vladimirovna Matus LI Congming LI Lei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45-1758,共14页
To enhance the separation selectivity of Mg-MOF-74 towards CO_(2) in a CO_(2)/N_(2) mixture,a series of Mg-MOF-74 and Ni_(x)/Mg_(1-x)-MOF-74 adsorbents were prepared by solvothermal synthesis in this paper.It was foun... To enhance the separation selectivity of Mg-MOF-74 towards CO_(2) in a CO_(2)/N_(2) mixture,a series of Mg-MOF-74 and Ni_(x)/Mg_(1-x)-MOF-74 adsorbents were prepared by solvothermal synthesis in this paper.It was found that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g-MOF-74 for CO_(2) could be effectively increased by optimizing the amount of acetic acid.On this basis,the bimetal MOF-74 adsorbent was prepared by metal modification.The multi-component dynamic adsorption penetration analysis was utilized to examine the CO_(2)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CO_(2)/N_(2) selectivity of the diverse adsorbent material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i0.11/Mg0.89-MOF-74 showed a CO_(2) adsorption capacity of 7.02 mmol/g under pure CO_(2) atmosphere and had a selectivity of 20.50 for CO_(2)/N_(2) under 15% CO_(2)/85%N_(2) conditions,which was 10.2% and 18.02% higher than that of Mg-MOF-74 respectively.Combining XPS,SEM and N_(2) adsorption-desorption characterization analysis,it was attributed to the effect of the more stable unsaturated metal sites Ni into the Mg-MOF-74 on the pore structure and the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metals.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simul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between modulated the electrostatic potential strength and gradient of the material,which was more favorable for the adsorption of CO_(2) molecules with small diameters and large quadrupole moment.In addition,the Ni0.11/Mg0.89-MOF-74 showed commendable cyclic stability,underscoring its promising potential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capture Mg-MOF-74 CO_(2)/N_(2)separation adsorption breakthrough curv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基沸石分子筛的合成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何光耀 王兵 +5 位作者 史鹏程 鲍卫仁 常丽萍 黄张根 王建成 韩丽娜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60,共13页
煤炭在燃烧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煤灰。我国粉煤灰产量高居世界第1位,由于综合利用率只有70%,仍有大量粉煤灰露天堆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消除粉煤灰的环境污染、提高其资源化利用率对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 煤炭在燃烧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煤灰。我国粉煤灰产量高居世界第1位,由于综合利用率只有70%,仍有大量粉煤灰露天堆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消除粉煤灰的环境污染、提高其资源化利用率对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粉煤灰的利用由早期的粗放型规模化利用逐渐向精细型高值化利用转变。由于粉煤灰中富含硅铝元素,以粉煤灰为原料合成沸石分子筛是近年来粉煤灰高值化利用的研究热点。从4个方面对粉煤灰基沸石分子筛的合成及应用展开论述。首先,介绍了粉煤灰的形成、物化性质及其危害和治理利用现状。粉煤灰是一些矿物组成不同、形态不同的颗粒的机械混合物,其性质与原煤的成分、产地和燃烧方式有关。而粉煤灰的特性是决定其综合利用方式的关键。其次,论述了粉煤灰的3种主要活化方式,包括机械活化、水热活化和碱(盐)融活化。粉煤灰中的硅铝元素主要以非晶矿物玻璃体形式存在,其表面是致密的玻璃质外壳,粉煤灰合成沸石分子筛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使硅和铝被充分活化,并得到有效利用。相比于机械研磨活化和碱(盐)熔融活化,水热活化有更高的活化效率和较低的能耗。第3部分论述了粉煤灰基沸石分子筛放入水热合成方法,重点介绍了直接水热合成法、碱融-水热合成法、微波/超声波-水热合成法、晶种法和转晶法。粉煤灰合成沸石分子筛一般均基于水热合成过程,多步水热处理可提高产物纯度,辅以超声、微波、碱熔融和添加晶种等方法可提高产率、晶化速率和结晶度。转晶法可极大拓展粉煤灰基沸石的骨架类型和酸性位,是更有利的粉煤灰基沸石分子筛的制备技术。最后,概述了粉煤灰基沸石分子筛的应用。粉煤灰基沸石分子筛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主要用于环境治理领域,包括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脱除、大气污染物的吸附脱除以及温室气体CO_(2)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沸石分子筛 水热合成 吸附分离 氮氧化物脱除 重金属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水在不同MOFs结构材料上的竞争吸附性能研究
4
作者 潘婷婷 刘芳 +3 位作者 王建成 鲍卫仁 胡江亮 王兵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101,共11页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4种不同骨架性质的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MIL-101,MIL-Z1,A520和Zr-Fuma,表征了其物化性质和结构,结合静态吸附、动态吸附测试研究了苯、水在MOFs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MIL-101的高比表面积...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4种不同骨架性质的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MIL-101,MIL-Z1,A520和Zr-Fuma,表征了其物化性质和结构,结合静态吸附、动态吸附测试研究了苯、水在MOFs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MIL-101的高比表面积是其具有最高苯饱和吸附量的关键因素;根据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deal Adsorbed Solution Theory,IAST),具有配位饱和结构、弱极性的MIL-101,MIL-Z1,A520对苯/水表现出良好的竞争吸附选择性,其中超微孔A520的选择性高达12.7,具有最佳低浓度苯的捕获能力;动力学拟合显示苯吸附主要符合准一级动力学,为物理吸附,水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以化学吸附为主,但缺陷位的存在使得Zr-Fuma对苯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苯和水对MOFs再生能力的影响不同,水对再生性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S 苯吸附 水吸附 吸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