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椒CaTUA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
作者 郝雪峰 张子彤 +2 位作者 贾晓宇 曹海艳 雷建军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5,共9页
辣椒作为常异花授粉作物,在生产实际中利用核不育两用系进行制种是理想手段。α-微管蛋白(α-tubulin)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与植物育性相关。以辣椒核不育两用系AB114为材料,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 辣椒作为常异花授粉作物,在生产实际中利用核不育两用系进行制种是理想手段。α-微管蛋白(α-tubulin)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与植物育性相关。以辣椒核不育两用系AB114为材料,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得到蕾期基因表达差异片段,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amplifi 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AFLP-F-57全长。ORF finder分析显示,该基因具有1350 bp的最大开放阅读框,编码450个氨基酸;经Standard Protein BLAST和NCBI Conserved Domain Search鉴定,该基因编码蛋白与烟草、辣椒的α-微管蛋白具有高度相似性,均含有α-tubulin保守结构域,故将其命名为CaTUA基因;RT-PCR分析表明,与可育株相比,不育株中该基因的表达量随花蕾发育呈现下降趋势,于大花蕾时期差异显著;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CaTUA蛋白与烟草TUA蛋白序列的进化距离较近。研究初步分析了CaTUA基因的功能,为进一步揭示辣椒核不育与CaTUA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核不育两用系 Α-微管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CaTU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生四链藻源生物刺激剂对小麦抗盐性的影响
2
作者 王嘉姝 王捷 +3 位作者 史佳琪 董建新 王清华 郑军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9,共9页
为深入探究斜生四链藻(Tetradesmus obliquus Wynne)源生物刺激剂对盐胁迫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蒸馏水为对照组,测定在盐胁迫(100 mmol·L^(-1)NaCl)下外源施加0、25、50、100和200 mg·... 为深入探究斜生四链藻(Tetradesmus obliquus Wynne)源生物刺激剂对盐胁迫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蒸馏水为对照组,测定在盐胁迫(100 mmol·L^(-1)NaCl)下外源施加0、25、50、100和200 mg·L^(-1)斜生四链藻细胞提取液(MAE)后小麦种子萌发参数及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对不同质量浓度MAE的作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MAE可显著(P<0.05)促进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以质量浓度25 mg·L^(-1)促进效果最佳,分别使盐胁迫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提高了18.26%、34.52%和24.90%。MAE整体上可显著提升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以质量浓度50 mg·L^(-1)效果最佳,分别使盐胁迫下的茎长、根长、茎鲜质量、根鲜质量、茎干质量、根干质量提高了27.74%、11.70%、13.40%、37.42%、22.58%、53.66%。盐胁迫使小麦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上升,MAE处理使其进一步升高,且在50 mg·L^(-1)MAE处理下最高。与对照组相比,盐胁迫及MAE处理对叶片叶绿素b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盐胁迫使叶片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50 mg·L^(-1)MAE使叶片叶绿素a含量较盐胁迫组提高了31.65%;盐胁迫对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影响,而MAE处理明显提高其含量,50 mg·L^(-1)MAE使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较盐胁迫组提高了60.27%。与对照组相比,盐胁迫使小麦幼苗根系膜透性和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MAE处理使二者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整体上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盐胁迫整体上显著提高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MAE处理进一步提高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50和25 mg·L^(-1)MAE对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较佳。综上,MAE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小麦的抗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生四链藻细胞提取液 生物刺激剂 小麦 抗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替代处理对旱地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乔青青 刘治国 +3 位作者 姜丽伟 赵晓东 李廷亮 谢英荷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73-82,共10页
为探明不同有机替代处理对土壤功能微生物和参与氮循环功能酶基因的影响,在山西洪洞旱地麦田长期定位试验基地设定有机肥(OF)和腐殖酸(HF)2种替代处理,并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替代处理对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的改变明显... 为探明不同有机替代处理对土壤功能微生物和参与氮循环功能酶基因的影响,在山西洪洞旱地麦田长期定位试验基地设定有机肥(OF)和腐殖酸(HF)2种替代处理,并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替代处理对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的改变明显高于细菌群落。Network分析发现,不同有机替代处理均增加了微生物的共现性网络边数、节点数和平均邻居数,并且细菌群落间互相作用更复杂。Streptomyces、Paenibacillus、Chaetomium和Talaromyces为植物病原菌的生物防治菌,OF处理的Streptomyces、Paenibacillus、Chaetomium和Talaromyces丰度较HF处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植物病原菌Fusarium和Acremonium丰度在OF处理中为最低值,较HF处理分别降低33%和37%。11个参与氮循环的酶基因被发现,OF处理的总丰度较HF处理增加47%,特别是OF处理的酶基因EC 1.7.2.6和EC 1.7.99.-丰度较HF处理分别提升126%和95%,这将有利于氮素养分的供应。此外,潜在解磷菌的丰度在不同有机替代处理中呈增加趋势。综上所述,有机肥替代处理较腐殖酸替代处理更能为晋南旱地小麦生长提供优良的条件,适宜在该区域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有机替代 微生物 氮循环 功能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老陈醋酿造过程中理化指标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
4
作者 邢晓莹 李美艳 +1 位作者 孟卫凯 宋敏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4-81,共8页
以山西老陈醋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多样性进行分析。通过纯培养技术对发酵过程中的功能微生物进行分离,并利用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酒精发酵阶段,温度先... 以山西老陈醋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多样性进行分析。通过纯培养技术对发酵过程中的功能微生物进行分离,并利用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酒精发酵阶段,温度先上升后下降,还原糖含量和pH下降,酒精度和总酸含量缓慢上升;酵母菌和细菌占主导优势,其生物量在发酵1 d后达到最大,之后所有微生物数量均开始缓慢下降,霉菌主要存在于酒精发酵阶段前期,中期全部消亡。醋酸发酵阶段,温度先上升后下降,酒精度逐渐下降为0,总酸含量升高,水分含量和p H基本维持稳定;酵母菌生物量逐渐下降,细菌为优势菌群,其生物量先升高后降低,在发酵第3天时达最高,未检测到霉菌。从山西老陈醋的酒醪和醋醅中共分离出83株真菌和158株细菌,经鉴定确定为33个种,其中有2种霉菌、6种酵母菌、13种乳酸菌、11种芽孢杆菌、1种醋酸菌,醋酸菌为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微生物 群落结构 分离 鉴定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带藻源生物刺激剂提高小麦对盐胁迫的生理适应
5
作者 谭梅娟 王捷 +3 位作者 王清华 王嘉姝 余晨钶 刘琪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3-862,共10页
[目的]盐胁迫是影响小麦萌发、生长和生产的最重要环境因素。探究链带藻生物刺激剂对盐胁迫条件下小麦种子和早期幼苗抗盐、生长和生理的缓解效应以及最佳施用浓度,可为其应用于缓解小麦盐胁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培养皿培养法... [目的]盐胁迫是影响小麦萌发、生长和生产的最重要环境因素。探究链带藻生物刺激剂对盐胁迫条件下小麦种子和早期幼苗抗盐、生长和生理的缓解效应以及最佳施用浓度,可为其应用于缓解小麦盐胁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培养皿培养法,将小麦种子置于100 mmol/L NaCl胁迫下,外源添加25,50,100,200 mg/L的链带藻提取物(DAE),处理7 d后测量各项萌发和生长参数。[结果]外源添加DAE处理缓解了盐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了盐胁迫下小麦种子的萌发率和叶片含水量,促进了生物量的积累;提高了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脯氨酸、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降低了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少了丙二醛含量和膜透性。在10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25 mg/L DAE对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及早期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效果最佳。[结论]链带藻细胞提取物通过促进小麦种子早期萌发的启动,提高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能力,增强小麦种子及早期幼苗对盐胁迫的适应性,提升了小麦的耐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带藻 盐胁迫 小麦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绿杜洛埃藻(Drouetiella lurida)--分离自中国西藏的蓝藻新记录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捷 张婷 +3 位作者 蔡芳芳 董建新 李艳晖 刘琪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2,共10页
杜洛埃藻属(Drouetiella Mai,Johansen&Pietrasiak)中的物种具有形态可塑性,容易与细点丝藻科(Oculatellaceae)的其他物种混淆,该属中的藻株从陆地生物群落中分离,采用包括分子手段、形态特征和生态信息相结合的多相方法进行表征.... 杜洛埃藻属(Drouetiella Mai,Johansen&Pietrasiak)中的物种具有形态可塑性,容易与细点丝藻科(Oculatellaceae)的其他物种混淆,该属中的藻株从陆地生物群落中分离,采用包括分子手段、形态特征和生态信息相结合的多相方法进行表征.从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潮湿土壤分离出一株丝状蓝藻,编号为SXACC0052,形态上与淡绿杜洛埃藻(Drouetiella lurida(Gomont)Mai,Johansen&Pietrasiak)相似,藻丝都呈现橄榄绿色,有无色且坚固的鞘,横壁不收缩或稍微收缩,没有观察到假分枝.16S rRNA基因与16S-23S rRNA ITS序列显示出这株蓝藻与淡绿杜洛埃藻有较高的相似度,并且在系统发育树中聚为一支,步展值分别为98/78/1和85/99/0.89.此外,这株丝状蓝藻的ITS二级结构与淡绿杜洛埃藻的结构相似度较高,进一步表明这株丝状蓝藻属于淡绿杜洛埃藻.杜洛埃藻属是我国首次报道的新记录属,淡绿杜洛埃藻是我国首次报道的新记录种.该种的发现丰富了我国蓝藻物种多样性,为保护和持续了解藻种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绿杜洛埃藻 西藏 蓝藻 新记录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中药渣对小鼠生长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7
作者 张苗 乔宏萍 +3 位作者 周玉平 刘地 苏瑞军 武晓英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4-131,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中药渣对小鼠生长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24只c57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普通鼠粮(Treat4组),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1%(Treat1组)、5%(Treat2组)、10%(Treat3组)发酵中药渣复合鼠粮,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4组小鼠在...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中药渣对小鼠生长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24只c57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普通鼠粮(Treat4组),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1%(Treat1组)、5%(Treat2组)、10%(Treat3组)发酵中药渣复合鼠粮,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4组小鼠在饲养过程中采食、饮水等行为均正常,且采食量3个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与对照组相比,Treat2组的体质量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Treat1组和Treat3组有提高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Treat1组和Treat2组的肝脏指数、心脏指数和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4)肠道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表明,鼠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发酵中药渣可以减少肠道组织损伤,使肠道组织结构更加清晰完整。(5)4组小鼠肠道菌群有相似的α多样性,但与对照组相比,Treat2组和Treat3组特有OTUs更多,组间的β多样性有差异性;添加一定比例的发酵中药渣后,小鼠肠道菌群中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LEfSe分析结果显示,4组小鼠肠道菌群的标志性物种存在显著差异。综上所述,鼠粮中添加合适比例的发酵中药渣可提高小鼠的生长性能和脏器指数,减少肠道组织损伤,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添加比例以5%为宜,为发酵中药渣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中药渣 小鼠 生长性能 免疫性能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种质资源苗期耐旱性鉴定及耐旱种质筛选
8
作者 杨帆 王康乐 +6 位作者 刘昱希 赵子涵 王晗 张心瑜 张蕾 刘冬晔 魏爱丽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23,共12页
[目的]绿豆是重要的药食同源作物,在全世界广泛种植。随着种植业结构优化和公众保健理念及膳食结构的改变,市场对绿豆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山西省是我国绿豆主产区之一,但当地自然降雨量少,干旱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积极筛选耐... [目的]绿豆是重要的药食同源作物,在全世界广泛种植。随着种植业结构优化和公众保健理念及膳食结构的改变,市场对绿豆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山西省是我国绿豆主产区之一,但当地自然降雨量少,干旱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积极筛选耐旱绿豆种质资源对于促进旱地利用及产业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方法]本研究以35份绿豆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10%的聚乙二醇6000(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绿豆幼苗进行处理,之后测定绿豆幼苗的株高、根长、鲜重、干重、根表面积等12项形态指标和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叶绿素、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10项生理指标。计算各品系的耐旱系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结合隶属函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35份绿豆品系的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依据绿豆苗期耐旱性分级标准和耐旱性综合评价结果,将35份绿豆品系划分为高耐旱、耐旱、中耐旱、对干旱敏感和对干旱高敏感5个等级。筛选出1份高耐旱绿豆品系(529),9份耐旱绿豆品系(311、360、368、386、500、307、751、92和940),14份中耐旱绿豆品系,7份对干旱敏感绿豆品系和4份对干旱高敏感绿豆品系。[结论]本研究从35份绿豆品系中筛选出1份高耐旱性和9份耐旱性绿豆品系,这些耐旱性强的绿豆种质资源可为绿豆的种植实践与产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绿豆产业在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山西省旱地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种质资源 苗期 耐旱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棒盘孢菌对不同杀菌剂及其复配剂的敏感性
9
作者 唐秀丽 杨建敏 +2 位作者 冯军 石瑛 燕平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8,共13页
【目的】杨棒盘孢菌引起的灰斑病是杨树生产上重要的真菌病害。测定病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旨在为筛选高效杀菌剂及复配药剂,防治杨树灰斑病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杨棒盘孢菌对5种杀菌剂(多菌灵、... 【目的】杨棒盘孢菌引起的灰斑病是杨树生产上重要的真菌病害。测定病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旨在为筛选高效杀菌剂及复配药剂,防治杨树灰斑病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杨棒盘孢菌对5种杀菌剂(多菌灵、代森锰锌、戊唑醇、百菌清、咪鲜胺)和3类复配剂(戊唑醇+百菌清、多菌灵+百菌清、多菌灵+咪鲜胺)的敏感性,并通过显微镜观察药剂作用后病菌菌丝和孢子萌发的形态变化。【结果】5种杀菌剂中,戊唑醇对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为0.025μg/mL),多菌灵次之(EC_(50)为0.048μg/mL)。百菌清对分生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强(EC_(50)为95.13μg/mL),咪鲜胺次之(EC_(50)为100.67μg/mL)。复配剂中,多菌灵∶咪鲜胺(4∶1)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活性最强,EC_(50)为0.038μg/mL,共毒系数(C_(CT))值150.75,两者表现为增效作用;戊唑醇∶百菌清(1∶4)对分生孢子萌发抑菌活性最强(EC_(50)为132.31μg/mL),C_(CT)值83.72,两者表现为相加作用。显微观察显示,戊唑醇处理后,菌丝生长缓慢、表面粗糙,分支处膨大,不产孢;分生孢子不萌发或出现分支,芽管从孢子顶端、基部或中间多个部位产生,顶端轻微肿胀且不伸长。【结论】戊唑醇搭配百菌清或咪鲜胺,多菌灵∶咪鲜胺(4∶1)搭配百菌清或咪鲜胺使用是防治杨树灰斑病的推荐方案,药剂间应交叉使用,以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棒盘孢菌 杀菌剂 敏感性 复配剂 增效 灰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和试验验证揭示甘草多糖缓解急性肝损伤的保护机制
10
作者 张椰莉 李嘉晨 +3 位作者 李娜 李美艳 董晓婷 武晓英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5-106,共12页
为了探讨甘草多糖(GPS)抗急性肝损伤(ALI)的作用靶点和机制,本试验采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GPS的靶点,利用GeneCards和DisGeNET... 为了探讨甘草多糖(GPS)抗急性肝损伤(ALI)的作用靶点和机制,本试验采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GPS的靶点,利用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收集ALI的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GPS-ALI-靶点网络图,利用基因功能分类数据库(DAVID)和RStudio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利用Autodock Tool分子对接技术验证GPS与靶蛋白的结合力;体内试验中,将48只C57BL/6J小鼠分为6个组:正常组、LPS组、阳性组、高糖组、中糖组和低糖组,高、中、低糖组小鼠分别以400、200、100 mg/(kg·bw·d)剂量GPS连续灌胃20 d,其余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第28天,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腹腔注射LPS[5 mg/(kg·bw·d)]建立小鼠ALI模型;2 h后阳性组小鼠灌胃地塞米松[5 mg/(kg·bw·d)],LPS处理8 h后,称重,收集小鼠肝脏组织和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生化指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炎症因子及相关通路蛋白的基因表达水平。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共获得27个GPS和ALI的共同靶点,10个关键靶点均富集于氧化应激分子机制和肿瘤坏死因子(TNF)通路中;且GPS与Toll样受体4(TLR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结合较强。体内试验结果显示,ALI小鼠模型建立成功,GPS预处理可缓解肝脏组织损伤,与LPS组相比,阳性组、中糖组和高糖组小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阳性组和高糖组小鼠肝脏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阳性组、中糖组和高糖组小鼠肝脏组织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MMP9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TLR4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GPS可能通过缓解氧化应激反应,介导MMP9/TLR4/TNF-α途径来减轻炎症反应,实现护肝作用。本试验可为后期以GPS为主要活性成分的保肝药物或功能食品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多糖 急性肝损伤 保护作用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丝状蓝藻的一个新记录种——乌克兰细点丝藻
11
作者 王捷 张婷 +3 位作者 魏爱丽 王清华 史佳琪 王中杰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乌克兰细点丝藻(Oculatella ucrainica Oxana Vinogradova&Tatiana Mikhailyuk)是2017年从土壤结皮与海岸边分离出来并描述为新种的耐旱陆生物种。本研究从我国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校园的潮湿土壤和贵州省花溪公园的湿润墙面分离出... 乌克兰细点丝藻(Oculatella ucrainica Oxana Vinogradova&Tatiana Mikhailyuk)是2017年从土壤结皮与海岸边分离出来并描述为新种的耐旱陆生物种。本研究从我国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校园的潮湿土壤和贵州省花溪公园的湿润墙面分离出两株丝状蓝藻,形态上与乌克兰细点丝藻相似,均在丝状体顶端细胞中含有橘色颗粒;16S rRNA基因序列显示,这两株蓝藻与乌克兰细点丝藻的相似性均在99%以上,且在系统发育树中聚为一支,有较高的自展值。此外,这两株丝状蓝藻的ITS二级结构与乌克兰细点丝藻差异较小,进一步表明它们均属于乌克兰细点丝藻,这是我国首次报道乌克兰细点丝藻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克兰细点丝藻 丝状蓝藻 新记录种 系统发育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滞育诱导下苹果蠹蛾蝗抗利尿肽基因CpNP的表达分析
12
作者 赵津津 伊嘉雯 +2 位作者 李梅梅 刘万学 张育平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4期178-180,共3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蝗抗利尿肽基因(neuroparsin,CpNP)在滞育诱导下的表达模式。RT-qPCR结果表明,CpNP基因在滞育诱导幼虫体内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发育幼虫。当幼虫进入5龄后,CpNP基因表达量呈上升趋势,且在滞育诱导... 本研究旨在分析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蝗抗利尿肽基因(neuroparsin,CpNP)在滞育诱导下的表达模式。RT-qPCR结果表明,CpNP基因在滞育诱导幼虫体内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发育幼虫。当幼虫进入5龄后,CpNP基因表达量呈上升趋势,且在滞育诱导5龄虫中显著高于正常发育虫。5龄幼虫不同组织表达分析发现,CpNP基因在肠道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且在滞育诱导的5龄幼虫前肠中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发育幼虫。本研究结果表明CpNP基因在苹果蠹蛾幼虫滞育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滞育 蝗抗利尿肽 基因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菌种固态发酵时间对甘草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李达 朱婷 +1 位作者 刘地 武晓英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63-68,共6页
为充分发掘与利用甘草资源,促进发酵甘草的抗氧化研究,选取3种不同菌种(酵母菌、米曲霉菌、黑曲霉菌)发酵的甘草黄酮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甘草中的黄酮,在甘草30 g,接种量10%、发酵温度28℃、含水量80%的条件下,对发酵时间进... 为充分发掘与利用甘草资源,促进发酵甘草的抗氧化研究,选取3种不同菌种(酵母菌、米曲霉菌、黑曲霉菌)发酵的甘草黄酮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甘草中的黄酮,在甘草30 g,接种量10%、发酵温度28℃、含水量80%的条件下,对发酵时间进行单因素优化,优化发酵后提取的甘草黄酮粗提物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并测定其相关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探究不同菌种固态发酵时间对甘草黄酮含量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草在酵母菌发酵5 d、米曲霉菌发酵5 d,黑曲霉菌发酵3 d时的黄酮含量最高,经大孔树脂纯化后黄酮含量上升,黑曲霉菌发酵组由63.8 mg·g^(-1)上升为90.6 mg·g^(-1)、米曲霉菌发酵组由78.2 mg·g^(-1)上升为101.8 mg·g^(-1)、酵母菌发酵组由54.9 mg·g^(-1)上升为82.6 mg·g^(-1)、未发酵组由39.6 mg·g^(-1)上升为57.9 mg·g^(-1);不同菌种发酵甘草后对DPPH及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显著高于未发酵甘草,其中米曲霉发酵组的DPPH及ABTS清除力最高。因此,酵母菌、米曲霉、黑曲霉发酵甘草能有效提高黄酮含量,大孔树脂纯化甘草黄酮后黄酮含量显著上升,且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黄酮 固体发酵 大孔树脂 抗氧化性 DPPH AB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可溶性膳食纤维对结肠癌细胞HT-29的抑制效应
14
作者 杨杰雅 任艾齐 +1 位作者 杨睿鹏 赵文婧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67-172,共6页
为探究谷子可溶性膳食纤维(FMB-SDF)对结肠癌细胞HT-29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2.5、5.0、7.5、10.0 mg/mL不同质量浓度FMB-SDF作为试验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FMB-SDF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的影响,采用试剂盒法分别检测... 为探究谷子可溶性膳食纤维(FMB-SDF)对结肠癌细胞HT-29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2.5、5.0、7.5、10.0 mg/mL不同质量浓度FMB-SDF作为试验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FMB-SDF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的影响,采用试剂盒法分别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利用ELISA法检测结肠癌细胞HT-29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分泌,用Rhodamine 123探针检测结肠癌细胞HT-29的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表明,FMB-SDF能够通过干预氧化还原系统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的生长,通过抑制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分泌,增强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进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炎症的发展,同时能够增强HT-2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损伤。综上所述,FMB-SDF通过干预HT-29细胞氧化还原系统、抑制炎症发展及促进线粒体膜电位损伤来诱导结肠癌细胞HT-29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可溶性膳食纤维 结肠癌 氧化还原系统 细胞因子 线粒体膜电位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生生物学学习投入诊断与干预措施探讨
15
作者 赵文婧 刘瑞敏 《生物学教学》 2023年第12期86-87,共2页
本文以高中生的生物学学习投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高中生的生物学学习投入进行诊断,并利用实验研究法对师生互动因素在生物学课堂的影响进行干预研究。研究表明,高中生的学习投入与学习成绩有关联,师生互动对生物学学习投入... 本文以高中生的生物学学习投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高中生的生物学学习投入进行诊断,并利用实验研究法对师生互动因素在生物学课堂的影响进行干预研究。研究表明,高中生的学习投入与学习成绩有关联,师生互动对生物学学习投入有较大影响,加强师生互动可明显提高学习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投入 师生互动 高中生物学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科学教育中科学论证教学的困境、策略与启示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辰艳 张颖之 《教学与管理》 2022年第33期100-103,共4页
科学论证教学是国际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方式。研究表明教师不了解科学论证是什么,缺乏科学论证教学专业知识,以及开展科学论证教学与日常教学任务之间的时间矛盾是美国科学论证教学的实践困境。为了促进科学论证教学的发... 科学论证教学是国际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方式。研究表明教师不了解科学论证是什么,缺乏科学论证教学专业知识,以及开展科学论证教学与日常教学任务之间的时间矛盾是美国科学论证教学的实践困境。为了促进科学论证教学的发展,美国科学教育者不断推进科学论证教学模式、评价标准和专业发展研究。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教师需要深度把握科学论证是什么,拥有科学论证教学专业知识,意识到科学知识的传递是科学论证教学的途径,选择适当的科学概念开展论证教学,为落实我国科学思维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论证 科学论证教学 科学思维 学科核心素养 美国科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拟南芥宽叶形突变体atscamp的分离鉴定
17
作者 郝雪峰 贾晓宇 +2 位作者 曹海艳 亢春霞 裴雁曦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238,共7页
叶片是主要的光合作用器官,选育利于光合作用的叶片形态已成为重要的育种目标。atscamp是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突变体库(约6000株系)中筛选获得的1株叶片宽大突变体。Tail-PCR分析该突变体为AT1G11180位点的插入,该基因位点编... 叶片是主要的光合作用器官,选育利于光合作用的叶片形态已成为重要的育种目标。atscamp是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突变体库(约6000株系)中筛选获得的1株叶片宽大突变体。Tail-PCR分析该突变体为AT1G11180位点的插入,该基因位点编码1个分泌载体膜蛋白(SCAMP)。RT-PCR检测显示,该基因转录表达水平基本为零。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突变体叶片的宽度和叶面积极显著大于野生型植株(P<0.01),但是冠幅基本保持不变;同时atscamp突变体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绿素最大荧光、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显著增加(P<0.05);相应地,突变体植株蒸腾系数(Tr)、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增加(P<0.05)。拟南芥AT1G11180基因的时空特异性表达分析显示,该基因仅在叶片中高表达,在其他器官中表达量很低;且随着植物发育成熟,该基因表达量逐渐增加。研究结果表明AtSCAMP基因在叶形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AtSCAMP基因 叶形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黑头叉胸花蝽在全球的潜在适生区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丹丽 陈小艳 +3 位作者 李敏 袁娟娟 姜坤 卜文俊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3-691,共9页
【目的】预测和分析黑头叉胸花蝽Amphiareus obscuriceps在全球的潜在地理分布,揭示其在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分布动态,明确气候环境因素对其潜在分布的影响。【方法】基于黑头叉胸花蝽在全球的165条有效地理分布记录和19个环境变量,... 【目的】预测和分析黑头叉胸花蝽Amphiareus obscuriceps在全球的潜在地理分布,揭示其在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分布动态,明确气候环境因素对其潜在分布的影响。【方法】基于黑头叉胸花蝽在全球的165条有效地理分布记录和19个环境变量,运用参数优化的MaxEnt模型,推测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2050和2090年黑头叉胸花蝽的潜在分布格局,并找出影响黑头叉胸花蝽分布的环境变量。【结果】全球潜在适生区模拟显示,除了原产地亚洲东部外,大洋洲东南部、欧洲西部和南部、北美洲东南部和南美洲东南部存在黑头叉胸花蝽的潜在适生区。最冷季平均温度(Bio11)、年均降水量(Bio12)、最干月降水量(Bio14)和最暖季降水量(Bio18)是影响黑头叉胸花蝽分布的重要环境变量,对模型的贡献比例分别为32.4%,10.5%,12.6%和33.3%。对2050和2090年在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和SSP585)所对应的气候情景下黑头叉胸花蝽的潜在分布的预测结果显示,黑头叉胸花蝽的总适生区面积变化较小,仅在2050年SSP585所对应的气候情景下有微弱增长,相对于当前气候情景下适生区面积增长0.84%,其余气候情景下适生区面积均减小(1.00%~8.45%)。然而,尽管适生区面积变化较小,但适生区位置变化大,整体向着高纬度地区转移,低纬度适生区面积减少在18.66%~47.94%之间,高纬度适生区面积增加在11.19%~46.93%之间。【结论】黑头叉胸花蝽在气候变化条件下会向高纬度地区转移,但受限于非气候因素(生物因素、地理阻隔等)的影响,气候变化可能将对物种的分布面积及范围影响较大。另外影响黑头叉胸花蝽分布的环境变量主要包括最冷季平均温度和最暖季降水量。本研究为黑头叉胸花蝽的潜在分布、田间释放及对有关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头叉胸花蝽 MAXENT 全球气候变化 环境变量 潜在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念珠藻多糖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魏爱丽 张婷 +3 位作者 王捷 唐秀丽 王嘉姝 郑军 《天津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9-24,29,共7页
为深入探究藻类多糖对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0、0.25、0.50、1.00、2.00、4.00、8.00 mg·L^(-1))的普通念珠藻多糖处理组,测定萌发、形态、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藻类多糖浓度的提... 为深入探究藻类多糖对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0、0.25、0.50、1.00、2.00、4.00、8.00 mg·L^(-1))的普通念珠藻多糖处理组,测定萌发、形态、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藻类多糖浓度的提高,小麦种子的萌发指数及幼苗的生长指数呈现低促高抑的趋势。与CK相比,T1、T2、T3和T4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小麦种子的发芽指数,促进了幼苗根叶的生长,增加了幼苗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T5和T6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这些指标。T3处理下,这些指标达到最大值,与CK相比,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增加16.3%、10.0%和10.3%,根叶长分别增加2.48、1.90 cm,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分别增加68.04%、35.20%和42.0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和第二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81.8%和9.1%,二者贡献率之和为90.9%,指标间的相关性显著,并且种子萌发参数受到根长的影响。综上,施加适量浓度的藻类多糖能显著提高小麦种子的萌发率,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本试验条件下,施加浓度为1 mg·L^(-1)的藻类多糖时,小麦种子的萌发率最高,幼苗生长的效果最佳。该研究结果确定了藻类多糖对小麦的最佳施用浓度,为深入研究其在农业领域的潜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藻类多糖在植物生产中的科学施用与广泛推广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念珠藻多糖 种子萌发 生长生理指标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山西老陈醋醋酸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的演替规律 被引量:6
20
作者 邢晓莹 孟卫凯 +1 位作者 张慧妍 宋敏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47-154,共8页
以山西老陈醋醋醅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其在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山西老陈醋醋酸发酵过程中在门的水平上主要有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以山西老陈醋醋醅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其在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山西老陈醋醋酸发酵过程中在门的水平上主要有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7个菌门,其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随发酵进行呈上升趋势,至发酵末期,其相对丰度甚至达到98%以上,在整个醋酸发酵阶段处于主导地位。在属水平,参与山西老陈醋醋酸发酵阶段的主要细菌有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57.4%~66.4%)、醋酸菌属(Acetobacter,3.8%~27.3%)、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0.3%~3.0%)、魏斯氏菌属(Weissella,0.2%~1.8%)、芽孢杆菌属(Bacillus,0.1%~1.2%)、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0%~1.8%)等,其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醋酸菌属(Acetobacter)的细菌占主导优势,发酵前5 d二者的相对丰度之和高达90%左右。发酵前期的醋醅样品中并未检测到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随着醋酸发酵的进行其在第5 d的样本中出现,并在第7 d达到峰值(1.1%~3.4%)。山西老陈醋醋酸发酵阶段采用“套醪接种”,不同发酵批次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变化情况基本相同,所共有的微生物物种占比总数的70%以上,说明山西老陈醋固态酿造工艺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 醋酸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