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性新释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7-118,共12页
自从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罗曼·雅各布森标举"文学性"以来,文学性就成了一个评判文学的重要概念和尺度。但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引起争议的"理论话语"。合理的文学性规定应该是:文学性等于诗性、语境关联性和诗意对... 自从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罗曼·雅各布森标举"文学性"以来,文学性就成了一个评判文学的重要概念和尺度。但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引起争议的"理论话语"。合理的文学性规定应该是:文学性等于诗性、语境关联性和诗意对话性。形式主义的文学性是最纯粹最深刻的文学性,但同时也是缩小化的、有着严重局限的文学性,它是一种小文学性;文学的语境关联性和诗意的对话性则是大文学性。文学性具有三层本质和三圈结构:外层为语境关联性;中层为诗意对话性;深层为诗性。诗性不是它的全部,而仅是它的里圈和核心层。今天,小文学性已逐渐为大文学性所包融,诗性、诗意对话性、语境关联性也越来越趋于一种融合态。小文学性与大文学性,或文学性与非文学性之间存在着周期性、或轮回性的互动倾斜关系,文学性最终应是一个周期性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 语境 对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禁的张弛与城市的文学记忆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淼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9-136,共8页
中国古代文学有关城市夜禁的记忆是一个极有意味、颇堪探究的文学表征标本。夜禁,又名宵禁、禁夜,是官方禁止一般人夜间在外活动的制度。夜禁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由张变弛的演变过程,文学的夜禁记忆与历史文本是相合的。公共生活时空的... 中国古代文学有关城市夜禁的记忆是一个极有意味、颇堪探究的文学表征标本。夜禁,又名宵禁、禁夜,是官方禁止一般人夜间在外活动的制度。夜禁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由张变弛的演变过程,文学的夜禁记忆与历史文本是相合的。公共生活时空的膨胀规定了文学记忆从雅赡向轻艳的风格转变。文学的城市夜禁记忆表达了对松弹、废弛的向往、追求和偏好,对严禁的敏感、恐惧。同时也是对身体欲望的时空分配,以及夜禁想像共同体的话语生产的一个有效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禁 城市文学记忆 身体欲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生经验的文学教育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路遥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52-54,共3页
学生的生活经验、文学经验、文化经验、艺术经验可以形成文学教育的四个维度。《大学语文》是文学的浓缩和基础,其视野开阔,体系完整,涵盖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是进行文学教育的有效平台。教师应满怀文学教育的热情,充分重视和提升学... 学生的生活经验、文学经验、文化经验、艺术经验可以形成文学教育的四个维度。《大学语文》是文学的浓缩和基础,其视野开阔,体系完整,涵盖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是进行文学教育的有效平台。教师应满怀文学教育的热情,充分重视和提升学生的四重经验,创新文学教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教育 四重经验 生活经验 文学经验 文化经验 艺术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先锋之刃切中乡土之脉——由吕新《深山》出发的重新审视
4
作者 崔昕平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吕新被誉为极少数仍然坚持先锋小说创作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深山》以深挚之笔重回“故乡”,聚焦晋北深山中的乡土,从乡村内部书写乡土中国,以锐利如初的先锋之刀做再一次的还乡与寻根,延续了上溯至鲁迅而始的乡土之脉、国民“坏根性... 吕新被誉为极少数仍然坚持先锋小说创作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深山》以深挚之笔重回“故乡”,聚焦晋北深山中的乡土,从乡村内部书写乡土中国,以锐利如初的先锋之刀做再一次的还乡与寻根,延续了上溯至鲁迅而始的乡土之脉、国民“坏根性”之思。吕新将“先锋”内化为一种精神,追求从语言到思想、从艺术到态度的全面先锋。作品的形式本身具有深邃的表意功用,承托了犀利冷峻的问题意识与深重绵延的乡土、人性、国民根性等现代性思索。“先锋”性的文学品格与深厚的故乡经验碰撞出吕新深扎于现实的、深具人文关怀的当代乡土寓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新 《深山》 先锋 乡土 国民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孔子教育思想对语文学习的启示
5
作者 王向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3-125,共3页
从学习角度看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有不少可供语文学习借鉴的地方 ,如好学态度。
关键词 孔子教育理论 语文学习 好学态度 文思结合 文质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树理与“山药蛋派”的关系及“十七年”文学流派论析
6
作者 王晓瑜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6期45-56,共12页
赵树理与1950年代的山西文坛很为疏远。前期在太行太岳根据地文人占主导的山西文坛遇冷,是因为赵树理方向的确立得力于延安的文艺领导者与太行太岳根据地的政治力量,并未真正获得本根据地文学圈子内部的认同;中后期则是他与山西文坛中... 赵树理与1950年代的山西文坛很为疏远。前期在太行太岳根据地文人占主导的山西文坛遇冷,是因为赵树理方向的确立得力于延安的文艺领导者与太行太岳根据地的政治力量,并未真正获得本根据地文学圈子内部的认同;中后期则是他与山西文坛中心的马烽等晋绥作家因为出身于不同根据地而更为生疏。1950年代后半期赵树理与马烽等被置于同一流派的原因更多的是"双百时代"与"大跃进"的特定历史语境中的时代的要求与文艺领导层的"组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山药蛋派” 文学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文学的内在规约与美学特质——由儿童文学创作“跨界”现象谈起 被引量:3
7
作者 崔昕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32,共7页
一、由创作跨界溯儿童文学之“界”在中国文学的当代视野中,“儿童文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门类走向现代意义的“自觉”并取得命名,仅有百余年。但就在这短短的百余年间,儿童文学已经伴随现代文明对“儿童”期所标志的独特人生阶... 一、由创作跨界溯儿童文学之“界”在中国文学的当代视野中,“儿童文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门类走向现代意义的“自觉”并取得命名,仅有百余年。但就在这短短的百余年间,儿童文学已经伴随现代文明对“儿童”期所标志的独特人生阶段的不断认识与尊重,伴随现代日益前行的儿童教育观念,伴随儿童文学阅读培养的生长需求与良性推动,伴随巨大的市场力,成为当代文学场域中日渐聚焦的“文学现象”。近年来,童书出版驶入快车道,其中仅“儿童文学”这一品类,年出版种数已达1万余种。儿童文学的文学关注度逐渐升高,越来越多之前并不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投入了儿童文学创作中。这种现象被描述为儿童文学创作“跨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创作 美学特质 文学场域 儿童文学阅读 儿童教育 人生阶段 现代文明 跨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区乡土文学中的乡贤叙事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112-118,共7页
解放区乡土文学作家弘扬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通过乡贤叙事来建构无产阶级革命认同,具有极高的颂歌意识与理想主义情怀。这些作家笔下的“革命新人”可视作传统乡贤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延续与变奏,他们或是个性解放中... 解放区乡土文学作家弘扬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通过乡贤叙事来建构无产阶级革命认同,具有极高的颂歌意识与理想主义情怀。这些作家笔下的“革命新人”可视作传统乡贤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延续与变奏,他们或是个性解放中的“时代先锋”,或是农业生产中的“劳动模范”,抑或是乡村运动中的“先进干部”,分别对应了革命人格成长的三个阶段。同时,解放区乡土文学中的乡贤叙事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虽然满足了特定历史语境的需求,发挥出不可替代的战斗作用,但也存在着明显的思想艺术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乡贤形象 革命言说 文化关照 解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批评的立场、方法和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毛郭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1-89,共9页
文学批评的立场、方法和价值是在历史中生成的。对不同的立场、方法的选择与其所处历史境遇相关,也表明了不同的价值取向。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就是要坚守人民的立场、开放的立场,切实服务于人民对精神生活的多样化需要。文学批评的... 文学批评的立场、方法和价值是在历史中生成的。对不同的立场、方法的选择与其所处历史境遇相关,也表明了不同的价值取向。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就是要坚守人民的立场、开放的立场,切实服务于人民对精神生活的多样化需要。文学批评的总体性方法,让我们认识到文学现象的生发过程,而不是片面地、单向度地认识生活、认识社会;文学批评的对话性方法,让我们在文学活动中保持"主体间性"的原则,以平等的姿态来面对社会的方方面面;文学批评的生命体验方法,旨在让文学批评变成感悟生命的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词汇的堆砌,让文学批评变得有温度。文学批评具有认识社会、发现美好和守护道德的价值,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立场 方法 价值 人民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文学批评者的政治体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毛郭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2-170,共9页
作为政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体验是人们对政治环境、政策法规的深刻体认与感悟,既包含着人们的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也包含着人们对政治价值的探寻。对文学批评者政治体验的探讨,就是试图在文学与政治关系的研究中还原那些被遮蔽的... 作为政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体验是人们对政治环境、政策法规的深刻体认与感悟,既包含着人们的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也包含着人们对政治价值的探寻。对文学批评者政治体验的探讨,就是试图在文学与政治关系的研究中还原那些被遮蔽的政治情感、政治态度,特别是批评者的政治关怀。文学批评者的政治体验是各种权力渗透的结果。文学批评,就是批评者将自身的政治体验与文学文本相结合,在阐释文学所要表达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基础上,提供一种介入现实的政治观念和生活方式。文学批评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政治体验不断被修正的过程。文学批评对宏观政治的强调会造成政治体验的"单一化",对微观政治的强调又会形成政治体验的"多样化",这两者都会造成文学批评者政治体验的"过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政治体验 权力 现实介入 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对等互动”视角下的文学批评 被引量:1
11
作者 毛郭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0-178,共9页
“多元对等互动”观念是吴炫教授基于中国先秦唐宋文化经验重新解释”阴阳八卦”提出的原创性文化哲学观念,也是其所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在当代中国文化理论建设中的实践。从这一观念重新审视中国当下的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家和作家... “多元对等互动”观念是吴炫教授基于中国先秦唐宋文化经验重新解释”阴阳八卦”提出的原创性文化哲学观念,也是其所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在当代中国文化理论建设中的实践。从这一观念重新审视中国当下的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家和作家将改变不对等的指导、轻视、排斥等传统批评关系,以及文学文本和批评方法之间的强制阐释、错位阐释和浮泛阐释等关系,文学批评家之间也会消除“话语权力”构成的强弱关系。“多元对等互动”的文化批评理念,有利于形成文学批评彼此尊重对话、互为影响启发的现代健康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对等互动 文学批评 文学生态 人类文化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政治认同的文学批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毛郭平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0-146,共7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学批评的政治认同效能。文学批评要实现这一效能,策略上要立足现实,自觉地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方式上主要是发掘过去、关注现实和设定政治理想等,发掘过去可以为政治认同找寻到连贯的历史轨迹,关注现实... 中国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学批评的政治认同效能。文学批评要实现这一效能,策略上要立足现实,自觉地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方式上主要是发掘过去、关注现实和设定政治理想等,发掘过去可以为政治认同找寻到连贯的历史轨迹,关注现实有利于增强政治认同的现实感召力,而对政治理想的设定有益于政治认同的未来期许。文学批评在实现政治认同的过程中呈现出如下特征:重视审美标准在实现政治认同中的作用,批评话语存在范畴化倾向,文学批评在加强政治认同的同时又设定了自身的对立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认同 现实策略 塑造方式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话语
13
作者 毛郭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99-105,共7页
文学批评话语表达着批评者的立场、态度和价值观念,而不同类型的政治话语会嵌入文学文本意义生产的过程中,形成对包括作者和读者在内的人群的激励与规训。文学批评政治话语能否达到其预设的效果,这与具体的语境和政治话语自身的特征有... 文学批评话语表达着批评者的立场、态度和价值观念,而不同类型的政治话语会嵌入文学文本意义生产的过程中,形成对包括作者和读者在内的人群的激励与规训。文学批评政治话语能否达到其预设的效果,这与具体的语境和政治话语自身的特征有关。在文学批评实践中,各种政治话语会相互交织乃至更替,与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的变迁密不可分。政治话语在日常生活中的流行会促使人们形成一些政治话语的习惯,从而导致文学批评有变为"政治批评"的可能。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优先性品格,决定了政治话语在文学批评话语中占据较大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话语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复杂性 权威性政治话语 阐释性政治话语 个人性政治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原因·对策--论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14
作者 毛郭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5期182-188,共7页
当下的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不过,文学创作认为文学批评不及物,不能指导创作;而文学批评则认为文学创作整体平淡,缺乏“高峰”,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之间形成了“隔膜”。这一隔膜的产生有多重因素:文学批评在文学共同... 当下的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不过,文学创作认为文学批评不及物,不能指导创作;而文学批评则认为文学创作整体平淡,缺乏“高峰”,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之间形成了“隔膜”。这一隔膜的产生有多重因素:文学批评在文学共同体中地位的弱化,原有文学知识无法有效应对电信时代文学的新情况,批评者自身身份与批评立场的边缘化。除了要从文学文本出发之外,文学批评要尽可能与文学创作形成一种共生同构关系;无论文学批评还是文学创作都要坚持人民的立场,都要有责任担当;要坚持文学批评的多样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学创作 边缘化 共生同构 人民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有新见的李白研究著作——评王红霞、刘铠齐《孤本品诗仙:〈瑶台风露〉整理与研究》
15
作者 张瑞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194,共3页
王红霞与刘铠齐所著《孤本品诗仙——〈瑶台风露〉整理与研究》(商务印书馆2023年版,以下简称《孤本品诗仙》),前有詹福瑞序言论述此书线索及整理出版的意义(1),要言不烦,对于研究者与读者阅读此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薛天纬则从李白古体... 王红霞与刘铠齐所著《孤本品诗仙——〈瑶台风露〉整理与研究》(商务印书馆2023年版,以下简称《孤本品诗仙》),前有詹福瑞序言论述此书线索及整理出版的意义(1),要言不烦,对于研究者与读者阅读此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薛天纬则从李白古体为主的创作倾向指出了此书对李白研究的价值(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研究 创作倾向 瑶台 詹福瑞 薛天纬 古体 整理与研究 诗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藏郑振铎《家庭的故事》
16
作者 乔雨菲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0,共4页
《家庭的故事》,郑振铎著,上海远东图书公司1928年初版。扉页即题赠页(见封三)有题字:“给鲁迅先生郑振铎十八,二,二”。该书封面(见封三)有红色镂空字体写的书名,左下方画着钟表图案,表盘数字分布与现行的顺序正好相反,表盘正上方为6点... 《家庭的故事》,郑振铎著,上海远东图书公司1928年初版。扉页即题赠页(见封三)有题字:“给鲁迅先生郑振铎十八,二,二”。该书封面(见封三)有红色镂空字体写的书名,左下方画着钟表图案,表盘数字分布与现行的顺序正好相反,表盘正上方为6点钟,正下方为12点钟。表盘数字格式包含四种,中文大写数字如“壹”“拾”,中文小写数字如“六”,阿拉伯数字如“2”“4”“5”“7”“9”“11”,罗马数字如“Ⅲ”“Ⅷ”“Ⅻ”。钟表显示时间约为11时21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振铎 数字格式 罗马数字 阿拉伯数字 题赠 钟表 表盘 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细读:语文教学密码——语文教育的现状反思与出路探索 被引量:13
17
作者 秦朝晖 傅书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84,共4页
当前语文教育、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在解读文本时,从预设的既定理念出发,重技巧翻新、重观念移植,却远离语文教育、教学本体,导致语文教育、教学在人文性、工具性方面遭遇双重失败。文本细读是克服上述弊端的有效方式,并从寻找文本的关键... 当前语文教育、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在解读文本时,从预设的既定理念出发,重技巧翻新、重观念移植,却远离语文教育、教学本体,导致语文教育、教学在人文性、工具性方面遭遇双重失败。文本细读是克服上述弊端的有效方式,并从寻找文本的关键词句,寻找文本中的症候、空白点,让文本细读最终走向文本深层密码与文化诗学这三个方面,对细读策略进行了探讨;从阅读者、时代与社会、经典这三个方面,对细读何种文本略加论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细读 语文教学 语文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批判创造性思维的中国现代文化自信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炫 路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2-169,200,共9页
中国现代文化要获得区别于传统文化的自信,需要改造儒家的“宗经”思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附性阐释,通过批判创造性思维完成现代文化创造。中国现代文化要立于世界文化之林,需要改变西方理论在中国的移植阐释的状态,通过批判创造性思维... 中国现代文化要获得区别于传统文化的自信,需要改造儒家的“宗经”思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附性阐释,通过批判创造性思维完成现代文化创造。中国现代文化要立于世界文化之林,需要改变西方理论在中国的移植阐释的状态,通过批判创造性思维改造西方理论。基于中国文化中有个体批判创造性的实践资源,中国当代个体如果要获得安身立命的幸福感,同样需要运用批判创造性思维确立自己的“创造之信念”,与人生的功利追求构成对等互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化 批判创造 影响世界 个体幸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朝史籍编纂难点、特点与思想 被引量:3
19
作者 樊文波 赵云泽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45-51,共7页
元朝在撰修国史以及少数民族史籍、遗民史籍、地理学史籍的编纂方面独具特色,成果突出。元朝文化政策的两重性在史籍编纂领域表现为双重修史的制度安排。元朝一方面延承中原王朝修史的传统,在解决了正统、资料、人选和经费诸多困难后,... 元朝在撰修国史以及少数民族史籍、遗民史籍、地理学史籍的编纂方面独具特色,成果突出。元朝文化政策的两重性在史籍编纂领域表现为双重修史的制度安排。元朝一方面延承中原王朝修史的传统,在解决了正统、资料、人选和经费诸多困难后,完成了宋、辽、金三史的编纂,保证了国史的延续;同时坚持蒙文记史的传统,所编《脱卜赤颜》是我国第一部用少数民族文字撰写的历史著作。作为大一统的少数民族政权,元朝史籍编纂中体现出一统与融合的思想、经世致用的观念和世界性的意识。研究元朝史籍编纂,可以帮助我们辩证地认识元朝在文化方面的政策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史籍 正统 双重修史 民族史学 一统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祝福》的存在主义美学阐释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8-128,共11页
人的存在论视角是阐释和理解鲁迅小说《祝福》的新视角,可惜在国内研究界并未得到理想展开,迄今仍未有标志性的代表成果。《祝福》是一部"存在主义"的象征之作,"阶级论"、"礼教吃人论"、"人性拷问论... 人的存在论视角是阐释和理解鲁迅小说《祝福》的新视角,可惜在国内研究界并未得到理想展开,迄今仍未有标志性的代表成果。《祝福》是一部"存在主义"的象征之作,"阶级论"、"礼教吃人论"、"人性拷问论"等都无法真正窥探到《祝福》的真意。《祝福》的象征是人的整体象征,而其象征的最大"支点"则是祥林嫂。祥林嫂是人的意义困境或存在论悖谬性的"哲学化身",她的遭遇使人的意义的悖谬性被逼出了历史的地表。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人学思想谱系"后来被扭曲为与人的存在有悖的"道德人学"和"皇权政治人学",《红楼梦》翻古开新创建了"贵情、尚真"的新人学,而鲁迅文学则是《红楼梦》新人学的真正后继者,《祝福》是这种新人学文学的新篇章、新的重大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祝福》 存在论阐释 新人学文学 存在主义 生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