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时空分异及驱动力
1
作者 武志平 姜民 付建新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9-1292,共14页
推进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打造黄河流域增长极的重要支撑。以黄河“几”字弯都市圈15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4个维度构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泰尔指数、标准差椭圆和地... 推进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打造黄河流域增长极的重要支撑。以黄河“几”字弯都市圈15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4个维度构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泰尔指数、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研究方法,分析了2012—2021年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2012—2021年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从空间上看,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呈现“核心-边缘”的空间分布格局;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区域内差异是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标准差椭圆空间分布方向整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椭圆重心在鄂尔多斯市境内,空间集聚特征明显。(3)经济基础是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因素,市场环境、政府调控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高质量 质量测度 时空格局 地理探测器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特征、过程与机制的流域经济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侃侃 郭文炯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3-108,共6页
流域经济涉及自然、社会、经济等领域,与区域发展密切相关,在学术界和实践中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流域经济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性研究,梳理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目的是较为全面地反映近年来我国学者在流域经济空间方面的研究进展... 流域经济涉及自然、社会、经济等领域,与区域发展密切相关,在学术界和实践中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流域经济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性研究,梳理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目的是较为全面地反映近年来我国学者在流域经济空间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前人研究为基础,界定了流域经济的定义、特征及功能,沿用区域经济的分析方法,概括了流域经济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进过程,认为流域经济发展是与自然条件和资源在空间上的耦合,表现为梯度差异明显。流域经济的形成机制与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目前在发展中存在竞争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最后概括总结了合理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同发展等优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经济 空间分异 形成机制 优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冯卫红 胡建玲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5-128,F0003,共5页
产业集群的企业网络结构会影响到企业绩效,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制造业。由于旅游产业属性与制造业不同,旅游产业集群的企业网络结构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也会和制造业集群存在差异。以现有表征产业集群企业网络结构的指标为基础,... 产业集群的企业网络结构会影响到企业绩效,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制造业。由于旅游产业属性与制造业不同,旅游产业集群的企业网络结构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也会和制造业集群存在差异。以现有表征产业集群企业网络结构的指标为基础,结合产业特性构建了旅游产业集群企业网络的结构指标,以平遥古城为案例,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旅游产业集群企业网络结构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旅游产业集群企业网络联结强度和网络密度与企业绩效均正向显著相关,而由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特性,网络中心度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效应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集群 企业网络 网络结构 企业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立规划“城市24小时社会”旅游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常芳 王兴中 +1 位作者 张侃侃 黄佛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2-296,共5页
为了适应当前休闲时代下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发展现代城市娱乐业,提出创立规划"城市24小时社会"的旅游产业体系。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用理念阐释与应用相结合的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得出中国要抓住当前消费... 为了适应当前休闲时代下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发展现代城市娱乐业,提出创立规划"城市24小时社会"的旅游产业体系。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用理念阐释与应用相结合的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得出中国要抓住当前消费的特点,规划并发展现代城市娱乐业是增大城市(群)可持续驱动力的一项必行的战略措施,以期来提高旅游规划的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24小时城市 旅游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空间结构的“资源诅咒”效应分析——基于山西的实证 被引量:7
5
作者 秦志琴 郭文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0-115,共6页
优化区域空间结构是提高经济转型发展质量与效益的重要措施,开展资源型地区空间结构的"资源诅咒"效应研究是解释资源型地区空间结构特殊性的重要视角。文章采用山西省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从空间分异与空间联系两个角度分析区... 优化区域空间结构是提高经济转型发展质量与效益的重要措施,开展资源型地区空间结构的"资源诅咒"效应研究是解释资源型地区空间结构特殊性的重要视角。文章采用山西省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从空间分异与空间联系两个角度分析区域空间结构"资源诅咒"效应的表现特征。进一步,构建"三部门三区域"分析框架,解释空间结构"资源诅咒"效应的形成机理。空间分异分析表明:山西省空间结构中核心区、外围区、边缘区均表现出显著的资源依赖型特征,核心区带动能力弱,外围区经济脆弱性明显,边缘区为集中连片贫困状态,这种空间结构不利于经济要素在各等级城市之间的流动,会进一步加剧区域"核心-外围-边缘"结构刚性特征,阻碍区域功能的转型升级;空间联系分析表明,山西省各行业空间网络联系差异显著,其中,采矿业已形成明显的多层级辐射状圈层结构;农业网络联系次之,形成极化显著的辐射状圈层结构;服务业中各行业联系普遍较弱,初步形成以核心区与次级核心区紧密联系为特点的点轴结构,但各种服务功能的互补性差,服务业功能联系弱;而制造业的区域联系最弱,资源型产业发展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工业化发展质量低,"反工业化"倾向比较严重。通过"三部门三区域"分析框架认为,由于资源型经济具有自强机制,区域产业结构呈现刚性,核心区创新动力不足,外围区城镇化水平虚高,边缘区缺乏产业支撑。核心区、外围区、边缘区之间要素联系松散,空间结构演进的"推-拉"力不足,致使区域发展陷入"资源优势"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外围-边缘”结构 网络结构 “资源诅咒”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以来人口城镇化省际差异新特征——基于“五普”与“六普”数据的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文炯 张侃侃 孙晶波 《西北人口》 CSSCI 2013年第5期29-34,共6页
在综述中国城镇化省际差异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2000年以前城镇化省际差异的基本特征;运用"五普"、"六普"可比城镇人口数据,重点研究了2000—2010年中国人口城镇化省际差异的新特征。结果显示,大部分省(区)处于城镇... 在综述中国城镇化省际差异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2000年以前城镇化省际差异的基本特征;运用"五普"、"六普"可比城镇人口数据,重点研究了2000—2010年中国人口城镇化省际差异的新特征。结果显示,大部分省(区)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人口城镇化水平的省际差异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城镇化水平的基本格局表现为东高西低、中部中低结合的格局,内陆则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西南部省区成为城镇化水平最低的区域;城镇人口的聚集仍以沿海为主,但是发展的重心已经呈现出由南向北、由东部向中部偏移的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初始城镇化水平、和非农就业比重等是影响城镇化省(区)差异的主要因素,但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相关性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差异 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速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规划整合与协调问题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郭文炯 白明英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年第8期89-94,共6页
加快空间规划机制创新,促进各种空间规划的整合与协调,构建新型的空间规划体系是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和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在梳理我国空间规划问题、实践探索基础上,以山西省为例,提出了完善空间规... 加快空间规划机制创新,促进各种空间规划的整合与协调,构建新型的空间规划体系是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和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在梳理我国空间规划问题、实践探索基础上,以山西省为例,提出了完善空间规划的基本思路:遵循"强化龙头,横向协调;完善层次,纵向指导"路径,建立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市县域城乡总体规划为基础的空间规划体系框架,形成全域覆盖、城乡统筹、功能清晰、横向协调、上下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促进规划协调的主要行动包括:完善规划编制的协调衔接机制,实现规划目标、标准、内容、信息平台对接;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建立五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制度;推进规划管理机构改革和管理机制创新,建立统一的规划管理体制和全覆盖的城乡规划监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规划协调 城市规划 城市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历程视角下城市居民时空间行为特征研究——以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郭文炯 张昱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3-87,93,共6页
以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66个社区726份居民日常行为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生命历程视角,研究了中小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时空间行为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居民在时间利用和活动空间上表现出较大差异。在时间利用上,工作日随居民年龄的增加,... 以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66个社区726份居民日常行为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生命历程视角,研究了中小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时空间行为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居民在时间利用和活动空间上表现出较大差异。在时间利用上,工作日随居民年龄的增加,工作/学习“双峰”特征逐渐消失,休闲活动比例呈上升趋势,购物活动由分散转向集中并有向上午延伸的趋势;休息日主要以休闲、购物活动为主。在活动空间上,居民对不同空间的依赖性存在显著差异,但街道、社区仍然是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相比于大城市,中小城市居民在时间节奏和时间分配上有明显差异性,但在空间范围变化上表现出一致性。推进街道、社区两级社区生活圈建设,特别是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对促进居民行为需求与城市公共资源供给的有效对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城市 生命历程 时空间行为 时间地理学 晋中市 榆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20年汾河流域耕地显性转型时空分异及其驱动力
9
作者 姜民 武志平 付建新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7-265,284,共10页
[目的]刻画耕地利用转型变化特征,揭示耕地转型发展规律,为汾河流域耕地资源保护和乡村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方法]基于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利用耕地转型速度、转移矩阵和地理探... [目的]刻画耕地利用转型变化特征,揭示耕地转型发展规律,为汾河流域耕地资源保护和乡村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方法]基于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利用耕地转型速度、转移矩阵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了汾河流域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分异特征,并探测了其驱动因子。[结果](1)1980-2020年,流域内耕地面积减少10.59万hm^(2),其中,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面积最大,草地是转入耕地最多的地类,占转入总面积的59.37%。(2)1980-2020年,汾河流域耕地利用转型速度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中游耕地减少最明显,人地矛盾突出。(3)自然因子对耕地转型影响程度明显强于社会经济因子,其中气温q值最大,达0.72。自然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耕地转型的解释力更强。[结论]汾河流域耕地利用转型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先后经历了缓和平稳、转型加剧、矛盾尖锐和收敛平衡不同阶段,空间集聚性特征显著,将指导该流域耕地资源合理、有序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转型 空间转型 地理探测 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时序数据的黑龙江流域火烧迹地提取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杨伟 张树文 姜晓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866-5873,共8页
火烧迹地信息是研究火灾的重要参数和基础数据,也是研究全球生态系统和碳循环扰动的重要依据之一。以受森林火灾影响较为严重的黑龙江流域为研究区,以MODIS时间序列数据为数据源建立了一个分为两阶段的火烧基地提取算法(即首先设定较为... 火烧迹地信息是研究火灾的重要参数和基础数据,也是研究全球生态系统和碳循环扰动的重要依据之一。以受森林火灾影响较为严重的黑龙江流域为研究区,以MODIS时间序列数据为数据源建立了一个分为两阶段的火烧基地提取算法(即首先设定较为严格的提取条件对最有可能发生火灾的像元——核心像元进行提取,然后设定较为宽松的阈值提取距离核心像元一定范围内的火烧像元),对2000—2011年的火烧迹地信息进行了提取,生成了研究区长时间序列火烧迹地分布图,并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选择黑龙江省为典型验证区对算法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算法的整体精度较之以往的算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迹地 MODIS GEMI B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城市理念下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的价值观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侃侃 王兴中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81-1086,共6页
从空间公正与价值尊严等方面对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的价值观进行研究,阐述其基本理念和规划原则。通过上述原理的分析,明确了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的社会价值观和空间价值观的内涵,前者涉及人本性、空间多样性、社区平等感和社会环境协调性... 从空间公正与价值尊严等方面对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的价值观进行研究,阐述其基本理念和规划原则。通过上述原理的分析,明确了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的社会价值观和空间价值观的内涵,前者涉及人本性、空间多样性、社区平等感和社会环境协调性4个层面,后者则体现在重视公共区域的阶层平等可进入性、提高混合居住的社会平等空间的宜居性和以强制性的宜居环境标准提升社会的平等性。最后,对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价值观的理论和实践性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并尝试性地提出解决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空间不公正问题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城市 新城市主义 社区规划 价值观 空间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视角的城市建设用地拓展适宜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姜晓丽 杨伟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6期282-285,共4页
以“三生”空间为视角,以促进“三生”空间合理布局和有序开发为目标,以山西省孝汾平介灵城镇组群为例进行建设用地拓展适宜性评价分析。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以城市(镇)建设用地为扩展源,从地形、地质、生态环境、可达性4个方面... 以“三生”空间为视角,以促进“三生”空间合理布局和有序开发为目标,以山西省孝汾平介灵城镇组群为例进行建设用地拓展适宜性评价分析。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以城市(镇)建设用地为扩展源,从地形、地质、生态环境、可达性4个方面构建阻力因子赋值体系,构建最小累积阻力面,采用自然断点法将研究区划分为最适宜建设区、一般适宜建设区、较不适宜建设区、不适宜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等5种类型;采用坡向变率和坡形组合法提取建设用地适宜拓展路径。结果表明,适宜拓展路径集中于中北部盆地,空间上呈现“U”形分布,对比相关区域规划,与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与坡向变率和坡形组合法相结合能有效评价建设用地适宜性,能够为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适宜性评价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坡向变率与坡形组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汾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伟 姜晓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1期196-200,共5页
以汾河流域各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4-2013年研究区人均GDP数据,以GIS空间分析方法为基础,分别从绝对差异、相对差异、空间分异特征等角度对其20年来的经济空间分异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县域经济发展两极分化态势明显;太... 以汾河流域各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4-2013年研究区人均GDP数据,以GIS空间分析方法为基础,分别从绝对差异、相对差异、空间分异特征等角度对其20年来的经济空间分异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县域经济发展两极分化态势明显;太原市作为区域核心,对周边县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渐减弱;流域中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以孝义市为核心,依靠资源禀赋以及交通区位条件等,经济增速明显,成为新的高值聚集区;流域南部缺乏明显的中心城市,临汾市作为汾河流域南部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但其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对周边县域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作为局部核心城市的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空间分异 汾河流域 GIS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18年祁连山南坡土地利用地形梯度变化及其地形因子地理探测 被引量:18
14
作者 付建新 曹广超 +1 位作者 郭文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71-381,共11页
为了研究不同地形梯度上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基于1980—2018年5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ArcGIS 10.2分析祁连山南坡不同海拔、坡度和坡向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祁连山南坡土地利用主体类型为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 为了研究不同地形梯度上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基于1980—2018年5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ArcGIS 10.2分析祁连山南坡不同海拔、坡度和坡向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祁连山南坡土地利用主体类型为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2700~3200 m、<5°、阳坡和半阳坡的门源盆地;林地、草地和海拔、坡度、坡向关系密切;建设用地受海拔和坡度影响大;未利用土地受海拔影响明显。在海拔2700~3200 m、坡度<5°、西南坡、南坡区域耕地、建设用地增加最多,未利用土地在海拔4200~4700 m、坡度30°~35°、西南坡、南坡和东北坡区域增加最多;林地、草地、水域分别在3700~4200 m,2700~3200 m,4200~4700 m区域减少最多,坡度<5°的区域草地减少最多,林地、草地、水域分别在北坡、西南坡和东北坡减少最多。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程度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海拔、坡度和坡向,海拔和坡度、海拔和坡向对土地利用程度影响大。不同地形梯度下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形梯度 地理探测器 祁连山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火灾火烧迹地遥感信息提取及应用 被引量:27
15
作者 杨伟 姜晓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5-142,共8页
森林火灾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环境以及全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森林火灾信息统计数据存在收集困难、难以空间化等方面的不足,而遥感技术的发展为火灾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本文旨在对现有基于遥感的火烧迹地相关研... 森林火灾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环境以及全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森林火灾信息统计数据存在收集困难、难以空间化等方面的不足,而遥感技术的发展为火灾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本文旨在对现有基于遥感的火烧迹地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从数据开发以及数据应用2个方面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为森林火灾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在参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2个方面对火烧迹地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总结:1)现有火烧迹地数据产品集及其开发算法:从产品名称、遥感数据源、覆盖范围、时序范围、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方面,对11种火烧迹地数据产品集进行介绍;随后,对不同数据产品的开发算法进行比较,包括基于热学异常的提取算法、基于光谱特征变化的提取算法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提取算法;最后,对现有火烧迹地数据产品的精度特征进行总结。2)火烧迹地数据产品应用:对火烧迹地数据在火灾风险评估、大气污染物排放、全球植被动力学模型、火灾后生态系统监测4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介绍。现有的火烧迹地数据产品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限制了其应用领域的扩展。未来的火烧迹地数据产品改进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1)构建长时间序列火烧迹地数据产品集。2)开发高精度的火烧迹地数据产品集,充分考虑火灾发生时以及火灾发生前后的各种异常特性,真实反映火灾发生所带来的地表特征变化,才能建立更加精确、稳定的提取算法,提高火烧迹地数据产品精度。3)建立多样化的火烧迹地数据产品集,改良现有火烧迹地数据产品,增加新的监测内容,如火烧能量、火焰温度以及火灾规模等,这将进一步扩大火烧迹地数据产品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迹地 遥感 生态扰动 森林火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黄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温、降水的响应 被引量:12
16
作者 付建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4-372,共9页
[目的]了解山西黄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温、降水的响应关系,对该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1998-2018年NDVI数据,利用NDVI变化趋势、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山西黄河流域... [目的]了解山西黄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温、降水的响应关系,对该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1998-2018年NDVI数据,利用NDVI变化趋势、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山西黄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土地利用类型NDVI变化趋势均呈向好态势,草地和林地覆盖状况优于整体水平。NDVI在空间上整体呈南北纵列、高低相间的分布格局,吕梁山和太岳山-中条山高,西部高原丘陵区和汾河谷地低。NDVI变化趋势的空间异质性显著,植被以显著改善为主。林地改善趋势的稳定性最好。NDVI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特征,其中耕地NDVI变化趋势聚集特征最明显。不同土地利用类型NDVI对降水的敏感性强于气温。[结论]山西黄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NDVI时空变化差异显著,并对气温和降水存在响应关系,此研究将为该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更精准的植被恢复数据及其和气温、降水关系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土地覆被 生态修复 气候变化 山西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