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课程改革下化学教学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资源的渗透与运用——以高中必修阶段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左玉 周跃进 +3 位作者 闫文玉 刘素芬 罗艳 项振国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5-1372,共8页
新课程改革下新高考、新教材、新选科模式以及新高考招考制度的施行,在对学校、学生和教师提出全新挑战的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逐渐广受社会关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基于此... 新课程改革下新高考、新教材、新选科模式以及新高考招考制度的施行,在对学校、学生和教师提出全新挑战的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逐渐广受社会关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基于此,充分从新教材、校园文化和社会中挖掘最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资源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并探索合理方式展开运用;对于素质教育的落实、终身学习的实现、个人的发展和学科知识价值的体现等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化学教学 高中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例基于多齿二酰腙配体构筑的双核Gd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磁热效应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季甲 郭朝阳 +6 位作者 雷文妮 郑佳苇 秦浩容 闫嘉红 侯银玲 辛晓艳 王文敏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1-772,共12页
利用大共轭二酰腙有机配体N',N‴-(1E,1'E)-(1,10-菲咯啉-2,9-二基)双(甲酰基乙基)双(2-羟基苯并肼)(H_(4)L)与Gd(NO_(3))3·6H_(2)O或Gd(dbm)3·2H_(2)O反应,得到了2例双核Gd_(2)配合物:[Gd_(2)(L)(H_(2)L)]·2CH_(... 利用大共轭二酰腙有机配体N',N‴-(1E,1'E)-(1,10-菲咯啉-2,9-二基)双(甲酰基乙基)双(2-羟基苯并肼)(H_(4)L)与Gd(NO_(3))3·6H_(2)O或Gd(dbm)3·2H_(2)O反应,得到了2例双核Gd_(2)配合物:[Gd_(2)(L)(H_(2)L)]·2CH_(3)OH·CH_(3)CN(1)和[Gd_(2)(H_(2)L)2(dbm)_(2)]·6CH_(3)CN(2)(Hdbm=二苯甲酰甲烷)。结构研究表明,Gd_(2)配合物1和2均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然而它们的分子结构却不同,其中1显示蒲扇形状,而2为风车形状的笼子。磁性研究表明,2种Gd_(2)配合物表现出不同的磁致冷性能[-ΔS_(m)=23.35 J·kg^(-1)·K^(-1)(1)、15.09 J·kg^(-1)·K^(-1)(2)]。此外,配体与Ln(Ⅲ)之间的协同作用使2种Gd_(2)配合物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活性。当Gd_(2)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时,Gd_(2)配合物主要插入或切割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Gd2配合物 晶体结构 磁制冷 抑菌活性 DNA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教材中劳动教育资源的价值挖掘与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宋秀丽 耿晶晶 +1 位作者 张任朋 马心茹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24,共5页
教材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系统分析2019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各栏目的过程中,发现该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经过进一步挖掘和整理,可归纳为认知、实践和价值三个层面;基于ADDIE教学设计模型提出化学教学中... 教材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系统分析2019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各栏目的过程中,发现该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经过进一步挖掘和整理,可归纳为认知、实践和价值三个层面;基于ADDIE教学设计模型提出化学教学中劳动教育资源的应用思路,并以“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装置”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劳动教育与化学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理解和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教材 劳动教育 教育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ystal structure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wo Gd_(2)complexes based on polydentate Schiff-base ligands
4
作者 ZHANG Yingyue KANG Liuqing +2 位作者 YANG Yating GUAN Xiaofen WANG Wenmin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67-1877,共11页
Two Gd_(2)complexes,namely[Gd_(2)(dbm)_(2)(HL_(1))_(2)(CH_(3)OH)_(2)]·4CH_(3)OH(1)and[Gd_(2)(dbm)_(2)(L_(2))_(2)(CH_(3)OH)_(2)]·2CH_(3)OH(2),where H_(3)L_(1)=(Z)-N'-[4-(diethylamino)-2-hydroxybenzylidene... Two Gd_(2)complexes,namely[Gd_(2)(dbm)_(2)(HL_(1))_(2)(CH_(3)OH)_(2)]·4CH_(3)OH(1)and[Gd_(2)(dbm)_(2)(L_(2))_(2)(CH_(3)OH)_(2)]·2CH_(3)OH(2),where H_(3)L_(1)=(Z)-N'-[4-(diethylamino)-2-hydroxybenzylidene]-2-hydroxyacetohydrazide,H_(2)L_(2)=(E)-N'-(5-bromo-2-hydroxy-3-methoxybenzylidene)nicotinohydrazide,Hdbm=dibenzoylmethane,have been constructed by adopting the solvothermal method.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unveils that both complexes 1 and 2 are constituted by two Gd^(3+)ions,two dbm-ions,two CH_(3)OH molecules,and two polydentate Schiff-base ligands(HL_(1)^(2-)or L_(2)^(2-)).In addition,complex 1 contains four free methanol molecules,whereas complex 2 harbors two free methanol molecules.By investigat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omplexes 1 and 2 and four types of bacteria(Bacillus subtilis,Escherichia coli,Staphylococcus aureus,Candida albicans),it was found that both complexes 1 and 2 exhibited potent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s between the ligands H_(3)L_(1),H_(2)L_(2),complexes 1 and 2,and calf thymus DNA(CT-DNA)were studied using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fluorescence titration,and cyclic voltammetry.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both complexes 1 and 2 can intercalate into CT-DNA molecules,thereby inhibiting bacterial proliferation to achieve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s.CCDC:2401116,1;240111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_(2)complex polydentate Schiff base crystal structure DNA INTERACTI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ive detection of malachite green by folic acid stabilized silver nanoclusters
5
作者 CAI Zhifeng WU Ying +3 位作者 LI Ya'nan MENG Guiyu MIAO Tianyu ZHANG Yihao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3-993,共11页
Herein,a one-pot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was reported to prepare folic acid(FA)-stabilized silver nanoclusters(FA@Ag NCs),in which FA,hydrazine hydrate,and silver nitrate were used as capping agent,reducing agent,an... Herein,a one-pot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was reported to prepare folic acid(FA)-stabilized silver nanoclusters(FA@Ag NCs),in which FA,hydrazine hydrate,and silver nitrate were used as capping agent,reducing agent,and precursor,respectively.Several technologies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s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FA@Ag NCs,includ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XPS),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X-ray diffractometer(XRD),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and ultraviolet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meter.FA@Ag NCs were suggested to be highly dispersed and spherical with a size of around 2.8 nm.Moreover,the maximum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wavelengths of FA@Ag NCs were 370 and 447 nm,respectively.Under the optimal detection conditions,FA@Ag NCs could be used to effectively detect malachite green with the linear detection range of 0.5-200μmol·L^(-1).The detection limit was 0.084μmol·L^(-1).The fluorescence-quenching mechanism was ascribed to the static quenching.The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FA@AgNCs was successfully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malachite green in actual samples with good accuracy and reproduc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escence probe silver nanoclusters folic acid malachite green static quen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hombic Dy_(4)-based complex showing remarkable single-molecule magnet behavior
6
作者 HOU Yinling JI Jia +5 位作者 YU Hong BIAN Xiaoyun GUAN Xiaofen QIU Jing REN Shuyi FANG Ming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5-612,共8页
A tetranuclear Ln(Ⅲ)-based complex:[Dy_(4)(dbm)_(4)(L)_(6)(μ_(3)-OH)_(2)]·CH_(3)CN(1)(HL=5-[(4-methylbenzylidene)amino]quinolin-8-ol,Hdbm=dibenzoylmethane)was manufactured and it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in... A tetranuclear Ln(Ⅲ)-based complex:[Dy_(4)(dbm)_(4)(L)_(6)(μ_(3)-OH)_(2)]·CH_(3)CN(1)(HL=5-[(4-methylbenzylidene)amino]quinolin-8-ol,Hdbm=dibenzoylmethane)was manufactured and it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in detail.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complex 1 belongs to the monoclinic crystal system and its space group is P2_1/n,which contains a rhombic Dy_(4)core.Magnetic measurements of 1 suggest it possesses extraordinary single-molecule magnet(SMM)behavior.Its energy barrier U_(eff)/k_(B)was 116.7 K,and the pre-exponential coefficient τ_(0)=1.05×10~(-8)s.CCDC:23593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ranuclear Dy(Ⅲ)complex Schiff base ligand crystal structure magnetic property single⁃molecule mag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例Schiff-base双核Cu_(2)/Ni_(2)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生物活性
7
作者 白衡 孙娅 +2 位作者 马鑫 温香平 高晓丽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2-1170,共9页
利用多齿席夫碱配体H_(2)L(H_(2)L=1-[(2-羟基-1,1-二甲基-乙基亚氨基)-甲基]-萘-2-醇)与M(NO_(3))_(2)·6H_(2)O反应,通过溶剂热法设计与构筑了两例新型双核配合物[M_(2)(L_(2))],分子式为C_(30)H_(30)M_(2)N_(2)O_(4)(1:M=Cu^(2+)... 利用多齿席夫碱配体H_(2)L(H_(2)L=1-[(2-羟基-1,1-二甲基-乙基亚氨基)-甲基]-萘-2-醇)与M(NO_(3))_(2)·6H_(2)O反应,通过溶剂热法设计与构筑了两例新型双核配合物[M_(2)(L_(2))],分子式为C_(30)H_(30)M_(2)N_(2)O_(4)(1:M=Cu^(2+),2:M=Ni^(2+))。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两个配合物晶体同构,结晶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c,晶胞结构包含两个M(Ⅱ)离子和两个席夫碱配体L^(2-),两个中心M(Ⅱ)由两个μ_(2)-O桥连形成四边形双核构型。生物活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比配体H_(2)L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采用紫外光谱法、凝胶电泳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化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金属配合物主要通过插入方式与DNA结合,乙二胺(EB)置换实验表明,配合物1、2和配体H_(2)L的淬灭常数分别为0.88、0.66和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配合物 晶体结构 DNA作用 生物活性 抑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例Sm_(4)^(Ⅲ)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与DNA的相互作用
8
作者 陈雨鑫 凌妍妮 +6 位作者 姚宇晴 王可怡 李琳哪 张欣 王勤 李弘道 王文敏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1-1150,共10页
以双齿席夫碱5-[(4-ethylbenzylidene)amino]quinolin-8-ol(HL1)、5-{[(1,1'-biphenyl)-4-ylmethylene]amino}quinolin-8-ol(HL_(2))为配体,与Sm(acac)_(3)·2H_(2)O反应,通过溶剂热法,设计与构筑了2例结构新颖的Sm_(4)配合物[S... 以双齿席夫碱5-[(4-ethylbenzylidene)amino]quinolin-8-ol(HL1)、5-{[(1,1'-biphenyl)-4-ylmethylene]amino}quinolin-8-ol(HL_(2))为配体,与Sm(acac)_(3)·2H_(2)O反应,通过溶剂热法,设计与构筑了2例结构新颖的Sm_(4)配合物[Sm_(4)(L1)_(6)(acac)_(4)(μ_(3)-OH)_(2)]·CH_(3)CN(1)和[Sm_(4)(L2)6(acac)_(4)(μ_(3)-OH)_(2)]·CH_(3)CN(2),其中Hacac=乙酰丙酮。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结构相似,其结构主要由4个Sm(Ⅲ)离子、4个acac^(-)、6个L_(1)-或L_(2)-以及2个μ_(3)-OH-组成。中心的4个Sm(Ⅲ)离子通过6个μ_(2)-O和2个μ_(3)-OH-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菱形的Sm_(4)核心。采用紫外光谱法、循环伏安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1和2与小牛胸腺DNA(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与CTDNA的相互作用是插入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_(4)配合物 席夫碱配体 晶体结构 DNA的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性思维发展的化学概念图研究
9
作者 宋秀丽 耿晶晶 侯保林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6期80-83,共4页
化学知识内容的复杂性与日俱增,给课堂教学引入系统性思维带来潜在的发展机遇。整合大概念、大单元、大系统对化学学科理解做出积极响应,采用多种策略应对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可视化、概念化的图形工具对教学概念的结构化梳理表现尤为出... 化学知识内容的复杂性与日俱增,给课堂教学引入系统性思维带来潜在的发展机遇。整合大概念、大单元、大系统对化学学科理解做出积极响应,采用多种策略应对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可视化、概念化的图形工具对教学概念的结构化梳理表现尤为出色。针对抽象概念和复杂原理,合理利用图形工具,形成具有诸多实施优势的系统性思维可以高效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概念育人、理念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思维 学习理论 大概念教学 图形工具 概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型Fe_(2)O_(3)@rGO负极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齐慧 王睿 +1 位作者 王文静 韩红斐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78-1486,共9页
本研究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包覆Fe_(2)O_(3)空心球复合物(Fe_(2)O_(3)@rGO),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包覆型Fe_(2)O_(3)@rGO负极材料由于内部存在大量的Fe-O-C键,明显提升了电子传输速率,同时石墨... 本研究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包覆Fe_(2)O_(3)空心球复合物(Fe_(2)O_(3)@rGO),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包覆型Fe_(2)O_(3)@rGO负极材料由于内部存在大量的Fe-O-C键,明显提升了电子传输速率,同时石墨烯的物理限域显著降低了电极材料的粉化速率,因此,包覆型Fe_(2)O_(3)@rGO电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在大电流5 A/g下具有514 mA·h/g的可逆容量)和长循环寿命(在0.5 A/g下循环500圈后,容量保持987 mA·h/g,保持率为81.1%)。此项工作为制备高倍率、长寿命的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2)O_(3) 空心球 还原氧化石墨烯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四核稀土配合物的晶体结构、DNA作用及抗菌活性
11
作者 苗常青 陈凤姣 +6 位作者 李文钰 魏淑杰 姚宇晴 王可怡 王妮 辛晓艳 方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55-2465,共11页
以多齿席夫碱(E)-2-羟基-3-甲氧基-N'-(6-甲氧基吡啶-2-亚甲基)苯并酰肼(H_(2)L)为配体,与Ln(dbm)3·6H_(2)O(Hdbm=二苯甲酰甲烷)反应,通过溶剂热法,成功设计并构筑了3例新的四核稀土配合物[Ln_(4)(dbm)_(6)(L)_(2)(μ_(2)-OCH_... 以多齿席夫碱(E)-2-羟基-3-甲氧基-N'-(6-甲氧基吡啶-2-亚甲基)苯并酰肼(H_(2)L)为配体,与Ln(dbm)3·6H_(2)O(Hdbm=二苯甲酰甲烷)反应,通过溶剂热法,成功设计并构筑了3例新的四核稀土配合物[Ln_(4)(dbm)_(6)(L)_(2)(μ_(2)-OCH_(3))_(2)(CH_(3)OH)_(2)]·x CH_(3)OH[Ln=Eu(1)、Tb (2)、Tm (3),x=3 (1)、0 (2)、0 (3)]。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表明:1~3的结构相似,配位单元主要由4个Ln^(Ⅲ)、6个dbm-、2个L^(2)-、2个μ_(2)-OCH_(3)及2个配位的CH_(3)OH组成。4个中心LnⅢ通过6个μ_(2)-O原子相互连接,呈线型四核结构。固体荧光实验测试表明:1和2在室温下表现出稀土的荧光特征发射峰。此外,抗菌活性研究表明,与配体H_(2)L和稀土离子相比,1~3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采用紫外光谱法、循环伏安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1~3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3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为插入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核稀土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DNA作用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由多齿席夫碱构筑的Tb_(2)配合物的结构、荧光性质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鑫 孙娅 +4 位作者 孙楠 康倩 张佳佳 朱瑞涛 高晓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47-1356,共10页
使用多齿希夫碱配体H_(4)L(H_(4)L(H_(4)L=N',N"-((1E,1'E)-(1,10-菲咯啉-2,9-二酰基)双(亚甲基)双(2-羟基苯甲酰肼))与Tb(acac)_(3)·2H_(2)O反应(acac^(-)=乙酰丙酮根),通过溶剂热法,设计并合成了一例结构新颖的双... 使用多齿希夫碱配体H_(4)L(H_(4)L(H_(4)L=N',N"-((1E,1'E)-(1,10-菲咯啉-2,9-二酰基)双(亚甲基)双(2-羟基苯甲酰肼))与Tb(acac)_(3)·2H_(2)O反应(acac^(-)=乙酰丙酮根),通过溶剂热法,设计并合成了一例结构新颖的双核铽配合物[Tb_(2)(L)(H_(2)L)]·2CH_(3)OH·CH_(3)CN(1),并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结构、荧光性质及生物活性。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主要含有2个Tb^(Ⅲ)离子和2个失去不同质子的配体离子(L^(4)-和H_(2)L^(2-))。中心Tb1和Tb2离子都是九配位的,其几何构型呈现扭曲的呼啦圈形。固体荧光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室温下表现出Tb^(Ⅲ)离子的荧光特征发射峰。生物活性研究表明,与配体H_(4)L和稀土离子相比较,配合物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循环伏安法、凝胶电泳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主要以插入作用的方式与小牛胸腺DNA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_(2)配合物 生物活性 DNA作用 荧光性质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 sensitivity detection of baicalein by N,S co⁃doped carbon do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biofluids 被引量:1
13
作者 FAN Junmei LIU Wei +5 位作者 ZHU Ruitao QIN Chenxi LEI Xiaoling WANG Haotian WANG Jiao HAN Hongfei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09-2020,共12页
In this work,p⁃phenylenediamine and L⁃cysteine were used as raw materials,and water⁃soluble N,S co⁃doped carbon dots(N,S⁃CDs)with excellent performance were prepared through a one⁃step solvothermal method.The morpholo... In this work,p⁃phenylenediamine and L⁃cysteine were used as raw materials,and water⁃soluble N,S co⁃doped carbon dots(N,S⁃CDs)with excellent performance were prepared through a one⁃step solvothermal method.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N,S⁃C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X⁃ray diffrac⁃tion,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and the basic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via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Meanwhile,the N,S⁃CDs have excellent luminescence stability with pH,ionic strength,radiation time,and storage time.Experimental results illus⁃trated the present sensor platform exhibited high sensitivity and selectivity in response to baicalein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85 nmol·L-1.The quenching mechanism is proved to be the inner filter effect.In addition,this sensor can also detect baicalein in biofluids(serum and urine)with good accuracy and reproduc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S⁃carbon dots solvothermal method BAICALEIN fluorescent sens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例Ln_(3)~Ⅲ配合物的构筑、晶体结构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海堂 凌妍妮 +5 位作者 马夏清 陈雨鑫 张瑞 王可怡 张莹 王文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74-1482,共9页
利用多齿席夫碱配体H_(2)L(H_(2)L=(E)-6-(羟甲基)-N'-((6-甲氧基吡啶-2-基)亚甲基)吡啶酰肼)与Ln(dbm)_(3)·2H_(2)O反应,通过溶剂热法,设计与构筑了2例新的三核稀土配合物[Ln_(3)(dbm)_5(L)_(2)(CH_(3)OH)_(2)]·CH_(2)Cl... 利用多齿席夫碱配体H_(2)L(H_(2)L=(E)-6-(羟甲基)-N'-((6-甲氧基吡啶-2-基)亚甲基)吡啶酰肼)与Ln(dbm)_(3)·2H_(2)O反应,通过溶剂热法,设计与构筑了2例新的三核稀土配合物[Ln_(3)(dbm)_5(L)_(2)(CH_(3)OH)_(2)]·CH_(2)Cl_(2),其中Ln=Pr(1)、Ho(2),Hdbm=二苯甲酰甲烷。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与2同构,其结构由3个Ln(Ⅲ)离子、5个二苯甲酰甲烷阴离子(dbm^(-))、2个席夫碱配体L^(2-)、2个配位的CH_(3)OH及1个结晶CH_(2)Cl_(2)分子组成。3个中心Ln(Ⅲ)离子通过4个μ_(2)-O原子相互连接,形成折线形的Ln_(3)核。生物活性研究表明,配体H_(2)L、Ln(dbm)_(3)·2H_(2)O及配合物1和2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与配体H_(2)L及Ln(dbm)_(3)·2H_(2)O相比较,稀土配合物具有更强的抑菌活性。此外,采用紫外光谱法、循环伏安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1和2与小牛胸腺DNA(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主要以插入键合的方式与ctDNA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席夫碱配体 晶体结构 生物活性 DNA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crystal structure,and DNA‑binding of binuclear lanthanide complexes based on a multidentate Schiff base ligand
15
作者 GUAN Xiaofen LIU Yating +5 位作者 LI Jia HU Yiwen DING Haiyuan SHI Yuanjing WANG Zhiqiang WANG Wenmin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86-2496,共11页
Two new dinuclear lanthanidecomplexes,namely[Ln_(2)(dbm)_(2)(HL)_(2)(CH_(3)OH)_(2)]·4CH_(3)OH[Ln=Tb(1)and Dy(2),Hdbm=dibenzoylmethane]have been synthesized using prepared multidentate Schiff base ligand H_(3)L(hy... Two new dinuclear lanthanidecomplexes,namely[Ln_(2)(dbm)_(2)(HL)_(2)(CH_(3)OH)_(2)]·4CH_(3)OH[Ln=Tb(1)and Dy(2),Hdbm=dibenzoylmethane]have been synthesized using prepared multidentate Schiff base ligand H_(3)L(hydroxy‑acetic acid(4‑diethylamino‑2‑hydroxy‑benzylidene)‑hydrazide)with good biological activity.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s show that the complex comprises two Ln3+ions,two dbm-ions,two HL^(2-)ligands,two CH_(3)OH molecules,and four free methanol molecules.Each Ln^(3+)ion is eight‑coordinated.The two central Lnions are bridged by twoμ_(2)‑O atoms leading to a parallelogram[Ln2O2]core.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mpounds(H_(3)L,1,and 2)and the calf thymus DNA(CT‑DNA)has been further confirmed by UV‑Vis spectrometry,fluorescence titration,and cyclic voltammet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1 and 2 could undergo insertion with CT‑DNA.CCDC:2343005,1;234300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nuclear lanthanide complexes crystal structures multidentate Schiff base DNA INSER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驱动腐植酸钠基碳纳米簇用于荧光比色检测银离子和温度传感
16
作者 李林 马静 +4 位作者 许畅琳 陈彤瑶 郭衡瑶 李紫悠 武文鑫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60,共17页
基于氢键结合自组装策略,以富含羟基的高生物相容性煤源腐植酸钠大分子和抗坏血酸为原料,通过绿色经济的室温方法构建了一种低毒水溶性青色荧光碳纳米簇(HAN-CNCs).研究发现,在p H=5.0条件下,Ag^(+)可与HAN-CNCs表面的C=N/C=O基团配位结... 基于氢键结合自组装策略,以富含羟基的高生物相容性煤源腐植酸钠大分子和抗坏血酸为原料,通过绿色经济的室温方法构建了一种低毒水溶性青色荧光碳纳米簇(HAN-CNCs).研究发现,在p H=5.0条件下,Ag^(+)可与HAN-CNCs表面的C=N/C=O基团配位结合,从而诱导HAN-CNCs发生荧光静态猝灭,实现对Ag^(+)较宽线性范围(5.0~300μmol/L)和较低检出限(27.5 nmol/L)的特异灵敏检测.进一步观察发现,Ag^(+)与HAN-CNCs相互作用后,HAN-CNCs在日光灯下由淡黄色变为灰蓝色,在紫外灯下由青色荧光变为蓝紫色,基于此,将HAN-CNCs制作成便携式纸基传感器,通过手机分析测试条颜色的G/B值,实现了Ag^(+)的视觉比色荧光检测.此外,HAN-CNCs在20~85℃范围内表现出优异的可逆热响应性能,有望作为一种温度传感器.荧光显微镜成像测试发现,HAN-CNCs在选择性检测活细胞中的Ag^(+)时表现出低生物毒性和优异的细胞渗透性,表明该传感系统可应用于评估人体潜在风险和健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腐植酸钠 碳纳米簇 室温驱动 银离子比色荧光检测 温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相催化剂催化氧气氧化生物质制备甲酸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玉翠 何卓森 +1 位作者 任树行 吴卫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3-68,共16页
甲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催化氧气氧化制备甲酸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不溶于水的生物质原料的转化,采用可溶于水的均相催化剂体系证明是有效的。本文总结了均相催化剂体系(包括含钒杂多酸、含钒杂多酸+H_(2)SO_... 甲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催化氧气氧化制备甲酸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不溶于水的生物质原料的转化,采用可溶于水的均相催化剂体系证明是有效的。本文总结了均相催化剂体系(包括含钒杂多酸、含钒杂多酸+H_(2)SO_(4)、含钒杂多酸基离子液体、NaVO_(3)+H_(2)SO_(4)、VOSO_(4)、NaVO_(3)-FeCl_(3)+H_(2)SO_(4)、FeCl_(3)+H_(2)SO_(4)等)在催化氧气氧化生物质(包括生物质模型化合物、纤维素、木材、秸秆和玉米芯等)制备甲酸方面的研究,分析了其转化的过程和机理。最后,指出了目前催化氧化生物质制备甲酸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 生物质 氧气 催化氧化 均相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席夫碱配体构筑的Ln_(2)^(Ⅲ)配合物的结构、荧光性质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8
18
作者 辛晓艳 陈凤姣 +5 位作者 李文钰 王捷 杨晨 李敏 石瑛 王文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以多齿席夫碱配体H_(2)L(H_(2)L=(E)-N′-(3-乙氧基-2-羟基亚苄基)-3-羟基吡啶甲酰肼)为配体,与Ln(acac)_(3)·2H_(2)O(Ln=Tb、Ho、Er;acac-=乙酰丙酮根)反应,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得到了3例新的双核稀土配合物[Ln_(2)(acac)_(2)(L)_(2... 以多齿席夫碱配体H_(2)L(H_(2)L=(E)-N′-(3-乙氧基-2-羟基亚苄基)-3-羟基吡啶甲酰肼)为配体,与Ln(acac)_(3)·2H_(2)O(Ln=Tb、Ho、Er;acac-=乙酰丙酮根)反应,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得到了3例新的双核稀土配合物[Ln_(2)(acac)_(2)(L)_(2)(C_(2)H_(5)OH)_(2)](Ln=Tb(1)、Ho(2)、Er(3))。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3的结构主要由2个Ln^(Ⅲ)离子、2个乙酰丙酮根(acac^(-))、2个L^(2-)及2个C_(2)H_(5)OH组成,中心Ln^(Ⅲ)离子通过2个μ_(2)-O原子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Ln_(2)O_(2)核心。固体荧光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在室温下表现出TbⅢ离子的荧光特征发射峰。此外,生物活性研究表明,与配体H_(2)L和稀土离子相比较,配合物1~3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采用紫外光谱法、循环伏安法、凝胶电泳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1~3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主要以插入作用的方式与小牛胸腺DNA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_(2)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生物活性 DNA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X/凹凸棒土吸附剂的制备及其氮氧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晶 赵婷婷 +1 位作者 董金龙 宋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2-438,共7页
通过粘结剂的改性来提高型体吸附剂的性能。采用一定浓度的分散剂对凹凸棒土原矿进行纯化和超细化,通过X射线衍射,77K下的N_(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粒径仪以及红外光谱表征,研究不同分散剂对其孔结构,纯度,比表面积,粒径分布,吸水率等... 通过粘结剂的改性来提高型体吸附剂的性能。采用一定浓度的分散剂对凹凸棒土原矿进行纯化和超细化,通过X射线衍射,77K下的N_(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粒径仪以及红外光谱表征,研究不同分散剂对其孔结构,纯度,比表面积,粒径分布,吸水率等的影响。并以此为粘结剂制备了13X/凹凸棒土吸附剂,在298K、100KPa下测定其对N_(2)、O_(2)、CO_(2)吸附等温线以及吸水率。结果表明:凹凸棒土的提纯,提高了其本身的纯度和比表面积,提供更多的吸附中心,有利于提高型体吸附剂的氮氧分离比(分离系数达到3.0以上,性能提高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剂 凹凸棒土 分子筛 吸附剂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武颖 李好样 +2 位作者 高洁 朱瑞涛 陈博坤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9-940,988,共13页
木质素是一种储量丰富、环境友好的多酚类生物聚合物,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使用。同时,木质素具有光稳定性好、抗紫外、可生物降解等优势,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其抗氧化功能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首先,该文重点回顾了国内外在木质素抗... 木质素是一种储量丰富、环境友好的多酚类生物聚合物,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使用。同时,木质素具有光稳定性好、抗紫外、可生物降解等优势,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其抗氧化功能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首先,该文重点回顾了国内外在木质素抗氧化构效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木质素结构对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并讨论了目前木质素抗氧化构效关系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次,从分级纯化、纳米化和化学改性3种技术方法出发,介绍了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强化木质素抗氧化能力方面做出的努力;最后,基于木质素在防晒护肤品、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和医药材料中的应用现状,评述了木质素抗氧化特性对紫外防护、热氧稳定性、抑菌等性能的贡献,为今后木质素基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抗氧化性 构效关系 防晒 聚合物 医药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