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液态CO_(2)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靳鸿铨 赵建忠 +2 位作者 牛晓明 张驰 高强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4-140,共7页
注液态CO_(2)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既能安全采出CH_(4)又能原位固碳。为揭示开采过程中CO_(2)相态对水合物储层的影响规律,采用水合物三轴渗透实验装置,在NaCl体系中,以石英砂为多孔介质,注入CH_(4)气体生成甲烷水合物,以此模拟天然气水合... 注液态CO_(2)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既能安全采出CH_(4)又能原位固碳。为揭示开采过程中CO_(2)相态对水合物储层的影响规律,采用水合物三轴渗透实验装置,在NaCl体系中,以石英砂为多孔介质,注入CH_(4)气体生成甲烷水合物,以此模拟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在4.5 MPa的孔隙压应力下,分别研究了注液态CO_(2)开采对甲烷水合物分解行为的影响,反应温度对注液态CO_(2)开采甲烷水合物的影响,以及反应温度对注液态CO_(2)开采甲烷水合物后储层水合物饱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注液态CO_(2)开采对甲烷水合物的分解有促进作用,反应温度为8.0℃、反应压力为4.5 MPa时,相较于降压法开采,注液态CO_(2)开采CH_(4)采出量提高了22.81%,CH_(4)采出率提高了13.66%。在液态CO_(2)环境中,高的反应温度有利于甲烷水合物分解,相较于6.0℃,反应温度为10.0℃时CH_(4)采出量提高了40.41%。与CO_(2)水合物生成时释放的热量相比,高的反应温度在促进水合物分解中占主导作用。随反应温度升高,CO_(2)封存量、转化率和开采后储层水合物饱和度均降低。反应温度为6.0℃和10.0℃时,CO_(2)封存量分别为0.1962 mol和0.1034 mol,CO_(2)转化率分别为22.08%和11.86%,开采后储层水合物饱和度分别为57.91%和34.21%,较平均初始饱和度(41.72%)分别提高了38.81%和降低了18.01%。注液态CO_(2)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对提高CH_(4)采出量和采出率,以及促进CO_(2)封存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CO_(2) 水合物开采 天然气水合物 CO_(2)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多环芳烃通过组蛋白乙酰化促进肿瘤-内皮细胞黏附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丹 薛美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748-3754,共7页
在对太原市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大气PM_(2.5)样品中3种氧化多环芳烃(Oxy-PAHs)含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其中1种进行体外细胞暴露,通过蛋白印迹(Western Blot)以及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等技术手段探讨肿瘤-内皮细胞的黏附情况.结果表明,9... 在对太原市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大气PM_(2.5)样品中3种氧化多环芳烃(Oxy-PAHs)含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其中1种进行体外细胞暴露,通过蛋白印迹(Western Blot)以及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等技术手段探讨肿瘤-内皮细胞的黏附情况.结果表明,9-芴酮含量相对稳定,因此采用9-芴酮进行暴露;肿瘤-内皮细胞黏附能力以浓度依赖性方式增强,最强为对照组的3.24倍,且当9-芴酮浓度为20和100μmol/L时内皮细胞黏附分子E-selectin和VCAM-1表达量显著增加,当9-芴酮浓度为20时肿瘤细胞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量也显著增加;在此过程中20μmol/L 9-芴酮暴露后与乙酰化组蛋白结合的E-selectin的量是对照组的5.97倍.这些结果揭示了Oxy-PAHs通过表观遗传调控促进肿瘤转移的潜在机制,为Oxy-PAHs环境暴露引起的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多环芳烃 细胞黏附 肿瘤转移 组蛋白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