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脂蛋白(a)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燕宏 魏利华 +1 位作者 庞晋萍 王慧聪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556-1557,共2页
关键词 脑梗塞 糖尿病 2型 脂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9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慧聪 雷小峰 +2 位作者 何芙蓉 郑宇飞 王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经临床和头颅CT扫描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疏血通 4ml和 8ml治疗 ,治疗一个疗程后根据症状及体征变化进行疗效评价 ,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经临床和头颅CT扫描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疏血通 4ml和 8ml治疗 ,治疗一个疗程后根据症状及体征变化进行疗效评价 ,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含量 ,检测血流变学。结果  8ml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液黏度降低高于对照组。结论 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无副作用 ,8ml静滴治疗临床疗效优于 4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疏血通注射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晨 王慧聪 何芙蓉 《食品与药品》 CAS 2006年第10A期16-18,共3页
依达拉奉是世界上首个被认可的自由基清除剂,其通过清除自由基及保护内质网机能等多种途径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变性等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可联合应用其他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呈相加趋势。此外,依达拉奉通... 依达拉奉是世界上首个被认可的自由基清除剂,其通过清除自由基及保护内质网机能等多种途径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变性等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可联合应用其他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呈相加趋势。此外,依达拉奉通过清除自由基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多种疾病可能具有应用价值,是一种颇有临床应用前景的自由基清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自由基 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应当避免使用加替沙星 被引量:1
4
作者 乔晓媛 陈晨 《食品与药品》 CAS 2007年第1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血糖代谢 高血糖 糖调节异常 血糖调节 社会获得性肺炎 大环内酯类药物 血糖异常 喹诺酮类抗菌药 口服降糖药 施贵宝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血肿合并脊髓损害及脑干出血1例
5
作者 王燕宏 王慧聪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7期774-774,共1页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脊髓损害 脑干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癫痫56例发病危险因素探讨
6
作者 王慧聪 王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30-131,共2页
为探讨原发性癫痫的发病原因 ,回顾性总结分析了 5 6例原发性癫痫的病史与发病特点。 94.6 %于 30岁前发病 ,7例有家族史 ,5例有头部外伤史 ,14例有高热惊厥史。本病家族史、脑损伤、高热惊厥是癫痫发病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 原发生癫痫 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气留滞”病机探讨心脑同治理论 被引量:10
7
作者 古金晓 于海青 +8 位作者 李伟荣 王岳青 马鹏珍 杜雨轩 梁笑笑 袁永娥 王丽 黄朝萍 谢颖桢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792-796,共5页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其防治工作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医对于本病防治已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大量动物及临床试验证实了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心脑同治”,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异病同治原则,在临床中得到广泛...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其防治工作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医对于本病防治已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大量动物及临床试验证实了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心脑同治”,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异病同治原则,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实践和认同,对于心脑血管病而言,其生理病理的相关性突显“心脑同治”理论的可行性。“虚气留滞”是对心脑血管疾病病机的高度概括,因虚而滞,因滞虚甚,脉络受损发为心脑血管疾患。益气消滞为本病治疗大法,补气则气机条达、正气充足,可使痰浊、淤血、毒邪等致病因素代谢正常,形神自安。本文着重从“虚气留滞”理论出发,阐述心脑血管疾病同治的基础,并以益气消滞、解毒通络为治疗原则,以期化繁为简、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同治 虚气留滞 心脑血管疾病 益气消滞 毒损络脉 解毒通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栓塞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冯慧 吴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520-521,共2页
目的与方法 通过对 4 8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脑栓塞的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 4 8例脑栓塞患者占同期缺血性卒中的 14 5 % ,心源性疾病尤其是慢性心房纤颤合并心脏瓣膜病变是脑栓塞的主要病因。起病急骤 ,临床表现以偏瘫... 目的与方法 通过对 4 8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脑栓塞的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 4 8例脑栓塞患者占同期缺血性卒中的 14 5 % ,心源性疾病尤其是慢性心房纤颤合并心脏瓣膜病变是脑栓塞的主要病因。起病急骤 ,临床表现以偏瘫、失语及短暂的意识丧失等为主。治疗总有效率 6 6 7% ,4 2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者疗效较同期未用肝素治疗者无明显差异。结论 脑栓塞患者起病急骤 ,在早期积极治疗脑栓塞的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栓塞 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负性偏向的脑电生理机制研究
9
作者 寿碧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抑郁症负性偏向的脑电生理机制。方法抑郁症患者20例为实验组,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正常患者20例为正常组,通过视觉Oddball刺激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测定并比较测定结果。结果正常组的P300电位的波幅为(17.62&#... 目的分析并探讨抑郁症负性偏向的脑电生理机制。方法抑郁症患者20例为实验组,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正常患者20例为正常组,通过视觉Oddball刺激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测定并比较测定结果。结果正常组的P300电位的波幅为(17.62±3.92)μV,潜伏期时长为(268.31±24.29)ms;实验组患者的P300波幅和对应潜伏期分别为(9.84±4.61)μV和(320.66±25.34)ms;实验组患者的电位波幅及正性词准确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性词的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加工后期对正性刺激的加工缺陷,导致负性刺激的感知水平相对上升,是抑郁症负性偏向的主要生理机制,临床上可通过加强正性刺激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负性偏向 脑电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阳性边缘叶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
10
作者 郑宇飞 邢晓莲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7期107-110,共4页
目的 :总结2例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eucine-richgliomainactivated-1,LGI1)抗体阳性边缘叶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 :对2017年间在太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2例LGI 1抗体阳性边缘叶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 目的 :总结2例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eucine-richgliomainactivated-1,LGI1)抗体阳性边缘叶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 :对2017年间在太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2例LGI 1抗体阳性边缘叶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结果 :这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1)近期记忆力减退、癫痫发作、伴有或不伴有低钠血症;2)对其进行颅脑MRI检查的结果显示,其双侧海马区存在异常信号或未见典型的异常信号;3)对其进行血常规检查和脑脊液检测的结果显示,其LGI 1抗体呈阳性。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对这2例患者进行治疗后,其病情均获得明显的好转,但其远期预后尚需进行进一步的随诊和观察。结论 :LGI 1抗体阳性边缘叶脑炎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该病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可明确其病情。对该病患者进行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显著改善其预后。在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能否减少激素的用量仍有待临床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阳性边缘叶脑炎 临床特点 诊治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