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DF-15通过激活NO-cGMP-PKG信号通路促进大鼠急性心肌梗死侧枝循环改善心功能的研究
1
作者 尚小森 杨依纯 +4 位作者 侯佳楠 樊林花 陈小平 卫兵艳 陈朝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70,共11页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通过激活一氧化氮(NO)-环磷酸鸟苷(cGMP)-蛋白激酶G(PKG)信号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侧枝循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AMI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通过激活一氧化氮(NO)-环磷酸鸟苷(cGMP)-蛋白激酶G(PKG)信号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侧枝循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AMI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GDF-15组,每组12只,GDF-15组腹腔注射GDF-15重组蛋白,其余2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周2次,连续8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CD3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侧枝循环的情况;q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取模型组和GDF-15组大鼠心脏组织进行转录组学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试剂盒检测NO、活性氧(ROS)、cGMP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VEGF、eNOS单体、p-eNOSser1177单体、eNOS二聚体及PKG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加(P<0.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降低(P<0.001),心肌细胞坏死严重,梗死区血管密度降低(P<0.05),但VEGF mRNA和蛋白水平没有变化(P>0.05),NO、eNOS二聚体、cGMP水平及PKG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ROS、eNOS单体及p-eNOSser1177单体的表达水平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GDF-15组LVEDs、LVEDd降低(P<0.05),LVEF、FS升高(P<0.01),心肌细胞坏死得到缓解,梗死区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001),VEGF mRNA水平增高(P<0.0001),转录组学测序结果显示,共鉴定到324个DEGs,其中230个上调,94个下调。KEGG富集分析T20通路中cGMP-PKG信号通路差异最显著。VEGF、NO、eNOS二聚体、cGMP水平及PKG蛋白水平增高(P<0.05),ROS、eNOS单体及p-eNOSser1177单体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GDF-15可通过抑制eNOS解偶联并激活NO-cGMP-PKG通路,促进缺血心肌侧枝循环、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5 急性心肌梗死 侧枝循环 NO-cGMP-PKG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老年人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和短期安全性评估: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夏欢 刘梅林 +16 位作者 秦名芳 孙艳梅 田涛 李金巧 张清潭 李军 毛拥军 贾治生 方之勇 吕志平 崔连奇 高春惠 王丽娜 惠永明 单培彦 陈小平 银鹏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7-462,共6页
目的:观察老年人服用不同剂型阿司匹林50 mg/d或100 mg/d治疗后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A-Ag)的变化及短期安全性。方法:入选年龄≥60岁、经临床评估需服用阿司匹林治疗患者1 194例,随机分至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50 mg/d组(A组)、... 目的:观察老年人服用不同剂型阿司匹林50 mg/d或100 mg/d治疗后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A-Ag)的变化及短期安全性。方法:入选年龄≥60岁、经临床评估需服用阿司匹林治疗患者1 194例,随机分至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50 mg/d组(A组)、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100 mg/d组(B组)和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组(C组),每组398例。观察治疗(14±3)天后AA-Ag的变化和不良反应,以及(28±3)天的不良反应。对所有符合研究方案,研究期间未服用禁止药物,且完成所有随访内容的病例纳入符合方案集,进行疗效分析;对所有经随机化分组、至少接受一次治疗且具有用药后安全性评价数据的病例,纳入安全性分析集,就安全性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最终1 127例受试者完成随访,1 017例受试者进入符合方案集,1 160例受试者进入安全性分析集。符合方案集中A组(n=347)、B组(n=338)和C组(n=332)治疗后AA-Ag中位数分别为6.65(4.03,10.84)%、5.89(3.22,10.03)%和6.00(3.68,10.09)%,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间,安全性分析集A组(n=388)、B组(n=387)和C组(n=385)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微出血及胃肠道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7%、3.36%和7.95%,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且未发生心血管事件及严重不良反应;三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09%、2.33%和6.23%,均为轻微出血,C组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服用阿司匹林50 mg/d及100 mg/d均可明显抑制AA-Ag,短期安全性良好,肠溶缓释剂型较肠溶剂型降低了短期轻微出血及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老年人 阿司匹林 剂型 血小板聚集率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a)与二尖瓣钙化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
3
作者 张斌 裴志强 +4 位作者 邱金 刘斌 王鹏海 任倩 马登峰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0-277,共8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与二尖瓣钙化(MVC)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太原市中心医院118例MVC患者,其中男性45例(占比38.1%)。收集人口统计学、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数据...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与二尖瓣钙化(MVC)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太原市中心医院118例MVC患者,其中男性45例(占比38.1%)。收集人口统计学、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数据。Lp(a)水平以50 mg/dl为临界值进行检测和分类。MVC的严重程度基于钙化体积和Agatston评分进行定量分析。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检验Lp(a)水平与钙化体积和Agatston评分之间的关联。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估Lp(a)水平与重度MVC的相关性。进行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以探讨Lp(a)水平与重度MVC之间潜在的非线性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Lp(a)对并发钙化的预测能力。结果在118例MVC患者中,Lp(a)总体水平为19.750(10.525,37.573)mg/dl,其中68例(57.6%)合并主动脉瓣钙化(AVC)。与Lp(a)<50 mg/dl组(93例)比较,Lp(a)≥50 mg/dl组(25例)患者的年龄较大,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也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对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他汀药物的使用等潜在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p(a)水平与钙化体积(β=8.32,Se=4.26,P=0.035)和Agatston评分(β=83.64,Se=38.76,P=0.023)呈正相关。然而,Lp(a)水平与重度MVC之间未发现显著关联。ROC曲线分析显示,Lp(a)对于预测MVC患者并发钙化的能力有限,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01[MVC伴冠状动脉钙化(CAC)]、0.608(MVC伴AVC)和0.583(MVC同时伴有CAC和AVC)。在对MVC患者中合并AVC的亚组进行分析时发现,年龄较大[(79.7±8.4)岁比(74.6±8.9)岁,P=0.002]、舒张压较低[(78.5±17.9)mmHg比(87.6±16.9)mmHg,P=0.006]和Lp(a)水平较高[24.7(13.1,54.0)mg/dl比18.6(7.7,29.4)mg/dl,P=0.046]的患者与AVC存在显著相关。同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0,95%CI:1.04~1.17,P=0.001)、高血压(OR=2.69,95%CI:1.01~7.51,P=0.049)和主动脉瓣反流(OR=2.34,95%CI:1.06~5.46,P=0.043)是MVC患者并发AVC的显著风险因素。结论高水平的Lp(a)与MVC严重程度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 二尖瓣钙化 钙化体积 Agatston评分 主动脉瓣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自发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1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瑞风 冯海燕 +2 位作者 张静 尹国华 张开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03-406,共4页
目的:揭示1例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自发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全量换液和2次半量换液后(即培养9 d)流式细胞术鉴定正常对照细胞免疫表型,再培养... 目的:揭示1例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自发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全量换液和2次半量换液后(即培养9 d)流式细胞术鉴定正常对照细胞免疫表型,再培养2d,采用流式细胞术和Dil-ac-LDL、FITC-UEA-1双荧光染色法,分别对患者的细胞和正常对照细胞进行内皮细胞鉴定。结果:患者细胞在培养11 d后大部分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而正常对照则仍为较纯的间充质干细胞。结论:该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自发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这一现象表明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可能存在异常,其间充质干细胞有易于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源性吲哚胺2,3-双加氧酶抑制周细胞迁移及收缩蛋白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岳莉英 关志明 裴志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内皮源性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对周细胞迁移及收缩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及大鼠脑微血管周细胞。建立过表达IDO的HPAECs模型(IDO-HPAECs)。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以HPAECs条件培养... 目的:探讨内皮源性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对周细胞迁移及收缩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及大鼠脑微血管周细胞。建立过表达IDO的HPAECs模型(IDO-HPAECs)。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以HPAECs条件培养基干预周细胞;处理组,以IDO-HPAECs条件培养基干预周细胞;抑制组,以含1-甲基色氨酸(1-mT)的IDO-HPAECs条件培养基干预周细胞。测定共培养体系一氧化氮(NO)、色氨酸及犬尿氨酸浓度。观察周细胞活性、迁移及收缩蛋白表达情况。结果:IDO-HPAECs条件培养基干预周细胞6~48 h对其活性无显著影响。处理组的周细胞迁移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抑制组显著高于处理组(P〈0.01)。共培养体系的NO浓度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组的色氨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抑制组显著高于处理组(P〈0.01)。处理组的犬尿氨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抑制组显著低于处理组(P〈0.01)。处理组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与结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抑制组显著高于处理组(P〈0.01)。结论:内皮源性IDO抑制周细胞迁移及收缩蛋白表达,可能参与机体微血管功能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内皮细胞 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