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金属掺杂多孔碳正极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
1
作者 曹翔宇 张嘉盈 +3 位作者 丰赟 申林坤 张秀玲 闫娟枝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9-520,共12页
利用水热反应制备了葡萄糖缩聚物包覆铁氰化钴晶体的复合前驱体,经过碳化、酸刻蚀和硫负载,最终获得一种双金属(Co、Fe)及氮掺杂的多孔碳/硫复合材料(e-CF@NPC/S,其中CF表示CoFe合金,NPC表示氮掺杂的多孔碳)。进而通过改变形成核壳的原... 利用水热反应制备了葡萄糖缩聚物包覆铁氰化钴晶体的复合前驱体,经过碳化、酸刻蚀和硫负载,最终获得一种双金属(Co、Fe)及氮掺杂的多孔碳/硫复合材料(e-CF@NPC/S,其中CF表示CoFe合金,NPC表示氮掺杂的多孔碳)。进而通过改变形成核壳的原料比例获得系列样品,研究其作为锂硫电池正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材料的核壳结构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应对电池反应过程中的活性物质负载及体积变化,碳外壳的空间位阻同时起到了抑制穿梭效应的积极作用和阻碍离子扩散的负面作用,而合金纳米粒子提供吸附和催化作用的效果取决于其表面活性位点的数量。在多种作用的协同下,e-CF@NPC-3/S表现出优异的综合电化学性能,在0.2C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能保持996.9 mAh·g^(-1)的可逆比容量和92.35%的容量保持率。在1C的高电流密度下循环300次后,e-CF@NPC-3/S仍具有684.5 mAh·g^(-1)的可逆比容量(循环衰减率为0.0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掺杂 锂硫电池 正极材料 复合材料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MOFs碳化材料的结构对锂硫电池正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曹翔宇 张秀玲 +2 位作者 杜依洋 马成乡 闫娟枝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5,160,共7页
利用硝酸钴和铁氰化钾在水溶液中沉淀反应以及ZIF-8在水溶液中的部分分解,分别制备了2种组成相近但结构不同的双金属有机框架前驱体Co-Fe precursor和ZCF precursor。经过多巴胺包覆,对2种产品在氩气气氛下退火获得碳化产物。将碳化产... 利用硝酸钴和铁氰化钾在水溶液中沉淀反应以及ZIF-8在水溶液中的部分分解,分别制备了2种组成相近但结构不同的双金属有机框架前驱体Co-Fe precursor和ZCF precursor。经过多巴胺包覆,对2种产品在氩气气氛下退火获得碳化产物。将碳化产物与纳米硫粉混合得到的碳/硫复合材料(E-CoFeCN@C/S、E-ZCF@C/S)分别作为正极,组装扣式锂硫电池并测试电化学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进行形貌和结构分析。在组成相似的情况下,核壳结构碳载体(E-CoFeCN@C)与发散式结构碳载体(E-ZCF@C)对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特点:E-ZCF@C/S在循环伏安测试中表现出更小的极化以及更强的电流响应,在电化学阻抗测试中表现出更低的电荷转移阻抗,表明该材料有利于促进正极电荷传递过程,即加快电极反应动力学。E-ZCF@C/S在0.2C倍率下放电初始比容量为1211.3mAh/g,在2C倍率下放电初始比容量为794mAh/g,均优于E-CoFeCN@C/S。而核壳结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容量衰减方面,E-CoFeCN@C/S在0.2C倍率下经过100次循环后平均衰减率为0.074%(E-ZCF@C/S为0.26%),在2C倍率下循环300次后平均衰减率为0.047%(E-ZCF@C/S为0.13%),说明核壳结构对活性物质的锚固作用明显而对电荷转移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MOFs 锂硫电池 材料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_(2)O_(3)/g-C_(3)N_(4)复合材料的自供能紫外探测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方向明 周起成 +3 位作者 郭庄鹏 朱恩科 郝瑜睿 高世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115,共9页
为了获得高性能的自供能紫外探测器,结合热聚法和溶液法成功制备了Bi_(2)O_(3)/g-C_(3)N_(4)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元素组成及价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i_(2)O_(3)呈蜂窝状结构的块体,其附着在具有层状结构的g-C_(3)N_... 为了获得高性能的自供能紫外探测器,结合热聚法和溶液法成功制备了Bi_(2)O_(3)/g-C_(3)N_(4)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元素组成及价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i_(2)O_(3)呈蜂窝状结构的块体,其附着在具有层状结构的g-C_(3)N_(4)纳米片上。基于该异质结制备了无需外加偏压即能工作的紫外探测器。在紫外光照射下,Bi_(2)O_(3)/g-C_(3)N_(4)光电探测器能够立即产生光电流并达到最大稳定值约0.43μA,相比于Bi_(2)O_(3)纳米块紫外探测器,其光电流提升了约1.05倍。值得注意的是,Bi_(2)O_(3)/g-C_(3)N_(4)紫外探测器还展现出了快的响应速度(约181.7 ms),并且其光电流与入射光强也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该器件对不同强度的紫外光均能实现快速且稳定的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探测器 自供能 Bi_(2)O_(3)纳米块 g-C_(3)N_(4)纳米片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M@GO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导热性能研究
4
作者 曹翔宇 翟锐 +4 位作者 穆春怀 张秀玲 祁极冰 李清芬 闫娟枝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5-109,共5页
首先通过氧化石墨烯(GO)包覆对空心玻璃微珠(HGM)进行表面改性,再经过物理混合制备改性空心玻璃微珠/聚氨酯复合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对经过氧化石墨烯包覆改性的空心玻璃微珠进行形貌和结构分析,对改性空... 首先通过氧化石墨烯(GO)包覆对空心玻璃微珠(HGM)进行表面改性,再经过物理混合制备改性空心玻璃微珠/聚氨酯复合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对经过氧化石墨烯包覆改性的空心玻璃微珠进行形貌和结构分析,对改性空心玻璃微珠/聚氨酯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导热性能、热膨胀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使用氧化石墨烯包覆空心玻璃微球对复合材料的硬度、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和弯曲强度均有一定提升。在空心玻璃微球添加量高于5%后,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开始优于纯聚氨酯材料,表明空心玻璃微珠表面的石墨烯层使材料内部形成了高导热通道,整体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使复合材料密度降低的同时具备更加优良的导热性能。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进行测试分析发现,在添加了空心玻璃微珠填料之后,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随温度增加的趋势得到了很好的抑制,在180℃下仍能保持较好的尺寸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玻璃微珠 聚氨酯 氧化石墨烯 导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高岭土基磁性吸附材料制备及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田大惠 郝佳瑞 郭小杰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118,共8页
为获得一种可磁分离的染料废水吸附材料,将煤系高岭土经高温煅烧后,用盐酸进行改性,实验过程中煅烧温度设置5个水平(600℃,700℃,800℃,900℃,1000℃),煅烧时间设置5个水平(2 h,4 h,6 h,8 h,10 h),盐酸浓度设置6个水平(0.5 mol/L,1 mol/... 为获得一种可磁分离的染料废水吸附材料,将煤系高岭土经高温煅烧后,用盐酸进行改性,实验过程中煅烧温度设置5个水平(600℃,700℃,800℃,900℃,1000℃),煅烧时间设置5个水平(2 h,4 h,6 h,8 h,10 h),盐酸浓度设置6个水平(0.5 mol/L,1 mol/L,3 mol/L,4 mol/L,6 mol/L,8 mol/L),盐酸用量设置5个水平(4 mL/g,6 mL/g,9 mL/g,15 mL/g,18 mL/g),酸处理时间设置5个水平(1 h,2 h,4 h,6 h,10 h),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制备出较高比表面积的改性煤系高岭土。然后以改性煤系高岭土、硝酸铁、尿素等为原料,通过焙烧超声法制备出γ-Fe_(2)O_(3)/煤系高岭土磁性吸附材料,采用XRD、N_(2)吸附-脱附及孔径分布分析、磁性分析等方法对其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并考察了该吸附材料对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性能及其吸附后磁分离性能和再生性能。结果表明:煤系高岭土在煅烧温度为800℃、煅烧时间为8 h、盐酸浓度为6 mol/L、盐酸用量为6 mL/g、处理时间为4 h时,可得到较大比表面积;制备得到的吸附材料在5 min内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可达98%,且可实现磁分离,经过三次再生后吸附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仍可高于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高岭土 改性 复合物 磁性吸附材料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聚苯胺/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符刚 张秀玲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5-211,共7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及水热法两步制备碳纳米管@聚苯胺/二硫化钼(C-P-M)和碳纳米管/二硫化钼@聚苯胺(C-M-P)2种复合物。通过改变材料的复合顺序以及钼源的种类来调控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探究其对电化学性能影响的根本原因,从而达到优化复合... 采用原位聚合法及水热法两步制备碳纳米管@聚苯胺/二硫化钼(C-P-M)和碳纳米管/二硫化钼@聚苯胺(C-M-P)2种复合物。通过改变材料的复合顺序以及钼源的种类来调控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探究其对电化学性能影响的根本原因,从而达到优化复合材料性能的目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C-P-M的电化学储能性能优于C-M-P,并且以(NH_(4))_(2)MoS_(4)为Mo源合成的三元复合物(C-P-M-2)的性能要优于以Na_(2)MoO_(4)·2H_(2)O为Mo源合成的三元复合物(C-P-M-1)。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C-P-M-2的比电容达到563.7 F/g;在电流密度为10 A/g下经过1000圈循环稳定性测试,其比电容仍保留为原来的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聚苯胺 二硫化钼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4)/Bi_(2)S_(3)复合材料宽光谱光电探测器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方向明 容萍 +3 位作者 任帅 王兆阳 高世勇 王金忠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6-162,共7页
通过热聚法制备了g-C_(3)N_(4)和Bi_(2)S_(3)纳米材料,在室温下进一步利用溶液法得到了g-C_(3)N_(4)/Bi_(2)S_(3)复合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Bi_(2)S_(3)后并没有破坏... 通过热聚法制备了g-C_(3)N_(4)和Bi_(2)S_(3)纳米材料,在室温下进一步利用溶液法得到了g-C_(3)N_(4)/Bi_(2)S_(3)复合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Bi_(2)S_(3)后并没有破坏g-C_(3)N_(4)本身的片层结构,且g-C_(3)N_(4)/Bi_(2)S_(3)复合结构仍然具有较好的结晶质量。基于g-C_(3)N_(4)/Bi_(2)S_(3)复合结构制备了紫外可见光探测器,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光电探测结果表明g-C_(3)N_(4)/Bi_(2)S_(3)复合结构探测器对紫外光的探测性能显著提高,其最大光电流约为g-C_(3)N_(4)纳米片探测器的12倍。此外,g-C_(3)N_(4)/Bi_(2)S_(3)复合结构探测器在可见光区也表现出了较好的光响应特性和稳定性,具有宽光谱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结构 紫外探测 可见光探测 g-C_(3)N_(4) Bi_(2)S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茂铁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碳纳米管-硫复合材料对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曹翔宇 申羽佳 +4 位作者 崔展翔 张敏刚 张秀玲 郭婷婷 闫娟枝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1-175,181,共6页
以N,N-二甲基二茂铁甲胺与溴代十二烷合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甲基二茂铁)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FC-DBAB)。用FC-DBAB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分别对碳纳米管/硫复合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利用接触角仪和Zeta电位仪对改性和未改性产品的表面... 以N,N-二甲基二茂铁甲胺与溴代十二烷合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甲基二茂铁)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FC-DBAB)。用FC-DBAB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分别对碳纳米管/硫复合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利用接触角仪和Zeta电位仪对改性和未改性产品的表面性质进行分析;以改性材料为正极制备组装锂硫电池,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表面改性使碳纳米管/硫复合颗粒表面电负性增大,含有二茂铁基团的表面活性剂改性效果更为显著;改性后的锂硫电池在高倍率下充放电性能更好,二茂铁基团还起到吸附多硫化物、抑制穿梭效应的作用。FC-DBAB-CNTs@S电池在1 C下充放电循环300圈,单圈衰减率为0.1%,比DTAB-CNTs@S电池下降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锂硫电池 表面改性 穿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渣在水泥碱环境中的火山灰活性与力学性能研究
9
作者 郭巍 刘欢 +2 位作者 朱秀栋 张盈盈 房奎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2-269,共8页
煤气化渣(GS)富含具有火山灰活性的非晶态硅铝酸盐矿物,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水泥基材料使用。为能深入理解和量化评估煤气化渣的火山灰活性,提高其建材资源化利用率,研究通过构建简化的GS-Ca(OH)_(2)-H_(2)O体系模拟水泥碱环境下的反应,采... 煤气化渣(GS)富含具有火山灰活性的非晶态硅铝酸盐矿物,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水泥基材料使用。为能深入理解和量化评估煤气化渣的火山灰活性,提高其建材资源化利用率,研究通过构建简化的GS-Ca(OH)_(2)-H_(2)O体系模拟水泥碱环境下的反应,采用酸溶法对GS粉的化学未溶解量和反应速率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建立GS的活性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分析了GS反应程度与体系强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GS自身不具备水硬性,有CaO参与反应时表现出一定的火山灰活性。水泥碱环境中,GS活性组分早期溶出速率较低,导致其火山灰反应在7 d前较慢,但7 d后活性显著提升,28 d后反应速率趋于平缓。通过除碳除铁预处理和延长有效粉磨时间,GS的火山灰活性可得到有效提高。CaO可显著激发GS活性,不同C/GS(CaO与GS质量比)条件下,GS火山灰反应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C/GS为0.25时,体系展现出较优的反应程度、力学强度和水化产物结构。随着CaO含量进一步增加,虽然有助于促进活性硅铝组分的溶出,但过量的Ca^(2+)可能会阻碍后期渣体颗粒表面反应和Ca^(2+)的扩散渗透,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后期力学强度。GS粉末的反应程度与体系强度间呈现出良好的e指数关系,当反应速率大约超过10%时,浆体强度提高明显。煤气化渣火山灰活性和力学强度的提升,为其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物理改性 煤基固废 反应程度 火山灰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MOFs碳化工艺对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翔宇 张秀玲 闫娟枝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0-164,169,共6页
利用Co(NO_(3))_(2)和K_(3)Fe(CN)_(6)在水溶液中沉淀反应,制备了三维双金属有机框架前驱体,并在氩气氛退火获得碳化产物。通过改变碳化温度、前驱体包覆等工艺条件获得系列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热重仪进行形貌和... 利用Co(NO_(3))_(2)和K_(3)Fe(CN)_(6)在水溶液中沉淀反应,制备了三维双金属有机框架前驱体,并在氩气氛退火获得碳化产物。通过改变碳化温度、前驱体包覆等工艺条件获得系列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热重仪进行形貌和结构分析;以产物制备硫碳复合材料作为正极,组装扣式锂硫电池并测试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前驱体碳化过程为多步放热收缩过程,为了获得良好的材料结构,需要对前驱体包覆并选择适当的碳化温度。CoFeCN@C-750具有完整的核壳结构,表现出最佳的综合电化学性能。在1C电流密度下,300次循环平均每圈循环衰减率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有机配合物 锂硫电池 复合材料 碳化工艺 退火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viologen-based Cd(Ⅱ)coordination polymer:Self-assembly,thermochromism,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11
作者 LI Xiaonan HAN Hui +3 位作者 ZHANG Yihan XIONG Jing GUO Tingting YAN Juanzhi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9-1444,共6页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olvothermal synthesis,the viologen ligand 1,1′-bis(3-carboxyphenyl)-(4,4′-bipyri-dine)dichloride(H_(2)bcbpy·2Cl)and KI are coordinated with the metal cadmium ions.A case of thermochromic...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olvothermal synthesis,the viologen ligand 1,1′-bis(3-carboxyphenyl)-(4,4′-bipyri-dine)dichloride(H_(2)bcbpy·2Cl)and KI are coordinated with the metal cadmium ions.A case of thermochromic coor-dination polymer[Cd(bcbpy)I_(2)]·2H_(2)O(1)was constructed.Complex 1 displays a 1D chain structure and exhibits thermochromic behavior.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stimulation,the complex(ground)slowly changed from green to yellow-green,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the color of complex 1 gradually deepened,and finally became orange-yellow.Therefore,complex 1 was prepared as a thermochromic film.In addition,we also performed electrochemical tests on complex 1,which showed that the complex is a semiconductor material.CCDC:23918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rdination polymer VIOLOGEN THERMOCHROMISM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HRH317对灰葡萄孢菌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防效评价
12
作者 赵欣 王永强 +3 位作者 熊赫天 乔杰栋 王润甫 苏凤辉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68,共7页
为明确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HRH317对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作用,及由灰葡萄孢菌引发的灰霉病防治效果。通过牛津杯法初步测定菌株HRH317对灰葡萄孢菌的抑菌活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 为明确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HRH317对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作用,及由灰葡萄孢菌引发的灰霉病防治效果。通过牛津杯法初步测定菌株HRH317对灰葡萄孢菌的抑菌活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技术从细胞及亚细胞层面探究HRH317菌株对灰葡萄孢菌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HRH317发酵上清液对灰葡萄孢菌抑菌活性显著,抑菌圈直径达到34.67 mm。SEM结果显示,菌株HRH317发酵上清液对灰葡萄孢菌处理36 h,灰葡萄孢菌菌丝体扭曲变形干瘪严重;TEM结果显示,菌株HRH317发酵上清液对灰葡萄孢菌处理72 h,灰葡萄孢菌细胞器受损,胞内空腔面积增大,胞外渗透物增多;LSCM结果显示,菌株HRH317发酵上清液对灰葡萄孢菌处理72 h,灰葡萄孢菌细胞膜破损严重,碘化丙啶(PI)染色面积增大,进一步证实菌株HRH317对灰葡萄孢菌菌体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草莓灰霉病的离体防效测试结果表明,菌株HRH317发酵上清液对草莓灰霉病相对防效达66.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灰葡萄孢菌 超微结构 抑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SnO_(3)/NiO异质结构的制备及其三乙胺气敏性能
13
作者 杜丽勇 刘燚 杨国利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9-740,共12页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共沉淀法和退火处理合成了ZnSnO_(3)/NiO异质结构。随后对基于上述敏感材料的传感器进行了气敏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当Ni与Z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传感器性能最佳。具体来说,ZnSnO_(3)/NiO-2基传感器在220℃下对10...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共沉淀法和退火处理合成了ZnSnO_(3)/NiO异质结构。随后对基于上述敏感材料的传感器进行了气敏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当Ni与Z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传感器性能最佳。具体来说,ZnSnO_(3)/NiO-2基传感器在220℃下对100μL·L^(-1)的三乙胺气体的响应值达到70.6,是纯ZnSnO_(3)基传感器的6.1倍。并且该传感器还具有短的响应/恢复时间(1 s/18 s)、良好的选择性、重复性以及长期稳定性。此外,对增强的气敏传感机制进行了系统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构 ZnSnO_(3)/NiO 三乙胺 气敏性能 气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黄酒发酵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消化特性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14
作者 赵欣 乔杰栋 +6 位作者 王永强 张伟 杜利君 熊赫天 王润甫 苏凤辉 郭倬溢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9-236,共8页
以甘草和黍米为原料制备甘草黄酒,以酒精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并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实验考察甘草黄酒的消化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甘草黄酒最佳发酵工艺为:甘草酶解液添加量17.8... 以甘草和黍米为原料制备甘草黄酒,以酒精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并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实验考察甘草黄酒的消化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甘草黄酒最佳发酵工艺为:甘草酶解液添加量17.8%、酒曲添加量11.0%、前发酵温度26℃,前发酵时间7 d。在此优化条件下,甘草黄酒的总酸、总糖、pH值、总酚、总黄酮、酒精度和感官评分分别为6.8 g/L、33.58 g/L、3.55、1.32 mg/mL、1.04 mg/mL、17.0%vol和91.44分。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甘草黄酒和普通黄酒的总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及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呈整体上升的趋势,且甘草黄酒各品质指标均显著高于普通黄酒(P<0.05),消化4.0 h时,甘草黄酒的总酚含量、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较普通黄酒分别提高了46.21%、35.94%、14.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黄酒 发酵工艺优化 体外模拟胃肠消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o-LDH与醋糟衍生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秀玲 杨伟 +2 位作者 郭婷婷 曹翔宇 闫娟枝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120,共6页
以废弃醋糟为碳源,通过氢氧化钾活化制备多孔性、高比表面积的醋糟衍生碳,再采用水热法制备出双金属氢氧化物/醋糟衍生碳(NiCo-LDH/C)复合电极材料。利用循环伏安(CV)、恒流充放电(GCD)、XRD以及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方法表征复合... 以废弃醋糟为碳源,通过氢氧化钾活化制备多孔性、高比表面积的醋糟衍生碳,再采用水热法制备出双金属氢氧化物/醋糟衍生碳(NiCo-LDH/C)复合电极材料。利用循环伏安(CV)、恒流充放电(GCD)、XRD以及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方法表征复合材料的形貌和性能。结果表明,在10 A/g的电流密度下该材料的比电容可达915 F/g;1000次充放电后电容量仍保持82.5%。NiCo-LDH/C复合材料在能量存储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糟 多孔碳 NiCo-LDH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酸导向的间苯二酚杯[4]芳烃[Co_(8)]配位笼的组装及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婷婷 安燕燕 +1 位作者 赵丹 闫娟枝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91-1799,共9页
基于多金属氧酸盐(POM)的超分子配位笼的设计和组装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但在合成过程中仍然存在挑战。本文中,我们报道了一例基于POM-杯芳烃的大型[Co_(8)]配位笼[Co_(8)(MTR4A)_(6)Cl_(8)](α-SiW_(12)O_(40))_(2)·30DMF·7... 基于多金属氧酸盐(POM)的超分子配位笼的设计和组装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但在合成过程中仍然存在挑战。本文中,我们报道了一例基于POM-杯芳烃的大型[Co_(8)]配位笼[Co_(8)(MTR4A)_(6)Cl_(8)](α-SiW_(12)O_(40))_(2)·30DMF·74EtOH(cage-1),该配位笼由6个碗状间苯二酚杯[4]芳烃(MTR4A)分子、8个Co(Ⅱ)阳离子、2个α-SiW_(12)O_(40)^(4-)抗衡阴离子和8个Cl-阴离子组装而成。值得注意的是,α-SiW_(12)O_(40)^(4-)阴离子通过氢键夹在层与层之间,形成一个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cage-1表现出良好的锂离子存储能力。cage-1也能够实现对亚硝酸盐(NO_(2)^(-))的还原和抗坏血酸(AA)的氧化,是一种具有高活性的双功能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笼 芳烃 多酸 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阳能电池用稀土掺杂量子点材料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婧 苏丽君 +3 位作者 杜丽勇 关欣 张光华 SamiraAgbolaghi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24-6229,共6页
基于水热法和旋涂法制备了不同Eu掺杂浓度(0,0.05,0.10和0.15 mol/L)的ZnO量子点,在Eu掺杂ZnO量子点的基础上制备了光阳极薄膜,并以此为光阳极制备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了Eu掺杂浓度对ZnO薄膜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光谱性能及电... 基于水热法和旋涂法制备了不同Eu掺杂浓度(0,0.05,0.10和0.15 mol/L)的ZnO量子点,在Eu掺杂ZnO量子点的基础上制备了光阳极薄膜,并以此为光阳极制备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了Eu掺杂浓度对ZnO薄膜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光谱性能及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出的Eu掺杂ZnO纳米棒属于六方纤锌矿结构,Eu的掺杂未生成新的产物,但细化了ZnO纳米棒阵列的直径,直径分布为45~60 nm,高度约为1.2μm,ZnO纳米棒的取向性和均匀性得到了改善。Eu掺杂后缩小了ZnO的禁带宽度,降低了ZnO的光致发光强度,提高了电子对的分离能力。当Eu掺杂浓度为0.10 mol/L时,ZnO的禁带宽度最小为3.09,且光致发光强度最低。Eu的掺杂改善了基于ZnO为对电极组装的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当Eu掺杂浓度为0.10 mol/L时,光电转换效率最高可达4.03%,对电极的电荷传递阻抗最低为1.38Ω,对应对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最大为9.92 mA/cm^(2),光电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ZNO 稀土掺杂 微观结构 太阳能电池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炭地下气化制氢先进能效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淑琴 刘欢 +1 位作者 郭巍 纪雨彤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8-1147,共10页
深部煤炭地下气化制氢不仅可以利用我国丰富的深部煤炭资源,将传统采煤方法难以开采或开采不经济的深部煤层转化为氢气,而且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煤基低成本制氢路线。基于位于加拿大天鹅山的世界上唯一千米级深部煤炭地下气化试验数据,结... 深部煤炭地下气化制氢不仅可以利用我国丰富的深部煤炭资源,将传统采煤方法难以开采或开采不经济的深部煤层转化为氢气,而且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煤基低成本制氢路线。基于位于加拿大天鹅山的世界上唯一千米级深部煤炭地下气化试验数据,结合Aspen Plus过程模拟,以先进[火用]为先进能效指标,对深部煤炭地下气化制氢能量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与商业化的Lurgi地面煤气化制氢路线作对比,以产出单位质量氢气的积累[火用]消耗为指标,比较了2种制氢路线的能量消耗水平。结果表明,在氢气生产能力为12亿Nm^(3)/a情形下,深部煤炭地下气化制氢从原料到产品的总[火用]损失为451.79 MW。先进[火用]分析可以有效量化气化过程可以避免的[火用]损失,其中39.9%为不可避免[火用]损失。甲烷重整单元的内部可避免[火用]损E_(dest,k)^(AV,EN)和外部可避免[火用]损E_(dest,k)^(AV,EX)分别为96.63和81.58 MW,具有最大能效提升空间,如能利用转化气、烟道气的热量副产蒸汽,可将其内部可避免[火用]损失减少38.5%。地下气化单元的E_(dest,k)^(AV,EN)和E_(dest,k)^(AV,EX)分别为4.38和62.73 MW,表明降低其[火用]损失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其他单元的能量效率,从而降低外部可避免[火用]损。其余单元改进空间均比较小可不予考虑。以积累[火用]消耗量为标准衡量能量消耗水平时,产出1 kg氢气,深部煤炭地下气化制氢的积累[火用]消耗为376.1 MJ,仅为Lurgi地面煤气化制氢的83.6%,表明深部煤炭地下气化制氢能够显著降低能量消耗水平。敏感性分析显示,2者积累[火用]消耗的差距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增加。研究结果可为深部煤炭地下气化制氢的过程优化及技术可行性定量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Lurgi气化 氢气生产 先进[火用]分析 积累[火用]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Bi_(2)O_(3)纳米块自供能紫外探测器的制备及性能
19
作者 方向明 周起成 +3 位作者 孙宇 乔志铭 耿秋丹 高世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3-660,共8页
为了实现在无外部供能下对紫外光的有效探测,基于Ag修饰的Bi_(2)O_(3)纳米块(Ag/Bi_(2)O_(3))纳米块制备了自供能紫外探测器。通过煅烧法制备Bi_(2)O_(3)纳米块,随后采用室温溶液法在其表面沉积Ag纳米粒子,进而成功制备了Ag/Bi_(2)O_(3... 为了实现在无外部供能下对紫外光的有效探测,基于Ag修饰的Bi_(2)O_(3)纳米块(Ag/Bi_(2)O_(3))纳米块制备了自供能紫外探测器。通过煅烧法制备Bi_(2)O_(3)纳米块,随后采用室温溶液法在其表面沉积Ag纳米粒子,进而成功制备了Ag/Bi_(2)O_(3)纳米块,且对所制备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g/Bi_(2)O_(3)纳米块的平均尺寸约为1μm,且Ag纳米粒子随机分布在Bi_(2)O_(3)纳米块表面。将涂覆Ag/Bi_(2)O_(3)纳米块的FTO作为工作电极,并进一步构建了自供能紫外探测器。在365 nm的紫外光照射下,Ag/Bi_(2)O_(3)纳米块紫外探测器能在零偏压下实现对紫外光的快速检测,这证实其具有自供能特性。相比于Bi_(2)O_(3)纳米块紫外探测器,Ag/Bi_(2)O_(3)纳米块紫外探测器的光电流得到明显提升,上升和下降时间分别缩短至29.1 ms和40.2 ms,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探测器 Bi_(2)O_(3)纳米块 AG纳米粒子 自供能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掺杂CH_(3)NH_(3)PbI_(3)薄膜及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小杰 杜丽勇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6-1091,共6页
基于一步旋涂法制备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吸光层CH_(3)NH_(3)PbI_(3)薄膜,在吸光层制备过程中添加了尿素,研究了尿素掺杂量对CH_(3)NH_(3)PbI_(3)薄膜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组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UV-Vis... 基于一步旋涂法制备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吸光层CH_(3)NH_(3)PbI_(3)薄膜,在吸光层制备过程中添加了尿素,研究了尿素掺杂量对CH_(3)NH_(3)PbI_(3)薄膜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组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UV-Vis、PL以及J-V曲线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量尿素的添加提高了CH_(3)NH_(3)PbI_(3)薄膜的结晶度,改善了取向性,使薄膜的覆盖率得到改善,孔洞和裂缝的数量减少。当尿素的掺杂量为10%(摩尔分数)时,薄膜的晶粒尺寸最为均匀,结晶性能最佳。所有CH_(3)NH_(3)PbI_(3)薄膜的吸收边都在780 nm左右,带隙宽度为1.5 eV。适量尿素的添加提高了CH_(3)NH_(3)PbI_(3)薄膜的吸光能力和发射峰的强度,随着尿素掺杂量的增加,CH_(3)NH_(3)PbI_(3)薄膜的吸光性能和发射峰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当尿素的掺杂量为10%(摩尔分数)时,CH_(3)NH_(3)PbI_(3)薄膜的吸光性能最好,发射峰强度最高。将不同尿素掺杂量的CH_(3)NH_(3)PbI_(3)薄膜组装出30个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测试了J-V曲线,当尿素的掺杂量为10%(摩尔分数)时,电池具有最优的光电性能,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最大为20.61%。以上分析可知,尿素的最佳掺杂量为10%(摩尔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CH_(3)NH_(3)PbI_(3)薄膜 钙钛矿 太阳能电池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