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乡村旅游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构建
被引量:
13
1
作者
赵慧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1-102,共2页
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倾向于参与乡村旅游,以乡村特有的慢节奏释放生活压力,这一发展趋势给农村经济带来了更多可能。同时,旅游业具有多种产业融合作用,乡村旅游的发展也给农村产业融合带来了机遇,是乡村产业振...
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倾向于参与乡村旅游,以乡村特有的慢节奏释放生活压力,这一发展趋势给农村经济带来了更多可能。同时,旅游业具有多种产业融合作用,乡村旅游的发展也给农村产业融合带来了机遇,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契机。本文通过分析旅游产业对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乡村旅游带动农村产业融合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并给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建议,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村产业
产业融合
机制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交媒体背景下旅游地形象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游客涉入度与信任的作用
被引量:
7
2
作者
陈黎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5-188,共4页
旅游地形象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各个旅游机构或公司一直努力设计和推广自家的旅游地形象。本研究构建了旅游地形象、游客动机以及游客满意度的关系模型,并探讨了游客涉入度与信任的调节作用。本文的...
旅游地形象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各个旅游机构或公司一直努力设计和推广自家的旅游地形象。本研究构建了旅游地形象、游客动机以及游客满意度的关系模型,并探讨了游客涉入度与信任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在深化理论的同时,也为旅游品牌或企业提供了有价值的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形象
游客满意度
游客涉入度
游客信任
旅游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镜像理论与《棒!少年》的人文关怀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9-142,共4页
纪录电影《棒!少年》延续了导演许慧晶对社会边缘人士的关注。个性迥异的两位少年小双和马虎是影片叙事的中心人物。从初到棒球队适应集体生活到个人性格缺陷暴露,问题集中爆发再到探访原生家庭,直至最后个人性格的慢慢转变,两位少年的...
纪录电影《棒!少年》延续了导演许慧晶对社会边缘人士的关注。个性迥异的两位少年小双和马虎是影片叙事的中心人物。从初到棒球队适应集体生活到个人性格缺陷暴露,问题集中爆发再到探访原生家庭,直至最后个人性格的慢慢转变,两位少年的个人经历浓缩了贫困地区孩子的痛苦经历和前路的发展问题。导演团队用电影眼睛记录、用电影技术叙事、用人文关怀架起桥梁,触发观众的共鸣与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形象
摄影技术
剪辑特征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电影视阈下《流浪地球》的创新之维与现实意蕴
被引量:
3
4
作者
王宏
刘媛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2-105,共4页
由郭帆执导,屈楚萧、李光洁、吴孟达等领衔主演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以虚拟视角叙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地球无法生存,人类试图带领地球寻找新家园的“流浪”故事。影片《流浪地球》在“科幻主义”的叙事母题中,将生态灾难、人类危机和...
由郭帆执导,屈楚萧、李光洁、吴孟达等领衔主演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以虚拟视角叙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地球无法生存,人类试图带领地球寻找新家园的“流浪”故事。影片《流浪地球》在“科幻主义”的叙事母题中,将生态灾难、人类危机和中国担当等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创新影片创作维度,丰富影片现实意蕴,为大众提供了深厚的精神支撑,从多元角度丰富了观众的观赏体验,引导大众形成关注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理念,实现了高质量、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本文以《流浪地球》为叙事对象,对影片的创作新维度与现实意蕴进行全面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共鸣
科幻电影
领衔主演
生态灾难
影片创作
生态理念
人类危机
精神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十七年文学改编电影作品中乡土中国书写研究
5
作者
贾安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0-34,共5页
十七年时期的改编电影作品中有大部分改编自同时期的文学作品,电影叙事主题延续其文学特质偏向乡土文学与农村题材,城市空间在乡土情怀中隐匿,完成了该时期乡土中国的别样书写形式。运用电影具象的呈现形式,将自然人文的乡村空间、凝结...
十七年时期的改编电影作品中有大部分改编自同时期的文学作品,电影叙事主题延续其文学特质偏向乡土文学与农村题材,城市空间在乡土情怀中隐匿,完成了该时期乡土中国的别样书写形式。运用电影具象的呈现形式,将自然人文的乡村空间、凝结社会缩影的乡村人物以及紧贴时代发展的乡村事业作为书写乡土中国的重要现实支撑。借助电影的抽象表达功能,在乡土叙事中展现集体认同价值、新农村人事迹中挖掘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并在整体乡村空间之中描绘自由平等的社会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电影
电影改编
乡土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乡村旅游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构建
被引量:
13
1
作者
赵慧
机构
太原学院文旅系
出处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1-102,共2页
文摘
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倾向于参与乡村旅游,以乡村特有的慢节奏释放生活压力,这一发展趋势给农村经济带来了更多可能。同时,旅游业具有多种产业融合作用,乡村旅游的发展也给农村产业融合带来了机遇,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契机。本文通过分析旅游产业对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乡村旅游带动农村产业融合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并给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建议,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村产业
产业融合
机制构建
分类号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592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交媒体背景下旅游地形象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游客涉入度与信任的作用
被引量:
7
2
作者
陈黎
机构
太原学院文旅系
出处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5-188,共4页
基金
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1至2022年度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镇景村融合’模式研究——以山西大阳古镇村为例”(项目编号:SSKLZDKT2021118)。
文摘
旅游地形象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各个旅游机构或公司一直努力设计和推广自家的旅游地形象。本研究构建了旅游地形象、游客动机以及游客满意度的关系模型,并探讨了游客涉入度与信任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在深化理论的同时,也为旅游品牌或企业提供了有价值的管理启示。
关键词
旅游地形象
游客满意度
游客涉入度
游客信任
旅游动机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镜像理论与《棒!少年》的人文关怀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辉
机构
太原学院文旅系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9-142,共4页
文摘
纪录电影《棒!少年》延续了导演许慧晶对社会边缘人士的关注。个性迥异的两位少年小双和马虎是影片叙事的中心人物。从初到棒球队适应集体生活到个人性格缺陷暴露,问题集中爆发再到探访原生家庭,直至最后个人性格的慢慢转变,两位少年的个人经历浓缩了贫困地区孩子的痛苦经历和前路的发展问题。导演团队用电影眼睛记录、用电影技术叙事、用人文关怀架起桥梁,触发观众的共鸣与关注。
关键词
人物形象
摄影技术
剪辑特征
人文关怀
分类号
J90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电影视阈下《流浪地球》的创新之维与现实意蕴
被引量:
3
4
作者
王宏
刘媛媛
机构
太原学院文旅系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2-105,共4页
基金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本世纪以来山西文学批评研究”(编号:2018B233)成果。
文摘
由郭帆执导,屈楚萧、李光洁、吴孟达等领衔主演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以虚拟视角叙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地球无法生存,人类试图带领地球寻找新家园的“流浪”故事。影片《流浪地球》在“科幻主义”的叙事母题中,将生态灾难、人类危机和中国担当等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创新影片创作维度,丰富影片现实意蕴,为大众提供了深厚的精神支撑,从多元角度丰富了观众的观赏体验,引导大众形成关注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理念,实现了高质量、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本文以《流浪地球》为叙事对象,对影片的创作新维度与现实意蕴进行全面叙述。
关键词
情感共鸣
科幻电影
领衔主演
生态灾难
影片创作
生态理念
人类危机
精神支撑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十七年文学改编电影作品中乡土中国书写研究
5
作者
贾安民
机构
太原学院文旅系
山西大学文
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0-34,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十七年文学’中农村题材小说发生学考论”(项目编号:13ZWC072)。
文摘
十七年时期的改编电影作品中有大部分改编自同时期的文学作品,电影叙事主题延续其文学特质偏向乡土文学与农村题材,城市空间在乡土情怀中隐匿,完成了该时期乡土中国的别样书写形式。运用电影具象的呈现形式,将自然人文的乡村空间、凝结社会缩影的乡村人物以及紧贴时代发展的乡村事业作为书写乡土中国的重要现实支撑。借助电影的抽象表达功能,在乡土叙事中展现集体认同价值、新农村人事迹中挖掘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并在整体乡村空间之中描绘自由平等的社会内涵。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电影
电影改编
乡土中国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乡村旅游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构建
赵慧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社交媒体背景下旅游地形象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游客涉入度与信任的作用
陈黎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镜像理论与《棒!少年》的人文关怀
王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生态电影视阈下《流浪地球》的创新之维与现实意蕴
王宏
刘媛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十七年文学改编电影作品中乡土中国书写研究
贾安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