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乙肝五项检查的成人乙肝疫苗接种10年后的保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肖佳奇 沈嘉 +4 位作者 许峰 栾琳 郑本锋 徐娟 刘娜 《抗感染药学》 2025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基于乙肝五项检查,分析成人乙肝疫苗接种10年后的保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乙肝疫苗接种策略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太仓市域范围内北部和南部各2个乡镇2010-2011年参与乙肝疫苗免费接种项目、2023年4-7月可参加年... 目的:基于乙肝五项检查,分析成人乙肝疫苗接种10年后的保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乙肝疫苗接种策略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太仓市域范围内北部和南部各2个乡镇2010-2011年参与乙肝疫苗免费接种项目、2023年4-7月可参加年度体检且体检时年龄≥45岁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合并慢性病情况、疫苗是否全程接种、乙肝五项检查等信息,根据被调查者乙肝五项检查是否正常将其分为乙肝五项正常组和乙肝五项异常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成人乙肝疫苗接种10年后保护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1780名预调查人员中,成功完成体检和信息采集的有1013人,其中北部乡镇和南部乡镇的完成率分别为59.68%(598/1002)、53.34%(415/778);1013名被调查者中,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均正常的有293人,而有720人乙肝五项检查存在异常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乙肝疫苗接种10年后的保护效果与性别、有无吸烟史、是否全程接种具有相关性(P<0.05),而未全程接种是影响乙肝疫苗接种10年后保护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未全程接种严重影响乙肝疫苗接种10年后的保护效果,对此医疗机构在开展乙肝疫苗接种时务必做好追踪随访,以保证接种者完成3剂次全程接种,从而最大程度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疫苗 成年人 保护效果 乙肝五项检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法在乙肝两对半测定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艳秋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8期194-195,共2页
分析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乙肝)两对半的检验步骤,总结检测全程的相关影响因素。检测前标本的准备、试剂盒的影响、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检测过程中的标准操作规程、检测结果的解读等是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相关... 分析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乙肝)两对半的检验步骤,总结检测全程的相关影响因素。检测前标本的准备、试剂盒的影响、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检测过程中的标准操作规程、检测结果的解读等是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相关影响因素。ELISA法是检测乙肝两对半的灵敏方法 ,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加强质量控制,可有效排除相关影响因素的干扰,为乙肝的临床诊疗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两对半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酒店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调查报告
3
作者 周振清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21期84-86,共3页
目的调查了解某酒店诺如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情况及原因。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 ,根据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分析酒店的基本情况、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实验室检测情况。结果共累计发生28例病例,均为同天在酒店就餐的顾客,患者... 目的调查了解某酒店诺如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情况及原因。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 ,根据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分析酒店的基本情况、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实验室检测情况。结果共累计发生28例病例,均为同天在酒店就餐的顾客,患者罹患率为15.1%,平均潜伏期为31.2 h,采集的样品中,有6份粪便样品诺如病毒阳性。结论该事件为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且与酒店存在密切关联。分折原因可能是顾客食用了受诺如病毒污染的生海鲜或其他生吃食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店 诺如病毒 食源性疾病 暴发情况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体检老年人群单次尿液与肾功能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艳秋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5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老年人群单次尿液与肾功能检查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老年体检人群的单次尿液和肾功能检查临床资料,对尿液与肾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尿检异常共7例,检出率为14.9%,其中男3例(13.6%),女4例(16.0%)...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老年人群单次尿液与肾功能检查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老年体检人群的单次尿液和肾功能检查临床资料,对尿液与肾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尿检异常共7例,检出率为14.9%,其中男3例(13.6%),女4例(16.0%),男女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05)。肾功能检查:(1)血清肌酐(SCr)水平:47例体检者SCr水平为(87.5±19.1)μmol/L,男性SCr水平为(92.4±17.2)μmol/L,女性SCr水平为(82.6±17.5)μmol/L。男女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1,P>0.05)。(2)肾脏早期评估项目(KEEP)标准减退:共3例,检出率为6.4%,其中男1例(4.5%),女2例(8.0%)。男女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4,P>0.05)。(3)全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Ⅲ标准减退:共6例,检出率为12.8%,其中男3例(13.6%),女3例(12.0%)。男女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8,P>0.05)。结论健康体检老年人群尿检异常和肾功能减退检出率较高,尤其是老年体检人群,可提高肾脏病的早期发现率及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体检人群 单次尿液 肾功能检查 肾功能减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性食物中毒回顾性检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安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9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测过程,为基层卫生部门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提供一定参考。方法①实时荧光PCR细菌鉴定。②选择性平板直接分离培养,筛选优势菌落进行细菌鉴定。③选择性增菌后分离培养、细菌鉴定。结果综合三种检测实验结果,1... 目的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测过程,为基层卫生部门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提供一定参考。方法①实时荧光PCR细菌鉴定。②选择性平板直接分离培养,筛选优势菌落进行细菌鉴定。③选择性增菌后分离培养、细菌鉴定。结果综合三种检测实验结果,18起食物中毒中16起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88.9%;其中13起食物中毒当天检出致病菌,另1起第三天检出致病菌。结论应用该检测过程大大缩短检出时间,且检出率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检测过程 细菌鉴定 荧光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霜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6
6
作者 蒋廷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5期751-752,共2页
目的探讨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霜(VC.PMG)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94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行VC-PMG外用联合氨甲环酸口服治疗,对照组47例单行氨甲环酸治疗,对两组... 目的探讨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霜(VC.PMG)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94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行VC-PMG外用联合氨甲环酸口服治疗,对照组47例单行氨甲环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98%,对照组为68.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l%,对照组为25.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皮周部位L*、a*、b*、ITA°值进行分析显示,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褐斑行VC-PMG联合氨甲环酸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皮损部位的毛细血管扩张程度及黑色素含量.缓解黄色素及脂色素。从而改善色素斑,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霜 氨甲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起激光治疗黄褐斑安全性与有效性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蒋廷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8期121-122,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激光用于黄褐斑的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6例面部黄褐斑患者,均选用大光斑低能量调Q开关Nd:YAG 1064 nm激光进行治疗,并观察激光治疗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皮损... 目的:研究分析激光用于黄褐斑的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6例面部黄褐斑患者,均选用大光斑低能量调Q开关Nd:YAG 1064 nm激光进行治疗,并观察激光治疗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皮损区域经激光治疗后,患者皮肤点黑色素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性降低,χ2检验结果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颈部正常皮肤部位的皮肤点黑色素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区域经治疗后的经皮肤水分丢失量显著性高于治疗前,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颈部正常皮肤部位的经皮肤水分丢失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2.86%,治疗期间有8例患者发生轻微不良反应,约为14.29%。结论大光斑低能量调Q开关Nd:YAG 1064 nm激光用于黄褐斑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黄褐斑 安全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ert MTB/RIF检测、T-SPOT.TB检测和SAT-TB检测在诊断涂阴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奕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3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Xpert结核分枝杆菌(MTB)/利福平(RIF)检测、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法(T-SPOT.TB)检测和结核分枝杆菌RNA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技术(SAT-TB)检测在诊断涂阴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6月在太仓市疾病预防控... 目的:探讨Xpert结核分枝杆菌(MTB)/利福平(RIF)检测、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法(T-SPOT.TB)检测和结核分枝杆菌RNA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技术(SAT-TB)检测在诊断涂阴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6月在太仓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检查的171例疑似涂阴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其进行分组。将其中被确诊患有肺结核的93例患者作为肺结核组,将其中未患有肺结核的78例患者作为非肺结核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Xpert MTB/RIF检测、T-SPOT.TB检测和SAT-TB检测。然后对比用这三种检测方法诊断涂阴肺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与采用Xpert MTB/RIF检测、SAT-TB检测相比,用T-SPOT.TB检测诊断涂阴肺结核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较高,P<0.05。与采用T-SPOT.TB检测相比,用Xpert MTB/RIF检测、SAT-TB检测诊断涂阴肺结核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P<0.05。用Xpert MTB/RIF检测与SAT-TB检测诊断涂阴肺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相比,P>0.05。结论:Xpert MTB/RIF检测、T-SPOT.TB检测和SAT-TB检测在诊断涂阴肺结核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三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阴肺结核 Xpert 结核分枝杆菌 利福平 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法 结核分枝杆菌RNA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能乳膏治疗几种皮肤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9
作者 蒋廷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6期85-85,87,共2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澳能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几种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中心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5种皮肤病患者各30例,所有患者通过外用澳能乳膏的方法进行治疗,每日2次,持续4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停用任何针对本病... 目的观察和分析澳能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几种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中心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5种皮肤病患者各30例,所有患者通过外用澳能乳膏的方法进行治疗,每日2次,持续4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停用任何针对本病的治疗措施,观察每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神经性皮炎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29/30),慢性湿疹总有效率为93.3(28/30),脂溢性皮肤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6%(26/30),结节性痒疹患者总有效率为83.3%(25/30),接触性皮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3(22/30),每组患者总有效率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澳能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皮肤病效果显著,且该药物安全性高、疗程短、效果好,副作用反应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能乳膏 皮肤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