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背景下农业资源整合与升级路径——以天门市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钟鸣 徐毕敬 郭少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1期166-170,共5页
基于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战略需求,探讨同城化发展背景下区域农业资源整合与升级路径,将武汉城市圈“1+8”成员天门市作为研究对象,以突出地方特色、对接有效需求为原则,对基地的产业发展现状及限制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武汉城市圈... 基于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战略需求,探讨同城化发展背景下区域农业资源整合与升级路径,将武汉城市圈“1+8”成员天门市作为研究对象,以突出地方特色、对接有效需求为原则,对基地的产业发展现状及限制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武汉城市圈“1+8”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对策,通过产业定位、产业规划和发展举措的研究,实现资源利用高效、产业集群发展、标准体系完备、三产融合推进、区域品牌有力、融入商圈增效。并提出对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农业产业提升的相关策略,以期为湖北省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农业产业 路径 天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产业协同背景下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路径研究——以天门市天西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唐丽玄 黄峰 +1 位作者 廖碧涛 钟鸣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7期62-65,54,共5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和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城乡产业协同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促进城乡产业协同的重要载体。分析了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现状,以湖北天门市农业产业园规划为例,从城乡融合、产...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和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城乡产业协同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促进城乡产业协同的重要载体。分析了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现状,以湖北天门市农业产业园规划为例,从城乡融合、产业协同、园区运营3个方面提出实施路径,推动产城-产镇-产村融合发展,构建产业前端-中端-末端的产业发展策略,塑造服务链、科技链、物流链的三位一体发展链,探索了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园 乡村振兴 产城产镇产村融合 城乡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养殖中水质管理现状及优化路径
3
作者 蒋会军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3期166-168,共3页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质管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然而,现有的监控与管理措施存在一定的短板,限制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文重点分析了水产养殖中水质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如提升水质监测技术的精准度、整合应用多...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质管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然而,现有的监控与管理措施存在一定的短板,限制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文重点分析了水产养殖中水质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如提升水质监测技术的精准度、整合应用多元化水质调控技术、完善水质管理的生态治理机制。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水质调控的效率,促进养殖环境的生态平衡与养殖行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水质管理 调控技术 优化路径 生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门早黄豆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毕敬 钟鸣 +2 位作者 唐志军 郭少军 段银庭 《中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4期56-59,共4页
为了实现传统优势产品的提质增效,调研天门早黄豆产业,梳理产地价值、产品价值、产业价值、品牌价值,发现存在找准产业发展中的产品线单一、标准化不够、整合性不强、价值感缺失等难题,提出培育多业态,优化产业链,激活招商点,打造名品... 为了实现传统优势产品的提质增效,调研天门早黄豆产业,梳理产地价值、产品价值、产业价值、品牌价值,发现存在找准产业发展中的产品线单一、标准化不够、整合性不强、价值感缺失等难题,提出培育多业态,优化产业链,激活招商点,打造名品牌是天门早黄豆产业发展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黄豆产业 现状 对策 天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区域公用形象品牌共造共享路径研究——以“壹品天门”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军仿 黎庆容 钟鸣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7期55-59,共5页
农业单品影响力不大的城市通过“区域形象品牌+区域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形成品牌矩阵,可向市场提供丰富的产品线,规范产品质量,提振消费市场信心,提升区域农产品形象。以天门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形象品牌“壹品天门”为例,通过产地资源检... 农业单品影响力不大的城市通过“区域形象品牌+区域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形成品牌矩阵,可向市场提供丰富的产品线,规范产品质量,提振消费市场信心,提升区域农产品形象。以天门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形象品牌“壹品天门”为例,通过产地资源检核、产业价值整合以及地域文化镀金三方面研判可打造的要素因子,进而制定品牌战略规划,确立分渠道传播之路径,分析形象品牌推广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打造产品力、策划包装力、整合传播力、夯实营销力、保障执行力是形象品牌共造共享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区域公用形象品牌 共造共享路径 “壹品天门”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门黄花菜标椎化生产技术
6
作者 肖杰 徐毕敬 +5 位作者 段银庭 蒋双林 黄翠娥 周年英 段章琴 王灿洁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11期258-260,共3页
黄花菜是天门市传统优势种植作物,通过对天门黄花菜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特定生产方式和品质特色等进行阐述,以期为天门市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供路径,加快推动天门农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天门黄花菜 产业现状 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酸对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徐朋涛 陈亚兵 +5 位作者 陈靖 何来 刘诚傲 郭双双 张正帆 丁斌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036-7048,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单宁酸对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以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29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鸡。对照组(CON组)、混... 本试验旨在研究单宁酸对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以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29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鸡。对照组(CON组)、混合感染组(CCP组)饲喂基础饲粮,单宁酸+感染组(CTA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0 mg/kg水解单宁酸(含量≥80%),试验期为28 d。CCP组和CTA组肉鸡分别于7和10日龄感染球虫,16~20日龄感染产气荚膜梭菌。结果显示:1)与CON组相比,CCP组肉鸡1~14日龄、15~21日龄和1~28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料重比显著提高(P<0.05);与CCP组相比,单宁酸对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造成的肉鸡生长性能下降无显著改善作用(P>0.05)。2)14日龄时,与CON组相比,CCP组和CTA组肝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胸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同时CTA组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28日龄时,CTA组肝脏指数和CCP组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3)CCP组和CTA组14日龄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和28日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21日龄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CON组(P<0.05)。4)14和21日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与21日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以CTA组最高,显著高于CCP组(P<0.05)。CTA组14和28日龄血清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著低于CCP组(P<0.05),并与CON组无显著差异(P>0.05)。5)与CCP组相比,CTA组14和21日龄肝脏CAT活性以及21和28日龄肝脏T-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CCP组14和28日龄肝脏H2O2和MDA含量以及21日龄肝脏H2O2含量显著高于CON组和CTA组(P<0.05)。6)CTA组14日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VH)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著高于CON组和CCP组(P<0.05),同时十二指肠和空肠隐窝深度(CD)显著低于CON组和CCP组(P<0.05)。与CON组相比,CCP组肉鸡21和28日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VH和V/C显著降低(P<0.05),同时十二指肠和空肠CD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会造成肉鸡生长性能下降、抗氧化能力降低和肠道形态结构损伤,尽管饲粮中添加1000 mg/kg单宁酸不能改善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造成的肉鸡生长性能下降,但是可以提高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肉鸡的抗氧化能力,修复肠道形态结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球虫 产气荚膜梭菌 单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梨褐色酸奶工艺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玉田 刘平稳 +5 位作者 铁生 于海华 张福钊 韩赟 梁茵瑜 刘峰 《农业工程》 2023年第10期65-71,共7页
以香梨、脱脂牛奶和白砂糖为主要原料,以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混合菌为发酵剂,制备一款具有焦香味和梨香味的香梨褐色酸奶。以酸度、黏度、pH值及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选择出最优加工工艺。通过试验分析得... 以香梨、脱脂牛奶和白砂糖为主要原料,以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混合菌为发酵剂,制备一款具有焦香味和梨香味的香梨褐色酸奶。以酸度、黏度、pH值及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选择出最优加工工艺。通过试验分析得出香梨褐色酸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香梨汁添加量8%、白砂糖添加量4%、发酵剂添加量0.30%、发酵时间7 h和发酵温度43°C,此条件下制得的香梨褐色酸奶,焦香味、梨香味十足,口感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梨 酸奶 美拉德反应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