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血清维生素K_(2)检测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陈天浩 黄正 《临床荟萃》 2025年第2期122-127,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患者血清维生素K 2(vitamin K_(2),VitK_(2))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5月在天长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诊治的CKD 3~5期患者193例。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患者血清维生素K 2(vitamin K_(2),VitK_(2))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5月在天长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诊治的CKD 3~5期患者193例。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分期标准,分为G3期组(n=30)、G4期组(n=47)和G5期组(n=116)。比较3组VitK_(2)及其相关指标的差异,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影响VitK_(2)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全组VitK_(2)的中位数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VitK 2低水平组(n=95)和高水平组(n=98),分析2组腹主动脉钙化评分(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 score,AACs)、死亡终点事件和相关检测指标的差异,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探讨VitK_(2)对死亡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G3期组、G4期组和G5期组性别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疾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3期组原发病以慢性肾炎和高血压为主,G4期组以慢性肾炎和糖尿病为主,G5期组以糖尿病占多数。3组VitK_(2)、血同型半胱氨酸、血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白细胞介素6、血红蛋白、总胆固醇、血尿酸、eGFR和AA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分期的增加,VitK_(2)、eGFR和血红蛋白水平逐渐降低,全段甲状旁腺素和AACs水平逐渐升高。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eGFR、AACs、总胆固醇和血尿酸对VitK 2水平均有影响(P<0.05)。VitK_(2)低水平组AACs和死亡终点事件大于高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逻辑回归分析表明,经校正年龄、VitD 3、血同型半胱氨酸、eGFR等协变量后,VitK_(2)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检测血清VitK_(2)对于CKD3~5期患者预测AACs,判断终点预后,综合评估CKD的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疾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 维生素K_(2) 血管钙化 死亡终点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血清维生素K2与腹主动脉钙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天浩 黄正 +6 位作者 万华 赵萍 石友山 施小俊 方丹丹 崇晓凤 徐传银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患者血清维生素K_(2)(vitamin K_(2),VitK_(2))与腹主动脉钙化(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AAC)的相关性,分析影响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的危险因素,为控制...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患者血清维生素K_(2)(vitamin K_(2),VitK_(2))与腹主动脉钙化(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AAC)的相关性,分析影响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的危险因素,为控制或延缓VC提供新的思路和诊治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5月在天长市人民医院肾内科诊治的CKD 3~5期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腰椎侧位片是否存在AAC设置为钙化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VitK_(2)及其相关指标的差异,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AAC的独立影响因素,探讨VitK_(2)与AAC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78例患者。钙化组104例,男性59例,女性45例,年龄(67.58±11.90)岁;对照组74例,男性54例,女性20例,年龄(52.86±14.17)岁。钙化率58.43%。与对照组相比,钙化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Z=1.974,P=0.041)、VitK_(2)(Z=3.765,P=0.025)、血尿酸(t=2.373,P=0.022)降低,25羟维生素D_(3)(Z=2.077,P=0.042)、C反应蛋白(CRP)(Z=3.214,P=0.001)升高。多因素分析显示VitK_(2)(OR=0.425,95%CI:0.146~0.617,P=0.005)、eGFR(OR=0.854,95%CI:0.814~0.886,P=0.023)和年龄(OR=1.123,95%CI:1.075~1.176,P=0.001)为AAC的独立影响因素,回归模型方程为ln[P/(1-P)]=-2.657+0.122×年龄-0.166×eGFR-0.866×VitK_(2)。相关性分析显示AAC与VitK_(2)(r=-0.253,P=0.034)、eGFR(r=-0.263,P=0.005)呈负相关;与年龄(r=0.343,P=0.001)、CRP(r=0.241,P=0.001)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r=0.191,P=0.011)呈正相关。结论血清VitK_(2)与AAC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清VitK_(2)、eGFR和年龄是AAC的独立影响因素,检测血清VitK_(2)水平可作为评估VC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2 血管钙化 慢性肾脏病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长地区67例老年肾脏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3
作者 陈天浩 《安徽医学》 2017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研究天长地区老年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为其合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长市人民医院肾内科2003年3月至2014年7月经肾活检确诊,年龄≥60岁的67例老年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设为老年组,选取同期中青... 目的研究天长地区老年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为其合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长市人民医院肾内科2003年3月至2014年7月经肾活检确诊,年龄≥60岁的67例老年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设为老年组,选取同期中青年患者370例为中青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预后,观察老年肾脏病的发病规律。结果老年组患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占34.33%,糖尿病肾病为继发性肾病中最常见的病因,发生终点事件11例。中青年组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IgA肾病(37.84%),狼疮性肾炎为继发性肾病的最常见病因,发生终点事件17例。老年组以男性为主,收缩压、血糖较中青年组显著增高(P<0.05),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低于中青年组(P<0.01)。结论天长地区老年肾脏病患者高血压、高血糖的发生率较高,肾功能损害较重。其肾脏病理类型以FSGS为主,中青年组以IgA肾病为主,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肾活检 病理类型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肾脏病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2
4
作者 崔庆玉 陈天浩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年第1期66-67,共2页
总结了妊娠合并肾脏病的护理要点,主要包括在明确肾脏病理诊断的前提下,制定护理目标,通过对饮食指导、观察护理、母胎监测、用药护理、专科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护理环节进行分析讨论,制定合理的在院护理措施和门诊护理措施。妊娠与肾脏病... 总结了妊娠合并肾脏病的护理要点,主要包括在明确肾脏病理诊断的前提下,制定护理目标,通过对饮食指导、观察护理、母胎监测、用药护理、专科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护理环节进行分析讨论,制定合理的在院护理措施和门诊护理措施。妊娠与肾脏病相互影响,不仅严重影响母婴预后,同时会加重肾脏病。认为在其诊治的不同时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确保母婴安全、减轻肾脏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肾脏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临床误诊分析
5
作者 石友山 陈天浩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6期17-20,共4页
目的分析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症状表现、鉴别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并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0年收治的16例肾病综合征误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16例中9例以口渴、多饮、多尿、乏力、体质量减轻、双下肢及颜面部水肿... 目的分析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症状表现、鉴别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并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0年收治的16例肾病综合征误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16例中9例以口渴、多饮、多尿、乏力、体质量减轻、双下肢及颜面部水肿就诊,均有糖尿病病史,尿蛋白升高,初步诊断为糖尿病肾病,予以相应治疗后病情未见明显好转,进一步查血脂升高,血白蛋白降低,并行肾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膜性肾病。7例以食欲缺乏、便秘、腹胀、少语、反应迟钝、表情呆滞、颜面部或下肢非凹陷性水肿就诊,查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及甲状腺素(T_(4))降低,血脂升高,初步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予以相应治疗后病情未见明显好转,进一步查尿蛋白升高,血白蛋白降低,游离T_(3)、游离T_(4)正常,并行肾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本组误诊时间5~34(11.28±2.15)d。16例确诊后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及控制饮食等对症支持治疗,水肿明显消退,各项检测指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当以某一并发症为主要表现就诊时,极易误诊。提示接诊医师应熟知本病临床特征、症状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认真鉴别诊断,及时完善肾组织病理检查以及早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肾病 膜性 误诊 糖尿病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风险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天浩 黄正 《临床荟萃》 CAS 2019年第8期744-74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肾内科应用血液净化救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16例,按照治疗效果分为死亡组(n=35)和存活组(n=81),对其所收集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比较其差...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肾内科应用血液净化救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16例,按照治疗效果分为死亡组(n=35)和存活组(n=81),对其所收集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比较其差异性,并作多因素分析,建立回归模型,且应用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年龄较大,合并基础病较多,文化程度低,应用组合式血液净化的概率较高,APACHEⅡ评分较高,住院时间短,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是影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模型AUC面积0.995,灵敏度0.911,特异度0.962。结论APACHEⅡ评分及住院时间可应用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化合物 杀虫剂中毒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抢救硝酸钡中毒一例
7
作者 陈天浩 《中国血液净化》 2002年第10期46-46,共1页
患者男性,64岁,以呕吐、腹泻一天,四肢瘫痪半天于1998年4月14日1Am 急诊入院.系4月13日晨七时许食用麻团(早点)二个,一小时后出现上腹部不适,随后呕吐四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排黄色稀水样大便二次,无粘液脓血,无里急后重.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透析疗法 四肢瘫痪 四肢麻痹 钡盐 硝酸钡 硝酸鋇 硝酸盐 面粉加工 大便培养 肌力恢复 骨骼肌 呕吐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及病因分析
8
作者 石友山 陈天浩 《临床荟萃》 CAS 2020年第11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分析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病因、致病菌分布和耐药性,为PDAP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次PDAP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疗效及转归。结果94例次PDAP患者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以G+菌感... 目的分析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病因、致病菌分布和耐药性,为PDAP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次PDAP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疗效及转归。结果94例次PDAP患者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以G+菌感染为主的操作性污染(53.19%)、其次为G-菌感染为主的肠源性感染(27.66%)。94例次患者透析液病原菌培养阳性65例次,阳性率为69.15%。65例次培养分离出菌株67株,其中G+菌45株(67.16%),G-菌20株(29.85%),真菌2株(2.99%)。本中心最主要的致病菌是G+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多见,而G-菌以大肠埃希杆菌最为常见。G+菌对青霉素(91.11%)、红霉素(91.11%)和苯唑西林(88.89%)耐药率高,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无耐药。G-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未出现耐药,而对头孢他啶(10.00%)、头孢吡肟(5.00%)耐药率均较低。真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5-氟尿嘧啶、伊曲康唑均无耐药。治疗后51例次治愈(78.46%),退出14例次(21.54%),退出患者中有1例死亡,病死率1.54%,13例次拔管改血透。G+菌与G-菌感染的患者比较治愈率与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真菌感染采取尽早拔管,转为血液透析。结论本中心需加强腹膜透析患者教育,提高培养阳性率,PDAP的主要致病菌仍然以G+菌为主,头孢菌素一代联合三代仍然可作为本中心初始经验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炎 抗菌谱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