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CH_4分离膜技术在沼气提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邹雪娜 褚立强 徐徜徉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5-132,共8页
生物天然气(BNG)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制备生物天然气的核心是去除沼气中的二氧化碳.CO2/CH4分离膜技术被认为是未来沼气提纯领域最有潜力的一项技术.本文对CO2/CH4分离膜技术在沼气提纯中的应用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包... 生物天然气(BNG)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制备生物天然气的核心是去除沼气中的二氧化碳.CO2/CH4分离膜技术被认为是未来沼气提纯领域最有潜力的一项技术.本文对CO2/CH4分离膜技术在沼气提纯中的应用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包括CO2/CH4分离膜材料的最新发展;膜法沼气提纯工艺过程的设计;欧美膜法沼气提纯工业化装置的近况等;最后对膜法沼气提纯技术的主要困难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分离膜 沼气提纯 生物天然气 聚合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技术与变压吸附技术结合制取高浓度氧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徜徉 曹义鸣 +1 位作者 赵勇 邓麦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37-140,共4页
针对膜分离(MS)技术与变压吸附(PSA)技术在以空气为原料制氧方面各自存在的优缺点,尝试将二者相结合用于制取高浓度(体积分数》99.5%)氧气.通过实验证明了采用MS-PSA流程用于制取高浓度氧是行不通的.而通过PSA-MS流程可得到体积分数为99... 针对膜分离(MS)技术与变压吸附(PSA)技术在以空气为原料制氧方面各自存在的优缺点,尝试将二者相结合用于制取高浓度(体积分数》99.5%)氧气.通过实验证明了采用MS-PSA流程用于制取高浓度氧是行不通的.而通过PSA-MS流程可得到体积分数为99.51%的氧气.结合实验数据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了PSA-MS制高浓度氧最佳结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 变压吸附 富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技术在有机蒸气回收中的工业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花开胜 靳晓伏 温峻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63-66,共4页
介绍了有机蒸气分离膜的分离原理,并分别介绍了有机蒸气分离膜在石油化工、聚氯乙烯行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 有机蒸气 膜分离 回收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与变压吸附耦合工艺提氦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邹彦荣 张瑾 +2 位作者 孙启邦 罗宗敏 徐徜徉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6,共7页
我国氦气资源贫乏,主要依靠进口.近年来,已在多个盆地发现2种不同类型的氦气资源,其中含氦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品位低,地热水溶性伴生氦气品位高,但受限于地热水的开采,可采资源量较小,还未到工业化利用阶段.目前国内外氦气提取主要采用深... 我国氦气资源贫乏,主要依靠进口.近年来,已在多个盆地发现2种不同类型的氦气资源,其中含氦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品位低,地热水溶性伴生氦气品位高,但受限于地热水的开采,可采资源量较小,还未到工业化利用阶段.目前国内外氦气提取主要采用深冷法技术,应用在我国存在能耗高、经济性差的问题.在三普2号地热井开展地热水溶氦气的常温膜分离与变压吸附耦合工艺提取试验,将体积分数为3%左右的氦气利用膜分离工艺提浓至50%左右,提浓后的气体再利用变压吸附工艺提纯至99%以上,通过2种技术的联合运用,在国内首次完成了常温膜分离与变压吸附技术耦合工艺提氦试验.该技术也即将成果转化,应用到我国的天然气田提氦,对解决我国氦气供需矛盾、降低对外依存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 变压吸附 耦合工艺 氦气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膜分离技术从气相法聚乙烯装置的尾气中回收烃类 被引量:17
5
作者 于正一 井新利 +1 位作者 花开胜 靳晓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1-734,共4页
介绍了有机蒸气膜分离的技术进展,阐述了应用膜分离技术从有机蒸气/氮气混和气中分离回收丁烯和异戊烷的基本原理,指出了操作条件对膜回收效果的影响。将膜分离技术用于气相法聚乙烯尾气回收系统回收烃类,其脱除率可达80%以上。渗透气... 介绍了有机蒸气膜分离的技术进展,阐述了应用膜分离技术从有机蒸气/氮气混和气中分离回收丁烯和异戊烷的基本原理,指出了操作条件对膜回收效果的影响。将膜分离技术用于气相法聚乙烯尾气回收系统回收烃类,其脱除率可达80%以上。渗透气经压缩、冷凝进一步回收,达到了减少排放的效果。应用表明膜分离方法以其清洁、高效、低投入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烃回收 有机蒸气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吸附剂去除内毒素的传质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兆安 邓麦村 +3 位作者 叶震 陈勇 贺高红 吴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99-201,共3页
以二乙酸纤维素酯(CA)/聚乙烯基亚胺(PEI)共混制备微孔滤膜,利用PEI对内毒素的亲和作用吸附水溶液中的内毒素,实验考察了内毒素的不同分散形态(单分子、缔合胶束及聚集体)对质量传递和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多分散体系中,膜吸附剂... 以二乙酸纤维素酯(CA)/聚乙烯基亚胺(PEI)共混制备微孔滤膜,利用PEI对内毒素的亲和作用吸附水溶液中的内毒素,实验考察了内毒素的不同分散形态(单分子、缔合胶束及聚集体)对质量传递和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多分散体系中,膜吸附剂以不同的机理去除内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基亚胺 微波 内毒素去除 膜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法烯烃/烷烃气体分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叶震 刘丽 +1 位作者 陈勇 邓麦村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2-47,共6页
对烯烃 /烷烃气体分离技术的现状进行了总结 ,阐述了膜法烯烃 /烷烃气体分离的研究进展、分离原理及存在的问题等 .同时展望了膜技术应用于烯烃
关键词 膜法 烯烃 烷烃 气体分离 研究进展 金属-烯烃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技术在焦炉气H_2回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徜徉 李同义 +1 位作者 赵勇 蒋国良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47,共4页
用膜分离技术开发了一个新的应用过程———从焦炉气中回收氢气.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特点,并与传统的焦炉气氢回收方法比较,以实例说明了膜法焦炉气氢回收的运行经济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膜分离技术 焦炉气 H2回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法富氧助燃技术用于节能减排 被引量:4
9
作者 尹中升 沈光林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15,共5页
膜法富氧助燃技术,特别是局部增氧助燃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在国内外30种窑炉中成功实施了该技术,已累计给用户节省了数亿元人民币.本文主要介绍该技术在加氢加热炉、减压加热炉、油田加热炉和水泥窑中的应用,不仅... 膜法富氧助燃技术,特别是局部增氧助燃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在国内外30种窑炉中成功实施了该技术,已累计给用户节省了数亿元人民币.本文主要介绍该技术在加氢加热炉、减压加热炉、油田加热炉和水泥窑中的应用,不仅明显节能,而且延长炉龄和明显减少CO,CO2,NOx,SOx及粉尘的排放,指出局部增氧助燃技术在节能减排和节约资源等方面将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法富氧 局部增氧 助燃技术 加热炉 水泥窑 节能 减排 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法富氧助燃技术用于石化行业新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尹中升 沈光林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28,共4页
膜法富氧助燃技术,特别是局部增氧助燃技术在石化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成功实施了9种窑炉。主要介绍了该技术在芳烃加热炉、减压加热炉、油田加热炉和煤炉中的应用,不仅明显节能,而且延长炉龄和明显减少CO、CO2、NOx、SOx及粉尘的... 膜法富氧助燃技术,特别是局部增氧助燃技术在石化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成功实施了9种窑炉。主要介绍了该技术在芳烃加热炉、减压加热炉、油田加热炉和煤炉中的应用,不仅明显节能,而且延长炉龄和明显减少CO、CO2、NOx、SOx及粉尘的排放,指出局部增氧助燃技术在石化行业的节能减排和节约资源等方面将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法富氧 局部增氧 助燃技术 加热炉 煤炉 节能 减排 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增氧助燃技术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尹中升 沈光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5,共5页
局部增氧助燃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国内外已将该技术成功用于30种窑炉,不仅明显节能,而且延长炉龄,减少烟尘排放。本文主要介绍了该技术在焚烧炉、浮法窑、油炉、熔块釉窑、减压炉、加热炉、水泥窑和煤炉的最新应用进展,指出局部增氧... 局部增氧助燃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国内外已将该技术成功用于30种窑炉,不仅明显节能,而且延长炉龄,减少烟尘排放。本文主要介绍了该技术在焚烧炉、浮法窑、油炉、熔块釉窑、减压炉、加热炉、水泥窑和煤炉的最新应用进展,指出局部增氧助燃技术在节能减排和节约资源等方面将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增氧助燃技术 应用新进展 炉窑 节能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市盈率视角的中国股改效果的实证研究
12
作者 尹中升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2-108,共7页
市盈率作为能够敏感反映出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方向标,在股改时期的反映如同戏剧性般涨落。股权分置改革对市盈率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从市盈率的内部变化是否可以观测出股改对国内股票价值估值方面的推动力?这些问题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市盈率作为能够敏感反映出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方向标,在股改时期的反映如同戏剧性般涨落。股权分置改革对市盈率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从市盈率的内部变化是否可以观测出股改对国内股票价值估值方面的推动力?这些问题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以实证研究为主,样本数据采用上证180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时间纵跨股改前后6年,对股权分置改革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市盈率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氧助燃技术成功用于大型油气混烧锅炉节能减排
13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19,共1页
中科院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天邦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沈光林教授级高工开发的局部增氧助燃技术,最近在国内首次成功用于大庆石化炼油厂的130吨油气混烧锅炉(该炉是目前国内外实施局部增氧助燃技术的最大锅... 中科院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天邦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沈光林教授级高工开发的局部增氧助燃技术,最近在国内首次成功用于大庆石化炼油厂的130吨油气混烧锅炉(该炉是目前国内外实施局部增氧助燃技术的最大锅炉),该锅炉有8组油气混烧燃烧器,对应配置了8组专用富氧喷嘴.采用的氧源是膜法,实施后有关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所配氧量仅占助燃风量的2.5%左右,富氧利用高温烟气预热到500℃左右,富氧浓度经testo 350检测为29.2%.设备调试正常并稳定后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节能技术监测评价中心检测节油率1.62%,高于设计值1.5%,排烟温度下降5℃.每年不仅节油l300吨左右,而且CO2至少减排4000多吨,CO至少下降95%,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2014年5月9日通过大庆石化正式验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混烧锅炉 节能减排 助燃技术 富氧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局部增氧 中心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纤维素/聚乙烯基亚胺共混微孔滤膜对Cu^(2+)的吸附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兆安 邓麦村 +4 位作者 陈勇 贺高红 吴鸣 葛洁 李京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6,共5页
以二醋酸纤维素酯(CA)/聚乙烯基亚胺(PEI)共混制备微孔滤膜,利用PEI对重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吸附水溶液中的Cu2+.实验考察了吸附时间、pH对Cu2+静态吸附性能的影响.膜对Cu2+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型吸附,其饱和吸附量取决于膜中PEI的含量.
关键词 烯基 共混 醋酸纤维素 微孔滤膜 PEI 聚乙烯 亚胺 CU^2+ 吸附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烃/烷烃促进传递气体膜分离的发展状况
15
作者 叶震 李晖 +4 位作者 陈兆安 贺高红 吴鸣 陈勇 邓麦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11-114,共4页
在总结烯烃/烷烃气体分离技术现状、描述过渡金属-烯烃配合作用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烯烃/烷烃促进传递气体膜法分离的分离原理、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等.同时展望了膜技术应用于烯烃/烷烃气体分离的前景及研究方向.
关键词 烯烃 烷烃 促进传递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FDA型聚酰亚胺共聚物(6FDA-TMPDA/DABA)的合成及气体渗透性能测试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鑫巍 范广宇 +1 位作者 李恕广 邓麦村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9,共5页
合成了含有易交联极性基团 -COOH的新型 6FDA型聚酰亚胺共聚物 (6FDA -TM PDA/DABA) .6FDA(4,4’ -六氟亚异丙基 -邻苯二甲酸酐 )为二酐单体 ,TMPDA(2 ,4 ,6 -三甲基 - 1,3-苯二胺 )和DABA(3,5 -二氨基苯甲酸 )为二胺单体 .采用乌氏粘... 合成了含有易交联极性基团 -COOH的新型 6FDA型聚酰亚胺共聚物 (6FDA -TM PDA/DABA) .6FDA(4,4’ -六氟亚异丙基 -邻苯二甲酸酐 )为二酐单体 ,TMPDA(2 ,4 ,6 -三甲基 - 1,3-苯二胺 )和DABA(3,5 -二氨基苯甲酸 )为二胺单体 .采用乌氏粘度计、DSC(差分扫描量热 )和TGA(热重量分析 )测定了共聚物的比浓粘度、Tg(玻璃化转变温度 )和Td(热分解温度 ) .比浓粘度均高于 0 36 ,说明合成的聚合物有较大的分子量 .Tg 在DSC升温至 4 0 0℃时测量不到 ,Td 均在 5 2 0℃以上 ,显示出合成的共聚物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在 30℃和 10 132 5Pa下测试了摩尔比为 3∶1、9∶1(TMPDA∶DABA)共聚物的H2 、CO2 和N2 的纯气渗透系数 .结果显示两种共聚物均有很高的渗透系数和CO2 /N2 的理想分离系数 .其中 6FDA -TMPDA/DABA 9∶1体系的CO2 纯气渗透系数达到 1 12 5× 10 - 13m3·m/ (m2 ·s·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FDA型 聚酰亚胺共聚物 6FDA-TMPDA/DABA 合成 气体渗透 性能测试 分离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合成过程中烯烃尾气膜法分离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钟如 刘宏吉 +3 位作者 介兴明 王秀芬 宁东 曹义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51-154,共4页
采用卷式膜分离器对聚乙烯生产过程的排放气中烯烃进行分离与浓缩,考察膜分离器数目、原料气组成和操作温度等对分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两级膜分离器串联,乙烯浓缩约2倍,丁烯浓缩约1.6倍.
关键词 膜分离 烯烃气体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忆膜界前辈江成璋先生
18
作者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9-149,共1页
生平江成璋先生1934年生于四川省夹江县,1953-1957年在北京石油学院学习,毕业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工作,长期从事化工分离及膜分离技术研究.历任助理研究员、副题目组长、题目组长、副室主任、副... 生平江成璋先生1934年生于四川省夹江县,1953-1957年在北京石油学院学习,毕业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工作,长期从事化工分离及膜分离技术研究.历任助理研究员、副题目组长、题目组长、副室主任、副研究员,1989年晋升为研究员、室主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技术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 研究员 石油学院 化工分离 夹江县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