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麻二酚及其衍生物的抗炎活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鹏宇 张钊 陈乃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13-1617,共5页
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是大麻中主要具有药理活性的植物大麻素之一,其抗炎活性强,并且通过多靶点发挥抗炎作用。此外,通过结构修饰增强活性的CBD衍生物也因其潜在的治疗作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已有综述探讨了CBD及其衍生物... 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是大麻中主要具有药理活性的植物大麻素之一,其抗炎活性强,并且通过多靶点发挥抗炎作用。此外,通过结构修饰增强活性的CBD衍生物也因其潜在的治疗作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已有综述探讨了CBD及其衍生物的靶点和药理作用,以及大麻素醌的抗癌活性构效关系,但目前仍缺乏对CBD及其衍生物抗炎活性构效关系的系统总结。因此,该文综述了CBD及其衍生物的抗炎活性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其作用机制、不同结构修饰对抗炎活性的影响,以及在炎症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二酚 大麻二酚衍生物 抗炎活性 作用靶点 结构修饰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的中药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研究
2
作者 生宁 郑浩 张金兰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71-1877,共7页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其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是阐释中药整体功效及作用本质的核心。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生成的主要细胞器,参与生物体内多项重要生理和生化过程的调节,通过探究中药对线粒体结构、功能的影响,有助...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其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是阐释中药整体功效及作用本质的核心。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生成的主要细胞器,参与生物体内多项重要生理和生化过程的调节,通过探究中药对线粒体结构、功能的影响,有助于揭示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其作用机制。该文从中药对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中药作用于线粒体的效应靶点和活性成分两个方向,综述了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发挥线粒体调控作用的机制和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开发靶向线粒体功能的中药或天然产物活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结构与功能 中药效应靶点 活性物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中活性二萜化合物的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萌 李静一 贾美荣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1-620,共10页
二萜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和动物中,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类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在医药、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为单细胞真核生物,其自身的甲羟戊酸途径可为二萜化合物... 二萜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和动物中,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类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在医药、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为单细胞真核生物,其自身的甲羟戊酸途径可为二萜化合物生物合成提供基本前体,因具有完整的膜系统、细胞器结构和蛋白质表达修饰系统,比原核生物更适合异源酶的表达,已成为二萜化合物合成生物学研究的模式微生物底盘。因此,对酿酒酵母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以高效合成活性二萜化合物及其中间体一直是合成生物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以酿酒酵母为底盘的活性二萜及其中间体的异源生物合成途径构建和优化策略,并对现存挑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以期为二萜化合物的异源生物合成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二萜化合物 生物合成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生物功能及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钊 楚世峰 陈乃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4-748,共5页
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为粘着斑激酶家族重要成员之一,高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及造血系统。Pyk2可使多种含SH2结构域的底物蛋白发生磷酸化,从而参与包括离子通道激活、应激反应、细胞黏附、骨架重组以及囊泡运输等多种信号转导通... 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为粘着斑激酶家族重要成员之一,高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及造血系统。Pyk2可使多种含SH2结构域的底物蛋白发生磷酸化,从而参与包括离子通道激活、应激反应、细胞黏附、骨架重组以及囊泡运输等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使细胞迁移、存活、增殖等能力发生相应的改变,提示Pyk2可能成为疾病治疗的靶点。目前针对Pyk2的药物研发主要集中在治疗癌症、骨质疏松症、免疫系统疾病等方面。该文将主要对Pyk2的结构域、调控机制及潜在的治疗作用进行综述,为其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K2 FAK 结构域 药物靶点 癌症 骨质疏松 免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合成生物学:药物研究的机遇与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友财 刘文 邓子新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7-400,共4页
数千年来,大自然一直是人类药物的重要来源。从天然资源中提取活性物质并应用于疾病治疗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医学典籍《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以及《本草纲目》等中都有大量关于动植物用药的记载。直到19世纪末,几乎所有的... 数千年来,大自然一直是人类药物的重要来源。从天然资源中提取活性物质并应用于疾病治疗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医学典籍《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以及《本草纲目》等中都有大量关于动植物用药的记载。直到19世纪末,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来源于天然资源。此后,科学家们开始探究天然药物中真正发挥药效的活性成分,逐渐进入了以发现和分离鉴定为主的经典天然产物研究阶段。这个阶段发现了一系列重要的活性天然药物,如吗啡、奎宁、麻黄碱等,并将其推向市场,开启了人类利用天然产物类似物(或衍生物)作为药物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十二病方》 天然资源 合成生物学 医学典籍 《本草纲目》 天然药物 天然产物 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蛹虫草颗粒的化学成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
6
作者 孙军花 潘新华 +4 位作者 周俊甫 李芳芳 张丹 陈若芸 康洁 《食药用菌》 2024年第6期408-413,共6页
对“仙客来牌灵芝蛹虫草颗粒”产品的三萜及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并以相同主料配比但不含辅料的灵芝、蛹虫草、茯苓和酸枣仁混合提取物原料为对象,检测其多糖沉淀部分和上清液大孔树脂分离的各极性部分与改善睡眠相关的体外抗氧化和神经保... 对“仙客来牌灵芝蛹虫草颗粒”产品的三萜及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并以相同主料配比但不含辅料的灵芝、蛹虫草、茯苓和酸枣仁混合提取物原料为对象,检测其多糖沉淀部分和上清液大孔树脂分离的各极性部分与改善睡眠相关的体外抗氧化和神经保护活性。结果表明:供试灵芝蛹虫草颗粒产品的多糖含量较高,为41.6%,三萜含量较低,为0.6%,初步确定其活性物质大部分为水溶性;供试混合提取物的大孔树脂水洗脱部分(主要物质为多糖)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和弱的神经保护活性。本研究可为菌物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蛹虫草颗粒 抗氧化活性 神经保护活性 三萜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靶向药物研究现状 被引量:17
7
作者 权修权 朴惠顺 +2 位作者 康琳 尹学哲 高钟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0-614,共5页
目前针对恶性肿瘤的传统治疗药物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近几年抗肿瘤靶向药物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它具有作用于特定靶点,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减少对正常细胞和组织器官的毒副作用,可以长期用药... 目前针对恶性肿瘤的传统治疗药物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近几年抗肿瘤靶向药物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它具有作用于特定靶点,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减少对正常细胞和组织器官的毒副作用,可以长期用药等优点。该文旨在近几年对小分子靶向药物和抗体靶向药物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 靶向治疗 药物 小分子 抗体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前药类S1P1激动剂Syl978的药理活性 被引量:3
8
作者 金晶 汪小涧 +3 位作者 周琬琪 薛妮娜 尹大力 陈晓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8-361,共4页
通过对新型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FTY720)的结构改造获得具有全新结构的选择性鞘氨醇-1-磷酸1型受体(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1,S1P1)前药类激动剂Syl978。体外S1P受体激动试验表明:其活性磷酸酯形式Syl978-P对S1P1受体具有显... 通过对新型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FTY720)的结构改造获得具有全新结构的选择性鞘氨醇-1-磷酸1型受体(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1,S1P1)前药类激动剂Syl978。体外S1P受体激动试验表明:其活性磷酸酯形式Syl978-P对S1P1受体具有显著的激动活性,而对于鞘氨醇-1-磷酸3型受体(S1P3)的激动作用较弱,显示良好的受体激动选择性。单次灌胃分别给予SD大鼠0.3,1,3 mg/kg的Syl978都能够显著降低动物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且显示出良好的量效关系。单次灌胃给予SD大鼠10 mg/kg的Syl978对大鼠心率并没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yl978具有较好的体内外生物活性,具有开发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的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1-磷酸1型受体 激动剂 Syl978 芬戈莫德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A亚基:潜在抗流感药物靶点 被引量:7
9
作者 连雯雯 刘艾林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7-302,共6页
流感是世界范围内的严重传染性疾病,目前抗流感药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病毒耐药性和对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效价低。流感病毒RNA聚合酶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完成复制和转录过程的关键性酶,其中PA亚基通过内切酶活性为流感病毒的转录过程提供引... 流感是世界范围内的严重传染性疾病,目前抗流感药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病毒耐药性和对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效价低。流感病毒RNA聚合酶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完成复制和转录过程的关键性酶,其中PA亚基通过内切酶活性为流感病毒的转录过程提供引物,成为潜在抗流感药物靶点。该文对PA亚基的结构、功能及内切酶抑制剂类抗流感药物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PA亚基的深入研究及针对此靶点的抗流感药物发现提供信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PA亚基氨基端 PA亚基羧基端 内切酶 金属离子结合位点 高通量筛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例Gitelman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和药物治疗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喆 唐彦 +4 位作者 周婧雅 陈晓光 张磊 陈丽萌 袁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2期277-286,共10页
目的总结Gitelman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G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情况,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诊断为GS且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肾穿刺活检病... 目的总结Gitelman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G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情况,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诊断为GS且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肾穿刺活检病理特征以及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归纳,并根据是否使用螺内酯,分为单纯补钾组和联合螺内酯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共纳入50例GS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0.78±13.99)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54.0%,27/50),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四肢无力(40.0%,20/50)、肢体麻木(26.0%,13/50)、软瘫(26.0%,13/50)、心悸(16.0%,8/50)、夜尿增多(14.0%,7/50)。入院时血钾(2.55±0.45)mmol/L,血镁(0.64±0.20)mmol/L,24 h尿钾(92.25±41.33)mmol,24 h尿镁(3.75±2.14)mmol,24 h尿钙0.68(0.38,1.32)mmol;血气分析结果显示,29例(58.0%)发生代谢性碱中毒;31例接受卧立位醛固酮试验的患者中,21例(67.7%)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7例(14.0%,7/50)患者行肾穿刺活检术,其中1例肾小球系膜增生,5例肾小球旁器明显增生,另1例未见明显肾小球旁器增生。50例患者均接受口服补钾治疗,平均补钾量为(1.62±1.25)mmol/(kg·d)。其中,46例(92.0%,46/50)口服氯化钾缓释片(1.5~12 g/d);19例(38.0%,19/50)口服20%枸橼酸钾口服溶液(40~200 mL/d,分2~4次服用);37例(74.0%,37/50)接受门冬氨酸钾镁片治疗(2~15片/d);32例(64.0%,32/50)使用螺内酯片(20~240 mg/d);2例(4.0%,2/50)使用钙镁片(3片/d)。联合螺内酯组治疗后血钾升高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补钾组[(1.07±0.61)mmol/L比(0.73±0.59)mmol/L,P<0.05]。50例患者出院时平均血钾为(3.49±0.44)mmol/L,血镁为(0.67±0.16)mmol/L。结论GS多见于青少年或成年人,但儿童亦可发病。最常见的症状是乏力,实验室检查可见低血钾、低血镁、低尿钙、代谢性碱中毒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表现。该病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联合螺内酯可提高补钾效果,总体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TELMAN综合征 临床表现 药物治疗 血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组织中药物分布的表面采样探针质谱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志刚 何菁菁 +3 位作者 贺玖明 马双刚 庾石山 再帕尔·阿不力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57-762,共6页
对并列式液滴微连接表面采样探针(LMJ-SSP)质谱技术在大鼠体内药物分布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质谱检测方式采用自制的常压敞开式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质谱(AFAI-MS)技术。通过优化其主要的探针系统参数(吸液毛细管长度24 cm;出液流速7.... 对并列式液滴微连接表面采样探针(LMJ-SSP)质谱技术在大鼠体内药物分布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质谱检测方式采用自制的常压敞开式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质谱(AFAI-MS)技术。通过优化其主要的探针系统参数(吸液毛细管长度24 cm;出液流速7.5μL/min;采样端距切片表面距离20μm),建立了LMJ-SSP系统,并以10-羟基喜树碱为标准品,通过在空白大鼠组织切片中添加药物的方式,对组织中的药物进行检测,并对LMJ-SSP-AFAI-MS方法的稳定性和检测结果的平行性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以抗癌候选药物S-(+)-去氧娃儿藤宁碱(CAT)为研究对象,采用鼠尾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后制作整体动物组织切片,采用LMJ-SSP-AFAI-MS方法对药物在大鼠整体组织切片中各主要脏器内的含量分布进行了分析,其结果为CAT的药效及毒副作用的解释提供了分析依据。LMJ-SSP-AFAI-MS方法适合于开放环境下大体积物体表面的质谱分析检测,且具有灵敏度高、不受复杂基体影响等特点,有望为动物体内候选新药的分布特征分析提供一种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采样探针 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 质谱分析 整体组织切片 药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蔗糖合酶的结构、功能及应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丽娜 孔建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4-913,共10页
蔗糖合酶(Sucrose synthase,EC 2.4.1.13,Su S)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糖基转移酶,能催化蔗糖的分解及合成反应,是叶片光合作用产物蔗糖进入各种代谢途径所必需的关键酶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表明,... 蔗糖合酶(Sucrose synthase,EC 2.4.1.13,Su S)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糖基转移酶,能催化蔗糖的分解及合成反应,是叶片光合作用产物蔗糖进入各种代谢途径所必需的关键酶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表明,蔗糖合酶不仅在植物淀粉合成、提高植株抗逆性和影响植株生长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能为机体提供核苷单糖供体,而这个特性也使得蔗糖合酶基因可以作为一个催化成分被用于核苷单糖的生物合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蔗糖合酶家族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功能、蔗糖合酶的结构及亚细胞定位,以及其所具有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蔗糖合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合酶 核苷单糖 结构及亚细胞定位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3A4高表达细胞模型及其应用于药物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蒙 朱传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19,共4页
细胞色素P450酶3A4(cytochrome P450 3A4,CYP3A4)属于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参与多种化合物代谢及相互作用,是药物(尤其是口服药物)筛选和代谢研究的重要对象。该文按年代顺序对国外文献中CYP3A4高表达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在药物代谢中的应... 细胞色素P450酶3A4(cytochrome P450 3A4,CYP3A4)属于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参与多种化合物代谢及相互作用,是药物(尤其是口服药物)筛选和代谢研究的重要对象。该文按年代顺序对国外文献中CYP3A4高表达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在药物代谢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将这一有价值的模型引入到新药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3A4 高表达 细胞模型 药物代谢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质谱技术的整体动物体内药物成像分析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志刚 贺玖明 +6 位作者 李铁钢 周帜 黄罗娇 张瑞萍 马双刚 庾石山 再帕尔.阿不力孜 《质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7-424,共8页
质谱分子成像技术作为体内药物分析的新兴工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生物体内复杂基质的干扰是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利用高分辨质谱技术的优势,采用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质谱成像方法(AFAI-MSI),建立了高特异性的整体动物体内药... 质谱分子成像技术作为体内药物分析的新兴工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生物体内复杂基质的干扰是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利用高分辨质谱技术的优势,采用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质谱成像方法(AFAI-MSI),建立了高特异性的整体动物体内药物成像分析新方法,以提高体内药物成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候选新药右旋娃儿藤宁碱(S-(+)-deoxytylophorinidine,CAT)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分辨质谱全扫描与靶向扫描相结合的方式,对整体动物体内药物的分布进行AFAI-MSI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反映药物特异性分布和处置情况。通过一次质谱成像实验,从整体动物水平同时实现了候选新药体内分布和药物干预下内源性代谢物的成像分析,为候选新药的早期研发提供思路与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成像 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AFAI) 药物分析 代谢产物 内源性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木素的结构修饰及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龙江 丁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41-1448,1465,共9页
该文对染料木素结构修饰及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染料木素的糖苷化,烷基化,羟基化,酯化,磺化等多种修饰,并讨论了结构修饰对染料木素生物活性的影响,包括抗肿瘤活性,抑菌活性等。目前,染料木素的结构修饰及衍生主... 该文对染料木素结构修饰及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染料木素的糖苷化,烷基化,羟基化,酯化,磺化等多种修饰,并讨论了结构修饰对染料木素生物活性的影响,包括抗肿瘤活性,抑菌活性等。目前,染料木素的结构修饰及衍生主要集中在C-5位酚羟基,C-7位酚羟基以及C-8上,所得的衍生物大多表现出较母体结构更好的生物活性。该文总结了现有结构修饰的不足之处,并对染料木素结构改造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素 结构修饰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调节突触可塑性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赖华清 范平龙 +1 位作者 王真真 陈乃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01-1205,共5页
抑郁症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的特点,是一种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并常伴有自杀倾向的情感障碍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小胶质细胞调节突触可塑性在抑郁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小... 抑郁症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的特点,是一种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并常伴有自杀倾向的情感障碍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小胶质细胞调节突触可塑性在抑郁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小胶质细胞调节突触可塑性发挥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3种主要类型的分子信号调节小胶质细胞的突触修剪,包括“Find Me”信号、“Eat Me”信号和“Don’t Eat Me”信号。通过对近年来关于小胶质细胞在抑郁症中如何调节突触可塑性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能加强对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突触可塑性的认识,并有助于通过靶向小胶质细胞或小胶质细胞相关信号通路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小胶质细胞 突触可塑性 突触修剪 突触吞噬 突触丢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示踪及可清除小鼠模型构建
17
作者 陈梅 张准宏 +2 位作者 楚世峰 张钊 陈乃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4-999,共6页
目的构建一种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示踪小鼠模型用于实时分析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动态变化,并通过小胶质细胞清除解析其与神经元互作的功能作用。方法小胶质细胞示踪鼠与神经元示踪鼠杂交构建Tmem119-e(2A-tdTomato-2A-DTR);Thy1-GFP双转... 目的构建一种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示踪小鼠模型用于实时分析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动态变化,并通过小胶质细胞清除解析其与神经元互作的功能作用。方法小胶质细胞示踪鼠与神经元示踪鼠杂交构建Tmem119-e(2A-tdTomato-2A-DTR);Thy1-GFP双转鼠,提取鼠尾基因组检测双转基因型;应用共聚焦及双光子显微镜检测小鼠神经元形态;利用活体双光子成像技术观察脑部小胶质及神经元分布;利用白喉毒素腹腔注射检测小胶质细胞的清除效果。结果双转鼠基因型正确,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均可实现可视化,且小胶质细胞可被白喉毒素定向清除。结论成功构建神经元及小胶质细胞示踪小鼠模型,该模型将有助于活体实时观测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小胶质与神经元的变化,明确其在脑稳态中的具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神经元 脑稳态 活体可视化 双光子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脑内IMM-H004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的影响
18
作者 张伟琳 张梓倩 +2 位作者 孙韬 李燕 盛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89-499,共11页
目的 探究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对大鼠和人脑中IMM-H004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的影响。方法 (1)分别将人脑胶质细胞(HEB)和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分为细胞对照组和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组(氧糖剥夺1 h后再灌注)。MTT法测定细胞... 目的 探究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对大鼠和人脑中IMM-H004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的影响。方法 (1)分别将人脑胶质细胞(HEB)和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分为细胞对照组和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组(氧糖剥夺1 h后再灌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及其调控因子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mRNA水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IMM-H004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生成IMM-H004G及IMM-H004G水解代谢生成IMM-H004的含量。(2)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IR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予处理,CIR模型组大鼠通过四血管结扎法手术构建急性CIR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除不进行四血管闭塞外,其余手术操作与CIR模型组保持一致。LC-MS/MS测定大鼠脑组织中UGT和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侧脑室注射IMM-H004后6、15、30、45和60 min取不同脑区(小脑、脑干、下丘脑、海马、中脑、纹状体、皮质)制匀浆,并通过LC-MS/MS测定IMM-H004和IMM-H004G含量。结果 (1) OGD/R损伤使HEB和SH-SY5Y细胞存活率分别降至细胞对照组的72.30%和53.56%。OGD/R损伤显著降低HEB细胞中UGT1A1、UGT1A7、UGT1A8 mRNA表达,IMM-H004G的生成量降至细胞对照组的50.05%~68.95%,但未影响其水解代谢。SH-SY5Y细胞中未检测到IMM-H004G的生成和水解。(2)与细胞对照组相比,CIR模型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UGT和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未见显著性差异;IMM-H004及IMM-H004G在CIR模型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各脑区中含量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OGD/R损伤降低HEB细胞中UGT介导的IMM-H004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但CIR损伤未显著影响IMM-H004的脑内代谢,提示脑组织中可能具有代偿机制以维持药物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β葡萄糖醛酸苷酶 神经胶质细胞 IMM-H004 IMM-H004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果酸半乳糖苷偶联物的合成及保肝活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建勤 陈晖 +2 位作者 王少戎 李燕 方唯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60-1666,共7页
通过改进的Koenigs-knorr法在熊果酸3位和28位进行半乳糖苷化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MTT法考察了上述化合物对大鼠肝干细胞样上皮细胞WB-F344的作用,发现化合物12b和12e可明显提高WB-F344细胞的成活率.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2b,12d和12f... 通过改进的Koenigs-knorr法在熊果酸3位和28位进行半乳糖苷化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MTT法考察了上述化合物对大鼠肝干细胞样上皮细胞WB-F344的作用,发现化合物12b和12e可明显提高WB-F344细胞的成活率.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2b,12d和12f在刀豆蛋白引起的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上,除化合物12d对小鼠血清谷草转氨酶升高具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作用外,其余化合物均未见对谷草和谷丙转氨酶的升高表现出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半乳糖苷 保肝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合成相关的SmCYP81C16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建红 王喆 +5 位作者 陈泓宇 严黎 吕海舟 刘琬菁 徐志超 罗红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709-716,共8页
目的: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根中所含的丹参酮为二萜醌类化合物,而鉴定参与丹参酮合成的CYP450基因成为解析丹参酮生物合成途径分子机制的关键步骤。方法:本实验从丹参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到SmCYP81C16基因,采用RT-PCR方法克... 目的: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根中所含的丹参酮为二萜醌类化合物,而鉴定参与丹参酮合成的CYP450基因成为解析丹参酮生物合成途径分子机制的关键步骤。方法:本实验从丹参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到SmCYP81C16基因,采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基因cDNA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其所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预测该蛋白质二级结构、保守结构域等,建立系统发育进化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该基因的组织/器官表达特异性;通过遗传转化方法获得了该基因的过表达转基因毛状根株系,通过化学检测及代谢组学分析丹参酮类化合物在对照株系和过表达株系中的含量变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毛状根中丹参酮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SmCYP81C16基因全长1497 bp,编码498个氨基酸残基,该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55.8 kDa;SmCYP81C16在丹参茎和根的周皮部高表达;通过化学检测及代谢组学分析发现,与对照株系比较,在SmCYP81C16过表达阳性株系中,丹参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升高;过表达毛状根中丹参酮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升。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SmCYP81C16具有正向调控丹参酮生物合成的功能。本研究为利用生物技术方法提高丹参酮类化合物含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细胞色素P450 丹参酮 生物合成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过表达 转基因毛状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