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期构造背景下四川盆地古老天然气成藏机制与勘探方向
1
作者 唐宇欣 肖笛 +3 位作者 赵立可 罗冰 周刚 胡广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61,共13页
为深化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富集规律认识、拓展勘探领域,以灯影组为例,研究气藏类型与流体性质,重点探讨多期构造背景下成藏机制及区域差异。研究表明,多期构造运动使灯影组发育构造、岩性及地层-岩性复合气藏。拉张裂陷槽因... 为深化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富集规律认识、拓展勘探领域,以灯影组为例,研究气藏类型与流体性质,重点探讨多期构造背景下成藏机制及区域差异。研究表明,多期构造运动使灯影组发育构造、岩性及地层-岩性复合气藏。拉张裂陷槽因构造时空差异成为烃源中心,其烃源岩更厚更优。盆地内气藏保存条件好,地层水处于封闭体系,含气性高;盆地边缘构造活动强,保存条件差,地层水开放,含气性低。成藏演化机制可分为4类:原生型(安岳,古油藏裂解原位聚集)、残存型(资阳,古油藏裂解运移残留)、调整型(威远,古油藏裂解调整异位聚集)和破坏型(桑木场,古油藏遭改造破坏)。其中,原生型气藏形成与保存条件最优,调整型次之。构造背景的稳定性是古老层系天然气成藏的关键控制因素,川中古隆起南北斜坡为原生—调整型气藏有利区,是下一步勘探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构造运动 生烃演化 成藏演化 震旦系灯影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电阻率控制因素及含气分布规律
2
作者 闫建平 黄莉莎 +7 位作者 郭伟 唐洪明 胡钦红 廖茂杰 邱小雪 聂彧晗 郑马嘉 黄毅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95,共14页
四川盆地南部长宁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地层存在测井低电阻率(<10Ω·m)、超低电阻率(<5Ω·m)异常现象,不同区域低电阻率含气层的产气量差异较大。为深入认识该区页岩低电阻率成因及对含气性的影响,基... 四川盆地南部长宁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地层存在测井低电阻率(<10Ω·m)、超低电阻率(<5Ω·m)异常现象,不同区域低电阻率含气层的产气量差异较大。为深入认识该区页岩低电阻率成因及对含气性的影响,基于该区页岩X射线衍射、物性、扫描电镜、激光拉曼光谱、地球化学特征测试分析结果和测井解释成果等的系统分析,明确了低电阻率成因以及电阻率与含气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页岩在不同构造单元的测井电阻率差异明显,低、超低电阻率井主要分布在双龙—罗场向斜、建武向斜西侧及叙永向斜,正常电阻率井集中分布于建武向斜;(2)双龙—罗场向斜、叙永向斜页岩低、超低电阻率主要成因受有机质石墨化和高含水饱和度的双重控制,而建武向斜以西页岩低电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机质弱石墨化及部分层段黏土矿物含量高;(3)超低电阻率页岩普遍存在于大型断裂体系较发育、深埋藏(大于3 000 m)、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的地质背景下,含气性较差、勘探风险大;(4)低电阻率出现在断裂弱发育、有机质演化程度适中—略高的地质条件下,含气性相对较好;正常电阻率页岩保存条件受破坏程度弱、含气性良好。结论认为:(1)低电阻率并不意味着页岩气储层具有差含气性,保存条件及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对低电阻及含气性有重要影响;(2)双龙—罗场向斜东南、东、东北边缘,即向建武向斜过渡的低电阻率区域,以及叙永向斜NX33井区以西的低电阻率区域,含气量通常大于1.0 m^(3)/t,含气性较好,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长宁地区 五峰组—龙马溪组 低电阻率页岩 超低电阻率页岩 电阻率差异 含气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拗陷延长组断裂特征、形成期次及油气地质意义——以洪德地区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孝锐 肖正录 +4 位作者 路俊刚 张忠义 张晓磊 侯云超 薛楠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3-578,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拗陷中—上三叠统延长组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但由于地处盆地西缘,构造活动复杂,断裂分布规律及控藏机制不明。基于岩芯、成像测井、裂缝面方解石C—O同位素及U-Pb同位素定年实验,对洪德地区长6~长8油层组断裂的...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拗陷中—上三叠统延长组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但由于地处盆地西缘,构造活动复杂,断裂分布规律及控藏机制不明。基于岩芯、成像测井、裂缝面方解石C—O同位素及U-Pb同位素定年实验,对洪德地区长6~长8油层组断裂的发育特征、形成期次进行研究,并探讨了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①洪德地区裂缝多集中在延长组下组合,以垂直和高角度的剪切缝为主,裂缝部分充填方解石与石英,可见明显过油痕迹;②裂缝走向以北东东—南西西向占绝对优势,近东西向次之,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末期以及晚白垩世早期3期,对应的O同位素换算温度分别为115.39℃、139.83℃和153.55℃;③缝面方解石U-Pb同位素年龄表现为170.6±6.1 Ma、143±12 Ma、104±32 Ma 3期,北东东向主断裂的活动时期为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对应于燕山运动期二幕至三幕,与长8油藏的成藏期相吻合。综上分析认为,天环拗陷延长组断裂改善了低渗透储层的物性,起到沟通油源和运移通道的作用,促进了油气在远源砂体中运聚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同位素定年 断裂形成期次 控藏作用 延长组 洪德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南部东瓜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沉积特征及有利储层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冠桦 刘宏 +2 位作者 宋林珂 曾琪 杨涛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102,共11页
针对四川盆地西南部东瓜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河道砂体分布规律不清的问题,基于地震沉积学理论,结合钻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通过地震岩性分析、地层切片、RGB属性融合等技术,对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沉积体系展开了研究。研究结... 针对四川盆地西南部东瓜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河道砂体分布规律不清的问题,基于地震沉积学理论,结合钻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通过地震岩性分析、地层切片、RGB属性融合等技术,对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沉积体系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东瓜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主要发育2个三级层序(SQ1,SQ2)、5个四级层序(ssq1—ssq5),其中SQ1属于湖退体系域,SQ2属于湖侵体系域。②研究区沙溪庙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2种亚相,三角洲平原发育于ssq2和ssq3,三角洲前缘发育于ssq1,ssq4和ssq5。③研究区沙溪庙组河道砂体受基准面旋回和物源供给影响,ssq1—ssq3可容纳空间较小,物源供给充足,河道规模较大,以叠置型河道和侧切型河道为主;ssq4—ssq5可容纳空间较大,物源供给较弱,河道相对独立发育,规模较小。③研究区大规模连通河道砂体主要发育于ssq1—ssq3的河道中,储层物性好,为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浅水三角洲 叠置型河道 侧切型河道 基准面旋回 物源供给 沙溪庙组 侏罗系 东瓜场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页岩油富集条件及有利勘探目标
5
作者 肖正录 李勇 +5 位作者 路俊刚 秦春雨 刘章昊 周翔 蒋奇君 周易鑫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9-1050,共12页
为明确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油的资源潜力,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氦测孔渗、N_(2)吸附和岩石热解等实验方法,对该套页岩层系的生烃潜力、储集性、含油性特征,以及页岩油可动性条件开展综合评价。结果... 为明确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油的资源潜力,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氦测孔渗、N_(2)吸附和岩石热解等实验方法,对该套页岩层系的生烃潜力、储集性、含油性特征,以及页岩油可动性条件开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大安寨段页岩生烃潜力较差,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油气共存;灰岩夹层致密,方解石晶间孔连通性差,页理缝、层间缝及方解石解理构成了页岩油的主要赋存空间;页理状黏土质页岩的含油性较好,裂缝发育是页岩油可动与高产的前提;纵向上页灰互层型组合裂缝相对发育,为页岩油的首选甜点段,纹层状构造利于形成页理缝,在热演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纹层型页岩亦具有勘探潜力。基于有机质丰度、油品分区和岩相组合,提出仪陇以北与达州以南地区为互层型页岩油勘探的有利区,仪陇与达州之间为纯页岩型(纹层型)页岩油的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富集规律 生烃潜力 有利区 大安寨段 自流井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地下采卤型盐腔空气储能封闭性评价
6
作者 毛川 刘丽 +2 位作者 赵晓明 王鹏 周瑞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64,共17页
中国在数千年采盐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大量采卤型盐腔,与地下盐腔储气库相比,采卤型盐腔具有地质条件复杂、腔体形态极不规则、密闭性及稳定性差等特点。为了研究采卤型盐腔的封闭性能,以薄层不规则采卤型盐腔为研究对象,基于地质、测井和... 中国在数千年采盐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大量采卤型盐腔,与地下盐腔储气库相比,采卤型盐腔具有地质条件复杂、腔体形态极不规则、密闭性及稳定性差等特点。为了研究采卤型盐腔的封闭性能,以薄层不规则采卤型盐腔为研究对象,基于地质、测井和各种室内岩芯实验结果,建立了四川盆地Y盐腔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和井筒三维动态地质力学模型,并对固井界面微环空和裂缝扩展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在明确模型渗透率及压力分布的基础上,模拟显示四川盆地Y盐腔具有良好的封闭性;2)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损伤和塑性应变会局部集中,主要集中在水泥环与套管的界面处;3)适当降低水泥环弹性模量和纤维含量,会增强井筒处的封闭能力;4)在评价盐腔封闭能力时,围岩渗透率是主要因素。盐腔储气库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区域内岩石封闭能力的强弱,合理预留一部分盐岩顶板厚度,保障腔体密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采卤型盐腔 密闭性 三维地质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页岩储层地质甜点优化评价
7
作者 冷钇江 唐洪明 +2 位作者 王滢 石学文 刘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4,共13页
页岩气地质甜点评价是一个涉及多参数的综合问题,其预测方法多样且各指标参数阈值的界定难以统一。在明确页岩岩石物理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岩芯实验分析结果,系统深入开展了页岩气地质甜点参数优化工作,建立了总有机碳含量、孔隙度、含气... 页岩气地质甜点评价是一个涉及多参数的综合问题,其预测方法多样且各指标参数阈值的界定难以统一。在明确页岩岩石物理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岩芯实验分析结果,系统深入开展了页岩气地质甜点参数优化工作,建立了总有机碳含量、孔隙度、含气饱和度及含气量4个关键参数预测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关键储层参数的权重系数,最终构建了川南地区地质甜点指数定量评价模型。该模型在泸州深层与长宁中深层页岩储层评价实践中的应用结果表明,4个参数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均在0.85以上,有效提高了页岩气储层关键参数预测精度,且两个区域均在龙马溪组底部表现出较高的地质甜点参数特征,与实际生产情况高度吻合。本研究不仅解决了地质甜点评价过程中多参数难以量化的矛盾,提供了一种新的页岩气地质甜点综合量化评价模型,更深化了对地质甜点复杂机制的认识和理解,为未来的页岩气勘探与开发策略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质甜点 层次分析法 川南地区 龙马溪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部二叠系辉绿岩断层破碎带热液锆石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小洪 陈珺朗 +3 位作者 冯明友 卓宜茜 王委委 尚俊鑫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6-758,共13页
四川盆地西北部广元地区二叠系碳酸盐岩地层被辉绿岩岩脉沿断层侵入并发育断层破碎带。为明确广元地区杨家岩剖面中二叠统辉绿岩岩脉断层破碎带中热液锆石特征,探讨与锆石形成有关的热液活动性质、来源及时限,本文利用薄片观察、扫描电... 四川盆地西北部广元地区二叠系碳酸盐岩地层被辉绿岩岩脉沿断层侵入并发育断层破碎带。为明确广元地区杨家岩剖面中二叠统辉绿岩岩脉断层破碎带中热液锆石特征,探讨与锆石形成有关的热液活动性质、来源及时限,本文利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分析、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以及荧光分析等技术方法和手段开展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热液锆石主要产出于辉绿岩脉断层泥质–角砾状充填物中,具典型热液锆石形态、结构及微量元素特征;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为110~114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12.0±0.9 Ma,说明燕山Ⅲ幕(早白垩世末期)构造运动及流体活动已影响到龙门山北段的川西北地区。携带SiO_(2)等物质、具较高温度的深部热液流体与烃类流体混合沿断层带进入二叠系,除在断层破碎带中与Zr^(4+)结合形成热液锆石外,还形成部分次生溶孔;对于封闭性较好的区域,因压力释放及温度降低,过饱和SiO_(2)迅速晶出并充填孔隙及裂缝,使岩石孔隙度急剧降低;晚期方解石的沉淀进一步降低岩石的储集空间,严重影响储层储集性能。流体充填是造成川西北部广元地区火山岩侵入体断层破碎带火山岩及围岩致密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系 辉绿岩 断层破碎带 热液锆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千佛崖组二段细粒沉积岩岩相特征及储集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彭军 张新怡 +3 位作者 许天宇 程立雪 张昆 李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62,共16页
四川盆地侏罗系千佛崖组页岩油气勘探前景良好,但目前对其细粒沉积岩基本沉积特征及发育规律的认识还不足。为此,利用细粒沉积学原理,依据岩心和测井资料,通过岩心精细描述、薄片鉴定、X衍射全岩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精... 四川盆地侏罗系千佛崖组页岩油气勘探前景良好,但目前对其细粒沉积岩基本沉积特征及发育规律的认识还不足。为此,利用细粒沉积学原理,依据岩心和测井资料,通过岩心精细描述、薄片鉴定、X衍射全岩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精细描述了元坝地区千佛崖组二段(简称千二段)细粒沉积岩储层的物质组成、沉积构造、储集空间类型等地质特征,划分了岩相类型,并对主要岩相储层的物性特征和储集空间类型进行分析与比较,明确了有利层段发育位置。研究结果显示:(1)千二段陆相细粒沉积岩可划分成“黏土岩”和“粉砂岩”2种岩石类型,15种岩相类型。其中,富有机质块状黏土岩、富有机质块状含粉砂黏土岩、富有机质纹层状含粉砂黏土岩、富有机质条带状含粉砂黏土岩、富有机质块状粉砂质黏土岩和富有机质纹层状粉砂质黏土岩为6种主要岩相类型。(2)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包括黏土矿物层间缝、层理缝、黏土矿物晶间孔、黄铁矿晶间孔、溶蚀孔及有机孔等,其中黏土矿物晶间孔分布最为广泛。(3)6种主要岩相的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2%和0.023×10^(-3)μm^(2),富有机质纹层状含粉砂黏土岩、富有机质纹层状粉砂质黏土岩和富有机质块状粉砂质黏土岩的储集空间类型丰富,分布广、数量多,孔隙度与渗透率均高于其他岩相且TOC值较高,是最有利的储集岩相类型。(4)千二段有利层段位于其(1)小层全段、(2)小层的底部和(3)小层的中下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空间 岩相特征 细粒沉积岩 千佛崖组二段 侏罗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井地质工程套管变形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闫建平 来思俣 +5 位作者 郭伟 石学文 廖茂杰 唐洪明 胡钦红 黄毅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共14页
通过调研国内外大量页岩气井套管变形方面的文献,总结了页岩气井套管变形的类型,探讨了深、浅层页岩气套管变形影响因素差异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下一步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页岩气井套管变形类型主要包... 通过调研国内外大量页岩气井套管变形方面的文献,总结了页岩气井套管变形的类型,探讨了深、浅层页岩气套管变形影响因素差异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下一步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页岩气井套管变形类型主要包括挤压缩径变形和剪切变形,深层页岩气井出现套管变形的概率较中浅层更大,主要为剪切变形。(2)造成套管变形的工程因素包括井筒降温、固井质量、套管疲劳、套管质量以及井眼狗腿度等,地质因素包括岩石力学特性、非均匀地应力以及天然裂缝/断层滑移等;深层页岩气井套管变形主要受天然裂缝/断层滑移的影响。(3)页岩气井套管变形风险防治措施包括控制井筒温度及注入强度,采用水泥环力学性能参数较低的水泥进行固井作业,适当减小套管外径、增大壁厚、提升钢级等提高套管质量,以及尽量让井轨迹平滑等;对深层页岩气井可通过将井眼水平段延伸方向与岩层层理方向设计为一致,掌握裂缝分布情况、尽量避开高风险剪切滑移层段,对不同级别滑移风险层段合理降低压裂规模、调整井筒方位等措施来降低套管剪切变形的风险。(4)页岩气井套管变形防治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优选岩石力学特性好的压裂层段、最优井轨迹与地应力的关系分析、裂缝识别与评价、断层滑移量与套变量计算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套管变形 剪切变形 水力压裂 天然裂缝 断层滑移 水平井 固井作业 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五百梯地区长兴组古地貌恢复及地震预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虎 孙勇 +4 位作者 赵容容 罗鑫 安虹伊 陈思锜 徐姁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4,共13页
四川盆地五百梯地区长兴组地层分布范围广、勘探潜力大,但存在礁滩储层厚度薄、礁滩体刻画难、演化规律不明显、非均质性强等问题,增加了储层预测的多解性。对此,从生物礁岩石学特征及储层特征研究出发,提出了生物礁储层的纵向发育规律... 四川盆地五百梯地区长兴组地层分布范围广、勘探潜力大,但存在礁滩储层厚度薄、礁滩体刻画难、演化规律不明显、非均质性强等问题,增加了储层预测的多解性。对此,从生物礁岩石学特征及储层特征研究出发,提出了生物礁储层的纵向发育规律和部位,并利用生物礁储层的地震异常特征,刻画礁滩体优质储层横向展布特征,并重点分析了古地貌对礁滩储层发育特征的关键性控制作用,最后结合古地貌恢复及储层反演等方法,对礁滩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并总结形成了长兴组礁滩体储层地震识别模式,降低了礁滩储层预测的多解性。研究发现,长兴组沉积前已形成了海槽雏形,长兴组早中期形成了台缘及台内二排礁区域高地貌基本格局,到长兴组沉积末期海槽特征明显,古地貌高部位是储层发育的最有利区域,优势储层主要集中在台缘外带及台内二排礁局部区域,该认识为四川盆地长兴组台内礁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及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系长兴组 礁滩储层 地震预测 古地貌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古地貌恢复及油气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泸州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为例 被引量:18
12
作者 冯磊 刘宏 +5 位作者 谭磊 夏吉文 伍亚 陈聪 曾云贤 于童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69,共10页
文中基于钻测井、薄片及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区域沉积构造背景,对川南泸州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动态演化过程分析以及油气地质意义的探讨。选用残厚法恢复茅口组顶部岩溶古地貌,并划分出岩溶台地、斜坡和洼... 文中基于钻测井、薄片及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区域沉积构造背景,对川南泸州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动态演化过程分析以及油气地质意义的探讨。选用残厚法恢复茅口组顶部岩溶古地貌,并划分出岩溶台地、斜坡和洼地,以及溶丘、浅洼等地貌单元。结果显示,岩溶洼地地层保存最为完整,岩溶台地普遍剥蚀茅四段、局部影响至茅三段顶部,岩溶斜坡的地层剥蚀程度介于洼地与台地之间。研究表明:中二叠世末,东吴运动引发的地壳抬升促使全区形成泸州古隆起雏形,进而导致区内茅口组地层普遍遭受剥蚀,且剥蚀程度由古隆起核部向两翼逐渐减弱,并由此形成茅口组顶部“北东高、西南低”的古地貌格局;晚二叠世初期,受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影响,龙潭组沉积前的古地貌演变为“西南高、北东低”格局。结合区内油气显示及生产测试资料,指出了岩溶斜坡为最有利的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恢复 岩溶储层 中二叠统 茅口组 泸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涪陵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顶部风化壳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黎虹玮 唐浩 +5 位作者 苏成鹏 陈虹宇 刘宏 胡广 李凌 谭秀成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7-492,共16页
四川盆地东部(文中简称“川东”)上二叠统长兴组近顶部非礁相地层尚未见暴露剥蚀现象的报道。文中以川东涪陵地区二龙口长兴组顶部非礁相地层剖面为例,综合宏微观特征、矿物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分析发现,在长兴组顶部存在厚3-7c... 四川盆地东部(文中简称“川东”)上二叠统长兴组近顶部非礁相地层尚未见暴露剥蚀现象的报道。文中以川东涪陵地区二龙口长兴组顶部非礁相地层剖面为例,综合宏微观特征、矿物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分析发现,在长兴组顶部存在厚3-7cm、垂向分带特征清晰的风化壳,自下而上可分为4层:泥晶生屑灰岩构成的基岩、微风化层、以富硅脱钙为特征的半风化层(由下至上分为3个微层:致密的半风化层、具晕圈的铁质夹层和疏松多孔的半凤化层)和以富铁为特征的全风化层(由下至上分为3个微层:橙红色富铁质层、杂色纹层状黏土层、红色富铁质表层)。风化壳中黏土矿物几乎全是伊利石,未见到强风化阶段的次生矿物如高岭石、三水铝石,氧化铁矿物富集,总体体现出中等风化的特征,对应于风化壳演化的富铁锰阶段。进一步分析发现,该风化壳之上的飞仙关组底部存在厚约80cm的泥页岩与灰岩韵律地层,并富含珊瑚、腕足类(欧姆贝)、苔藓虫及三叶虫等原位埋藏的典型二叠系宏体生物化石,反映了研究区在二叠纪末期曾发生抬升暴露;同时研究区长兴组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均发育较多垂直溶沟、溶洞等岩溶组构,并为离解的碳酸盐岩砂、角砾和碳质泥等混合充填,说明川东地区长兴组非礁相地层受到了表生岩溶的改造。川东地区二叠纪末期的海退事件不仅使台地区海水变浅,甚至长时间的大面积暴露,而且使长兴组碳酸盐岩普遍受到表生岩溶改造,甚至非礁相地层也可能被改造成为岩溶型储集层。这一结果不仅对二叠纪晚期海平面升降事件研究具有借鉴意义,而且指出了台地内受到表生岩溶改造的非礁相地层也可作为勘探有利区带,因而具有重要的勘探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兴组 古风化壳 表生岩溶 川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其邻区下二叠统栖霞阶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明隆 谭秀成 +6 位作者 杨雨 倪华玲 罗冰 文龙 张本健 肖笛 许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9-1131,共13页
通过对野外露头、测录井、岩心及地球化学资料分析,基于海平面升降、层序充填、古地貌与岩相的相互关系研究,恢复四川盆地及周缘下二叠统梁山组—栖霞组(简称栖霞阶)层序-岩相古地理及其演化过程。研究结果如下:栖霞阶可划分为SQ0、SQ1... 通过对野外露头、测录井、岩心及地球化学资料分析,基于海平面升降、层序充填、古地貌与岩相的相互关系研究,恢复四川盆地及周缘下二叠统梁山组—栖霞组(简称栖霞阶)层序-岩相古地理及其演化过程。研究结果如下:栖霞阶可划分为SQ0、SQ1、SQ2共3个三级层序,各层序厚度所反映的古地貌表明,早二叠世栖霞阶沉积前四川盆地周缘发育古隆/古陆,盆地内部则为高地与洼地相间的古地貌特征;SQ2为栖霞组主要的成滩期,高能丘滩相主要发育于沉积古地貌高地等处;白云质岩类(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储集层分布与沉积地貌高地等具有良好相关性;有利丘滩、白云质岩类储集层具有沿台缘带规模分布的特点。指出四川盆地西部台缘带依然是目前勘探的重点领域,而台内成都—绵阳、广旺以及川中—川南地区是下一步栖霞组白云质岩类储集层有利的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二叠统 栖霞阶 层序地层 三级层序 丘滩体 碳酸盐台地 储集层 岩相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中侏罗统物源体系格局及时空演化
15
作者 赵晓明 胡成军 +6 位作者 肖尧 葛家旺 杨长城 冯潇飞 宋林珂 肖红林 吴鑫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6,共15页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中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是我国重要的致密气勘探开发战场,其物源体系来源和母岩性质复杂多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下一步油气勘探进程。为此,基于川中地区沙溪庙组各亚段碎屑组分、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碎屑...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中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是我国重要的致密气勘探开发战场,其物源体系来源和母岩性质复杂多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下一步油气勘探进程。为此,基于川中地区沙溪庙组各亚段碎屑组分、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碎屑成分分析,研究了沙溪庙组碎屑含量、烃源岩性质及构造背景,并探讨了母岩来源和造山带构造作用对物源的控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川中地区西侧沙溪庙组单晶石英含量差异较大,砂岩成分成熟度平面变化明显;川中地区西北侧位于岛弧、混合造山带、碰撞造山带的综合构造环境,母岩性质及类型以上地壳长英质岩石与中—酸性混合火成岩为主,构造背景以大陆岛弧为主,兼活动大陆边缘性质,其与川北地区及大巴山前缘沙溪庙组母岩特征耦合度较高;而川中地区西南侧与川西地区及龙门山南段耦合度较高;川中地区东侧沙溪庙组锆石年龄谱与川东地区耦合度良好。(2) J_(2)s^(1)和J_(2)s_(1)^(2)时期川中北部地区受大巴山逆冲推覆影响,形成长轴物源供给格局的雏形,而川中地区西南侧由龙门山南段提供短轴物质输送;J_(2)s_(2)^(2)和J_(2)s_(3)^(2)时期大巴山强推覆作用,使川中地区整体被长轴远源沉积物充填;J_(2)s_(4)^(2)时期受龙门山北段冲断作用影响,为川中地区西北侧提供物质来源,但川中地区主体受控于大巴山物源体系。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为重建四川盆地中侏罗世古地理格局和中侏罗统有利砂体预测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 中侏罗统沙溪庙组 碎屑分析 元素化学分析 构造作用 物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天府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致密储层砂体刻画及有利储层预测 被引量:6
16
作者 邱玉超 许强 +5 位作者 李一博 邓伟 郑超 赵正望 金值民 谭秀成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6,共9页
四川盆地天府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简称须四段)厚层砂岩夹薄层泥岩发育,为当前致密砂岩气的重要勘探层系。但受限于地震纵向分辨率,常规方法难以区分薄层泥岩,对该层段砂岩的精细刻画一直缺乏有效的手段,制约了对盆地砂体展布规律... 四川盆地天府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简称须四段)厚层砂岩夹薄层泥岩发育,为当前致密砂岩气的重要勘探层系。但受限于地震纵向分辨率,常规方法难以区分薄层泥岩,对该层段砂岩的精细刻画一直缺乏有效的手段,制约了对盆地砂体展布规律和有利目标区的认识。针对上述问题,建立钻井资料与地震相映射关系,在自然伽马曲线约束下,寻找最佳反演频率参数,提高井间砂体预测精度。采用波形指示模拟的方法精细刻画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砂岩的展布特征。结果表明:须四段砂岩具有西厚(55.0~100.0 m)、东薄(15.0~50.0 m)的特征;与须三段相比,砂体厚薄变化转换带(坡折带)向克拉通内部迁移。统计地震工区内22口井数据,坡折带以西砂岩平均孔隙度高(8.0%)、储层厚度大(45.4 m)。结合构造演化、沉积相带展布、砂岩厚度和孔隙度变化,认为四川盆地天府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具有构造控坡折带、坡折带控储层的规律。坡折带以西的储层物性好、厚度大,为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对须四段勘探深入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砂体刻画 波形指示模拟 井震结合 储层预测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大安寨段页岩热演化史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蒋奇君 李勇 +3 位作者 肖正录 路俊刚 秦春雨 张少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2-270,共9页
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油开发的最有利层段,页岩油勘探潜力巨大,然而对该地层的热演化史缺乏系统研究。利用含油气盆地模拟系统,对比分析了川中地区北部与中部大安寨段页岩热演化及生烃差异,并探讨其对页岩油富集... 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油开发的最有利层段,页岩油勘探潜力巨大,然而对该地层的热演化史缺乏系统研究。利用含油气盆地模拟系统,对比分析了川中地区北部与中部大安寨段页岩热演化及生烃差异,并探讨其对页岩油富集的影响。研究区大安寨段页岩现今热演化程度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高,平面上可分为高成熟区和成熟区。高成熟区位于研究区北部,镜质体反射率为1.3%~1.7%,主要发育Ⅲ型有机质,在晚侏罗世早期进入早期生油阶段,晚侏罗世末达到生烃高峰,存在2期生烃作用;成熟区位于研究区中—南部,镜质体反射率为0.9%~1.3%,主要发育Ⅱ1型—Ⅱ2型有机质,侏罗系沉积厚度相对较小,有机质成熟时期较晚,晚侏罗世末进入早期生油阶段,早白垩世进入生烃高峰,仅有1期生烃过程。相较于北部地区,中部地区沉积了大套的富有机质页岩,是大安寨段页岩油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古近纪以来的构造抬升与地层剥蚀,对该区的油气保存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侏罗统 自流井组 大安寨段 热演化史 生烃能力 保存条件 页岩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简阳地区须四段致密砂岩气富集高产控制因素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魏 李勇 +7 位作者 邱玉超 王小娟 陈世加 郑超 杨强 金值民 张奥博 张洋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7-912,共16页
近期,四川盆地简阳地区须家河组四段(须四段)致密砂岩气取得重大突破,但勘探开发过程中发现简阳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差异富集,高低产井交叉分布,天然气富集控制因素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该区块下一步勘探部署。本研究针对须家河组大面积... 近期,四川盆地简阳地区须家河组四段(须四段)致密砂岩气取得重大突破,但勘探开发过程中发现简阳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差异富集,高低产井交叉分布,天然气富集控制因素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该区块下一步勘探部署。本研究针对须家河组大面积含气、局部差异富集和气水关系复杂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岩石薄片、压汞、碳同位素、天然气组分、烃源岩热解气等实验分析方法,对研究区烃源条件、储层特征、构造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明确了研究区致密砂岩气成藏控制因素,建立了天然气富集高产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简阳地区须四段天然气为煤型气,主要由本地须三上亚段烃源岩供烃;(2)烃源岩发育情况控制了须四段的气水分布格局,下斜坡烃源岩厚度大、含气饱和度高,上斜坡烃源岩厚度小、含水饱和度高;(3)断-缝-储叠合发育情况控制了致密砂岩富集高产,并建立了“近源供烃、断层疏导、储缝控产”的致密砂岩气成藏模式。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四川盆地斜坡带致密砂岩气的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控制因素 成藏模式 须四段 简阳区块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一段—三段构造沉积演化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寿康 谭秀成 +5 位作者 魏柳斌 许杰 王前平 熊鹰 武春英 杜健笙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0-1052,共13页
基于测井、岩心、薄片、地球化学分析,重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一段—三段(简称马一段—马三段)构造-岩相古地理格局,探讨构造沉积演变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①马家沟组底部稳定发育一套穿时的、高自然伽马值段、边缘... 基于测井、岩心、薄片、地球化学分析,重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一段—三段(简称马一段—马三段)构造-岩相古地理格局,探讨构造沉积演变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①马家沟组底部稳定发育一套穿时的、高自然伽马值段、边缘相泥质白云岩,分布于怀远运动期构造不整合面之上,具有与早奥陶世弗洛期全球海侵可对比的δ13C正漂移特征;②奥陶系马一段—马二段沉积期全球海平面上升、古陆淹没为水下隆起,形成一隆两坳构造格局,中央隆起首次接受沉积;随后马三段沉积期盆外俯冲挤压、盆内隆坳分异,乌审旗—靖边凸起活化;③构造格局演变对沉积古环境产生显著影响,马一段沉积期向西超覆,东部坳陷内海侵封隔形成大规模盐质蒸发潟湖;马二段沉积期持续海侵并沟通广海,环东部坳陷发育大规模颗粒滩,晚期干化收缩形成小规模蒸发潟湖;马三段沉积期受高地封隔影响,向东侧水体渐次分异分别形成云膏质和盐质蒸发潟湖,同时颗粒滩环凹沿高地展布;④马家沟组底部发育烃源岩,马二段和马三段滩相储层环坡展布,源储配置良好,有利于天然气成藏,具有一定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马家沟组 构造演化 构造格局 古地貌 构造沉积分异 岩相古地理 源储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蓬莱气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微生物丘结构类型与沉积演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雪婷 张云峰 +5 位作者 刘倩虞 梁锋 连承波 李娟 欧家强 王立恩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7-256,共10页
丘滩复合体是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产出的最重要沉积相类型,而微生物丘是丘滩复合体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其类型、规模、垂向演化的研究对灯影组储层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蓬莱气区灯四段11口钻井的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的... 丘滩复合体是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产出的最重要沉积相类型,而微生物丘是丘滩复合体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其类型、规模、垂向演化的研究对灯影组储层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蓬莱气区灯四段11口钻井的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按空间形态划分了3类微生物丘,明确了其内部结构及演化规律。灯四段岩性以白云岩为主,按结构组分细分为微生物白云岩、颗粒白云岩、角砾白云岩、晶粒白云岩等岩石类型。微生物丘被划分为丘基、丘核、丘盖和丘翼等微相。灯四段发育3类微生物丘:垂向加积型微生物丘,形成于微生物丘营建速率与海平面上升速率接近的环境,呈“丘基→丘核→丘盖”的生长序列,在台地边缘发育的该类微生物丘单井累计厚度一般在64~93 m之间。侧向迁移型微生物丘,形成于微生物丘营建速率大于海平面上升速率的环境,呈“丘基→丘核→丘翼”、“丘核→丘翼”等生长序列,在台地边缘发育的该类微生物丘单井累计厚度一般在25~49 m之间。小型孤立型微生物丘分布于相对低洼的丘滩体之间,规模小,无法进一步识别生长序列。蓬莱气区灯四段微生物丘以垂向加积型和侧向迁移型为主,集中发育在灯四2—3亚段台地边缘,垂向累积厚度大,横向分布连续,是灯影组最有利的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白云岩 微生物丘 沉积模式 灯影组四段 蓬莱气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