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叶中愈创木烷型倍半萜的分离鉴定及其抗炎活性
1
作者 喇才雯婕 李梦鹤 +2 位作者 朱海 王一飞 叶翠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目的:分离蒿属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H.Lév.&Vaniot)叶部位的愈创木烷型倍半萜,为艾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开放柱层析方法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采用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化合物... 目的:分离蒿属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H.Lév.&Vaniot)叶部位的愈创木烷型倍半萜,为艾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开放柱层析方法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采用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采用CCK-8法检测化合物的细胞毒性;利用Griess法检测化合物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抑制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10种愈创木烷型倍半萜成分,其中新化合物2种(化合物1~2),已知化合物8种(化合物3~10)。化合物4可以显著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下RAW264.7细胞释放NO,其半数抑制浓度为(1.5±0.1)μmol/L。结论:艾叶中存在具有显著抗炎活性的倍半萜类化合物,新倍半萜化合物的发现丰富了艾叶的物质基础,可为艾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拓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愈创木烷型倍半萜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挥发油的质量控制和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廖晓凤 王一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1-640,共10页
艾叶挥发油是艾叶发挥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因此艾叶挥发油的质量控制对其药效作用至关重要。目前艾叶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本文对近年来艾叶挥发油的质量控制及... 艾叶挥发油是艾叶发挥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因此艾叶挥发油的质量控制对其药效作用至关重要。目前艾叶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本文对近年来艾叶挥发油的质量控制及提取工艺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艾叶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挥发油 质量控制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气蒸馏提取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药效成分和作用靶点的对比分析
3
作者 周贝 王伟雄 +3 位作者 赵子博 郭玉英 胡裕泽 王一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7,共1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体外实验,对比分析水蒸气蒸馏提取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药效成分和作用机理,为以艾叶挥发油为基础开发抗特应性皮炎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 2流体...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体外实验,对比分析水蒸气蒸馏提取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药效成分和作用机理,为以艾叶挥发油为基础开发抗特应性皮炎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法提取艾叶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化学成分。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2种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相关靶点和通路,并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探究2种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活性。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Artemisia argyi essential oil obtained by steam distillation,AEOSD)中有65种化合物,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挥发油(Artemisia argyi essential oil obtained by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AEOSFE)中有89种化合物,有44种化合物同时存在于2种挥发油中。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桉叶油醇、α-蛇麻烯是AEOSD抗特应性皮炎的主要潜在药效成分,丁香酚、桉叶油醇、α-蒎烯是AEOSFE抗特应性皮炎的主要潜在药效成分;AEOSD可能通过调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生物合成过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正向调节生物过程、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来影响特应性皮炎的进展,而AEOSFE可能通过调控NO的生物合成过程、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的分化、PI3K-Akt信号通路及炎症介质调节TRP通道等来影响特应性皮炎的进展。体外实验结果表明,AEOSD和AEOSFE均能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NO过度释放,可分别减少靶点炎症因子IL-1β、IL-6、TNF和IL-1β、IL-6、PTGS2的表达。结论:AEOSD和AEOSFE在化学成分组成和抗特应性皮炎的作用靶点通路上有所不同,但对RAW264.7细胞的抗炎活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挥发油 特应性皮炎 网络药理学 水蒸气蒸馏 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的成分鉴定及其抗炎、抗肿瘤活性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最 尤月娇 +3 位作者 刘闯 张炜 王一飞 王治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3-538,共16页
目的:针对性分离艾叶(Artemisia argyi L.)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中的萜类化合物,并评估其抗炎、抗肿瘤活性,以期为高效低毒的抗炎、抗肿瘤药物先导物提供基础。方法:将风干的艾叶碾碎后,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精油。利用多种... 目的:针对性分离艾叶(Artemisia argyi L.)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中的萜类化合物,并评估其抗炎、抗肿瘤活性,以期为高效低毒的抗炎、抗肿瘤药物先导物提供基础。方法:将风干的艾叶碾碎后,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精油。利用多种分离色谱柱(硅胶柱、ODS、MCI、LH-20、半制备HPLC等)对精油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技术鉴定分离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通过Griess法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活性;使用CCK8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结果:从艾叶中分离得到28个单体化合物,包括3个单萜、21个倍半萜、1个二萜和3个脂肪醇类化合物。化合物4、5、6、9、10、14、15具有抗炎活性,其中化合物4、9与15的抗炎活性显著,其IC 50值分别为(1.8±0.3)μmol/L、(1.2±0.1)μmol/L与(1.5±0.2)μmol/L,CC 50分别是(28.6±1.5)μmol/L、(15.6±0.6)μmol/L和(18.9±0.7)μmol/L。化合物4、5、6、9、14具有抗肿瘤活性,化合物4与5的抗肿瘤活性较为显著,对肿瘤细胞U251与A549的IC 50值分别为(5.9±0.6)μmol/L、(6.3±0.1)μmol/L与(13.5±0.9)μmol/L、(20.5±0.6)μmol/L,对正常细胞BV2的CC 50值分别为(41.0±1.2)μmol/L与(37.4±0.2)μmol/L,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结论:从艾叶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中分离出28个化合物,化合物1、9、11、12、23、24为首次从艾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9与15展现出显著的抗炎活性,而化合物4与5则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药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萜类化合物 倍半萜内酯 抗炎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汤阴北艾抗神经炎症药效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作用机制
5
作者 陈基铭 刘涛 +3 位作者 戴明辉 任哲 王一飞 王治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9-554,共16页
目的:探究汤阴北艾抗神经炎症的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为北艾抗神经炎症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药物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开放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北艾中的抗神经炎症活性化合物,并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波谱... 目的:探究汤阴北艾抗神经炎症的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为北艾抗神经炎症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药物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开放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北艾中的抗神经炎症活性化合物,并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和构型;利用CCK8法检测化合物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Griess法检测细胞中NO的含量,利用RT-qPCR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ELISA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的分泌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TOR和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从北艾抗神经炎症活性部位中分离鉴定出了19个化合物。CCK8法检测结果表明artemvulactone U(AU)对BV-2细胞的生长抑制效果不明显,Griess法检测结果表明AU对NO的抑制能力最为显著。RT-qPCR及ELISA检测结果表明AU能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mRNA表达和分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发现AU可通过下调INOS和COX-2表达而缓解神经炎症,且其抗炎活性可能是通过影响PI3K/AKT/mTOR和NF-κB信号通路而发挥作用的。结论:北艾石油醚部位中的化合物artemvulactone U具有较好的抗神经炎症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艾 抗神经炎症 萜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