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Smad基因家族鉴定及高温胁迫下心脏中的表达分析
1
作者 蒋宇航 黄智慧 +7 位作者 马爱军 曹郡文 孙志宾 张皓 赵一诺 刘志峰 王新安 徐荣静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6-759,共14页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一种冷水性海洋比目鱼类,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高温导致其产生严重的热应激反应。心脏是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一个形成并发挥作用的器官,在影响鱼类耐热上限,提高鱼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方面至关...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一种冷水性海洋比目鱼类,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高温导致其产生严重的热应激反应。心脏是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一个形成并发挥作用的器官,在影响鱼类耐热上限,提高鱼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方面至关重要。Smad基因家族(Smads)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下游关键的信号因子,在心脏重塑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研究Smads在高温胁迫下心脏中发挥的作用,有助于理解鱼类耐热机制以及为培育耐高温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大菱鲆Smad基因家族(Sm-smads)进行了全基因组水平的鉴定,家族成员基础信息分析、理化性质预测,系统发生树构建等;开展高温胁迫实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式对Sm-smads进行组织表达丰度分析以及高温胁迫下心脏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基因鉴定结果显示,在大菱鲆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2个Sm-smads成员,相对分散地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可以划分为4个亚家族;另外,基因结构、motif分析和多重序列比对的分析结果表明Sm-smads在进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基因表达分析显示,常温下(14℃)Sm-smads在心脏、肝脏、肾脏、脑和脾脏中均有表达,在心脏和肝脏中的表达丰度相对较高;高温胁迫下大菱鲆心脏组织中Sm-smads的表达出现显著变化,其中Sm-smad1、Sm-smad2、Sm-smad3、Sm-smad4、Sm-smad7、Sm-smad8、Sm-smad10、Sm-smad11显著上调,Sm-smad9显著下调,推测这些基因在高温胁迫过程中参与了大菱鲆心脏热重塑调节。研究结果可为解析高温胁迫过程中Sm-smads在心脏中的调控功能奠定基础,为高温胁迫引起心脏重塑的机制研究提供候选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Smad基因家族 心脏功能 高温胁迫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形筛在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净化效果 被引量:11
2
作者 梁友 王印庚 +3 位作者 倪琦 刘志伟 曲江波 王秉心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6-120,共5页
通过对养殖池排出污水经过弧形筛前后几个重要水质指标(溶解氧、pH、盐度、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的变化,评价了弧形筛对废水中固体废物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弧形筛有效去除了废水中的固体颗粒,筛... 通过对养殖池排出污水经过弧形筛前后几个重要水质指标(溶解氧、pH、盐度、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的变化,评价了弧形筛对废水中固体废物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弧形筛有效去除了废水中的固体颗粒,筛除率高达90%,起到了很好的阻截固体污染物的作用,同时增加了水体的含氧量,提高了pH值,降低了化学需氧量(COD),为后续的水处理减轻了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筛 工厂化养殖 水处理系统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发育中体色花纹时序发生的色素细胞变化和控制基因表达的分析Ⅱ.仔稚幼鱼时期
3
作者 孙志宾 孙伟恒 +10 位作者 王新安 马爱军 黄智慧 李迎娣 苟冬惠 于宏 闫鹏飞 田蜜 Vorathep Muthuwan 曲江波 洪宜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6-764,共9页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其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基因表达情况有待深入研究。记录了眼斑双锯鱼仔稚幼鱼体色花纹模式建成的发育过程,对...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其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基因表达情况有待深入研究。记录了眼斑双锯鱼仔稚幼鱼体色花纹模式建成的发育过程,对比不同发育时期体色变化的特点,筛选出仔稚幼鱼时期体色花纹变化较为明显的9个发育时期,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眼斑双锯鱼各发育时期的10个体色控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眼斑双锯鱼的体色发生存在明显的时序性,仔鱼时期鱼体呈现半透明状,黑色素细胞排列在身体两侧,随着生长发育数量逐渐增多;稚鱼时期,体表开始出现红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身体慢慢变得不透明,9 dph开始出现第一道条纹,虹彩色素细胞数量逐渐增多,10 dph时期观察到第二道条纹出现;幼鱼时期,三道白色条纹完全形成,体表的橙红色和白色条纹被黑色素细胞分隔开来,界线逐渐清晰,长成完整的花纹。结合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发现:在仔稚幼鱼阶段,10个体色控制基因在各发育时期均有表达,不同功能分类的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在仔稚幼鱼前期表达量变化较大的基因主要为TYR、Dct、Ednrb、Sox10等与黑色素细胞迁移、分化、合成相关的基因;随着幼鱼不断的生长发育,白色条纹逐条出现,与虹彩色素细胞相关的Fms、Foxd3等基因也开始出现表达量显著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双锯鱼 发育 体色花纹 时序发生 色素细胞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胁迫下LXRα激动剂添加和RNA干扰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脂质代谢的影响
4
作者 刘志峰 徐菲 +6 位作者 赵海池 施越雷 杨明超 黄智慧 孙志宾 徐荣静 马爱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4-1334,共11页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养殖经济鱼类,随着养殖水域逐渐向滩涂和内陆拓展,亟待研究其低盐适应性机制,进而为培育耐低盐良种提供参考。通过腹腔注射干扰剂dsRNA以及激动剂T091317,以进一步检测下游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血清脂代谢产物...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养殖经济鱼类,随着养殖水域逐渐向滩涂和内陆拓展,亟待研究其低盐适应性机制,进而为培育耐低盐良种提供参考。通过腹腔注射干扰剂dsRNA以及激动剂T091317,以进一步检测下游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血清脂代谢产物的变化。研究设置两个盐度梯度(5和30),每个盐度设置4个处理组(干扰组、激动组、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周期72 h。结果显示:在dsRNA注射后,肝脏中LXR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呈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在盐度30下;盐度5的肝脏组以及不同盐度的肠道组中,干扰效果不明显。激动剂注射后LXR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不同盐度组中均呈现了激动效应,但维持时间较短。低盐可以抑制SREBP-1、CYP7A1和ApoA-IV基因的表达,当LXRα基因受到抑制或激动后,三者尽管表达趋势不同,但整体上均呈现出相应的干扰和激动效应。血清生化结果显示,低盐显著抑制了TG和HDL的含量,对T-CHO以及LDL的含量无显著影响。30盐度下,当LXRα基因受到抑制或激动后,TG的含量呈现出相应的干扰和激动效应。以上表明在腹腔注射干扰剂dsRNA以及激动剂后,都能够相应的导致LXRα基因表达量降低或者升高。LXRα基因受到抑制后,可以引起下游转录因子SREBP-1基因表达的降低,进而抑制了TG的合成,因此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可以进一步作为大菱鲆耐低盐选育的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脂代谢 LXRα基因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鳍马面鲀雌雄性腺转录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吴丹 陈四清 +7 位作者 柯翎 张子阳 朱金超 潘鲁莹 李凤辉 徐荣静 彭立成 边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4,共12页
为探明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septentrionalis)性腺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特征,优化亲本生殖调控技术,本研究对绿鳍马面鲀雌雄亲体的精巢和卵巢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经de novo拼装,最终获得119219个单基因(unigene),N50长度为1255 bp。在NR... 为探明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septentrionalis)性腺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特征,优化亲本生殖调控技术,本研究对绿鳍马面鲀雌雄亲体的精巢和卵巢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经de novo拼装,最终获得119219个单基因(unigene),N50长度为1255 bp。在NR、NT、KO、Swiss Prot、PFAM、GO及KOG数据库分别注释到24009、35057、18453、26971、30294、11420和21613个unigene。绿鳍马面鲀精巢和卵巢转录组中存在18954个差异表达基因(DEG),相对于精巢,在卵巢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11265个,下调表达的有7689个。选取bmp2、sox3、figla、hsd17b1、cyp19a、cyp17、foxl2、star和amh 9个DEGs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结果显示,qRT-PCR结果与RNA-Seq分析相一致。GO和KEGG富集结果分析发现,amh、cyp17和star可能在绿鳍马面鲀雄性精子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bmp2、foxl2、cyp19a、figla和hsd17b1在雌性卵子发生和卵巢类固醇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比较绿鳍马面鲀精巢和卵巢的转录组表达差异,初步阐明了精巢和卵巢的基因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研究绿鳍马面鲀的性腺发育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转录组 性腺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绿鳍马面鲀存活、抗氧化酶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子阳 成永旭 +7 位作者 李凤辉 陈四清 常青 陈莹 徐荣静 彭立成 吴丹 边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4,共10页
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作为中国沿海新兴网箱养殖种类,在夏季多雨季节会经历盐度剧烈变化的过程,因而探明盐度对绿鳍马面鲀存活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对开展网箱养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测定了绿鳍马面鲀的96 h半致... 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作为中国沿海新兴网箱养殖种类,在夏季多雨季节会经历盐度剧烈变化的过程,因而探明盐度对绿鳍马面鲀存活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对开展网箱养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测定了绿鳍马面鲀的96 h半致死盐度,随后分别设置低盐组(15)和高盐组(40),分析盐度胁迫不同时间后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观察肝脏、鳃和肾脏的组织结构改变。结果显示,绿鳍马面鲀96 h半致死低盐度为10.74,半致死高盐度为42.95。低盐组和高盐组鳃Na^(+)-K^(+)-ATP酶活呈上升趋势,且高于对照组,在96 h时各组差异性显著(P<0.05)。低盐组和高盐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96 h时均低于对照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96 h时低盐组显著低于高盐组(P<0.05)。低盐组和高盐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在96 h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切片显示,低盐组和高盐组肝细胞出现空泡和细胞核固缩的现象,且高盐组更为严重;鳃丝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坏死,低盐组鳃丝变宽,鳃小片变长,高盐组鳃丝萎缩,鳃小片间距变大;肾组织低盐组出现肾小管管腔扩张、肾小囊腔膨大,高盐组出现肾小管和肾小球坏死的现象。本研究探究了盐度对存活、抗氧化酶及组织结构的影响,可为绿鳍马面鲀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 盐度 抗氧化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发育中体色花纹时序发生的色素细胞变化和控制基因表达的分析Ⅰ.胚胎时期 被引量:2
7
作者 孙伟恒 孙志宾 +8 位作者 王新安 马爱军 李迎娣 苟冬惠 于宏 李昊喆 Vorathep Muthuwan 曲江波 洪宜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9-498,共10页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不同体色和花纹与色素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在其胚胎发育的过程中,色素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一直在变化,但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不同体色和花纹与色素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在其胚胎发育的过程中,色素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一直在变化,但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基因表达情况等仍需明确研究。记录了眼斑双锯鱼胚胎时期色素细胞变化较为明显的6个发育时期,观察了不同时期的体色及色素细胞的变化特点,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各发育时期的10个体色控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胚胎发育阶段,整个胚胎的颜色从橙黄逐渐转变为暗红、黑红、黑色到最终透明,观察到卵黄囊表面幼体黑色素细胞到成体黑色素细胞的转变过程,鱼体表面在翻转期出现成体黑色素细胞、在器官形成期出现红色素细胞,眼睛及腹部在孵化期出现虹彩色素细胞。结合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发现:卵黄囊表面幼体黑色素细胞推测是外胚层中的神经嵴细胞直接发育而成,不需要迁移过程;Ednrb、TYR、Tbx2b基因对幼体黑色素细胞的形成和发育有重要作用,Pax3、Dct、Aim1基因与成体黑色素细胞的分化、迁移、形成过程密切相关;其中TY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体节期出现显著增加,说明TYR基因在胚胎发育初期就参与黑色素细胞的形成;Tbx2b基因不仅对黑色素细胞形成有影响,对眼斑双锯鱼心脏的形成也有一定作用;Fms基因对红色素细胞形成有重要作用;Ltk基因的表达要早于虹彩色素细胞的出现;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基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 发育 体色 色素细胞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鳍马面鲀附肢骨骼的早期发育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金超 边力 +5 位作者 陈四清 李凤辉 常青 吴丹 陈政强 徐荣静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2,共11页
运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观察绿鳍马面(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初孵仔鱼与1~60 d仔、稚和早期幼鱼附肢骨骼的发育,以确定其发育时序和骨化特征。结果表明,附肢骨骼的出现时序依次为胸鳍(1 d)、第一背鳍(8 d)、腹鳍(11 d)、第二背... 运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观察绿鳍马面(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初孵仔鱼与1~60 d仔、稚和早期幼鱼附肢骨骼的发育,以确定其发育时序和骨化特征。结果表明,附肢骨骼的出现时序依次为胸鳍(1 d)、第一背鳍(8 d)、腹鳍(11 d)、第二背鳍(14 d)、臀鳍(14 d)、尾鳍(18 d);硬骨化时序依次为第一背鳍(23 d)、腹鳍(23 d)、第二背鳍(25 d)、臀鳍(25 d)、尾鳍(25 d)、胸鳍(27 d)。由骨膜化硬骨的包括匙骨、后匙骨和尾杆骨,肩喙骨于13 d分化为肩胛骨和乌喙骨。第一背鳍26 d硬骨化完成;胸鳍和腹鳍60 d硬骨化完成;第二背鳍与臀鳍的支鳍骨和鳍条发育基本同步,60 d二鳍中部延伸的骨片彼此近相连;21 d尾部尾下骨、侧尾下骨、尾上骨和尾鳍鳍条清晰可见,共12根鳍条,其中尾下骨附着8根,尾上骨和尾杆骨各附着1根,侧尾下骨附着2根。研究结果填补了绿鳍马面仔、稚和早期幼鱼骨骼研究的空白,可为其苗种繁育提供理论参考,丰富了鱼类骨骼形态学和发育生物学的资料,有助于鱼类系统分化和系统分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骨骼染色 仔鱼 稚鱼 附肢骨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度胁迫下不同脂肪含量饲料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徐菲 刘志峰 +4 位作者 赵海池 杨明超 孙志宾 徐荣静 马爱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2,共11页
为了研究脂肪水平是否对低盐胁迫导致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脂质代谢紊乱具有缓解作用,本研究进行了低盐胁迫下不同脂肪含量饲料的投喂实验,以确定大菱鲆在应对低盐度时的最佳脂质需求量。本研究设置了3个盐度梯度(10、20和30)... 为了研究脂肪水平是否对低盐胁迫导致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脂质代谢紊乱具有缓解作用,本研究进行了低盐胁迫下不同脂肪含量饲料的投喂实验,以确定大菱鲆在应对低盐度时的最佳脂质需求量。本研究设置了3个盐度梯度(10、20和30),每个盐度组设置4个脂肪含量梯度(8%、12%、16%和20%),分析在不同盐度下不同脂肪含量饲料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脂质代谢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脂质含量为16%时,盐度20与盐度30组之间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盐度10组的生长性能要低于盐度20和盐度30组;盐度为10时,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随脂肪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值出现在20%组,且高于盐度30与盐度20下的20%组。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方面,在盐度10和盐度20养殖条件下,与脂质合成相关的基因lxra、cyp 7a1和srebp-1的表达量基本随脂肪含量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尤其在盐度为10时,12%组的表达量高于其他各组,20%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此外,盐度为10时,acc和fas基因的表达水平类似,在高脂肪20%组中均被抑制,在12%组的表达量较高。与脂质吸收相关的基因apoa-Ⅳ在盐度10下20%组的表达量远高于相同盐度条件下其他各组(P<0.05),而且在脂肪含量20%条件下呈随盐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这与其他脂质组中的趋势完全相反。以上结果表明,低盐胁迫影响脂质代谢后,通过不同脂肪含量的饲料可以从脂质合成和脂质吸收的角度来缓解胁迫带来的不利影响,且这种缓解作用更多的体现在脂质吸收层面上,进而提高低盐胁迫下的生长表现。研究结果从盐度影响脂质代谢的角度探索鱼类对低盐的适应性,可为大菱鲆耐低盐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大菱鲆 生长性能 脂质代谢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T技术对高温胁迫条件下大菱鲆幼鱼心脏的差异蛋白筛选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一诺 徐荣静 +6 位作者 黄智慧 蒋宇航 曹郡文 王新安 刘诗颖 闫鹏飞 马爱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41,共12页
水温是影响鱼类生存生长的重要因素,而心脏对于维持脊椎动物机体稳态有关键作用。因此,为探究与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耐高温性状相关的关键蛋白或代谢通路,本研究利用TMT联合LC-MS/MS技术开展高温胁迫下大菱鲆心脏差异表达蛋白... 水温是影响鱼类生存生长的重要因素,而心脏对于维持脊椎动物机体稳态有关键作用。因此,为探究与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耐高温性状相关的关键蛋白或代谢通路,本研究利用TMT联合LC-MS/MS技术开展高温胁迫下大菱鲆心脏差异表达蛋白谱分析。将大菱鲆幼鱼分为3组进行实验:control组(14.0±0.5)℃(适宜温度),HT1组(20.0±0.5)℃(高温),HT2组(28.0±0.5)℃(极高温)。定量分析鉴定到的肽段数量为35434个,其中特有肽段数量为31704个;鉴定到的蛋白质总数4765个。3个实验组间两两比较形成3个比较组,并进行差异蛋白筛选,结果显示,HT1/control共筛选到87个差异表达蛋白(DEPs),HT2/control共筛选到171个DEPs,HT2/HT1共筛选到188个DEPs。KEGG富集结果显示,HT2组与control组和HT2组与HT1组的差异蛋白均主要富集在与脂肪酸代谢、炎症以及免疫防御相关的通路;热休克蛋白家族中多个蛋白(HSP90B、HSP70等)在HT2组相较于control组均显著上调。蛋白互作网络结果显示,关联度最高的是HSP90B。首次发现,高温胁迫下心脏组织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FGA、FGB和FGG)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其在热响应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极高温可能引起大菱鲆的脂肪酸代谢紊乱,引发炎症反应,而热休克蛋白家族蛋白的上调可能对缓解热胁迫下的应激症状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大菱鲆热应激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大菱鲆的耐高温选育提供候选蛋白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蛋白组学 高温胁迫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222对许氏平鲉幼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林 张邦胤 +5 位作者 孟振 孙晓璇 宋楚儿 张正 徐荣静 孙鹏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18,共10页
本研究测试了不同浓度MS-222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幼鱼的麻醉效果,确定了3种规格幼鱼在不同浓度MS-222作用下达到深度镇静期(A2)和麻醉期(A4)的效应时间及最佳镇静、麻醉浓度和适宜运输浓度。结果显示,在水温为(14.5±0... 本研究测试了不同浓度MS-222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幼鱼的麻醉效果,确定了3种规格幼鱼在不同浓度MS-222作用下达到深度镇静期(A2)和麻醉期(A4)的效应时间及最佳镇静、麻醉浓度和适宜运输浓度。结果显示,在水温为(14.5±0.5)℃、pH为7.85、盐度为30、溶解氧浓度大于7.5 mg/L条件下,平均体质量为(10.11±2.13) g (W10)、(42.38±5.19) g (W40)和(80.79±6.65) g(W80)的3种规格幼鱼达到A2期和A4期的效应时间随麻醉剂浓度升高逐渐缩短,同一麻醉浓度下效应时间随体质量增加逐渐延长,通过二次曲线回归分析各规格幼鱼达A2期和A4期的效应时间与MS-222浓度的关系,效应时间为180s时,W10、W40和W80组达A2期对应的MS-222浓度分别为27.38、29.94和40.39 mg/L,达A4期对应的MS-222浓度分别为95.32、107.32和116.58 mg/L;A2期不同规格幼鱼的呼吸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A4期幼鱼呼吸频率随麻醉剂浓度升高逐渐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S-222浓度为30~50mg/L时,8h模拟运输中W10、W40和W80幼鱼存活率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mg/L时,幼鱼运输存活率分别为60%、80%和100%,W10、W40和W80适宜运输浓度范围建议为27.38~50.00、29.94~50.00、40.39~60.00 mg/L。相关结果可为许氏平鲉不同规格幼鱼的安全转运、生物学实验的抗应激操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MS-222 麻醉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大菱鲆三倍体能量收支的影响
12
作者 张邦胤 杨林 +4 位作者 孟振 孙晓璇 徐荣静 孙华中 刘新富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3,共11页
为探讨温度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三倍体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本研究设定13℃、16℃、19℃、22℃和25℃5个温度梯度,以人工配合饲料为饵料采用饱食投喂的方式,测定了大规格三倍体幼鱼[平均体质量为(120.24±17.20)g]生长... 为探讨温度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三倍体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本研究设定13℃、16℃、19℃、22℃和25℃5个温度梯度,以人工配合饲料为饵料采用饱食投喂的方式,测定了大规格三倍体幼鱼[平均体质量为(120.24±17.20)g]生长和能量收支各组分。结果表明,三倍体幼鱼摄食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转化率(FCE)均随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湿重、干重、蛋白和能量计算的SGR、FCE与温度的关系符合二次方程,最佳生长温度分别为18.4℃、18.7℃、18.9℃和18.5℃,最大饲料转化率对应温度分别为18.1℃、18.6℃、18.9℃和18.2℃;排泄率、排粪率随温度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25℃时干物质、蛋白和能量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温度组;摄食能、生长能占比随温度升高呈倒“U”形变化趋势,19℃时达最高值,生长能和代谢能主导大菱鲆三倍体的能量分配,代谢能占摄食能的比例随温度升高呈“U”形趋势;19℃大菱鲆三倍体幼鱼的能量收支方程为100.00 C(摄食能)=34.58 G(生长能)+4.12 F(粪便能)+6.61 U(排泄能)+54.69 R(代谢能)或100.00 A(同化能)=38.74 G+61.26 R,大菱鲆三倍体属于高生长效率、低代谢消耗类型的能量分配模式。本结果可为大菱鲆三倍体养殖管理和养殖规范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三倍体 温度 能量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膜快速挂膜试验 被引量:23
13
作者 张正 王印庚 +4 位作者 曹磊 王岚 曲江波 廖梅杰 李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57-162,共6页
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膜的挂膜成熟是一个比较耗时的过程,通常需要30~40d。为解决这一技术瓶颈,该文在一个大型海水循环水养殖厂的生物滤池内进行了生物膜快速挂膜的中试试验。该养殖厂循环水养殖系统有并联的生物滤池4个,单个为跑道式2... 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膜的挂膜成熟是一个比较耗时的过程,通常需要30~40d。为解决这一技术瓶颈,该文在一个大型海水循环水养殖厂的生物滤池内进行了生物膜快速挂膜的中试试验。该养殖厂循环水养殖系统有并联的生物滤池4个,单个为跑道式2级串联结构,总容量为800m3,采用毛刷状聚乙烯丝为生物载体。试验设计为预先培养水质净化菌的种子液,制备经200目筛绢过筛后质量比为4:1的黏土和沸石粉超细颗粒混合物悬液,然后按103cfu/mL和5g/L的浓度在两级滤池中分别加入4种不同水质净化菌的种子液和"黏土-沸石粉"混合物悬液,静水充气培养8d后,生物载体上能够形成较为牢固的生物膜。打开循环水系统运行2d后,连续5d检测生物滤池进、出水口的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和COD(化学需氧量)含量,其5d平均消除率分别为:52.04%、17.24%、26.82%和62.94%。结果表明,与传统生物膜自然培养方法相比,该文所采用的挂膜方法将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膜的挂膜成熟提前了20d以上,起到了增速效果,在生产上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滤池 生物膜 污水处理 循环水养殖 快速挂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形筛及生物净化池净化陆基工厂化海水养殖废水的效果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正 王清印 +5 位作者 王印庚 廖梅杰 姜卓 樊瑞锋 曲江波 徐荣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76-181,共6页
为了研究陆基工厂化海水养殖废水理想的净化工艺,对山东省烟台市1个大型海水养殖厂的"弧形筛+4级生物净化池"的废水净化系统进行了各项水质指标的定量检测。结果表明:系统对悬浮物与无机氮和无机磷的去除效果明显;经该系统处... 为了研究陆基工厂化海水养殖废水理想的净化工艺,对山东省烟台市1个大型海水养殖厂的"弧形筛+4级生物净化池"的废水净化系统进行了各项水质指标的定量检测。结果表明:系统对悬浮物与无机氮和无机磷的去除效果明显;经该系统处理后,养殖废水的溶解氧、pH值、电导率、温度和盐度在排放前已经达到自然海水的常规值;系统中的细菌总量和弧菌总量依废水流入的次序,在各级净化池之间呈现了下降趋势;净化池中底栖单胞藻则体现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利用废水净化池进行刺参养殖,还可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证明,该套系统易于建造、废水处理能力强,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理想的陆基工厂化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净化 生物净化池 弧形筛 海水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七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和卵黄囊仔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赵明 陈超 +6 位作者 柳学周 庄志猛 徐永江 薛宝贵 杨志 王妍妍 曲江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21,共6页
观察比较了8个盐度梯度[10、15、20、25、30(自然海水)、35、40和45]下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受精卵的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及卵黄囊仔鱼的畸形率,并在上述条件下对七带石斑鱼进行了耐饥饿试验,测定其生存活力指... 观察比较了8个盐度梯度[10、15、20、25、30(自然海水)、35、40和45]下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受精卵的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及卵黄囊仔鱼的畸形率,并在上述条件下对七带石斑鱼进行了耐饥饿试验,测定其生存活力指数(SAI)。结果显示,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度范围为30~35,盐度高于35,孵化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降低,仔鱼畸形率随之升高;盐度低于25,孵化率随盐度的降低而降低,仔鱼畸形率随之升高。仔鱼的最适生存盐度为30~35,此盐度下的仔鱼存活系数为24.7±0.36和23.27±3.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带石斑鱼 胚胎发育 盐度 SAI 饥饿耐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和温度对大菱鲆幼鱼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0
16
作者 郭黎 马爱军 +3 位作者 王新安 黄智慧 于宏 杨志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2-428,共7页
采用两因素交叉分组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行为活动、摄食、存活情况以及体表黏液、血液、鳃、肝脏中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17、20、23、25、28℃)和盐度(5、10、20、30、40)对大菱鲆... 采用两因素交叉分组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行为活动、摄食、存活情况以及体表黏液、血液、鳃、肝脏中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17、20、23、25、28℃)和盐度(5、10、20、30、40)对大菱鲆幼鱼摄食、死亡率有显著影响(P<0.05),在水温为17、20℃与盐度为20、30的组合条件下,大菱鲆幼鱼的摄食积极性以及存活率较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温度和盐度对大菱鲆幼鱼SOD、CAT与GP-X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当温度一定,盐度变化的条件下,肝脏、鳃、血清和黏液中的各种酶活力在正常海水盐度(30)时活力较低,并随盐度由30起降低或升高而均出现升高的趋势;当盐度一定,温度变化的条件下,随着水温的升高,各组织中的酶活力变化规律不显著;通过分析温度与盐度交互作用对各组织不同酶活的变化以及生命表征现象,得出了最适生存阈值,即大菱鲆幼鱼的适宜生活水温为17~20℃,适宜生活盐度为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温度 盐度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对条纹锯仔鱼的存活、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贾瑞锦 陈超 +7 位作者 孔祥迪 李炎璐 宋振鑫 吴雷明 王鲁 曲江波 赵从明 吴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49,共6页
为了确定条纹锯(Centropristis striata)仔鱼的不可逆点(PNR),作者在温度(22.9±0.8)℃、盐度30-32、DO≥5.0mg/L、pH7.8-8.2,光照强度40-100 Lx条件下,对人工孵化的条纹锯仔鱼开展饥饿胁迫对其存活、摄食、生长的变化规律的... 为了确定条纹锯(Centropristis striata)仔鱼的不可逆点(PNR),作者在温度(22.9±0.8)℃、盐度30-32、DO≥5.0mg/L、pH7.8-8.2,光照强度40-100 Lx条件下,对人工孵化的条纹锯仔鱼开展饥饿胁迫对其存活、摄食、生长的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及影响。结果显示,仔鱼在孵化后2d开口摄食,仔鱼体长开始下降,从内源营养期转入混合营养期,持续1d;3d时卵黄囊、油球消失,仔鱼体长增加,进入外源营养期,初次摄食率可达到68.25%。3.5 d时初次摄食率最高达到88.24%,之后初次摄食率逐渐下降,5 d时初次摄食率下降为37.5%,可知条纹锯 PNR=5 d。6.5 d时试验组仔鱼全部死亡。结果表明,内源营养期对照组与试验组无显著差异,对卵黄囊与油球的利用率相似。混合营养期,仔鱼体长出现负增长,且试验组负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外源营养期,试验组仔鱼体长持续下降,至 PNR 时体长负增长速率加快死亡率增加,直至全部死亡;对照组仔鱼体长开始增长,死亡率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条纹锯仔鱼孵出后2-5d为摄食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纹锯 (Centropristis striata)仔鱼 饥饿 摄食 不可逆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带石斑鱼胚胎及仔稚鱼形态观察 被引量:21
18
作者 陈超 赵明 +3 位作者 柳学周 王鲁 杨志 郭嘉瑱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31,共8页
对七带石斑鱼胚胎和仔稚鱼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描述了从受精卵到仔稚鱼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在水温22±0.5℃、盐度30条件下进行七带石斑鱼仔鱼的饥饿耐受力实验,记录了饥饿条件下初孵仔鱼的存活与生长、卵黄囊与油球的利用情况。... 对七带石斑鱼胚胎和仔稚鱼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描述了从受精卵到仔稚鱼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在水温22±0.5℃、盐度30条件下进行七带石斑鱼仔鱼的饥饿耐受力实验,记录了饥饿条件下初孵仔鱼的存活与生长、卵黄囊与油球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胚胎发育可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0.5±0.5℃、盐度30.0条件下,受精卵历时38h45min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全长1.059±0.071mm,至4日龄全长2.27~2.36mm时,卵黄囊完全消失;16日龄,全长4.99mm时,鳔形成;至25~30日龄,尾鳍鳍条发育完整。在饥饿条件下,初孵仔鱼的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后4~6d,半数死亡时间出现在5d,至7d饥饿仔鱼全部死亡。卵黄囊期仔鱼的生长可分为3个阶段:仔鱼初孵时的快速生长期,卵黄囊消失前后的慢速生长期,以及在不能建立外源性摄食后的负生长期。随着生长发育时间的延长,饥饿仔鱼与正常条件下仔鱼的生长差异显著(P<0.05)。饥饿仔鱼体长较短,头大且体瘦,长期饥饿后脑后部下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带石斑鱼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饥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四个不同地理群体数量形态特征比较 被引量:47
19
作者 马爱军 王新安 +3 位作者 雷霁霖 杨志 曲江波 许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9,共6页
采用聚类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4个不同地理群体大菱鲆进行了12项形态性状的测定,比较了4个群体的外部形态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种大菱鲆群体中,丹麦和挪威之间及英国和法国之间的差异较小,丹麦、挪威和英国、法... 采用聚类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4个不同地理群体大菱鲆进行了12项形态性状的测定,比较了4个群体的外部形态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种大菱鲆群体中,丹麦和挪威之间及英国和法国之间的差异较小,丹麦、挪威和英国、法国之间的差异较大。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结果表明,4个群体在部分形态特征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英国和法国群体、挪威和丹麦群体之间形态特征差异显著指标较少,丹麦群体和英国群体、丹麦群体和法国群体、挪成群体和英国群体、挪威群体和法国群体之间差异显著指标较多。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反映形态特征信息的综合性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三者的贡献率分别为38.663%、14.117%和8.976%,三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61.756%.分析结果显示,英国和法国群体、挪威和丹麦群体之间形态差异不显著,丹麦群体和英国群体、丹麦群体和法国群体、挪威群体和英国群体、挪威群体和法国群体之间形态差异显著,且差异主要来源于主成分1,而主成分1主要由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差异显著的指标组成,显然,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的结论基本上是类似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群体间的形态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群体 形态特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8
20
作者 马爱军 王新安 +2 位作者 杨志 曲江波 雷霁霖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9-504,共6页
以4种不同地理群体大菱鲆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采卵授精技术,按照1雄配2雌的原则,构建了28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56个母系全同胞家系,分别测定了每个母系生长到6月龄的全同胞个体60个后代的体长、全长、体高、体重,应用数量遗传... 以4种不同地理群体大菱鲆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采卵授精技术,按照1雄配2雌的原则,构建了28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56个母系全同胞家系,分别测定了每个母系生长到6月龄的全同胞个体60个后代的体长、全长、体高、体重,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利用全同胞资料,采用方差、协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菱鲆6月龄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对性状遗传力研究结果表明,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均大于雄性遗传方差组分,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存在显著的母性效应。基于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的遗传力是大菱鲆体长、全长、体高、体重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估计的遗传力准确可靠,估计值分别为0.282、0.251、0.283、0.450,为中高等遗传力,显示对大菱鲆生长性状进行选择育种具有很大的潜力。对性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依据父系半同胞遗传协方差组分和表型协方差分别估计体长-全长、体长-体高、体长-体重、全长-体高、全长-体重、体高-体重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在0.888—0.985,表型相关在0.864—0.957,各性状间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经t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生长性状 遗传力 遗传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