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编剧课程教学探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隋红 《戏剧之家》 2019年第7期176-176,178,共2页
《编剧概论》是我系(天津音乐学院戏剧影视系)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我系唯一的编剧课程。本文将结合我系表演专业的特点,论述编剧课程革新的可能性路径。
关键词 规模 顺序 互文性实践 因材施教 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语言对于戏剧表演塑造人物形象的积极作用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潇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9期25-26,共2页
本文先分析肢体语言及其特性,然后在交际性强、直观性及可塑性等方面入手,总结肢体语言在表演中的优势,进而在展现人物职业特点、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以及传达内心活动相关基础上,详细分析和阐述塑造人物形象中肢体语言积极作用。
关键词 肢体语言 戏剧表演 塑造人物形象 积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剧表演中的体验与技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潇 《艺术评鉴》 2022年第14期17-20,共4页
随着我国戏剧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戏剧演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评定戏剧演出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演员对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和表演技巧的掌握。对于演员而言,不仅需要在生活中积累不同的情感经验,还要不断进行实践充实自己,只有这样... 随着我国戏剧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戏剧演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评定戏剧演出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演员对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和表演技巧的掌握。对于演员而言,不仅需要在生活中积累不同的情感经验,还要不断进行实践充实自己,只有这样长时间的学习和不断积累,演员才能在戏剧的表达和技巧方面游刃有余。本文以分析戏剧表演的情感表达和表演技巧为主,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表演 体验 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行渐远的亚洲当代戏剧——中日视域下的观察
4
作者 孙晓星 《上海艺术家》 2016年第2期39-41,共3页
本文在亚洲一衣带水的文化语境中、以富有"拼贴"般图像意味的视角将中国和日本戏剧进行对比,并将之置身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的政治、社会变革的大浪潮中,观察中日戏剧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与思考,并落脚于中国当... 本文在亚洲一衣带水的文化语境中、以富有"拼贴"般图像意味的视角将中国和日本戏剧进行对比,并将之置身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的政治、社会变革的大浪潮中,观察中日戏剧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与思考,并落脚于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的问题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戏剧 渐行渐远 自身文化 铃木忠志 拼贴 问题剖析 牟森 安保斗争 法国新浪潮电影 张广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聆听话剧中的音乐--浅谈话剧配乐的功能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海涛 周海涛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4期120-125,共6页
音乐是话剧本身的一种内在属性,是构成话剧艺术魅力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话剧中,音乐不但能够营造丰富多变的戏剧情境,还能帮助演员更加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同时,音乐还是重要的导演创作手段,导演通过音乐确定舞台基调,并结合舞... 音乐是话剧本身的一种内在属性,是构成话剧艺术魅力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话剧中,音乐不但能够营造丰富多变的戏剧情境,还能帮助演员更加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同时,音乐还是重要的导演创作手段,导演通过音乐确定舞台基调,并结合舞美设计转换戏剧时空,其节奏属性还被用来调控事件发展的"节点"。在舞台上,音乐与演员表演的巧妙融合,共同完成话剧的整体艺术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话剧 节奏 规定情境 舞台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剧材料呈现戏剧舞台设计
6
作者 王成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在舞台设计领域,深入理解各类材料的特性尤其是感性特质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一些国内外设计案例的艺术处理,去认识和探索材料如何在舞台艺术创作中或真实或象征或隐喻地呈现戏剧情境和精神实质,表现舞台设计独特的艺术和审... 在舞台设计领域,深入理解各类材料的特性尤其是感性特质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一些国内外设计案例的艺术处理,去认识和探索材料如何在舞台艺术创作中或真实或象征或隐喻地呈现戏剧情境和精神实质,表现舞台设计独特的艺术和审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感性特征 视觉形象 戏剧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性特征为何会在话剧表演中存在
7
作者 李奇 《戏剧之家》 2014年第8期76-77,共2页
音乐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音乐的世界中。就算我们在睡梦中,还是会为外界的一些有节奏的声音所影响。话剧来源于生活,话剧的背景音乐、演员的语言动作都无时无刻不在表达话剧中的"音乐美"。而这些"音... 音乐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音乐的世界中。就算我们在睡梦中,还是会为外界的一些有节奏的声音所影响。话剧来源于生活,话剧的背景音乐、演员的语言动作都无时无刻不在表达话剧中的"音乐美"。而这些"音乐的美感"也是把观众从剧外带到剧内的一个手段,观众通过品味"音乐性"特征而融入角色当中。本文以话剧表演中的"音乐性"特征为研究对象,探讨它的存在形式与存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性 话剧 旋律 节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员创作中的情感体验——以话剧《国之儿女》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奇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0期21-23,共3页
《国之儿女》是一部表现抗日战争时期田汉与聂耳通过歌词与音乐唤醒国人奋勇抵抗而最终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爱国主义话剧,它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表达了人们对祖国命运的真切关注和对美好未来的强烈期盼。在这部作品中,... 《国之儿女》是一部表现抗日战争时期田汉与聂耳通过歌词与音乐唤醒国人奋勇抵抗而最终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爱国主义话剧,它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表达了人们对祖国命运的真切关注和对美好未来的强烈期盼。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创作者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所带来的强烈震撼以及他们个人对于“国之儿女”的情怀和民族精神的感悟与理解,其是一部以演员为主体集体创作的作品,本文将从如何表达“国之儿女”的情怀、情感体验入手,对演员创作时的情感体验与表达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演员情感表达的特性,同时深入挖掘塑造剧中角色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体验 情感表达 创作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歌在舞台演唱中的“文化记忆”价值体现--以“走西口”生活主题的民歌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祁晓君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7-139,共3页
民歌是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当民歌以舞台形式进行呈现时,演唱者作为专业的传承者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演唱者在进行民歌的舞台表演时不单要重视声音技巧的表现和发挥,更应该通过对民歌产生的地域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以及对歌词文本的认... 民歌是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当民歌以舞台形式进行呈现时,演唱者作为专业的传承者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演唱者在进行民歌的舞台表演时不单要重视声音技巧的表现和发挥,更应该通过对民歌产生的地域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以及对歌词文本的认真研读,对作品的精神内涵做到充分的了解,然后结合舞台表演方法达到准确的舞台演绎效果,体现出民歌的文化记忆价值。本文以几首大家熟悉的"走西口"主题的民歌为例,分析说明演唱者在民歌的舞台表演中应该重视其深刻的文化记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 文化记忆 走西口 歌词文本 舞台演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卡洛斯》以双重思想为纲的叙事策略
10
作者 隋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6-148,共3页
Netflix出品的《伊卡洛斯》(布莱恩·佛格尔,2017)追踪揭秘俄罗斯禁药事件,获第90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片中,体坛丑闻交织着多方角力,映射着人类的私欲、幻想与伦理。通过故事情节审视影片的叙事策略,文本对象(禁药风波)和文本... Netflix出品的《伊卡洛斯》(布莱恩·佛格尔,2017)追踪揭秘俄罗斯禁药事件,获第90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片中,体坛丑闻交织着多方角力,映射着人类的私欲、幻想与伦理。通过故事情节审视影片的叙事策略,文本对象(禁药风波)和文本创作均渗透着与乔治·奥威尔小说《1984》相似的双重思想。如同伊卡洛斯的飞升与坠落,荒诞残酷的矛盾于台前幕后戏剧性地双向铺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卡洛斯 禁药事件 《1984》 双重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的现实主义电影创作案例——《夏天的故事》及融媒体时代的纪实美感
11
作者 王潇 《戏剧之家》 2019年第24期74-75,共2页
法国电影导演埃里克·罗梅尔创作了一系列具有个人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品,这些作品既不同于爱森斯坦的批判现实主义,也不同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而是基于罗梅尔自然主义的文化态度而创作的,罗梅尔运用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看似保守却充满乐... 法国电影导演埃里克·罗梅尔创作了一系列具有个人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品,这些作品既不同于爱森斯坦的批判现实主义,也不同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而是基于罗梅尔自然主义的文化态度而创作的,罗梅尔运用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看似保守却充满乐趣的镜头语言反映真实、传达诗意、表达思想。本文以《夏天的故事》为例,解析罗梅尔作品在建筑式的叙事语法、强烈的纪实感、对生活碎片化信息的还原等方面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自然主义 道德结构 网状叙事 碎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场残酷的中国式“成长礼”——简评电影《狗十三》
12
作者 隋红 《戏剧之家》 2019年第31期8-9,共2页
2018年底于国内院线公映的曹保平电影《狗十三》聚焦重组家庭中一个普通女孩的青春成长历程,在叙事结构、叙事主题和叙事手法等方面更加熟稔老到。“于无声处听惊雷”,接地气的故事随着影片的娓娓讲述,慢慢渗透出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严厉... 2018年底于国内院线公映的曹保平电影《狗十三》聚焦重组家庭中一个普通女孩的青春成长历程,在叙事结构、叙事主题和叙事手法等方面更加熟稔老到。“于无声处听惊雷”,接地气的故事随着影片的娓娓讲述,慢慢渗透出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严厉残忍和传统父权对少女所形成的隐性威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沓式结构 对应性角色 意象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难与表演——对COVID-19时期的观察
13
作者 孙晓星 《上海艺术评论》 2020年第2期15-17,共3页
乔万尼·薄伽丘《十日谈》的背景是发生于中世纪佛罗伦萨城的一场大瘟疫,10名青年男女躲在郊外的别墅,以"讲故事"度过十日,据说那里与城内的境况反差鲜明,一派恬静、宜人的景象,重要的是和灾难保持着恰当的距离。这种距... 乔万尼·薄伽丘《十日谈》的背景是发生于中世纪佛罗伦萨城的一场大瘟疫,10名青年男女躲在郊外的别墅,以"讲故事"度过十日,据说那里与城内的境况反差鲜明,一派恬静、宜人的景象,重要的是和灾难保持着恰当的距离。这种距离与所有灾难电影的审美机制相似,我们远隔屏幕见到的山崩海啸、楼宇垮塌,除了用来衬托人道主义抗争的光芒以外,也构成一幕幕引人注目、惊叹的"奇观"。而在"灾难之外"的人既不会看不见灾难又不会被灾难威胁,这成了审美非功利性的一个前提,即康德说:"美是无一切利害关系的愉快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机制 讲故事 薄伽丘 《十日谈》 山崩海啸 青年男女 乔万尼 利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娜·鲍什舞剧布景自然物质运用研究
14
作者 王成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2期115-121,共7页
本文试图通过皮娜·鲍什(Pina Bausch)现代舞剧作品的表现形式,从"后戏剧剧场"观念出发,以舞台美术设计的视角,分析舞台布景中近于纯粹的自然物质材质的戏剧力量。虽然此种物质力量越强大,对舞蹈演员的行动限制力会愈大,... 本文试图通过皮娜·鲍什(Pina Bausch)现代舞剧作品的表现形式,从"后戏剧剧场"观念出发,以舞台美术设计的视角,分析舞台布景中近于纯粹的自然物质材质的戏剧力量。虽然此种物质力量越强大,对舞蹈演员的行动限制力会愈大,这在一般的编舞导演构思中是不常见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反其道而行之。但对于皮娜·鲍什来说,利用、克服,超越真实自然物质的限制是捕捉创作灵感的方法及成就其伟大的舞剧作品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场布景 皮娜·鲍什 自然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唤醒身体里的角色——浅谈如何利用身体语言塑造角色 被引量:2
15
作者 贾颖 《戏剧之家》 2018年第27期4-5,8,共3页
早在1872年,查尔斯·达尔文开始研究肢体语言之前,就已经写过一篇题为《人和动物情感表达》的文章。他认为能读懂肢体语言无论对学习和工作都很有用。肢体语言对于演员来讲,更是实现角色塑造与交流的工具。众所周知,在戏剧舞台上,... 早在1872年,查尔斯·达尔文开始研究肢体语言之前,就已经写过一篇题为《人和动物情感表达》的文章。他认为能读懂肢体语言无论对学习和工作都很有用。肢体语言对于演员来讲,更是实现角色塑造与交流的工具。众所周知,在戏剧舞台上,除了借由声音塑造角色外,还有一种更直观的方式来实现舞台行动,那就是借由角色的身体语言进行表达。演员创造角色是演员根据剧本提供的人物,运用所掌握的表演知识塑造出直观的,活生生的角色形象的创作过程。演员在创作中,掌握角色的性格化创作是尤为重要的,而角色性格创造可以通过五种方式:1.掌握角色行为方式;2.掌握角色的态度逻辑性;3.体验角色情感情绪;4.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角色情感和情绪;5.对角色的外貌进行设想。这里我要阐述的身体语言恰恰就包含在每一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语言 肢体语言 角色性格化创作 交流 规定情境 面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舞台空间的“实”与“虚”——以革命历史话剧《赵一曼》的创作实践为例
16
作者 李东耀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24-128,共5页
革命历史话剧《赵一曼》在小剧场中进行舞台艺术设计表演,其空间采用多媒体技术结合舞台空间布景的表现手段。该剧试图用精炼的视觉元素构建舞台空间,将“实虚”结合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和谐统一,多媒体技术为传统舞台布景... 革命历史话剧《赵一曼》在小剧场中进行舞台艺术设计表演,其空间采用多媒体技术结合舞台空间布景的表现手段。该剧试图用精炼的视觉元素构建舞台空间,将“实虚”结合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和谐统一,多媒体技术为传统舞台布景设计的形式和内涵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近年来,红色文化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弘扬红色文化、学习革命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力量。本文提出在舞台空间上采用多媒体技术“虚实结合”的设计,实现空间的交流,引发情感体验,深入人心,传递红色精神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舞台空间 赵一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角色的生命中成长——浅谈英国演员埃迪·雷德梅恩的表演创作
17
作者 贾颖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0期85-86,共2页
在历届奥斯卡获奖演员中,除美国籍本土演员外,获奖最多就是英国籍演员。在世界各国演员中,越来越多英籍演员得到认可,其中一位年轻男演员,他的银幕形象和表演风格,让我们看到他不一样的人性魅力,他就是埃迪·雷德梅恩。
关键词 演员的能量 修养 细腻与分寸感 埃迪·雷德梅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头工作在塑造人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18
作者 李晓林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3期112-112,共1页
案头工作是导演和演员从剧本的整体着手分析剧本、研究角色的准备阶段工作,是演员对剧本和角色深度理解的一项重要工作。包括初读剧本、掌握作者的背景资料,分析剧本与角色,确定主题思想,分场细读,划分剧本段落,理清事件,阅读有关资料... 案头工作是导演和演员从剧本的整体着手分析剧本、研究角色的准备阶段工作,是演员对剧本和角色深度理解的一项重要工作。包括初读剧本、掌握作者的背景资料,分析剧本与角色,确定主题思想,分场细读,划分剧本段落,理清事件,阅读有关资料辅助理解剧本与人物等,从而形成塑造人物的整体构思和探寻相应的表现手法。其实初读剧本是一种享受,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帮助演员迷恋上这个角色,最后塑造出一个让观众深深记住的人物。最为重要的是深刻细致的案头工作可以领悟到隐藏在作者内心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头工作 事件 塑造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