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马齿苋及甘草提取物护肤品对敏感性皮肤辅助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4
1
作者 何黎 温海 +12 位作者 徐丽敏 李利 杨春俊 涂颖 李娜 起珏 朱红梅 周爱民 李虹 尹斌 蒋献 刘盛秀 林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4-366,共3页
目的:评价含马齿苋及水溶性甘草提取物护肤品(商品名:薇诺娜舒敏保湿修复霜及薇诺娜舒敏控油凝露)辅助治疗敏感性皮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治疗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对110例敏感性皮肤受试者(干、中性敏感性皮肤受试... 目的:评价含马齿苋及水溶性甘草提取物护肤品(商品名:薇诺娜舒敏保湿修复霜及薇诺娜舒敏控油凝露)辅助治疗敏感性皮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治疗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对110例敏感性皮肤受试者(干、中性敏感性皮肤受试者80例,油性敏感性皮肤受试者30例)面部分别外用薇诺娜舒敏保湿修复霜及薇诺娜舒敏控油凝露,每日2次,连续使用1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5 d、30 d分别对受试者皮肤进行皮肤生理功能测试,同时对乳酸试验、皮损恢复情况、受试者对该产品的满意度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0 d后,干性、中性敏感性皮肤组受试者角质层含水量由治疗前71.53%±3.34%增加至74.49%±2.87%,油脂含量由治疗前(74.30±29.19)μg/cm^2增加至(90.01±11.45)μg/cm^2。油性皮肤组受试者含水量由治疗前71.95%±2.34%增加至75.09%±1.67%,油脂含量由治疗前(247.13±41.90)μg/cm^2下降至(223.23±40.19)μg/cm^2,治疗前后比较(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皮肤弹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酸试验分值由治疗前4.39±0.82降至2.58±0.40(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皮肤改善者87例,占79.09%;与使用前相比(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薇诺娜舒敏保湿修复霜及薇诺娜舒敏控油凝露对干、湿性敏感性皮肤有辅助治疗作用,有助于恢复皮肤屏障功能,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敏感性 护肤品 医学 马齿苋 甘草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弥漫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1例 被引量:8
2
作者 卢桂玲 肖尹 王庆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9-149,共1页
关键词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 弥漫性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度5城市化妆品皮肤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赖维 刘玮 +8 位作者 王学民 李德如 李虹 万苗坚 谢淑霞 张萍 蔡瑞康 江以 毛书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30-432,共3页
目的:分析2003年度5个城市化妆品皮肤病监测结果。方法:以卫生部颁布的《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149.1~7-1997)作为诊断标准,用统一的登记表格记录化妆品皮肤病患者的病史资料和相关化妆品的信息,对年度记录的结果进行... 目的:分析2003年度5个城市化妆品皮肤病监测结果。方法:以卫生部颁布的《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149.1~7-1997)作为诊断标准,用统一的登记表格记录化妆品皮肤病患者的病史资料和相关化妆品的信息,对年度记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度5家卫生部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机构共诊断和处理化妆品皮肤病565例,其中化妆品接触性皮炎486例,占86.02%;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27例,占4.78%;化妆品痤疮23例,占4.07%;化妆品毛发损害20例,占3.54%;化妆品光感性皮炎8例,占1.42%;化妆品甲损害1例,占0.18%。涉及的化妆品共计有12类、693种,其中进口产品涉及32个品牌、196种产品,占28.28%;国产及合资企业产品涉及85个品牌、436种产品,占62.92%;美容院自制产品和“三无”产品61种,占8.8%。结论:化妆品皮肤病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加强监测并采取措施减少和预防该类疾病的发生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皮肤损害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发体癣的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1例
4
作者 乔树芳 丁素先 +3 位作者 纪华安 肖尹 薛丑文 毛舒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73-673,共1页
关键词 皮肤红斑狼疮 亚急性 体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γ/δ T细胞淋巴瘤
5
作者 韩静倩 纪华安 肖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5-297,共3页
报告1例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患者女,65岁。全身出现结节、斑块、溃疡伴发热1个月。皮疹初起为红色结节,迅速增多、增大形成斑块,并破溃形成溃疡,自觉疼痛,伴间歇性发热和淋巴结肿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未见异常,真皮层内幼稚淋巴细... 报告1例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患者女,65岁。全身出现结节、斑块、溃疡伴发热1个月。皮疹初起为红色结节,迅速增多、增大形成斑块,并破溃形成溃疡,自觉疼痛,伴间歇性发热和淋巴结肿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未见异常,真皮层内幼稚淋巴细胞呈多形性,广泛片状浸润,尤以皮肤附属器官、血管周围和胶原束之间浸润显著,肿瘤细胞明显异形。皮损免疫组化检查:CD3、CD2、CD45RO阳性,CD4、CD8、CD20、CD56、CD1O、CD30、T细胞抗原受体(TCR)βF1均为阴性。T细胞抗原受体TCRγ基因重排分析显示T细胞呈单克隆性增生,诊断为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患者以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地辛、泼尼松、依托泊苷等药物化疗,病情部分缓解,停止治疗后仍复发、进展,最终于发病8个月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 δT细胞 淋巴瘤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1例
6
作者 乔树芳 肖尹 纪华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45-445,共1页
患者女,27岁。因面部红斑8个月,于2011年3月11日来我科门诊就医。患者于8个月前,双侧面颊出现直径约0.5cm的红斑.后逐渐向外扩展成环状,无自觉症状。
关键词 皮肤红斑狼疮 亚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平滑肌错构瘤1例 被引量:6
7
作者 郑军 徐丽敏 +1 位作者 纪华安 肖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8-388,共1页
患者女,21岁,因左臀部片状斑块伴触痛1个月,于2006年4月1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出生时左臀部一处皮肤肤色略深,无自觉症状,未予以治疗。最近几年发现左臀部有一斑片,并逐渐增大,摩擦后颜色加深,略有触痛。
关键词 错构瘤 平滑肌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带粘贴技术结合LC-MS法测定人体皮肤角质层中艾迪康唑浓度 被引量:6
8
作者 吴黎莉 周可 +2 位作者 徐兰芳 陈沄 盛春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9-83,共5页
采用胶带粘贴技术采集人体浅层皮肤样本,经提取处理后进行LC-MS测定,建立了人体皮肤角质层中艾迪康唑的定量分析方法。LC-MS测定以酮康唑为内标,甲醇-0.01%甲酸水溶液(65∶35)为流动相,经Shim-pack VP ODS C18 柱分离后,电喷雾... 采用胶带粘贴技术采集人体浅层皮肤样本,经提取处理后进行LC-MS测定,建立了人体皮肤角质层中艾迪康唑的定量分析方法。LC-MS测定以酮康唑为内标,甲醇-0.01%甲酸水溶液(65∶35)为流动相,经Shim-pack VP ODS C18 柱分离后,电喷雾离子化,选择性正离子检测。研究表明该方法在0.6~1 8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方法回收率、批内及批间精密度均符合生物样本药物浓度测定要求。运用该方法对10例健康志愿者外用艾迪康唑乳膏后皮内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初步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专属,可用于人体局部外用艾迪康唑乳膏后角质层中药物浓度测定及人体皮肤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迪康唑 皮肤药代动力学 LC-MS 胶带粘贴 角质层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波UVB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48
9
作者 李虹 于霖 +2 位作者 刘克英 徐丽敏 毛舒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72-372,共1页
39例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窄波UVB光疗法每周照射2次,起始剂量为0.5J/cm2,每次递增0.1J/cm2,共照射8次,总剂量为1.3J/cm2。临床总有效率为79.48%,接近国外报道的81.8%。经临床证实,起始剂量的标准安全有效,尚未发现光毒反应。疗... 39例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窄波UVB光疗法每周照射2次,起始剂量为0.5J/cm2,每次递增0.1J/cm2,共照射8次,总剂量为1.3J/cm2。临床总有效率为79.48%,接近国外报道的81.8%。经临床证实,起始剂量的标准安全有效,尚未发现光毒反应。疗效的判定可能与患者的性别、皮肤的类型、皮疹的形态、照射剂量的选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波UVB治疗 银屑病 疗效观察 照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美抒治疗外阴念珠菌病1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乔树芳 傅志宜 +5 位作者 卢桂玲 刘全忠 李维云 车雅敏 李振化 王树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45-446,共2页
外阴的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性龟头炎和念珠菌性阴道炎,以往常采用局部给药治疗,但有时由于在发作时治疗不充分而使多数患者复发。我们在临床治疗上给予兰美抒口服治疗,采用每日250mg,1周和2周疗法,结果证明兰美抒对外阴念珠菌病是有效的... 外阴的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性龟头炎和念珠菌性阴道炎,以往常采用局部给药治疗,但有时由于在发作时治疗不充分而使多数患者复发。我们在临床治疗上给予兰美抒口服治疗,采用每日250mg,1周和2周疗法,结果证明兰美抒对外阴念珠菌病是有效的,且两周疗法明显优于1周疗法(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美抒 治疗 外阴 念珠菌病 临床分析 局部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9例淋病后尿道炎患者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的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乔树芳 纪黎明 +4 位作者 毛舒和 郑铁英 魏汝敏 朱继明 徐继琴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56-257,共2页
49例淋病后尿道炎患者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的检测及分析乔树芳,纪黎明,毛舒和,郑铁英,魏汝敏,朱继明,徐继琴无合并症淋病多数经治疗在短期内可以治愈。一部分病人可因治疗不当等原因而形成淋病后尿道炎。临床上发现许多淋病后尿... 49例淋病后尿道炎患者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的检测及分析乔树芳,纪黎明,毛舒和,郑铁英,魏汝敏,朱继明,徐继琴无合并症淋病多数经治疗在短期内可以治愈。一部分病人可因治疗不当等原因而形成淋病后尿道炎。临床上发现许多淋病后尿道炎患者经治疗后在较长时间内得不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炎 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卤米松乳膏外用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乔树芳 宋明媛 刘克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1-251,共1页
关键词 白癜风 紫外线 中波 窄谱 卤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阿莫罗芬擦剂治疗甲真菌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聂振华 李振化 +2 位作者 戴溱 张宇 毛舒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7-247,共1页
关键词 甲真菌病 阿莫罗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面颈部白癜风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索丹凤 张峻岭 闫翠彦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评价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面、颈部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2例面颈部白癜风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NB-UVB照射。B组:单独给予NB-UVB照射。C组:单独外用0.1%... 目的:评价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面、颈部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2例面颈部白癜风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NB-UVB照射。B组:单独给予NB-UVB照射。C组:单独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疗程均为16周。试验结束时依据治疗前、后患者皮损的照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A、B、C 3组有效率分别为78.6%(22/28),48.1%(13/27),51.9%(14/27);A组有效率与B、C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与C组的复色开始平均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分别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C组中患者不同分期皮损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中不同部位皮损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患者治疗部位出现灼热感、瘙痒的概率很低,且症状轻微。结论: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颈部白癜风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联合NB-UVB照射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他克莫司 紫外线 窄谱 中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和大黄酸对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培养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丽敏 陈学荣 毛舒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大黄素 大黄酸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周期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患者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状态改变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宏 门剑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3-84,共2页
为研究SLE患者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状态,采用CA-530凝血仪测定抗凝血酶-III抗原及活性(AT-III∶Ag,AT-III∶C)、蛋白C抗原及活性(PC∶Ag,PC∶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ELISA法测定D-二聚体(D-dimer);SL... 为研究SLE患者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状态,采用CA-530凝血仪测定抗凝血酶-III抗原及活性(AT-III∶Ag,AT-III∶C)、蛋白C抗原及活性(PC∶Ag,PC∶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ELISA法测定D-二聚体(D-dimer);SLTSPECTRA酶标仪以ELISA法测定纤维蛋白肽A(FPA)、凝血酶原片段1+2(F1+2);发色底物法测定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纤溶酶原活性(PLG∶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PAI∶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LE患者凝血功能显著增强(P<0.01),抗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由于消耗,显著减低(P<0.01)。提示SLE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导致的血管壁内皮细胞破坏和组织损伤,以及抗磷脂抗体的作用导致其处于血栓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凝血 抗凝血 纤溶系统功能状态 改变机制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用米诺地尔酊剂配合中药治疗白癜风43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乔树芳 于霖 +2 位作者 马铁牛 李维云 毛舒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7-227,共1页
关键词 疗效 白癜风 米诺地尔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相关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栋 廖非 +3 位作者 李雅琳 乔树芳 徐丽敏 焦振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90-592,共3页
目的:探讨Th17细胞相关因子白介素(IL)-23、IL-17A、IL-17F、IL-22与银屑病的关系与意义。方法: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分为进行期15例,稳定期15例;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取外周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IL-23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探讨Th17细胞相关因子白介素(IL)-23、IL-17A、IL-17F、IL-22与银屑病的关系与意义。方法: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分为进行期15例,稳定期15例;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取外周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IL-23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7A mRNA、IL-17FmRNA、IL-2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进行期银屑病患者血浆IL-23浓度、PBMC IL-17A mRNA、IL-17F mRNA、IL-22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进行期患者PBMCIL-17A mRNA、IL-22 mRNA的表达高于静止期患者,而稳定期患者上述指标的表达与正常对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h17细胞可能参与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TH17细胞 白介素-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疽性脓皮病1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玉笰 肖尹 李敬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8-348,共1页
关键词 脓皮病 坏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溶血型链球菌诱发银屑病发病机理探讨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峻岭 陈学荣 殷金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1,共2页
探讨β-溶血性链球菌诱发银屑病的机制。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反应,AnnexinV法测定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结果显示β-溶血性链球菌(SP)刺激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经SP活化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作用于角质形成细... 探讨β-溶血性链球菌诱发银屑病的机制。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反应,AnnexinV法测定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结果显示β-溶血性链球菌(SP)刺激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经SP活化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48h,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诱导角质形成细胞表达HLA-DR和Fas抗原;再次加入上清液继续作用48h,则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SP作为超抗原首先活化T细胞,使之释放细胞因子,后者使角质形成细胞活化增殖,表达和抗原,继而诱导细胞凋亡,此过程可能是银屑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溶血性链球菌 超抗原 银屑病 细胞凋亡 FAS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