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的车辆声学识别 被引量:2
1
作者 封慧杰 赵红东 +1 位作者 于快快 刘赫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6-140,共5页
车型识别技术对交通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行驶中车辆的视觉信息易受环境干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huffleNet V2的车辆声学特征识别模型S-ShuffleNet,包含对ShuffleNet V2网络深度的缩减以及深度可分离卷积(DSC)中卷积(Conv)核大小... 车型识别技术对交通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行驶中车辆的视觉信息易受环境干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huffleNet V2的车辆声学特征识别模型S-ShuffleNet,包含对ShuffleNet V2网络深度的缩减以及深度可分离卷积(DSC)中卷积(Conv)核大小的改进,通过提取车辆声信号的对数—梅尔谱图(LMS)特征作为该模型的输入,进行车型识别。同时,将风、雨、雷暴噪声叠加在车辆音频上,以验证不同环境噪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参数量少、训练速度快,在VS10数据集上识别精度比基础网络ShuffleNet V2提高2.4%,识别准确率可达97.5%,与不同分类网络相比,S-ShuffleNet也具有良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型识别 声学特征 对数梅尔谱图 轻量级 卷积神经网络 环境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N HEMT的双向DC-DC变换器系统损耗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高圣伟 祁树岭 +2 位作者 孙醒涛 贺琛 董晨名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1-68,共8页
为减小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GaN HEMT)的全桥双向DC-DC变换器(DAB)系统损耗模型与实际运行损耗所存在的偏差,考虑GaN HEMT中寄生参数对DAB系统动态开关过程的影响,建立了精细化DAB系统损耗模型;在单移相控制(SPS)工作模式下,分析了... 为减小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GaN HEMT)的全桥双向DC-DC变换器(DAB)系统损耗模型与实际运行损耗所存在的偏差,考虑GaN HEMT中寄生参数对DAB系统动态开关过程的影响,建立了精细化DAB系统损耗模型;在单移相控制(SPS)工作模式下,分析了GaN HEMT的开关损耗、通态损耗、隔离变压器以及电感损耗,给出了不同工作阶段GaN HEMT的通态损耗、变压器的铜损耗和铁损耗的计算方法;搭建了DAB系统损耗模型仿真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精细化损耗模型较实验损耗仅差约0.71%,可用于系统实际损耗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桥双向DC-DC变换器 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GaN HEMT) 寄生参数 单移相控制 损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N HEMT预充电式驱动电路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圣伟 段尧文 +2 位作者 刘晓明 李龙女 董晨名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76,共8页
由于传统驱动电路难以发挥新型器件GaN HEMT的高频优势,为了提高电路工作频率,充分利用GaN HEMT特性,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该器件的驱动电路。经过对比分析GaN HEMT器件和Si MOSFET器件的寄生参数和工作特性,得出GaN HEMT的特点和对驱动电... 由于传统驱动电路难以发挥新型器件GaN HEMT的高频优势,为了提高电路工作频率,充分利用GaN HEMT特性,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该器件的驱动电路。经过对比分析GaN HEMT器件和Si MOSFET器件的寄生参数和工作特性,得出GaN HEMT的特点和对驱动电路的要求;采用LTspice软件仿真,描述该驱动电路低损耗和快速性特征,实现高/低电平箝位功能;通过搭建Boost电路,实验验证预充电式驱动电路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频率500 kHz、输出电压75 V的工作条件下,该驱动电路与谐振式驱动电路相比损耗下降45.8%,可实现GaN HEMT器件在9 ns内开通、15 ns内关断,比独立拉灌式驱动条件下的开关速度分别提高11 ns和24 ns,更能发挥GaN HEMT高频特性,同时该电路还具有高/低电平箝位功能,提高了电路工作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 HEMT 驱动电路 预充电 箝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N全桥LLC谐振变换器交错并联系统的损耗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圣伟 贺琛 +1 位作者 刘赫 董晨名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63,共12页
为提高全桥LLC谐振变换器交错并联(FBLLC-SP)系统的效率,且使其理论损耗与实际运行损耗更贴近,对比Cascode型GaN HEMT向系统引入单体增强型GaN HEMT,并将其寄生参数引入到损耗模型中,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单移相(SPS)开环控制和三移相(TPS)... 为提高全桥LLC谐振变换器交错并联(FBLLC-SP)系统的效率,且使其理论损耗与实际运行损耗更贴近,对比Cascode型GaN HEMT向系统引入单体增强型GaN HEMT,并将其寄生参数引入到损耗模型中,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单移相(SPS)开环控制和三移相(TPS)双闭环控制的FBLLC-SP系统精准损耗模型;给出最佳死区时间计算方法,并分析了FBLLC-SP系统在单移相(SPS)开环控制下的理论损耗,提出了不同模态GaN HEMT的暂态损耗和各种通态损耗的精准计算方法;搭建了FBLLC-SP系统损耗模型仿真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损耗模型的损耗值比系统实际运行损耗最多高约0.6%,说明本文建立的精细化损耗模型可用于分析系统的实际运行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增强型GaN HEMT 交错并联全桥LLC谐振变换器 寄生参数 单移相控制 三移相控制 损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的回流功率优化控制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赫 路鑫 +2 位作者 高圣伟 董晨名 刘海光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7-280,294,共5页
针对隔离型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在采用传统的单重移相控制时存在较大的回流功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工况条件下自然分段优化的双重移相控制策略实现回流功率优化控制。通过对双重移相控制下的DAB变换器分析以及数学建模,推导出全工况条... 针对隔离型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在采用传统的单重移相控制时存在较大的回流功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工况条件下自然分段优化的双重移相控制策略实现回流功率优化控制。通过对双重移相控制下的DAB变换器分析以及数学建模,推导出全工况条件下自然分段回流功率优化控制策略,借助Matlab仿真软件搭建仿真模型,仿真实验表明全工况自然分段优化控制策略可以有效降低系统回流功率。通过搭建实验电路,验证了优化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双重移相控制 传输功率 回流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PSO算法的集成型三端口变换器回流功率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董晨名 高圣伟 +2 位作者 查茜 刘赫 土洁玉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72,共9页
占空比加双重移相控制下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和双有源全桥集成的三端口变换器功率密度高、工作方式灵活、应用广泛,但是由于控制方式较为复杂,回流功率高也成为其发展的瓶颈。针对该集成型三端口变换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功率回流问题,... 占空比加双重移相控制下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和双有源全桥集成的三端口变换器功率密度高、工作方式灵活、应用广泛,但是由于控制方式较为复杂,回流功率高也成为其发展的瓶颈。针对该集成型三端口变换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功率回流问题,分析了回流功率产生原理,建立了此变换器传输功率与回流功率数学模型,得到了回流功率与占空比和移相占空比的关系方程;基于此方程,采用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对占空比与移相角进行优化。通过运行工况为输入电压100 V、输出电压48 V、开关频率20 kHz的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减小回流功率的目标回流功率减少近13%,与模拟退火算法相比,该方法使集成型三端口变换器的回流功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型三端口变换器 模拟退火算法(SA) 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SAPSO) 占空比加双重移相控制 回流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的红外行人行为识别 被引量:4
7
作者 卢海燕 赵红东 +3 位作者 王添盟 林江 耿立新 刘赫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9-131,135,共4页
基于行人保护系统的行人识别旨在保护交通系统中的行人安全。针对夜间交通场景成像质量差的问题,提出了红外热成像设备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并建立包含骑车、跑、轮滑、走、坐、蹲在内的6类夜间行人数据集。为了适应硬件资源有限且实时... 基于行人保护系统的行人识别旨在保护交通系统中的行人安全。针对夜间交通场景成像质量差的问题,提出了红外热成像设备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并建立包含骑车、跑、轮滑、走、坐、蹲在内的6类夜间行人数据集。为了适应硬件资源有限且实时性要求高的行人保护系统,对MobileNet的深度可分离卷积结构进行改进,网络深度进行缩减得到S-MobileNet。针对夜间红外图像对网络优化器和宽度因子α进行选择。实验结果表明:在采用Nadam优化器和α为1时的S-MobileNet参数量仅为AlexNet的1/75,分类精度可达到96.3%。网络模型在识别精度和参数量上具有优势,更利于部署在嵌入式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识别 红外图像 Mobile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